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復活讀後感3000字3篇

本文已影響 3.27W人 

  【篇一:《復活》讀後感3000字】

托爾斯泰的這本小說,就語言風格而言,讀起來簡明易懂,讓我感到輕鬆。而小說要表達的意義,卻不是那麼輕鬆,而是很嚴肅的,並且我認爲是多重的。這本小說應該說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圍繞聶赫留朵夫與瑪絲託娃之間的故事展開的,帶有主人公個人的感情色彩。這是一個曲折感人的故事;另一條則圍繞着男主人公對於這個社會法制和道德的思考展開,有着普世的意義,作者在此對全人類拋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時也借主人公只口,給了我們他自己的思考和答案。當然,除了最重要的這兩部分,我認爲還有一些穿插於其中的一些關於人類的其他問題的思考(例如人的個性、信仰等問)

復活讀後感3000字3篇

托爾斯泰爲這部傑作起名叫《復活》,書中寫到聶赫留朵夫的日記裏有這樣一句話”我覺得她的內心在變化,連我都不敢相信,可是我覺得她就是在復活。“看到這裏,我就明白了爲什麼書名叫做”復活“。作者指的便是聶赫留朵夫和瑪絲託娃兩個人的復活,這是”精神“的復活。從在法庭上認出瑪絲託娃,羞愧得回憶起自己做過的無恥的事情,包括髮覺自己目前生活圈是多麼的卑鄙無恥,決定與之完全斷絕關係;從他決定幫她上訴,到最後堅定信念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來幫助她,爲她的內心一絲一毫的波動,變化而感到憂慮,到最後明確自己是真的又像當年那樣愛着瑪絲託娃。這整整三個月的時間,他在一點點,一步步地完成自己”復活“的過程。瑪絲託娃的“復活“,也是前而易見的:一開始她痛恨聶赫留朵夫,認爲他將她當成玩樂的工具後,又想把她當成救贖自己的工具,但她也在內心裏發生變化,她發現他的真誠,便開始願意做任何一件讓他滿意的事情----爲了他她不再喝酒;去醫院裏認真工作;不再與男人有任何關係;在監獄裏關心,幫助獄友;在與政治犯同赴西伯利亞的路途中被感動,被影響;她原本的善良純真又凸顯出來;她寧願犧牲自己的愛情,不願意因爲自己曾經的妓女身份讓聶赫留朵夫受苦而最後拒絕與他結婚。她表現出的一切都說明她已經不再是那個賣弄風情,自甘墮落的瑪絲託娃。

在聶赫留朵夫爲瑪絲託娃的案件上訴而奔走的過程中,他四處求人,見到了各色人物如數位將軍,公爵,還有將軍夫人,小姐,他們醜惡的嘴臉,不光明的勾當讓他生理上感到噁心,心裏上感到鄙視。書中好幾處有這樣的細節,描寫到聶赫留朵夫一覺醒來,就立刻開始對自己昨天做過的事情和昨天的思想進行自我反思和鄙視,批評。他就是這樣在這段時間裏不斷地悔過,不斷地審視自己,慢慢將心裏的疑慮和困惑解開。

他在各大監獄裏見到了太多的囚徒,監獄裏陰暗殘忍的一切使他思考起這個世界的法制和道德問題。書中那些監獄外的官員,所謂的正義的人,說起監獄裏那些“有罪”的人,都是用“他們就這號兒人嘛”,並且說起來還帶着蔑視和嘲笑。好像他們自己本身是有多正義,多光明磊落。殊不知這些制定法律,將那一號兒人繩之以法的人,其實也沒什麼差別,只不過他們隱藏得好,在官銜的庇護下,在上頭“指示”下,他們也一樣幹盡壞事,甚至更加地殘忍。就本書前半部分描寫的陪審團審理案件這一情節,就很諷刺。順便說一句,這讓我想起《十二怒漢》這部電影。書中情節和電影裏一樣,陪審人員就根本不在乎自己的這個決定對被告意味着什麼。還有庭長大人,由於急着去與情人約會,而想草草結束案件的審理,即使陪審團提交的結論有矛盾之處也想不了了之----這樣的法庭,這樣的裁決體制,從上到下都充斥着對人性的蔑視!

描寫案件審理這一段還只是用間接的諷刺手法,讓讀者暗自感受到這樣的荒謬。而本書的高潮和結尾部分,就是托爾斯泰借主人公之口,提出了自己對這種畸形的社會道德和漏洞百出的所謂法制體系的抗議。這樣本身也有罪,本身也不正義的一部分人,怎麼可以去定另一部分人的罪呢?(而因爲社會上的各種腐敗風氣,很多人根本是無辜的,卻進了監獄)而把這樣一羣人集中到一起,關押起來,那樣惡劣,殘酷的環境恰恰會使這一羣“罪人”變得更加墮落,離光明越來越遠。所以作者在擔憂,要知道這樣是根本不可能根治犯罪,使百姓真正幸福的。

最後,那個英國人到監獄裏去傳教,作者便讓一本福音書解答了聶赫留朵夫的所有疑慮,給了他一個肯定的答案。那就是要無數次的寬恕人。因爲每個人在上帝面前都是有罪的。書中作者也多次寫到有關宗教,信仰的問題。他諷刺而氣憤地寫道,人們利用了宗教。官員利用宗教馴服百姓,愚弄百姓。這個問題在人類歷史上存在了很久很久了。可以看出托爾斯泰贊同的是宗教本身,他讚揚宗教的聖潔思想,並且深信宗教思想裏宣揚的真善美能夠“拯救”全人類,讓大家都像主人公一樣能夠“復活”,但不幸的卻是,自從宗教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人打着它的名號,爲自己斂財;甚至是爲自己消滅敵人,以上帝的名義進行各種聖戰,實則爲了自己的利益荼毒生靈。

聶赫留朵夫弄明白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他復活過來開始了全新的生活。但是,在現在,我們的社會中還在不斷地涌現只爲自己享樂的行屍走肉,托爾斯泰憂慮的問題,到現在也沒能在全人類範圍內解決。

另外,我覺得,這本書給了我太多的信息量,很多其中的道理,我還需要時間慢慢吸收。

  【篇二:《復活》3000字讀書筆記】

《復活》是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是他長期進行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總結。這一時期,作者的世界觀已經發生激變,他拋棄了上層地主貴族階層的傳統觀點,用宗法農民的眼光重新審查各種社會現象

《復活》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公爵在一次法院陪審一樁毒死人命案,三名被告人中的瑪斯洛娃因誤判導致她要被流放服苦役,而她竟是他青年時期的戀人,他把她*奸了,且在她懷孕後將她趕了出去,使她最終淪爲妓女。這一往事使聶赫留朵夫感到特別難受,一番思想鬥爭後,他決定爲之前的過錯贖罪,他要爲瑪斯洛娃的案件奔走,且決心要跟她結婚,即使她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瑪斯洛娃明白他同她結婚是他所作出的犧牲,於是堅決反對,但他還是爲此努力着。

在這期間他看到了貴族(包括自己)生活的奢侈、政府的黑暗和殘酷以及許多被貴族壓迫的可憐的百姓。他認爲是土地私有制使農民不得不依附於地主、遭受壓迫且貧困潦倒,而土地是大家所共有的,於是,他就把他的土地分給了農民,把租金作爲農民的公益基金。之後他搬出了豪華的老宅,住在簡陋的旅館裏。他在彼得堡呆了幾天,爲瑪斯洛娃的案子向樞密院提出了上訴,但因理由不充分被法院駁回。於是,他便同瑪斯洛娃一同踏上了去西伯利亞的旅途。旅途中,聶赫留朵夫結識了許多可愛的人,而瑪斯洛娃在被調到政治犯的隊伍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期間,聶赫留朵夫接到了他向皇帝上訴的批覆,將瑪斯洛娃所判苦役犯改爲流放犯。但瑪斯洛娃怕拖累聶赫留朵夫便答應了政治犯西蒙鬆的求婚,與此同時,聶赫留朵夫也進入了一種新的生活環境。

“復活”是全書的基本主旨。作者精心描寫了聶赫留朵夫的精神復活過程,也描寫了瑪斯洛娃的精神復活過程。

聶赫留朵夫在大學時期也是一個善良的、有抱負的青年,可凡是他從自己的信念出發認爲是好的東西,別人都認爲是壞的,反之,他認爲是壞的,別人都認爲是好的。最終,他屈服了,不再堅持自己的信念,成爲了一名迷戀酒色、貪圖享樂,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而他與瑪斯洛娃的再次巧遇則讓他重新開始審視自己,開始了他的“復活”之路。他對自己所犯的罪行深感愧疚,對上層貴族階級的虛僞、對政府的殘酷和僞善十分不滿和厭惡,加之他看到了成千上萬的貧困潦倒的百姓和走投無路的罪犯,他決定開始新的生活。

瑪斯洛娃同樣有一個精神復活的過程。她曾是一個天真善良的姑娘,但當她所愛的聶赫留朵夫*奸了她,塞給她一張一百盧布的票子後,她就開始墮落了。她懷孕後被地主趕了出來,之後不斷的被男人玩弄,又不斷的被拋棄,最終,她不再相信愛與善良。她不願過苦日子,便甘願淪爲妓女,過着卑賤而奢侈的生活。後來她冤屈入獄,並巧遇聶赫留朵夫。聶赫留朵夫的贖罪犧牲行爲讓她開始覺醒,並重新愛上了聶赫留朵夫。她不再酗酒抽菸,但她發生重大的改變是在結識政治犯後。政治犯不惜犧牲自己的特權、自由和生命,爲人民謀取利益,他們的利他主義精神使瑪斯洛娃十分欽佩,並以他們爲榜樣極力模仿。她不論是穿戴、梳妝、還是待人接物上,都不再是過去那種賣弄風情的樣子了。她不想讓聶赫留朵夫爲她犧牲,於是甘願自己犧牲,便答應了西蒙鬆的求婚,開始新的生活。

我認爲,一個人如果能夠爲他人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其精神層面就上升到了一個高度。無論是聶赫留朵夫爲農民放棄了自己的土地,還是瑪斯洛娃爲聶赫留朵夫犧牲了自己的愛情,這都是其復活的重要體現。書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聶赫留朵夫特別喜歡的克雷裏佐夫,原本是闊地主的兒子,爲了革命事業,放棄優越的生活,並多次入獄、被流放,最終得了癆病死在了監獄裏。瑪斯洛娃十分欽佩的瑪麗婭·帕布洛芙娜原是將軍的女兒,但她把自己的東西都給了人民,自己卻生活簡樸。愛上瑪斯洛娃的西蒙鬆,原是軍官的兒子,他要求父親把財產歸還給人民,父親不僅不肯還把他臭罵一頓,他便離家出走,到鄉下去當老師,宣揚他認爲是正確的一切東西。

與上面這羣人截然相反的則是那些爲了自己利益而剝削他人的利益的人。這羣人多處在上層貴族階級。地主就是通過剝削農名的利益而得到他們的利益的,土地所有制使農民不得不依附於地主,農名辛苦勞作,卻只能得到極少工薪,農奴制使地主階級把農民壓榨到了一種地步。政府官員也是通過剝削人民的利益而得到他們的利益的。他們的俸祿很是可觀,當然這些錢是從廣大的人民羣衆身上搜刮來的,而且他們拿着老百姓的錢,卻無所作爲,只想着通過法律等各種途徑來鞏固貴族階級的地位和利益,殘酷無情地剝削着廣大勞動人民。

當時的沙俄,階級矛盾已經極爲激烈。地主貴族的住宅富麗堂皇,生活也是極爲奢侈,而農民卻住在破舊的快要倒塌的房子裏,吃不飽穿不暖,生活無比艱辛。聶赫留朵夫到了村子裏,農民的處境讓他既驚訝又難過,頓時感到,作爲貴族,他們是如此的殘酷無恥。但是政府的一切制度都是用來維護貴族階級的,人民羣衆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入獄。犯人們的生活更是悲慘。在監獄令人窒息的空氣、髒亂差的環境、以及看守們的虐待下,犯人們有的身患重病,不治而死,有的精神崩潰,最後自殺,剩餘的多數犯人則會被流放到各種荒蕪之地做勞役犯或是自生自滅。總之,下層勞動人民的生命就如鴻毛一樣輕,被緊緊地握在貴族的手裏,貴族的一點不快便會讓他們喪命。

當然,在本書中,也反映出了托爾斯泰的矛盾和薄弱之處。托爾斯泰對專制制度的抨擊,對資本主義的抗議,對官方教會的揭露,對土地私有制的批判,都反映了農民的民主主義要求。但是俄國大部分農民不能正確認識革命的性質、任務、前途和方法,他們只是“哭泣、祈禱、空談和夢想,寫請願書和派請願代表”。托爾斯泰的“不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的說教和空想“社會主義”等,都反映了農民“幻想的不成熟、政治素養的缺乏和革命的軟弱性”。由於托爾斯泰表現了“俄國千百萬農民在俄國資產階級革命快到來的時候的思想和情緒”,所以他的全部觀點。

總的說來,恰恰表現了俄國革命是農民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列寧稱托爾斯泰爲“俄國革命的鏡子”。最後,列寧指出俄國農民思想的侷限,是造成1905年革命失敗的極重要的原因。

哪裏有剝削,哪裏就有反抗。縱觀中華五千年曆史,無不是這樣。縱然私有制使人們得勞動積極性增加,使社會進步,但人性自身的弱點:貪婪、自私、冷漠等則把私有制帶向了極端。人類的自私、冷漠心理,不擇手段地追求自我利益使私有制變得殘酷起來。所謂的二八原則,即20%的人掌握着社會80%的財富,其結果便是階級出現,隨之矛盾出現。被壓迫的人有的忍氣吞聲,有的則起來反抗,革命開始,戰爭爆發……因此,天下分分合合,朝代輪流更替,無不是剝削與反抗的結果。

如此看來,社會主義道路必然是正確的選擇。沒有階級和剝削,就沒有矛盾和反抗。但人性自身的弱點,會將這些毀於一旦。因此,教育便肩負着重大的責任。聖賢之書使青少年純潔且高尚,就如同聶赫留朵夫青年時期,但社會的誘惑與殘酷又會使高尚之人墮落,就如聶赫留朵夫當軍官之後。天使與魔鬼,總是在一念之間。

所以,社會的責任便顯得尤其重要。現如今,很多殘酷的事實令我們不得不反思社會,反思教育,反思人性。社會主義道路是曲折的,人性的弱點也是致命的,但,路總是人走出來的,人性的優點,愛的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爲了國家、社會、人民,我們都需要做高尚的人。作爲大學生,社會未來的希望、新鮮的血液,我們理當義不容辭地擺正自己的姿態,堅持理想與信念,不屈不撓,不墮落,這樣,我們的社會主義道路纔有希望,所有的一切美好設想纔會開花結果。

  【篇三:復活讀後感3000字】

法國著名評論家羅曼·羅蘭說過:《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的詩--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了卑劣與德性,一切都以不寬不猛的態度、鎮靜的智慧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的確,《復活》是總結人生的作品,它把人心裏骯髒的東西都拿出來了,人內心很複雜,好人和壞人、善與惡都很複雜。但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人也會有心靈美好的一面,也會有憐憫之心,也會有同情之心。在幫助人之後才發現自己的心靈又重新回到了“人之初性不善”的狀態,從而使心靈的復活,變得更加的高尚,讓自己生活的更自在。

《復活》是托爾斯泰世界觀轉變以後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他思想、宗教理論和美學探索的總結性做品。它記敘的內容是男女主人公精神上的復活。主人翁聶赫留朵夫公爵在地方法院當陪審員。有一次,他在審理一起妓女投毒害人案時,他認出了這個妓女是多年前他姑媽家的養女馬絲洛哇。聶赫留朵夫曾經愛過她,後來又玷污了她。馬絲洛娃懷孕後被趕出家門,淪落爲妓女。法庭判處馬絲洛娃流放西伯利亞四年苦役。聶赫留朵夫心中有愧,決定幫助她上訴。爲了替自己贖罪,聶赫留朵夫決定同馬絲洛娃結婚,已使她免除徒刑,但馬絲洛娃不同意。聶赫留朵夫一方面把自己的土地以極低的租金租給農民,讓後又把租金散發給農民。之後,他來到彼得堡全力爲馬絲洛娃上訴,但沒有成功,他同馬絲洛娃一道流放西伯利亞。馬絲洛娃感到自己受到了公正的待遇,性格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重新愛上了聶赫留朵夫。同時一個名爲西蒙的政治犯愛上了馬絲洛娃,在愛情的感召下,馬絲洛娃復活了原來純潔、開朗的天性,實現了精神上的復活。爲了不拖累聶赫留朵夫,馬絲洛娃決定與西蒙結婚。聶赫留朵夫回憶幾個月以來的遭遇以及所見所聞,他認識到自己沒有辦法解決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罪惡。後來,他在《聖經》中找到了答案;人不但不可仇恨仇敵,而且要愛仇敵,由此他也完成了復活。

男女主人公復活的道路是不同的,但他們的精神歸宿卻是一致的。及博愛與寬恕。當時最求理想階段的聶赫留朵夫真誠的愛着馬絲洛娃,這種感情據有純潔和詩意的特點,但受習慣和日常生活的影響,一個公爵和一個丫鬟在當時是不被人們所提倡看好的。聶赫留朵夫日益萎縮、空虛飄渺,並最終*奸了馬絲洛娃。就這樣一個犯下了罪惡,一個開始墮落,開始了他們各自道路的復活。

之所以是這樣的一個開始,這樣的一個結局,是當時社會的污濁,還是人們都失去了真善美,心靈上的純淨,不但沒有了,缺增添了不少思想上的污濁。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們都順應着時代的步伐,順應着潮流,順應着“心安理得”很少人會像聶赫留朵夫那樣爲了別人而改變(從內向外的),爲了自己的過錯而改過,爲了苦難的人們而改過,爲了心靈上的安逸而改過。生活舒適,無憂無慮在上層社會進進出出,風風光光,體體面面的生活,是如此的奢華,是如此的浪費,更是如此虛僞。無人問津那些苦難的大衆,“上層社會的人”卻把他們認爲是格格不入的一份子,認爲這種不公平的生活是很公平的,沒有付出,卻又豐厚的回報,不用勞動就可以繼承大量的土地,生下來就是上等人,他們不需要奮鬥,不需要努力,不需要等價的交換,就可以衣食無憂,生活安逸。反過來他們還要輕視,藐視這些苦難的大衆,就在流放的路上他們把犯人的生命當成草芥,任意的鞭笞,任意的殘害,這讓聶赫留朵夫在流放的途中看到了幾十俱屍體,真是慘不忍睹,同時也讓他的心靈爲之震駭。

這些“上層社會”的人們其精神生活並未能與之物質生活成正比,相反他們的精神生活卻是非常骯髒的,無法想象的不同。他們只是按部就班,安於現狀,雖身處高職卻沒有盡忠盡職。這使得法庭、監獄失去了正義,失去了公正。冤假錯案是再普通不過了,這其中也誤判了馬絲洛娃的案子,原因就是沒有錢去到一個律師,沒有社會地位,這些所謂的法官陪審員認爲你是下等人就會幹出下等事的思想,武斷的斷案。這也是社會污濁的更本原因吧!

這樣的統治會停滯不前,而且也不會長治久安的總有一天會被推翻的。所以這是沙皇統治的晚期,也是革命起義的早期。不少先進的思想,不少善良的人,藏在苦難的人民大衆之中,他們在無畏的尋求真理。同時他們不僅僅是需要安逸的生活,而且還要公正大的對待。

這樣壓抑了多年的大衆都紛紛起來抗議,這也給監獄帶來了不少政治犯,使得監獄人滿爲患不得不發配倒荒涼的西伯利亞。而這些擁有進步思想的人們纔是真正的上層社會。所以女主人公在監獄的生活纔是她一生度過的最美好的時光:在監獄流放的日子,她結交了好多政治犯,同他們一起生活,一起幫助人,使她也逐漸的找回了尊嚴和快樂,在這裏雖然生活的艱苦,但是她覺得這是最“自由”的地方。

這種勢力的也讓聶赫留朵夫感同深受,他越來越發覺他現在所處的社會的黑暗、虛僞和奢侈。這樣讓他再次回到他的原來生活卻有點不自在。“高貴”的人原來是那麼的自私,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不管不顧他人的死活,草菅人命也算是正常的。身處高職卻不謀其政,這讓聶赫留朵夫爲營救馬絲洛娃,費勁了周折,不過還是憑藉着自己的地位、身份終於爲馬絲洛娃減了刑。在此過程中聶赫留朵夫也扮演着一個慈善家,爲了監獄好多無辜的人們而奔走,這也是他心靈上覆活的原因。

我們當今的中國雖然要比當時俄國沙皇統治時期要好的多,但是我們也存在的不公平的待遇,也有黴着良心做事的人。

當我們在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一個衣着整齊乾淨的人上車的人不會讓人反感,讓人討厭,可是但我們看到外地出來打工的民工帶着大包小包的東西的時候,當然衣服不會向我們這些學生上班族的這些人穿的乾淨體面。這時公共汽車上的人們就會出現抱怨,討厭的聲音和表情。這也是屢見不鮮的,最反感的還得數售票員了,她們的態度一眼就讓人看出來,鄙視、討厭。她們不耐煩的嚷嚷售票,很少有一視同仁的售票員,這也是我討厭售票員的原因。這些售票遠就是些普通的代表,在中國很多人都是以貌取人的,很主觀、很勢力。也不見得她們的地位要比民工高多少,但他們的就可以小覷這些人並給予不公平的待遇。要知道農民工也有了不起的人物,像現在紅的發紫的許三多,還有不少企業家都是農民工出身的。這樣的國人應該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了。

還有好多人黴着良心做事的,最近人家美國經濟危機,導致全球經濟危機,而中國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可是中國的奶制界卻出來駭人聽聞的消息,就是這些大企業像三鹿,蒙牛出售的奶製品都還還有三氯氰氨等有害物質,這樣給中國帶來的嚴重的打擊,竟然查處有許多食品都還有這些東西。這些事情真是令人髮指。他們賺的都是黑心情,所以三鹿的工廠被收購,面臨着倒閉的問題,蒙牛的股票也在縮水,很多人對奶製品出現了抵制的情緒,這樣蒙牛也將面臨的被收購的問題,可是蒙牛老總劉根生盡然落淚打折民族名牌的幌子出來求救,大部分人都還是善良的,很多企業老總都出來營救這也在情理當中,中國的民族品牌一個個都被收購,像我們的匯源就是個例子,可是這時候你怎麼就想起來自己是民族的品牌,當你給所有中國人喝着有還物質的牛奶的時候你怎麼不說自己是名族的品牌,只想到眼“錢”的利益。雖然人們顧及名族品牌不願被外國的企業收購。可是一個企業要是黴着良心做事還會有多少人支持你,我想就算人家不收夠你,你又會存在多長時間呢?我只是個學生當我也要問一句這樣企業的老總晚上能睡的安穩嗎?

《復活》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復活,也體現了托爾斯泰一位偉人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醜惡罪行。《復活》裏寫的雖然是貴族的懺悔,但是托爾斯泰並不是把這個母題當做貴族的,他是把懺悔放在人的心靈的內在的、普遍的矛盾中展開的。人都有神性和*性。當人放縱了自己,就可能墮落;而當人自覺,就可能"復活"。

正如花草需要春天的甘霖才能長出新綠,人類需要博愛與同情才能繼續不息、日進無疆。同時使我懂得了人的善良有多麼重要,也使我懂得了真善美的真諦。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環境,真正去付出自己,把握生命的每一刻,不要只知道爲自己活着,也要爲別人活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