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4篇(集合)

本文已影響 1.09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4篇(集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腳及其用途。

2、知道保護腳。

3、培養競爭意識,體驗遊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剪好的眼睛、嘴巴圖形、各種動手玩具。

活動過程

1、複習歌曲《小腳丫哪裏去了》,引出課題:

2、請幼兒脫鞋襪,坐在地毯上。(老師也光腳)仔細看一看,我們的小腳丫都有什麼呀?自己說一說。腳背(用手拍一拍)、腳趾頭(自己動一動)。腳指甲(手指敲一敲)、腳後跟(拳頭捶一捶)。

3、把小腳丫伸出來,撓一撓腳心有什麼感覺?(癢)幼兒互相撓一撓,抓一抓,用腳趾互相撓一撓,看一看感覺一樣不一樣。小腳丫伸一伸,小腳趾勾一勾。

4、遊戲:①《動物賽跑》(分組進行)

玩法:幼兒雙腳夾住小動物,發令後,向前行進(也可跳躍),中間把小動物丟掉的視爲犯規。

遊戲:②《小腳跳跳跳》

小腳跳跳跳,伸出你的左腳來;

小腳跳跳跳,伸出你的右腳來。

遊戲:③隨音樂跳簡單的芭蕾舞。

5、想一想我們的小腳丫還有哪些本領?

幼兒:跳舞、走路、站立、賽跑、騎車、演雜技轉大缸……

6、小腳丫的本領這樣大,我們怎樣保護小腳丫?

常剪指甲、常洗腳,冬天穿上棉鞋、襪子,用溫水給小腳丫洗澡,夏天穿涼鞋…

7、小腳丫聽小朋友這一說,它非常高興,你們看腳丫媽媽笑了。(老師在自己腳背上粘貼眼睛和嘴)我們小腳丫也笑一笑好嗎?(指導幼兒自己粘貼小眼睛和小嘴巴)

8、小腳丫笑了,小朋友們高興嗎?咱們一起跳舞好吧!

幼兒和老師隨音樂一起跳《恰恰舞》。

9、咱們的小腳丫這樣有本領,快穿上鞋襪,把它保護起來好不好?(隨音樂穿好鞋子、襪子。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升入大班後,戶外運動中增加了“跳繩”這一活動內容。剛開始,孩子們興趣很高,每次戶外活動之前,都要問:“老師,今天跳不跳繩?”初學時,他們雖然手腳不協調但都在認真努力的跳。經過一階段的練習,孩子們跳繩的發展水平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兩極分化,一些動作發展較好的孩子,基本掌握了跳繩的技巧學會了。動作協調性差的孩子看到同伴能連續跳那麼多,自己始終掌握不了動作要領,體驗不到成功的樂趣,漸漸的對跳繩失去了興趣,在別人興致勃勃地跳繩時,他們拉繩滿場地跑、用繩子做戰鬥武器等玩法很容易發生危險。

看到這一現象我覺得不能再簡單要求幼兒機械的練習跳繩動作了,而是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了繩的花樣玩法:組織會跳繩的小朋友進行跳繩PK大賽、會跳的孩子帶着不會跳的朋友二人合作帶着跳、用繩做障礙跳、把繩擺隊形走等。孩子們對“繩”的興趣又濃厚了,這時,老師再及時地引導那些沒掌握雙腳跳繩的孩子繼續練習基本動作。對這些沒掌握跳繩動作的'孩子進行分析,歸納出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有手腳不會配合的、有不會搖繩的、有因速度太快耐力跟不上的,找出癥結所在後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教師給予重點指導,並及時地給以肯定和鼓勵。慢慢地,能連續跳兩個、三個,直至輕快自如的熟練掌握正要雙腳跳繩的動作要領。

教師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和幼兒的相互關係應注意遵循“尊重”、“鼓勵”的原則,即:尊重幼兒個體發展差異;鼓勵引導幼兒大膽嘗試,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進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根據手形的變換聯想各種事物,並嘗試用自己的小手變出各種生動的圖案。

2.體驗手形畫帶來的樂趣,啓發幼兒大膽想象。

3.激發幼兒對繪畫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樂趣卡—用手掌印出小雞

2.背景紙:用手掌畫公雞

3.幼兒用油畫棒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題

伸出你的'手,你的手能變什麼?

二、出示範畫手開圖

1.這是我的手形

你們能不能把我的手變成其他東西。

2.出示樂趣卡

這是我變的小雞,你會變什麼?

3.教師手掌動作示範

可以這樣豎着放,也可以橫着放。

他可以變成什麼?

4.我又變了一隻雞,你會變什麼?

5.我們除了伸直手指放,還可以任意彎曲幾個手指。

看我可以這樣放。

6、這是我變的小花,你會變什麼?

三、示範、講要求。

原來我們的小手這麼能幹,這些手形都是怎麼變到紙上去的呢?

老師來示範一遍,講解注意點。

四、幼兒作畫

教師指導,開始作畫

五、展示幼兒作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說明:

編故事是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一種途徑,然而好題材難找,幼兒編講的積極性難以調動,是目前教師最感困惑的問題。我認爲如果教師想讓幼兒從被動變爲主動,從部分幼兒參與到全體幼兒參與,就不能固守“主觀賜予”的做法,不要牽引幼兒圍繞一箇中心轉,這樣教師累,幼兒也累。爲此,我嘗試讓幼兒利用沙子、水、毛線、棉花、易拉罐等物品隨意“做”出各種抽象、虛幻的畫面。這種具有不確定性的畫面給予幼兒充分想像的空間,增強了幼兒的編講興趣。而老師則成爲熱心聽衆,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積極交流。

這類活動有以下特點:

① 簡易好玩。這些作品的製作過程簡單、好玩,既是學習又是玩樂,這樣的活動怎麼會不吸引孩子呢?

② 富有想像。由於畫面含義是不確定的,全憑編講者自己去搜索、去解釋,所以編講者有很大的自由度,有任意發揮的餘地。

③ 面向全體。這類活動能人人動手,人人編講,避免了少數幼兒參與,多數幼兒旁聽的現象。因爲沒有壓力,又沒有劃一的要求,所以特別適合那些能力弱和膽怯畏縮的孩子,使他們也能輕鬆參與。

④ 形式多樣。這類活動的組織方式靈活多樣,可以是集體活動、小組活動,也可以是個別活動。這些活動能吸引孩子反覆做、反覆講,所以也適合在區域活動中進行。

活動一 沙子講述的故事

材 料:

沙子、玻璃板(邊緣打磨過)、幻燈機。

做 法:

幼兒分散操作。將沙子任意、不規則地撒在玻璃板上,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疏,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然後將玻璃板平穩地放到幻燈機上,屏幕(或平整的白牆)上就會出現沙畫的影子。這是什麼地方?好像有誰?發生了什麼事?哈,看出來了,是有趣的事情,我來講給你們聽。

活動二 水講述的故事

材 料:

顏色水(有濃淡之分)、宣紙、玻璃板、幻燈機。

做 法:

① 水印法。利用水能在有的物品(如宣紙、布)上擴散的性能,將顏色水任意滴灑在宣紙上,也可將宣紙放入顏色水中浸蘸,任其逐漸擴散,形成不規則的水印(有濃有淡,有多有少),孩子可據此展開想像。

② 水影法。將顏色水滴在玻璃板上,端放到幻燈機上,用嘴吹散板上的水,然後打開幻燈機,屏幕上就會出現各種模糊而奇異的影子,幼兒可據此展開想像:“這裏好像是小貓,那裏好像是棵樹!”想變一變嗎?只要變換角度吹,水的造型就會發生變化,從而產生新的聯想。

活動三 毛線講述的故事

材 料:

毛線段、膠水、紙。

做 法:

幼兒分散操作。將膠水任意塗抹在紙上,再按需取毛線段讓其自由下落。這些自由落體的毛線能在紙上“勾畫”出意想不到的形象。正看、倒看、斜看,畫面便各不相同。“這像什麼?有誰?在做什麼有趣的事?”還可以提起紙的一端來看,因爲有的毛線被粘住,有的沒被粘住,畫面又變樣了。這樣不是可以講出許許多多故事嗎?

活動四 “雲朵”講述的故事

材 料:

棉花、膠水、深藍色紙。

做 法:

幼兒分散操作。將棉花任意撕扯成薄片狀,粘到深藍色紙上。想讓雲朵變一變嗎?只要扯一扯棉花,雲朵就變樣了,新的故事又產生了。

這個活動很適合小組合作進行。在一張大大的深藍色紙上,你飛上一朵雲,我飛上一朵雲,大大小小,形態各異。“這像什麼?這朵雲在和那朵雲說話哩!它們好像要去做什麼?這裏好像發生了什麼事?”大家互相啓發,你接着我說的編,我接着你編的講,越講越多,好不熱鬧。

活動五 易拉罐講述的故事

材 料:

空易拉罐、各色顏料、白紙。

做 法:

幼兒分散操作。將較濃的顏色水滴在白紙上(可使用空眼藥水瓶,容易控制),可滴多種不同的顏色,隨意佈局。再取易拉罐橫放在紙上任意滾動碾壓,顏色水不僅會擴散,還會相互交融,形成多樣的形態、豐富的色彩,這非常有助於幼兒想像。“哇!這裏面藏着有趣的故事!這好像是什麼地方?這好像是什麼動物?它們在做什麼?”

指導要點:

1、參與。教師可用自己的參與行爲來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交代方法。例如:“我能讓沙子講出有趣的故事,奇怪吧?那就瞧我的!”

2、設疑。孩子的想像需要激發,教師可用“設問”的方式幫助孩子打開思路,引發孩子想像。例如:“咦,這像什麼?這像什麼地方?”

3、傾聽。幼兒有了想法,最喜歡講給老師聽,老師的傾聽就是對他的支持和鼓勵。在傾聽中,教師除了點頭、微笑、讚許外,還可以適當指導。有可能的話,最好邊聽邊記錄孩子編講的故事,然後再念給孩子聽。

4、交流。本活動大多是分散進行的,教師應有意識地建議幼兒互相欣賞、傾聽。例如,教師可以用自己的.欣賞態度來感染幼兒,提議幼兒合作編講故事,相互欣賞各自的作品,也可組織分組的或集體的故事交流會等。

建議:

1、應簡單、有效地讓幼兒知道操作的方法,使他們儘快進入情境。

2、在熟悉材料的使用方法後,可啓發幼兒不受原製作法的侷限,創造性地變化材料的用法,使幼兒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各項活動內容也可根據需要交叉或同時進行,使活動豐富多彩,更有吸引力。

3、尊重幼兒的想像,不要以成人的所謂“合理性”來苛求孩子。幼兒的想像是精彩的,也是幼稚的,對此,要欣賞、寬容。只要幼兒能“自圓其說”,就要加以肯定。指導的重點在於:促使幼兒喜歡想像,鼓勵多角度想像,想得新穎獨特。

4、可採用幼兒喜歡的講故事方式。如可使用擴音器講故事,講的人有精神,聽的人也更能集中注意力。也可對着錄音機講故事,再放出來自己聽或讓大家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粘貼的方法把杯子裝飾成獅子。

2.體驗自己動手操作裝飾的快樂。

3.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設計能力、審美能力。

二、活動準備;紙漿等

三、活動流程:導入--演示--操作--欣賞

(一)導入師:我們把紙漿杯子,變成了漂亮的紙漿娃娃,那小朋友們,開動你們的小腦筋想一想,我們還可以把紙漿杯子變成什麼呢?幼:娃娃、水杯,小花籃。

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能把紙漿杯子變成什麼?幼:想。

師:看,這是誰啊?幼:是獅子,真漂亮。

師:其實啊,杯子可以變成很多的小動物的,今天啊。老師就教小朋友製作大獅子。

(二)演示我們先用黑色的即時貼剪兩隻眼睛貼上去,然後再用金黃色的即時貼剪兩個三角形作獅子的眼珠子。用紅色的長圓形作獅子的大鼻子。用即時貼剪成彎彎的.紅色的嘴巴,嘴巴上面的鬍鬚用歡色的。最後,做獅子的頭髮,我們用桔黃色的剪成一絲一絲的,粘滿他的頭,粘得多一點,我們看,一頭大獅子製作好了。

(三)操作師:你們也來嘗試着做一隻可愛的大獅子吧!

[媽咪愛≈嬰網]幼兒園教案頻道

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給與幫助。

(四)欣賞師:小朋友都製作好了嗎?我發現好多小朋友真的很厲害啊。做的大獅子可真漂亮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看看誰製作的最好呢,下次老師教小朋友製作另一個小動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