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熱門]

本文已影響 1.07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熱門]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發現磁鐵的祕密,感知磁鐵的特性。

2.願意參與探索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3.初步感知磁鐵的磁性與生活的關係。

4.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實驗器材:磁鐵、帶回形針的紙小魚、水彩筆、螺絲帽、棉籤、螺絲釘、釦子、別針、髮夾、橡皮筋、紙片、回形針、小棒、塑料玩具、硬幣、氣球一人一份。

2、觀察記錄表一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釣魚遊戲。

二、大膽的猜想。

1、認識實驗材料。

2、想想哪些會被磁鐵吸住,哪些不會被吸住?

3、學會把自己心裏想的記錄在記錄表的第一排中

三、大膽嘗試磁鐵吸吸吸。

1、動手實驗,並記錄實驗結果。

2、與小夥伴交流結果。

四、大膽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五、拓展經驗,瞭解磁鐵在生活中的作用。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2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對身邊的事物非常感興趣,經常問“爲什麼”。在種植區和自然角里,孩子們經常發現植物不澆水,葉子就會發蔫,而澆水後,植物的葉子就會慢慢地舒展、水靈。爲什麼往土裏澆水,植物的葉子就能吸收水分呢?這就是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象。教師設計了本活動,抓住了幼兒這一興趣點,意在通過遊戲活動和觀察活動,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使幼兒感知到身邊隨處可見的毛細現象,由此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並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細現象。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毛巾、海綿、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紅、黃、藍、綠顏色水及紅墨水、大白菜葉、細管(醫用採血管)若干。

3.飲料瓶和白色皺紋紙做成的紙樹,塑料小碗若干。

4.圖片(畫有植物靠根鬚吸水),吸了紅墨水的蘿蔔、生菜、花菜、萵筍等蔬菜。

活動過程:

一.設置遊戲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在遊戲中發現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導幼兒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幫水搬家。教師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盆裏的水住到寬敞的大盆裏”,引出遊戲,並交待規則:不用倒的辦法,用筐裏的東西來幫水搬家。

2.說一說:“你是用什麼辦法幫水搬家的?”

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是怎麼做的。

小結:這些東西都能幫水搬家,它們都能吸水。

3.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能吸水?”

(棉花、紙、植物等。)

二.教師設疑,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

1.“白菜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將新鮮的大白菜葉放入紅色的墨水裏,可看到白菜葉漸漸由下向上變紅。

2.“細管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用細管去吸顏色水,當細管一接觸到水時,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發生了什麼變化,鼓勵幼兒找一找白菜裏的“小細管”,掰開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紅了的“小細管”。

4.討論:毛巾、海綿、紗布、棉布裏有“小細管”嗎?

小結:這些放進水裏以後,能吸上水的東西里都有“小細管”有的“小細管”很小很細,不容易看見。有了這些“小細管”,毛巾、海綿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師設疑:怎樣把紙樹變成彩色的樹?教師應肯定幼兒的想法,引導幼兒想一想:“能不能讓紙裏的小細管來幫忙吸顏色水呢?”

2.幼兒自己操作,將紙樹變成彩樹。

四.看一看。

請幼兒隨意觀察環境中的圖片,以及吸了紅墨水的蘿蔔、生菜、花菜、萵筍等蔬菜上的,彎彎曲曲的像紅線似的“小細管”,瞭解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毛細現象。鼓勵幼兒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做蘿蔔吸紅墨水的小實驗,一起觀察蘿蔔上的“小細管”。

注意事項:

1.材料投放時要有層次性,最先投放毛巾、海綿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紅墨水和顏色水以及細管可先放在場地周圍的桌子上。其次是大白菜,最後是紙樹。

2.圖片和吸了紅墨水的蘿蔔、花菜、生菜、萵筍、大白菜要提前準備好,放在活動區(或由配班教師在幼兒做紙樹變彩樹實驗時投放),並注意在活動前和活動中不讓幼兒看到。

3.幼兒實驗用的大白菜葉,要在活動中從新鮮的大白菜上取下,取下後立即放入紅色的墨水裏。約兩分鐘,就可以看到大白菜變紅。蘿蔔要選擇白色的,實驗效果明顯。

4.要注意選擇特別細的採血管。

5.盛顏色水的杯子可用小號燒杯,若用普通杯子,則應準備些毛巾,以便擦拭,防止弄髒孩子的衣服。

附:

知識背景:

毛細管:指內徑很小的管子,通常把物體的細微縫隙也認爲是毛細管,如紗布、毛巾、吸水紙纖維間的縫隙。

毛細現象:酒精燈裏的酒精由棉紗燈帶吸上來供點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塊抹布,水很快就被吸乾,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象。而植物通過根系吸收水分,再通過許多極細的管道向上輸送水分到葉和花朵中,這也是毛細現象,土壤深處的水分則靠土壤的毛細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溼潤的。把直徑很細的管子插到液體裏,當液體的內聚力大於附着力時,管內液麪下降,表面凸起;當液體的內聚力小於附着力時,管內液麪上升,表面凹下。

活動反思:

大家都知道,課程改革後的科學教育已不再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幼兒情感、態度和探索,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綱要》的科學教育目標也強調要讓幼兒“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不用手也行》這節課就是讓幼兒想辦法解決在周圍實際生活中發現的問題。一開始就創設問題情境:怎樣不直接用手碰到球,把球從一個地點到運到另一個地點。整個過程沒有蘊藏深奧的科學道理,而是讓幼兒在問題中通過實驗設想、實驗驗證、記錄結果等環節積極尋求答案,利用身邊的事物和材料作爲科學探究的對象,充分激發起他們的探索慾望,使幼兒獲得真正內化的知識和經驗,從而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活動中,孩子們使用的材料都是他們身邊較常見的日用品或學習用品,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但卻暗含着有價值的教育內容。稍加觀察,你就可以發現孩子的材料是有層次的`,有些材料操作起來比較簡單,能直接運球,像杯子、夾子等,能讓每一個孩子體驗實驗的成功。另外我們也提供了一些需要孩子動腦思考才能實驗成功的材料,像繩子、鉛絲等,這樣就滿足了不同層次孩子的發展需求。

在材料方面我還有一點感觸比較深的是:我們應該充分相信孩子,他們往往比我們更善於發現,像有的孩子想到把鞋子脫下舀;還有的孩子用嘴巴吸。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我們的“做中學”主要是培養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麼我們就應該鼓勵他們去大膽嘗試,主動探索,孩子們想到了脫鞋、用嘴吸,雖然從衛生的角度講並不符合要求,但這都是他們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他們情不自禁的表現。

孩子會從自己的身上尋找遊戲材料,我們老師也要善於從環境中尋找教育資源。“做中學”非常注重孩子對自己實驗過程的表述。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會讓每個孩子向大家表述自己的實驗結果。今天,各位老師的到來就是我們非常難得的寶貴的教育資源。因此,我讓小朋友向客人老師講述自己的實驗結果,在這樣的師生互動中,不僅發展了孩子的語言能力,還發展了他們大膽交往的能力。

除了講述,記錄也是孩子表達實驗過程的一個重要方式,它能培養孩子尊重科學事實,系統地獲得科學知識和經驗,讓他們自己找出規律,得出結論。小組統計是新授,我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提出了相應要求,記錄要既全面又清楚,從小朋友的操作情況來看,孩子們基本上合作的還不錯,初步掌握了統計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3

活動設計背景

學會交往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前進動力,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未來社會越來越需要合作型的人才。許多社會學家認爲“合作的交往,較之競爭的交往在當今及未來世界裏更爲重要”。在合作過程中幼兒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取長補短,爲一個目標而共同奮鬥,從而體驗合作帶來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所以我班在學習遊戲活動中一直注意對孩子進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養。幼兒園新添置了玩具“釣魚”,那些塑料魚浮在水面上,由於釣竿太少,沒有釣竿的孩子在旁邊等不及就將手上的小磁鐵扔進水裏,磁鐵沉下去了,孩子們聚在一起討論哪些物品在水裏浮起來,哪些物品在水裏沉下去,結合孩子們的認知,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沉與浮的小實驗,孩子們發現木頭、樹葉、小碗等在水裏會浮上來,而鐵絲、玻璃、勺子、磚頭等會沉下去。孩子們發現藉助於其他材料,沉與浮就會發生變化。如:小碗中放上石塊會沉下去,空的瓶子裝滿水或石子,瓶子也會沉下去,活動中孩子們對讓浮的東西沉下去,如何讓沉的東西浮上來特別感興趣,於是我選擇了《雞蛋的沉與浮》這一活動。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合作學習的機會是很多的,他們在自由平等中交往、學習、商量、討論、操作等,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同時也有機會傾聽他人的意見。活動中,我除了提供材料外,更多的是關注和引導幼兒商量、合作、交流,讓幼兒通過合作、實驗,再實驗來感知雞蛋在鹽水中的變化,來體驗合作及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雞蛋在鹽水裏會浮起來。

2、培養幼兒小心、細緻的學習習慣。

3、培養幼兒喜歡做動手操作的活動,對做科學小實驗產生濃厚興趣。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培養幼兒細心觀察能力,喜歡動手做科學小實驗,知道雞蛋在鹽水中會浮起來。

2、難點:培養幼兒多觀察善思考,勤動腦的學習習慣,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雞蛋、鹽、水、課件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師問:你們知道什麼東西能在水裏浮起來嗎?(幼兒回答各種答案)

2、請幼兒在準備好裝滿清水的透明小魚缸裏放進準備好的物品(如:積木、鎖子、蘋果、石塊、雞蛋等),觀察哪些物品在水裏浮?哪些物品在水裏沉?

二、教學過程

1、“我是魔術師”老師神祕告訴幼兒能讓雞蛋會“游泳”,讓它在水裏浮起來,淡水中加入食鹽(幼兒不知情),邊加邊攪拌,雞蛋慢慢的浮起來了。

2、設疑,讓幼兒猜測是什麼原因?

3、教師告訴幼兒加入水中是食鹽,能使水的浮力變大,雞蛋就慢慢浮起來了。

4、小朋友動手做實驗,把鹽放進水裏,小心的攪拌,雞蛋沉到水底還是有什麼變化,是沉還是浮,誰的雞蛋浮起來了。放鹽少雞蛋浮的`起來嗎?放多少?請他把這個方法和同伴交流。小朋友在小心、細緻做着。並用圖畫、圖示、方法培養孩子的記錄能力。

5、接着使用課件,“放鹽→攪拌→雞蛋浮起來”。請小朋友在此細心觀察。

6、小結:小朋友整理雞蛋和水罐,把實驗的方法告訴爸爸媽媽,共同分享描述自己“玩中學”感受和成就感。

活動延伸

小朋友家裏有什麼東西也會溶化的,如:糖、豆粉放進水中用同樣的方法,看看有什麼效果。和父母一起觀察不同的水溫雞蛋浮起來速度一樣嗎?

教學反思

在小朋友做實驗的過程中,一個小朋友偷偷用手指點鹽水,眉頭一皺說很鹹的。嘴巴不舒服,另一個小朋友說,你趕快去漱口,孩子們在取得直接經驗,並會幫助夥伴。實驗中博博的雞蛋浮起來了,不小心水潑了,愛水的天性使他又去續水,雞蛋又沉下去了,又加鹽來攪拌。操作過程比較簡單,孩子很快實驗成功,過程積極、愉快。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記錄能力,在活動中讓孩子學會學習方法,通過圖畫、圖示、手工等方法進性大膽的表達和反饋,有助於個性發展,同時孩子們在實驗中互相交流合作,取長補短,從而更還的保證了實驗的成功,孩子們體會到了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悅。也可以準備孩子常見的可溶性物質:茶葉、肥皂、洗衣粉等做對比實驗。需要注意水的溫度在20°是比較合適的溫度,如果是冬天做實驗,可以加入適量的熱水,幫助鹽較快溶解。課後的日子裏,有孩子提出人在鹽水裏會浮起來嗎?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最後我把這問題留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回去解決,可以查閱書籍,可以上網查,可以問父母,最後孩子們的答案真多呀,延伸到中東死海、四川大英縣死海,從而激發了孩子們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去探索科學奧祕的好奇心。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瞭解蒸、煮、炸、煎、烤等烹飪方法,感受麪食的多樣性。

2.探索、感知麪糊、麪糰的形成,體驗自制麪食的樂趣。

3.瞭解麪食的營養,喜歡吃麪食。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感知過麪粉的特性。

2.麪粉、和好的麪糰。

3.各種麪食若干。

4.毛巾、水、抹布、盤子、碗、錄音機、磁帶、錄像機、錄像帶等。

5.幼兒洗淨雙手。

活動過程

一、回憶麪粉的特性。

二、感知、探索麪粉加水後的變化。

1.猜一猜:在麪粉里加水會有什麼變化?

2.幼兒操作感知麪糊、麪糰的形成。

三、瞭解麪食的烹飪方法及其營養。

1.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說說自己所知道的烹飪方法。

2.觀看錄像瞭解煎、炸、蒸、煮、烤等烹飪方法。

3.師幼共同總結歸納幾種烹飪方法。

4.品嚐各種麪食。

5.教師簡單介紹麪食營養。

四、製作好吃的`麪食。

1.介紹輔助材料:果汁、櫻桃等。

2.討論:你想做什麼麪食?(引導幼兒從造型、口味、顏色等方面考慮。)

3.師幼共同製作麪食。

4.根據自己喜好選擇麪食的烹飪方法,分類後送食堂加工。

活動延伸

午睡起牀後和幼兒一起品嚐自己製作的麪食。

讓幼兒和家人一起去品嚐各種各樣的麪食。

活動建議

活動前建議先讓幼兒感知麪粉的特性。

活動點評

此活動通過操作感知了麪粉的特性;通過觀看錄像瞭解了麪粉的許多烹飪方法,整個活動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着,孩子們積極、主動,樂學、好學。整個環節步步深入,層層遞進。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5

活動意圖

引導幼兒認識和使用溫度表,溫度表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它能幫助幼兒瞭解溫度變化的情況。本活動的重點在於引導幼兒探索溫度表的特性及作用,啓發幼兒注意觀察溫度表中刻度的變化,體驗溫度變化與幼兒身體感覺的關係,進而理解溫度表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目標

1、 激發幼兒探究溫度表的科學奧祕的興趣。

2、 認識溫度表,知道溫度表是測量氣溫高低的儀器。

3、 初步瞭解空氣在不同條件下的`溫度不一樣。

活動準備

溫度表、空調、冰水和熱水。

過程建議

1、 探究活動:觀察溫度表遇到冷空氣與熱空氣時的變化。

(1) 幼兒分別將手放在裝有冰水的杯口和裝有熱水的杯口。

(2) 幼兒觀察溫度表尋找“紅線的頂端”,教師向幼兒解釋紅線的意義。

(3) 將溫度表分別放在兩個杯子裏,讓幼兒發現溫度表的變化,紅線遇到熱氣會上升,遇到冷氣會下降。

2、 引導幼兒認識溫度表。

(1) 幼兒觀察溫度表的外形:溫度表上有什麼?是什麼意思?(刻度、水銀、數字、編號、°c特殊符號。)

(2) 遊戲:認度數。

(3) 幼兒將溫度表放在熱水和冷水中,根據溫度表的刻度學習如何記錄溫度。

3、 討論:哪些情況需要用溫度表?

4、 操作活動:測量氣溫,幼兒到有陽光的地方和沒有陽光的地方進行氣溫測量。

延伸提示

將溫度表放在科學角內。讓幼兒通過測量和記錄,發現一天氣溫的規律。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實驗、談話讓幼兒瞭解有關電池的一些小知識,認識電池的特徵、正負極及作用,瞭解正確使用電池、檢驗電池的方法。

2、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電動玩具若干,創設情境"電池專賣櫃"。

2、實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電池一節(新、舊),燈珠一個,電線一根。

3、電池模型圖,說明圖(安裝圖)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討論認識電池

1、利用玩具吸引幼兒,並且撥動開關,提出問題:玩具爲什麼不動?

2、證實幼兒的猜測,引出活動的主題——電池。

3、幼兒觀察電池。

4、結合圖片鞏固幼兒的發現,小結電池的基本特徵,並認識正負極。

二、掌握電池的使用方法

1、裝入電池,玩具不動,找原因。(幼兒討論後回答)

2、羅列幼兒的三種可能性,並一一加以驗證。

①電池裝反了。措施:結合說明圖,讓幼兒學習正確的安裝方法,鞏固正、負極知識,並請幼兒試裝。

②玩具壞了。措施:用快用完的舊電池證明。

③電池沒電了。措施:用新電池。

三、通過實驗,檢驗電池

1、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知道電池裏有沒有電?

2、幼兒探索性實驗,教師指導。

3、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利用小電珠發光來檢驗電池有沒有電。

4、幼兒驗證實驗。

5、小結。

四、瞭解電池的'作用和種類

1、利用電池專賣櫃介紹普通的電池和幾種特別的電池。

2、瞭解作用,讓幼兒談談何處也要用電池,用到什麼樣的電池,並且從專賣店中找出它。

五、遊戲:配電池

研究玩具需要幾節什麼樣的電池,並從專賣店中配好、裝好後,自由地使用電動玩具遊戲。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複習鞏固對人民幣元、角的認識,進行點數並記錄。

2、知道人民幣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用於購買物品,學習簡單的使用方法,練習50以內的加減。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及社會交往能力。

活動重點:

1:觀察畫面,認識、區分人民幣。

取出錢幣,請幼兒說一說畫面上的'錢幣分別是多少,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各種錢幣上的圖片,比較這些錢幣的不同。可根據錢幣的明顯特徵,如數字、文字、圖片色彩等加深記憶。

2、進行“裝錢包”遊戲,鞏固對人民幣的認識。

按照老師的指令將不同面值的錢幣放到錢包裏,

3、換錢遊戲“我們一樣多”,學習錢幣等值兌換。

教師拿出一張五元錢,幼兒利用角幣任意組合,與五元等值。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組合方法,最後教師幫助幼兒歸納五元錢的不同兌換方法,展示在黑板上。逐步引導幼兒進行10、20、50的兌換。

4、情境遊戲“買水果、買玩具”,練習購物。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引發幼兒對物體平衡豎立現象產生興趣。

2、引導幼兒大膽主動地探索,培養多元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3、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探索的過程並大膽表述,提高語言表述能力。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教學準備

a)教學試驗材料:生活中的各種物品。如:盒、瓶、筆、紙、羽毛、書、管子、手套等。

b)科學術語及詞彙:豎立

c)可能的難點:相同的物體有多種的豎立方法。

d)學生的課前準備:每人帶各種物品。

e)實驗記錄:繪畫形式。

f)時間安排:45分鐘左右。

教學過程

a)觀察預測:看一看,桌上有什麼?這些物品哪些能豎起來?

b)動手探索:把能豎起來的物體豎起來,放到展示臺上。

c)討論問題:用什麼辦法使不能豎立的物體豎起來?(自由討論後再集體彙報)

d)個人試驗:自由選擇不同的輔助材料嘗試使物體豎起來。

e)提出問題:使各種吸管也能豎起來,有多少種辦法?

f)分組試驗:按小組共同討論後選擇各種輔助材料進行嘗試。

g)試驗記錄:用繪畫記錄自己的試驗辦法。

h)表述結果:幼兒互相交流試驗結果並鼓勵幼兒大膽向聽課教師介紹試驗接結果。

活動評析

豎立現象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這個案例把它作爲教學內容進行巧妙的安排,引導幼兒通過一步步的思考,一次次的'動手探索,激發起幼兒的自主學習興趣,在討論問題、記錄過程、表達交流中培養幼兒多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往能力。

建議:在記錄形式和交流方式上進行改進。如:記錄紙上畫的格子,限制了幼兒的記錄。因爲,有的幼兒有四次以上的操作。另外,可以在第一次試驗後增加記錄的環節,並讓幼兒有自由交流的機會和時間。小組合作試驗後,可按小組進行記錄,並讓他們在實物投影儀上進行集體的交流和表述。

小百科:豎,shù,直立,直立的,與“橫”相對,豎立。豎井(一種垂直的礦井)。豎琴。豎起耳朵聽。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是沉的,哪些是浮的。並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專心傾聽別人講話及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與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學試驗材料:各種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塊、勺子等),大容器7個、記錄表等。

2、科學術語及詞彙:沉、浮。

活動過程:

一、猜測活動: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這些物品寶寶想到水裏游泳,你們猜猜看會怎麼樣呢?(出示沉↓、浮↑卡片)2、師:你們說有的會沉,有的會浮,我也不清楚,那我們就把玩具扔進去看看呢?

3、讓幼兒大膽猜測其餘物品寶寶的沉浮現象。

二、幼兒操作活動:感知“沉”、“浮”現象。

1、第一次實驗:幼兒把物品放進水裏,看看結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嗎?。

2、第一次記錄:記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

3、交流:幼兒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測和實驗結果,探索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體浮起來。

1、這些物品寶寶,他們在水裏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現在老師要請你們去玩一玩,動動你們的小腦筋,你有沒有辦法使原來沉在水底的東西浮起來,使浮起來的東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時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訴我們。

2、幼兒操作改變物體的沉浮,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3、你用什麼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的?成功了嗎?

幼兒:沉下去的東西請沉的東西幫忙會沉下去,要請浮的東西幫忙纔會浮起來教師小結: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沉的`東西可以幫助浮的東西沉下去,而且和物體的輕重、大小有關四、經驗遷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發大水的時候(圖片),我們周圍的東西都沉到了水裏,我們人也會沉到水裏了,這個時候,我們想什麼辦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腳盆、木頭、船等圖片)五、結束小結。

科學家很聰明的,他們運用水的神奇力量發明了船、潛水艇,可以使我們人在水裏走來走去,我們小朋友長大以後也可以發明一些在水裏沉、浮的東西。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請幼兒看清圖形與代號後看圖填數;看數畫圖;看圖填數、看數畫圖。

2、請幼兒猜猜電話號碼。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數學)、鉛筆人手一隻。

活動過程:

一、數圖記憶:

1、教師講解:

(1)出示圖形與代號請幼兒仔細看。1是什麼圖形,2是什麼圖形……...9是什麼圖形。

(2)出示不同的圖形請幼兒填寫數字。如,正方形是數字幾,三角形應該填寫數字幾等。

(3)請幼兒看數字來畫出圖形。如,2應該畫什麼圖形,8應該畫什麼圖形等。

(4)教師出示有圖形有數字的要求幼兒是圖形的.就寫出數字,是數字的就畫出圖形。

2、幼兒操作:

教師巡迴檢查、指導。

二、猜猜電話號碼:

1、教師講解:

(1)根據算式題得出電話號碼是多少。如,8—3、2+3、7—4、10-7、5+4、8-7、6-6、3+4。得出電話號碼是55339107。

(2)出示數圖,請幼兒根據圖形寫出電話號碼。

(3)把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也變成密碼。

2、幼兒操作:

教師巡迴檢查、糾正。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認識四季,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徵。

2、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

3、培養幼兒具有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四季,掌握四季基本特徵。

難點:合作完成“選服裝活動”,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幻燈片、多媒體、服裝卡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熱愛大自然嗎?最喜歡哪一個季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季,去認識四季,和它們做好朋友,好嗎?

二、新授

1、認識春天

(1)出示春天幻燈圖片;

(2)老師重點引導孩子們觀察圖中的大樹、小草、小河及人們穿着的特點;

(3)交流春天的特點;

(4)說一說以前學過的有關春天的歌曲或兒歌,找生表演。

2、用以上方法認識夏天、秋天和冬天。

三、合作完成"選衣服"活動。

要求:小組合作爲圖片中不同季節的小朋友選擇合適的衣服。

四、拓展

回家與父母合作完成一幅自已喜歡的季節的圖片。

五、延伸

建議幼兒多與父母到大自然當中去體會四季的美。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2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充分動手操作感知、發現物體摩擦後產生靜電現象,初步瞭解靜電的相吸、排斥、放電現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靜電的利用與防止。

2、使幼兒用觀察記錄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電現象的過程和結果,並用完整的語句進行表達與描述。

3、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積極思維,大膽嘗試與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強其自信心。

二、活動準備

操作材料:碎紙、泡沫、絲巾帶、海綿、尺、筆、木梳、毛皮、橡膠棒、絲綢、玻璃棒。

三、活動過程

1、“變魔術”活動導入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2、幼兒嘗試。

(1)想辦法用玻璃棒吸紙屑,探索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後能吸起紙屑。豐富詞彙:摩擦。

(2)幼兒再次嘗試,感受成功的喜悅。

(3)向幼兒介紹玻璃棒吸起碎紙屑的原理,揭示課題。

3、嘗試用不同材料操作,感知靜電的相吸、排斥現象。

(1)幼兒分組操作,並做操作記錄。

(2)幼兒講述操作過程。

四、教師小結

生活中有很多材料摩擦以後都能產生靜電現象。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瞭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並能進行垃圾分類。

2、樹立環保意識,養成分類處理垃圾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視頻、課件、幼兒收集的生活垃圾等等

活動過程:

一、對比照片,瞭解垃圾是哪裏來的

二、結合圖片,認識垃圾箱上的標記

1、幼兒討論:如何清理公園的垃圾

2、結合圖片,認識垃圾箱上的標記

3、播放視頻,瞭解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

4、幼兒討論,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

5、教師小結,垃圾分類擺放的好處

三、電腦遊戲、操作活動,進行垃圾分類

1、電腦遊戲,幼兒判斷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2.幼兒分散操作送垃圾

3、師生一起檢查講評幼兒垃圾分類情況

四、談話小結,進行教育

鼓勵幼兒在平時養成良好的習慣,能進行垃圾分類

延伸活動:可回收垃圾經過人們處理還是有用的,人們怎麼處理這些可回收垃圾,請大家回去查一查,把你知道的處理垃圾的知識告訴大家。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看看、說說春暉公園地圖,知道地圖能爲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2、學習看地圖的一些簡單方法。

3、嘗試設計遊玩路線,體驗合作完成任務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PPT、春暉公園地圖4—5張、彩筆每組一支、紅外線筆

2、經驗準備:幼兒有去公園遊玩的經歷,熟悉周邊環境、設施

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

①你們去過春暉公園嗎?春暉公園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②這麼多的景點,有什麼方法讓大家很快就找到呢?

2、觀察地圖

①這張是哪裏的圖?

②看懂了什麼呢?(主要景點標記、路徑、方位等)

3、分組操作

①交待要求:

要求1:5人一組,大家一起商量,選出1人畫你們走的路線。

要求2:統一從西大門進去,遊玩4個景點,最後從西大門出。畫完回到位置上。

②小組設計,教師觀察指導。

4、交流分享

①出示各組的線路圖,每組派一名代表說說路線途經(其他人可補充)。

②檢驗是否按要求進行。

③看看哪組的方法,最方便。

小結:有了地圖,我們的'遊玩真的方便很多。

5、經驗拓展

①武康有很多社區,春暉公園在武康的春暉社區,那你們在能在春暉社區的地圖上找到春暉公園嗎,在哪裏?

②誰知道我們幼兒園是哪個社區的?我們來看看吉祥社區的地圖吧,找找機關幼兒園在哪裏?

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地圖,學會了看地圖。回去請小朋友們再去找找

還有哪些地方也經常會看到地圖,這些地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方便?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油和水傾倒,攪拌後分離現象,對科學探索活動感興趣。

2、瞭解生活中油和水分離的相關現象,體驗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1杯水1杯油,幼兒每人各1份藍黑鋼筆水。

2、每人1根攪拌管、背景音樂一首、

3、幾張畫過的圖畫、各色顏料水等等。

活動重難點

重點:初步瞭解水和油的不相溶性。

難點:不同物質放入水中的相溶性和不相溶性。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的小客人跟你們玩遊戲,想知道是誰嗎?

(想)好,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誰?(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二、讓幼兒動手操作,將藍、黑色的鋼筆水倒進一杯水裏,觀察它們之間有什麼變化。

師:在做實驗之前,老師有要求。請你們仔細聽,請你們把藍、黑色的鋼筆水倒入一個杯子的水裏,仔細觀察,它們會出現什麼現象?

1、提問:發現了什麼?(它們在一起融化變成黑色的水)

師:是不是你們說的這樣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教師驗證實驗結果)

小結:你們觀察的很仔細,是的',藍、黑色鋼筆水倒進水裏,它們融化在了一起變成了黑色的水。說明它們是能融化在一起的。(解釋“融化”意思一種物體和另一種物體合在一起說明它們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如果不能夠合在一起說明它們是分開的。)

三、讓幼兒想想油和水倒在一起會出現什麼現象?

料水不會和油畫棒混在一起?

結束語:你們的表現太棒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哪些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呢?我們一起去外面找找吧!

水的變化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水蒸氣變水”的現象。

2、觀察實驗,講解自己的發現並提問。

3、激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

2、幼兒收集關於雨、雪、露、冰的圖片、文字等資料,瞭解有關常識。

3、課件《小水滴旅行記》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昨天,我們在活動室內放置了一杯水,並且記錄了水的高度,現在我請一位小朋友來觀察一下,水有什麼變化。

二、實際操作部分

(一)、水由液態變爲氣態

1、幼兒討論:水到哪去了?

(“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孩子要敢於想象,在想象的基礎上去操作,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演示實驗:用酒精燈,加熱燒杯裏的水達到沸騰,請幼兒觀察正氣上升的現象

3、提問:發現水有了什麼變化?水汽是從哪裏來的?到哪去?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燒開水、煮飯等)

(“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 小結: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氣。

(二)、水由氣態變爲液態

(爲了讓孩子“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應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並相互交流”材料的提供是以小組爲單位的。)

1、出示玻璃片,請幼兒摸一摸玻璃片,再摸一摸熱水杯,說出哪一個涼。

2、把玻璃片蓋到熱水杯上。

3、引導幼兒觀察玻璃片上發生的現象。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水蒸氣變成小水滴的現象?(對着冷玻璃哈氣)

小結:水蒸氣遇冷會變成小水珠。

三、欣賞故事課件《小水滴旅行記》,理解“水”的奇妙變化 (增加科學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通過欣賞故事課件《小水滴旅行記》,使幼兒進一步利瞭解水遇冷時的循環變化過程(水——水蒸氣-——水——冰——水)

四、活動延伸

(一)、請幼兒繼續探究水遇冷又會變成什麼? (相互交流展示收集的資料。)

(二)、瞭解雨水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說說與水的好處和危害 (通過擴展部分,可以豐富幼兒的經驗,也使孩子平時注意收集各類資料,增加學習的主動性。)

五、結束部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