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家長必讀》有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1.71W人 

女兒的出生賦予了我一個神聖的稱謂:媽媽,簡單的兩個字代表的不僅僅身份,更多的是一份責任,一段貫穿生命的奇蹟。女兒說我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從蹣跚學步到滿地奔跑,從牙牙學語到口吐連珠,從一無所知到懵懵懂懂,一路走來我從未缺席,甜蜜的母女深情、幸福的親子時光成爲家庭的主旋律。

讀《家長必讀》有感範文

女兒的入學又賦予了我一個全新的稱謂:家長,它與“學生”配套出現,又與“學校”緊密相連。孩子即將步入陌生的校園,走向她嶄新的人生起點;而我也將進入陌生的角色,開始我漫長的陪伴生涯。我信誓旦旦地承諾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不讓她成爲學習的機器,我們將繼續上演幸福與甜蜜,絕不因爲角色的轉變而有絲毫的影響。

理想總是那般豐滿,現實卻又如此骨感。看着她揹着書包走進校園,我充滿了期待,但也有一絲擔憂,入學不到一個月後,我的憂慮徹底淪爲現實。我們每天總是以“催催催”開始,又以“催催催”結束。上學磨磨蹭蹭,學習用品丟三落四,書本亂七八糟,課堂上沉默寡言,做作業更是“三請四邀”。剛剛起步的小學生活變得一團糟,和諧的親子關係也因此蒙上了塵埃,這讓我一度迷茫:成功的“媽媽”爲什麼不能蟬聯成功的“家長”?

看似不起眼的《家長必讀》擺在了我面前,在班主任老師的要求下,我一頭紮了進去。慢慢的,書中的文字竟然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急功近利,彷彿聽到了孩子發自肺腑的聲音,更聞到了孩子含苞待放的芬芳。我堅守了陪伴,卻忽略了獨立;我給予了關愛,卻遺忘了傾聽;我澆灌了期望,卻屏蔽了成長。書中既有科學的教育理論、真實的教育事例,也有形象的親子互動、生動的資源鏈接,還有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它的出現爲我打開了家長那扇門,也讓我走進了孩子的世界,新的夢想、新的征程。

“做一個優秀的父母,就應該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良好的習慣,使孩子擁有健康幸福的人生。”一段開場白解答了我內心的困惑,我和孩子所有的不適應都來源於我們未曾擁有的小學生習慣。她習慣了幼兒園的隨意,我習慣了包辦的餵養。培養從源頭開始,打破舊習慣,重塑新習慣。我們約定起牀洗漱、整理書包、完成作業時間,如果按時完成就獎勵一朵笑臉花,反之則貼哭臉花,一個月累計笑臉花25朵即可獲得一次獎勵,哭臉花超過10朵就要接受一次懲罰。剛開始孩子還有些手忙腳亂,漸漸地她習慣了鬧鐘一響就起牀,放學到家就寫作業,寫完作業及時整理書包,臨睡前檢查第二天所用學習用品是否帶齊。在此過程中我學會了放手,並適時地加以鼓勵:“你今天起牀好準時哦!今天的作業完成得不錯哦!今天的書包整理得好快啊!”當孩子的節奏跟上我的要求時,我開始關注更多的環節,看書寫字的姿勢、注意力的集中、獨立作業的能力等等。

“研究者發現養成一個習慣至少需要21天,不過時間越長習慣越牢”。一個月,兩個月,半年,孩子逐漸將我們的約定內化爲自己的行動,習慣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書包不再凌亂,課堂不再沉悶,作業不再拖拉,生活不再雜亂無章。洗漱間裏有孩子爽朗的歡笑、課堂上有孩子積極的發言、飯桌上有孩子快樂的分享、睡覺前有孩子幸福的親吻。這一切都是那麼突然,又是那麼真實。

看着身邊的朋友開始給孩子報各類輔導班,我也蠢蠢欲動,在觀望中否定,在否定中尋找,最後決定讓孩子學小提琴、街舞,外加小主持人,一想到以後她在舞臺上的精彩表演我就一陣激動。當我帶她去報名時,她卻堅決不同意,當時氣得我火冒三丈,甚至還狠狠地責罵了她一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點醒了我,“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就像治水,不能光靠堵,還要善於疏導。父母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或者某種模式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完美無缺的人。”“只有找到孩子真正內在的興趣,孩子纔會將‘要我學’轉化爲‘我要學’”。我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心聲,她說她喜歡動聽的古箏聲音,也喜歡做各種創意手工,還喜歡去圖書館、新華書店看心儀的校園小說。原來我的興趣不是孩子的興趣,她有她的世界,也有她的夢想。我和孩子走進古箏課堂,隨着優美的旋律放飛心中的希望;我和孩子走進拂堤長廊,隨着飛舞的柳絮構思手中的夢想;我和孩子走進書香之門,隨着油墨的芳香迎接奇妙的天堂。

“父母要爲孩子營造一個健康而理性的成長環境,讓孩子茁壯成長。”“父母最有權威影響孩子,孩子也從父母身上獲得一切。”“實現孩子和諧全面的發展,離不開‘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的密切聯繫以及協調一致的配合。”……《家長必讀》帶給了我太多的感觸,一篇篇、一段段充滿哲理的語言浸染着我的心靈,一句句、一個個透入心扉的字詞鞭策着我的行動,未來的教育之路我不會迷茫。它讓我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學會用微笑去迎接孩子的每一次擁抱,用寬容去面對孩子的每一次失敗,用信心去等待孩子的每一次盛開,我們終將放手,孩子不會孤單,因爲她有我們傾注的全部的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