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集合10篇)

本文已影響 3.94W人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集合10篇)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集合10篇)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

假讀完《如給我三天光明》後,海倫凱勒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堅強、勇敢、有自信、不屈不饒……讀完這本書後,會讓人感覺全身充滿正能量。

海倫凱勒的希望是能有三天光明。太陽因希望而越發溫暖,藍天因希望而越發湛藍,鮮花因希望而越發鮮豔,人生因希望而越發美麗。上學期間,每天我期待已久的放學鈴聲一響起,我的心裏無比激動,可是海倫凱勒卻抓緊了時間,比我們能看到、能聽到、能說話學習還要好,會的更多。我的學習態度很糟糕,數學是我最不喜愛的科目。每次遇到數學難題時,我總是不動腦筋想辦法去克服它,總是會去抄別的同學的,上課聽不懂的,也不會去請教一下老師,讓老師指導一下我。所以,我每次遇到了一些數學難題時,我就會泄氣,就會氣餒,不想辦法去解決難題,心裏便十分惱火,怒氣沖天,就這樣,我的數學成績一點也不好。海倫·凱勒是本書主人公,她在19個月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奪去了她的視覺與聽覺。後來就,她憑着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和頑強不屈的堅毅品質,在家庭教師沙莉文小姐的幫助下,創造了一個個偉大的奇蹟!她只想受了19個月正常的生活。海倫凱勒告訴了我們:不要被挫折擊倒!困難之中總是要堅持一下,等待你的就是光明!擁有光明,一定要學會珍惜,不要白白浪費。你所擁有的一切都將可能會失去,當擁有時,請珍惜!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2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海倫.凱勒,書中記敘了她從小到大發生的事,從19個月的高燒帶來的厄運,到畢業於哈佛大學後四處演講,她都用愛告訴人們:讀書,方使心靈豐滿而充實。

· 海倫.凱勒。只活了88個春秋,87個沒有光明孤獨的歲月……在名人名言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馬克.吐溫。

剛讀到書名時,我還單純的以爲它僅僅只是寫自己的生活,可讀後的感受並非那麼簡單,讓我心中更充滿了勇敢去接受生活的困難,去挑戰生命極限的勇氣,讀懂了要用愛心去擁抱世界!春風化雨的沙莉文老師,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災難,頑強不屈的她堅持到了最後.小時侯,不知何種原因自己的眼睛一天天走向了黑暗,不止看過了多少醫生,要不是沒有進展,要不是越看越壞……一眨眼,自己就長大了,還當上了海倫·凱勒的老師。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令我十分感動.慈母去世,讓她陷入傷心,也使她回想起童年時母親對她的無微不至的母愛,勾起了她對自己年幼無知時做的一切後悔事.也看出了她跟母親之間的親情。

在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後,我深深地被了海倫·凱勒堅強不屈的精神感動了。失明的海倫,能發現這麼多東西,而健康的我,卻常常忽略生活的美。

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的時間,我會用我的眼睛做什麼呢?我沒有失明過,不懂得黑暗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於是,我閉上眼睛,在屋子裏走。

當我閉上眼睛的第一秒,我的心不知爲何突然涼了下來。我感覺世界由明朗一下子變得漆黑,心裏就沒了數,顯得很不安穩。當我準備向前邁一步時,我卻發現平常滿不在乎的走路現在也變得如此困難,我發覺我不敢邁,我害怕,害怕自己會摔倒,害怕什麼東西會碰到自己,傷害到自己。這還算好的,我還可以用耳朵聽,但凱勒呢?她既看不見,也聽不見。那她面臨多大困難,面臨多大危險,我們怎能知道,怎能瞭解,又怎能體會!

我們生在福中不知福,既能看到充滿陽光的世界,又能聽到各種美妙的聲音。我們還有什麼遺憾呢?我們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我想:雖然凱勒看不見,聽不到,但在她心裏也有她自己想象出的世界,那是凱勒的世界,它只屬於凱勒自己。我相信她的世界也會充滿陽光、充滿笑聲。海倫的一生,是在黑暗中度過的,卻給人類帶來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段永不遺忘的凱歌······郭欣雨六一班浦廠小學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3

清楚記得暑假午睡的時候,明明已經醒來,身體卻怎麼也動不了。說不出話、睜不開眼睛、動不了手指。這讓我陷入了無邊的恐懼中,驚慌失措。我想尖叫!

雖然過程只有十幾秒鐘,且多數恐懼是因爲動彈不了,卻讓我體會了海倫口不能言,目不能觀的無聲又黑暗的世界。我能理解早期的海倫因爲身體的殘疾,而野蠻、任性、暴躁的行爲,那樣的一個孩子在無聲的黑暗世界裏深深的恐懼着,她需要發泄!還好,安妮.莎利文老師出現了,她用正確的方法,教她學會了愛,帶她接觸世界。

沒有人不承認海倫是個傳奇,海倫的一生是在無聲的黑暗中度過這無疑是悲慘的。 可她的一生又是幸運的,她遇到了莎利文老師、馬克吐溫先生、郝博士(一些人物跟距出場順序後寫)那些許許多多幫助過她的人。她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學會了盲文,學會了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與德語;後來,她還學會了脣語和說話,並上臺演講。她成爲了一名優秀作家,並對盲人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海倫的成功離不開那些幫助她的人,更離不開她的勤奮努力與堅強不懈,因爲夢魘太過真實深刻,我時常在想那樣的夢境如果成真了,如果真的不能動了我該怎麼辦?我回答:那不如死了吧!是的我做不到,我沒有堅強的心理和勤奮的態度,我會選擇逃避。就是現在,大概也是如此。

但讀了這本書我還是有重大領悟的,海倫的努力勤奮它像一縷陽光照進我的心裏,改觀了我的生活態度。雖然努力勤奮不一定能得到相應的回報,但碌碌無爲更是浪費青春與生命,我應該珍惜時間與身體,不浪費生命給予的感觀、情感,用語言表達對親人的愛,用雙手擁抱愛人,用眼睛閱讀書海啓迪智慧感悟人生;用身體去運動揮汗與雨體會運動帶來的健康與樂趣;用身心親近大自然帶來的無限美好風光。

還有感恩、珍惜。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4

今年的暑假,我去小小魚書屋圖書館借了一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人公海倫·凱勒堅韌不拔、渴望光明的品質令我折服。

這本書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只有19個月的光明,因爲一次突如其來的疾病讓她與死神插肩而過,但她也還是失去了視力、聽力和說話能力,剩下的87年裏她一直生活在黑暗而無聲的世界裏。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如果說拿破崙是戰場上的勝利者,那麼海倫·凱勒則是生活中的勇士,是拒向命運低頭、立志驅除人生黑暗的光明使者。

在海倫六歲時,親愛的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打開了她的心靈窗戶,她又學會了多種語言和讀書、寫字、說話,並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在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四年的學業,成爲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國語言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不僅如此她還致力於殘疾人的公共救助事業,爲改善盲聾人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而努力奮鬥,用自己的光明驅除了別人的黑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告訴我做事一定要堅持,面對困難一定不能退縮,應該去面對困難、克服困難,還告訴我們要珍惜生活,珍惜生命。讀到這,我不禁低下頭。記得,今年葫蘆絲九級考試前,發現自己老是吹錯,於是我想放棄。可這時媽媽鼓勵了我,最終我葫蘆絲九級考試得了個優秀,看來不要向困難低頭,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受益匪淺,再也不會軟弱,我會勇敢地站在困難面前,與困難做鬥爭、戰勝困難、戰勝自我。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5

本學期開學,我就向我們六(5)班的同學推薦了這本書,我也讀了這本書。讀完這本書,感慨頗多,海倫 凱勒的不屈不撓的精神讓我震撼。 小時候的海倫(就是作者)是一個聰明又活潑的女孩,6個月就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話語,剛滿週歲就會走路了。總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學的多。然而好景不長,幸福的時光總是結束得太早,在一個充滿知更鳥和百靈鳥的悅耳歌聲,而且繁花盛開的春天,在一場高燒之後,海倫失去了聽力與視力,隨之而然的又不能說話了。這三樣東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

如果失去了這三樣,對一個常人來說,等於失去了生命的樂趣。如果你是海倫,給你三天時間,你會去幹什麼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了。再大的動力與再大的鼓力,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顆又陰又暗,又冷又溼的心。心裏只有一個念頭:這樣活着,生不如死,還是早一點兒結束算了。 然而,海倫的做法與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一生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而且,正是這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女子,竟然畢業與美國哈佛大學,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成就啊。但是,畢竟,這驚人的成就是離不開她自身的努力的。與她相比之下,天壤之別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海倫可以創造這些常人無法想象的奇蹟,全靠她有着一顆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的新。她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自己那顆熾熱的心,用自己那偉大的愛,去擁抱美好、充滿生機的世界,以驚人的毅力與困難作戰,終於,她戰勝了生命的挑戰,張開了心靈的眼睛,有了信心與希望,走出了寂靜與黑暗。最後,她又把那雙慈愛的手——伸向了全世界! 再想想身邊的學生,當我向他們述說“張老師讀這本書時,曾留下了眼淚”學生都能鬨堂大笑,他們覺得很不可思議。他們現在生活很幸福,體會不到海倫生活的艱辛,也就讀不出海倫的堅強。讓他們向海倫學習更是天方夜譚了。怎樣來教育新時代的學生,值得我們思考。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6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19世紀的偉人海倫·凱勒的著作,幾乎包含了她生活的全過程,而且這本書受到了很多作家的好評,還被稱爲“史上最偉大女人的著作”。海倫·凱勒很小的時候就因爲一場大病致聾、失明,對於她的身世,很多人都認爲很不幸,但也就是這種環境,激發了海倫·凱勒的奮鬥精神。她從小就和別人不一樣,通常,別人只要做10分鐘的事她卻要做1小時,這樣她就要比別人更努力,所以,在她很小的時候就請來了莎莉文老師來教導她。莎莉文老師教她知識,是除母親以外的第一個啓蒙教師。也正是知識帶領海倫·凱勒走出黑暗,讓她從新認識了這個世界。在她不斷的努力下,她竟然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了,還獲得了博士學位,令很多人不解。爲什麼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她可以做到呢?就在於兩個字:勤奮。

是啊,勤奮,多麼美妙的字眼,這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只有做事勤奮才能取得好結果,勤奮是做事成功的根本,當然也是要認真仔細加上勤奮才能做得更好,不然的話再勤奮也是白搭。我們要學習海倫·凱勒那種在困難中不低頭,勇於去嘗試的精神,碰到困難不能退縮,要迎難而上,爭取克服一切困難。當然,失敗了也不能氣餒,要有百折不撓的頑強鬥志。海倫凱勒不僅百折不撓,還懂得關心身邊的人,夢想建設一座座盲人學院,成立種種盲人基金,我們也應該關心身邊的同學。現在的生活中,很多同學的心眼比較小,常常因爲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發生爭吵,我覺得這非常不好,希望大家能夠遵守“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個原則,不要因爲小事吵得不可開交,要多爲身邊的人着想,多去關心別人、照顧別人。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令我感觸深刻,希望你也去細細品讀,還會發現更多的對你有用的東西呢!!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7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生命都是一個奇蹟!——題記

快樂地活着,是對生命的點綴;堅強地活着,更是對生命的熱愛。每一次打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就爲海倫而感動,爲生命的堅強而震撼。

翻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直到最後一頁,我的心一直不曾平靜,感慨萬分。這本書是海倫·凱勒的自傳體小說。海倫由於小時候生病導致聾、啞、瞎等疾病,她也曾因這個現實而暴躁過,對上帝的無情而忿忿不平。但後來,她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樹立了樂觀向上的態度,依靠非人的毅力,竟奇蹟般地取得種種成就,她以自己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美國哈弗大學,又在美國進行巡迴演講,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還寫了《我生活的故事》、《石牆之歌》等書。

記得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是啊,海倫·凱勒在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歲月裏,被磨鍊成一個如此勇敢、堅強的女子。一個正常人簡簡單單做到的事,她幾乎要花幾倍的努力才能做到,有時甚至怎麼也做不到,可她卻不氣餒。她渴望光明,渴望聽到那些美妙如詩的聲音。這些是對於我們來說,很容易,但對於海倫這個殘疾人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異想天開。海倫還有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就是希望上帝能給她三天光明。第一天,她想看看讓她生命變得有價值的人;第二天,她想看看光的變化莫測和月出;第三天,她想探索與研究。這個夢想對於海倫來說是難如登天,而們們擁有的是無數個三天的光明,我們都用來幹什麼了呢?我們對生命充滿感恩了嗎?我們用明亮的雙眸去看四季的花開花落了嗎?我們用靈敏的耳朵去傾聽潺潺地流水,清脆的鳥鳴了嗎?我們沒有!

海倫告訴我們,命運是可以用雙手去改變的,命運掌控在自己手中,生命本身就是最大的恩賜。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珍惜。

海倫讓我學會了勇敢和堅強。記得那次我帶領校籃球隊去縣裏參加比賽,在一場比賽中,我的腳有三處地方受傷了,可謂是傷痕累累啊!痛得我講不出話來,但我想起了海倫,於是,我堅持,我勇敢,繼續上場打比賽,我自己勇敢的表現而欣慰。

多數時候,對於人類來說,需要的並不是權力,並不是地位,需要的是意志上的頑強,不能向命運屈服,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要有樂觀向上、敢於創造奇蹟的精神!

其實,不僅國外有這樣生命的奇蹟,中國也有,就像汶川大地震,有些被困者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竟奇蹟般的活了下來!有一位小朋友叫林浩,他被爸爸救了出來,他爸爸拉起他就走,但小林浩卻說:“爸爸,我不能走,因爲我的同學們還在裏面呢!”他跟大人們一起救出一個又一個同學;還有一位被困者,爲了活命,竟然把自己的尿液拿來解渴,爲生命贏得一線生機;有些人甚至在廢墟里埋了八、九天還活着……這些,都是對生命最高的禮讚,這就是生命的奇蹟!

讓我們像海倫一樣用心去擁抱未來,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蹟!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8

都數不清這是我的幾次讀這本書了,每每翻閱它時總有一種莫名的悸動。雖然讀的次數很多,但我對它還是愛不釋手。我喜歡它——《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記得第一次接觸這本書的作者——海倫。凱勒,是在小學的課文中。那是一篇關於她成長的文章,雖然當時我還小,但卻深深地被她身上那種堅強與朝氣所折服。她——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的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這麼一個幽閉在盲聾啞哦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爲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創造這一奇蹟,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凱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後又把慈善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我覺得也是。記得海倫。凱勒曾說過“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是的,她的心是自由的。正如他在書中所寫的——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第二天,我想看看人類進步的奇觀,那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第三天,我將在日常世界中度過,所以城市成了我的目的地……一個身體殘缺的人尚能如此,更何況我們這些正常人呢?我們,雖然沒有海倫。凱勒那般博大的、充滿愛心的.心,但是我們卻和她一樣,同樣對生活和生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一顆平凡而感恩的心!

我們感謝自然,因爲是自然賜予了我們生存的空間;我們感謝樹林,因爲是它們爲我們遮蔽風雨;我們感謝花朵,因爲是它們芬芳了我們的世界;我們還要感謝動物,因爲是它們和我們共同構築了豐富多彩的地球村。

我們的生命中,無論何時何地何種狀態,都在無時無刻地上演着物是人非,悲歡離合。然而,我們應該感謝那些曾經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不論我們與他們是近是遠,不論我們與他們是親是疏,不論我們與他們是經歷的是歡樂還是離愁,不論我們與他們是朋友還是冤家還是對手亦或是仇敵,我們都應該爲他們抱有感恩之心。因爲正是他們豐富了我們枯燥的人生旅途,因爲正是他們裝點了我們美麗的人生畫卷。

感恩的心,你有,我有,他有,她有。讓我們在感恩中成長,在感恩中學會如何去愛,在感恩中學會什麼叫承擔,什麼叫責任。

其實,感恩,並不是紙上談兵,而應該是付諸行動。任何的計劃與說法都不如實際行動來得迅速!感恩其實很簡單!當父母勞累時,獻上一杯茶,這是一種感恩;當老師雙手塞滿東西無法開門時,上前一步把門打開,這是一種感恩;當朋友遇到困難時,去幫助和開導他、她,這也是一種感恩。感恩,無處不在,感恩就融於我們的生活中,只要你肯發現。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讓我們在感恩中成長。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9

馬克·吐溫曾說過:“十九世紀有兩位令世界爲之驚歎的人,一位是拿破崙,另一位就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是誰?在她身上有着怎樣的故事?她爲什麼會得到馬克·吐溫如此高度的評價呢……帶着衆多的疑惑,我讀完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在她 9個月大的時候,因爲一場疾病導致失明、失聰、失語。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和教導下,在她的堅強和堅持下,她奇蹟般地考上了美國哈佛大學德克里夫學院,還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臘五種文字,成爲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並四處奔走,建立起一家又一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爲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海倫·凱勒想看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她祈求自己能擁有三天的光明,讓她能好好地感受這個世界。第一天,“我要透過‘心靈之窗’看看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第二天,“我要在黎明前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我將懷着敬畏之心,仰望壯麗的曙光全景,與此同時,太陽也喚醒了沉睡的大地”。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世界中度過,到爲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但這些對於海倫·凱勒來說,卻是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美夢。

相比之下,我們比海倫·凱勒實在是幸運太多太多。我們擁有健康的體魄、優越的生活條件、良好的學習環境……可我們還時常抱怨這個、埋怨那個,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其實,人生的每條道路,都佈滿了荊棘和坎坷,沒有哪條路可以直通成功,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跌到了,爬起來,接着往前走。只要存在一份執着追求的信心,只要保留一種勇敢奮鬥的精神,只要堅持一個努力前進的行動,終會有成功的那天。

海倫·凱勒以她獨特的生命個體和頑強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也震撼了我們每一個人。她的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受益匪淺,我從中找到了學習的動力,找到了自信、堅強與樂觀,同時也明白了要珍惜擁有的一切,努力去實現自己的每一個夢想,爲將來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拼搏!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0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最著名的一篇散文,寫成與1933年,最早發佈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後被譯爲許多文字,很多國家把它收錄在大、中、小學教材裏。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愛的搖籃》中的一段:我愛它勝過任何會眨眼會說話的洋娃娃。我常常把她放在搖籃裏,學着母親的樣子去安撫它。有一天,我發現妹妹正舒舒服服地睡在搖籃裏。那時,我正在嫉妒她奪走了母愛,又怎麼能夠容忍她睡在我心愛的“南希”的搖籃裏呢?我不禁勃然大怒,憤怒衝過去,用力把搖籃推翻。要不是母親即使趕來接住,妹妹恐怕會被摔死的。這時我一又盲又聾處於雙重孤獨中,當然不能領略親熱的語言和憐愛的行爲以及夥伴之間所產生的感情。後來,我受了教育,享受了人類的幸福,我和妹妹米珠麗之間變得心心相印,每天我們都手拉着手到處遊玩,儘管她看不懂我的手語,我也聽不到她牙牙的童音。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能感受的海倫以前特別被母親寵愛着,但是在她妹妹米珠麗加入到了這個家庭中來,海倫的心就開始不平靜起來滿懷嫉妒。她坐在母親的腿上,佔去了海倫的位置,母親的時間和對海倫的關心似乎也都被米珠麗奪走了,後來發生的這一件事,使海倫覺得不僅是母親的愛受到分割,而且是對海倫的一種極大的侮辱,但是海倫受了教育之後,不得不處處讓着妹妹。

在這本書中海倫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表達了自己對光明的渴望、珍視和對人生、對生活的深切關愛;並同時規勸身體健全的人們,應該珍惜現價所擁有的一切,關愛人生關愛他人。“我只看我擁有的,不看我沒有的。”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持下,海倫在87年的無光無聲的歲月中,將別人眼中的光明當作自己的太陽,將別人兒中的音樂當作自己的樂曲,將別人脣邊的微笑當作自己的歡樂。面對命運對她的不公平,他回報社會的是大公無私的愛心。

想到海倫的一切,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想明天就要失明那樣利用自己的眼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