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向死而生》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9W人 

這本《向死而生》是文壇“精神標杆”史鐵生逝世五週年致敬散文集。“我經由光陰,經由山水,經由鄉村和城市,同樣我也經由別人,經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生的思緒和夢想而走成了我。那路途中的一切,有些與我擦肩而久駐進我的心魂,雕琢我,塑造我,錘鍊我,融入我而成爲我。”

《向死而生》讀後感

在他的文字裏,我們看得到一個人內心無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時也在這個人內心的起伏中解讀寧靜。他談生死、談人性、談愛情、談寫作……與其說他不畏苦難,不如說他早已站在死裏看來生。

整本書一共分爲三輯。第一輯“獨坐思往昔”,其中收錄的文章主要是史鐵生追憶與講述一些陳年往事。第二輯“向死而生”,收錄的是作者用一支筆與病魔作鬥爭的同時思悟的一些有關生死的問題。第三輯“思想的蘆葦”,這一輯中的文章最能體現作者非凡的思辨能力,涵蓋關乎生與死,愛與情,神與人等很多方面。我最喜歡的是第一輯,原因很簡單,在讀飽含苦難的書籍時,還是這種娓娓道來以講故事的形式呈現在眼前,更能讓我接受。後兩輯或許更適合有厚度的,經歷過真正苦難的人來讀,也許他們能理解的更透徹一些。

書名隨叫《向死而生》,但這本書中出現比較頻繁的詞眼卻是“愛情”,甚至多過生死。史鐵生對愛情與性的追求不亞於對生的渴求,他認爲社會在幫助殘障人士生活能夠更好的同時,最好要能解決殘障人士對愛與性的需求。我一開始認爲作者在此話題上的言論過於偏激,在文中他也說到“當然,文責自負。”可後來改變我這一看法的是一部電影《萬物理論》。這部電影,與史鐵生絲毫不相干。講述的是知名物理學家霍金和他第一任妻子簡始於劍橋大學的愛情故事及霍金患病前後的勵志傳奇。霍金與史鐵生經歷了類似的苦難,更是有着相似的勵志奮鬥歷程,就連對愛情的追求也是如此相同。或許是影視作品更能給我以感官上的刺激,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再讀史鐵生的愛情觀,才驚覺,原來如此。

比起愛情,更能吸引我的還是作者關於“生死”展開的一系列的話題。死的性質很單一,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當然人死了之後將去往哪裏這就又是另外的話題了。可是活着,大體分爲兩種——一種是沒有明確的生存目標,只因爲生命的慣性才活着。而另一種,就如作者所言“活着,就要做點什麼”。作者有所選擇——“左右蒼茫時,總也有條路走,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筆去找。而這樣的找,後來發現利於此一鐵生,利於世間一顆最爲躁動的心走向寧靜。”

向死而生,生命不是必須承受苦難,但生命確實有足夠的韌性承受苦難。最後再引用餘華《活着》中的一段文字“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只要不死,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