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戰爭論》讀後感2篇

本文已影響 3.83W人 

  《戰爭論》讀後感1

戰爭的目的是使敵人服從我們的意志。爲打到這個目的,必然要使敵人無力反抗。而使敵人無力反抗就必須要消滅敵人的軍事力量。這裏的軍事力量應該包括軍隊和敵人的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因爲戰爭是人與人之間的鬥爭,所以其必須在感情的範圍之內。因此戰爭的精神力量不應該忽視也不能忽視,特別是在一些關係生死的殊死的鬥爭中。使敵人無力反抗一定要摧垮其國家和人發的抵抗意志,在理論上至少是這樣的,其表面的特徵可以是簽訂和約,要求苟合。這些特徵至少說明敵人目前承認了失敗,以後怎麼樣那是以後的事了。

《戰爭論》讀後感2篇

在概念上分析,使敵人無力反抗會使鬥爭趨向於極端,然而在現實中必須也完全有必要對其修正。因爲人是有感情的,不會爲純粹的邏輯而獲得力量。戰爭是充滿偶然性的,這也是因爲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在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們在戰爭尤其是在激烈的戰爭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任何的疏忽都會導致戰爭進程的變化(相對於戰爭發生前的預測的)。這也是偶然性。

在任何時候不能忘掉,戰爭是政治以另外的一種手段的延續。因此政治目的始終存在於戰爭的始末。也許戰爭過程的進程對原來的政治目的有影響,甚至較大的影響。但是我們通常認爲這種影響一般不會根本影響原來的政治目的或是影響的限度極爲有限。需要說明的是,在兩方敵對感情和意圖不強或是力量相對稱時,政治目的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全左右戰爭的進程。即使在一般條件下,政治目的也會極大的影響戰爭的進程,或是嚴格控制其規模,或是無忌的放大其規模(即使沒有什麼真正的敵對意圖和目的)。通常情況下是嚴格控制其規模。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這是戰爭的固有屬性。政治往往要比戰爭理智精明的多。而戰爭本身往往是充滿偶然性的,暴力的。其中人的感情是關鍵的因素。

在現實中消滅敵人的軍隊和意志力往往要考慮自己的消耗,要考慮自身是否會被敵人消滅,還有當敵人的防禦強於進攻時產生的間歇,這樣戰爭也不會向極端發展。綜上考慮由於自身的顧慮和客觀的情況可能會使戰爭進程充滿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好像使我們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義。實事也說明在很多的情況下真正的戰爭(即是兩方的真實的撕打)並沒有發生。應該認爲戰爭中進行的軍事行動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爲真正的戰爭進行的所有的準備,包括軍事動員,物資運輸,軍隊的調整集結。二是真正的戰爭,真正的撕打。可以知道在兩方的力量相差懸殊時,當一方認識到對方的軍事力量遠遠超出自己的力量時,就自動的放棄抵抗。這也是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其實戰爭進程已經開始了。

這種不確定性並不與戰爭的目的即使敵人無力反抗矛盾。因爲當一方不爲消來敵人做準備或決心不進行決佔而對方抱有積極的目的時刻消滅對手時,這一方在戰爭中必然會處於不利的局面,因爲他在戰爭中在沒有判定出對方不進行決戰的情況下做出了消極的不決戰的決心,這樣在戰爭中他必然處於慌亂並且不能集中力量,最大限度使用力量。這樣的結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使敵人無力反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摧垮敵人的意志力這個戰爭目的雖然不是每次戰爭都要達到的目的,但是它自戰爭一開始就存在於所有的軍事行動中,只是由於政治目的或其它原因緩和或是遏制了。

  《戰爭論》讀後感2

戰爭的起源或萌芽是從什麼地方開始的呢?戰爭這個名詞會不會從我們的字典裏消失?讀完《戰爭論》我只得到一部分答案,還有一部分答案可能永遠無法知道。

戰爭是敵我雙方搏鬥無限放大的結果,戰場上,我與敵人搏鬥爲了生存,我會盡一切辦法打敗敵人,格鬥技巧,武器狀況,都可能決定我的生死。無數個我這樣的軍人去搏鬥,去打倒敵人,那就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武器狀況,軍人整體素質,陣型,戰術等決定一場戰爭的勝敗。所以當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對大清的木質船,大刀片子佔有絕對的優勢,也自然能得到戰爭的勝利。

那麼戰爭起源於何處?遠古時代人少,不可能有戰爭,只有兩個野人爲一個雌性野人打架或決鬥,就像動物那樣爲了交配而已,其實就是爲了生存的延續。隨着人口數量的增長,出現了部落與部落,人種與人種,國家與國家的戰鬥,說到底還是爲了一種目的,一種更好的發展,生存的目的。如日本的擴張就是爲了適應人口的增多。所有的戰爭都逃不開這樣的目的。從原始的征服到現代的政治。都是爲了獲得利益,如果沒有利益,就沒有人願意去戰鬥,戰爭是兩敗俱傷的,從來沒有贏家。所謂的勝利只是將自己的損失加於敵方而已。所以戰爭是政治的一種手段,一種得到利益而流血的過程。

人存在於世界,如果不剋制自己的慾望那麼就一直會有爭鬥,小則國家內部而已的階級利益矛盾,大則國與國的生死存亡。戰爭會與人的思想境界有關,人類從來都是在索取,向大自然,向自己有能力征服的國家,(所以有了殖民地,有了奴隸)。上天給予人有限的能力,人卻有無限的慾望。

所以戰爭萌芽於人類的慾望,隨着社會進步,有了國家有了政治制度,戰爭就成了統治者獲取更大利益的工具。從秦滅六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逃出這個範圍,打着民族強大復興的旗號去強行奪取其他民族發展的權利(殖民要求,租界,關稅,鉅額的戰爭賠款),人類多麼可恥啊!!而戰爭則成爲政治的手段,成爲別國插手他國的工具。

而戰爭能否消失就在於人類社會能否真正的團結在一起,沒有國界,沒有人種的歧視,讓教育真正發揮作用,認識到我們都是地球人。那樣戰爭纔有可能真正的從字典裏消失。

而《戰爭論》從政治的角度出發,認爲政治主導戰爭,戰爭只是手段,政治纔是目的。這很正確,認識到這點,我們看待一場戰爭就更能有力的把握它。我們不需要考慮忘戰必危,好戰必亡等格言,記住政治的目的就能深刻的理解戰爭,美伊戰爭就大概如此吧。人類的最終歸宿應該還是一個大同社會,但願都能認清戰爭的本質。

中國人愛好和平,我們不希望戰爭,但若要是認爲我們好欺負,你們有能力征服,那麼來吧,我們接受挑戰。你用你的價值觀衡量世界,我必將你的價值觀還到你的身上。明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同時不要忘了一句話:兵者,國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