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納蘭詞》有感

本文已影響 2.09W人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納蘭詞》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納蘭詞》有感

讀《納蘭詞》有感1

納蘭容若,詩般的名字。毛曉雯先生言:“納蘭容若,重21克。”因爲21克是靈魂的重量,縱觀納蘭的一生,高昂的開端,悲愴的過程,無奈的結局……那是納蘭身處塵世喧譁,卻以他漸弱羸弱的肉身抵禦靈魂的寂寞荒涼。如詩如畫的人生篇章,我想不到,他的肉身中除卻靈魂的重量,還剩下些什麼?也許在他的詞作中,我們能窺見他靈魂的一斑。

不是人間富貴花

初聞納蘭,是源於高中時無意尋得的那句: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細品此句,只識得它底中的孤冷、執狂。仿似那孤傲男子背手挺立於眼前,人間富貴不落於心。

翻閱《納蘭詞》,驚歎於納蘭的出生,震撼於納蘭的才華,成德一名,糾結於他的一生。納蘭成德,在我國的文人史上,又有幾人能堪稱“人間富貴花”?又有幾人能擁有比他更優渥的出生?

《易經》言:“君子以成德爲行,日可見之行也。”成德之名便來自於此。又,《儀禮》中卻是“棄爾幼志,順爾成德”,難道除卻君子的言行能成就自己的德業外,還得拋卻自己的童心?然,納蘭並未除卻自己的童心,終其一生,他放棄自己的現實邏輯,聽從心靈的指引,但卻付出了太過沉重的代價。短短三十一年,他遠離了唾手可得的高貴,遠離了深厚積澱的血脈,執着地沿着脫線的軌道,似乎在越行越遠。一個沒有童年的權臣父親,一個擁有顯赫出生的乖戾母親,納蘭的血脈中融合着當時最爲高貴的兩大姓氏——葉赫那拉和愛新覺羅。但是他似乎無意於自己的出生,一句“不是人間富貴花”,道盡了他在漢文化的洗禮下,自己的血脈中僅遺留了一處原始的痕跡,那就是單純,亦或,我們稱之爲童心。

嘆哉,納蘭;贊哉,納蘭。

如果,是你,你是否願意付諸一切,去換取心中的安寧?你是否願意摒棄一切,去保留心中的那最後一抹純真?納蘭啊,納蘭!你心中的情思能與誰分享?

人生若只如初見

那時,高考的壓力,我已無心亦無暇去品讀他的詩,去品味他的人。囫圇吞棗,我直覺其詩幽怨中不乏幹勁,但又爲何,吾不懂,亦無知。時光荏苒,當我終於收拾行囊,邁入大學的門檻,我終可靜心與之相會。彼時,翻閱《納蘭詞》,落於心間的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是啊,人生若能後悔,若能迴歸,那能多好。帶着希冀,我吟着全篇——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看着這首《木蘭花令》,我無法想象納蘭是在怎樣的情景把這樣的字詞落於筆端。“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低吟此句,將它當作愛情詩來讀吧!幾百年來,它拂過了多少癡男怨女的新湖,他們又用它來訴說過多少次自己心中的不爲他知?請與誰共?納蘭的情又能與誰共享?是悲苦的初戀?是早亡的髮妻?是離愁的紅顏?還是他身側的她們?

情與誰共?也許他的心中只有他的髮妻盧氏吧!我讀懂他詩中的典故,也許,我也讀懂了他的愛情。班婕妤收扇入箱,是啊,再華美的團扇也敵不過秋風的來臨。唐玄宗淚雨霖鈴,是啊,再堅貞的盟誓亦抵不過現實的殘酷。

情與誰共?畢業後參加工作的我,閒暇時,再次翻閱《納蘭詞》,我想,大學時的我還讀不懂他的愛情。我發現,納蘭在詞牌下還有這樣的一個詞題——《擬古絕詞柬友》。原來,是贈與友人?是以彼身的感慨勸解他人?還是想與他們緩化心中的悽苦?他是否後悔曾經的錯過?

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啊,納蘭,我懂得了你筆下的愛情,卻不懂了你的心。直到,我看到它——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當時只道是尋常”,一個人千萬不要體悟此中的真意。愛情的失意,讓納蘭一頭扎進書堆,以書中景回憶惋惜溫馨,以書中情撫慰心中煩思。這其中以易學爲最,納蘭深處其中,決然昏花,超脫現實。因爲現實中只剩下了那正在嘶啞的寂寞。當時只道是尋常。當我們不禁低語這一句時,也許就是我們成長的代價。

情與誰共?我想在納蘭的肉身重量中,除卻靈魂的重量,還有與靈魂共存的愛和童心。但,我呢?我的重量中,又是什麼比例呢?常捫心自問,現在的我目標是什麼?我是否讀懂了自己的心?我是否知道要該做什麼?站在教師的講臺上,我知道底下的孩子是我的責任;回到溫暖的家庭,我知道我的家人是我的牽掛;來到……我知道……我知道……埋首於一句納蘭詞,我讀懂了詞中告訴我的——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不要如納蘭般淚眼相望,抱憾。納蘭病弱於牀榻,在抱憾中離開了人世。是啊,是無奈,是抱憾,是愧疚……納蘭,在世匆匆三十一年,最終無法挽留自己心中所願。朋友們,千萬,別道——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其詞,細細品來,脣齒留香,悠思深遠。情與誰共?手握一手,暫且遠離人間富貴,仿似初見人生,不言當時只道是尋常。與書共享。

讀《納蘭詞》有感2

初識納蘭的詞應該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當時就覺得詩句好美。但,那時並不知詩句是納蘭先生所寫。今天有幸讀到納蘭先生的《納蘭詞》,才發現透過他的文字,我似乎可以穿越時空去感受他心情的圓缺與他生活的喜憂。

納蘭性德在他短短的31年當中,嚐盡了人生的各種酸甜苦辣,不論是喪妻之痛還是追愛之苦,相守之難他都有切身的感受,而他所有的感受都體現在他的詩詞裏,也就是所謂的“納蘭詞”。他的詞以“真”來感動世人,在清朝以至整個中國詞壇都享有很高的榮譽。他出身於貴族家庭,常侍在君王左右。可是,他嚮往的卻是平淡的生活,與自己所愛的女子一起終老。但,他的“早戀”終止於他的表妹入宮;他的愛戀結束於妻子盧氏難產而亡;他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斷送在父親阻撓、互相追尋的途中,讓他遺憾辭世,他的一生註定是榮華富貴,繁華著錦,但納蘭性德卻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於世無所芬華,若慼慼於富貴而以貧賤爲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裏憶平生。”每每讀到這首詞我都會有些心酸,納蘭雖然有着令人羨慕的身份、地位、才華,但他卻有很多別人不瞭解的哀傷。納蘭是一個富有深情的人,也正是因爲這樣,所以在他的妻子逝世以後他無法從過往的美好畫面中走出來,因此鬱鬱寡歡,最後英年早逝。可是他留給我們的卻是最美的詩篇!雖然有時我也會感慨爲何納蘭他要活在從前的記憶裏而無法自拔。但當我看到這首詞“銀牀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採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時,我深深感慨,“十年蹤跡十年心。”當我們再次去回首那些逝去的愛情時,已是物是人非,總有太多的感慨在心中,但卻只能暗自輕嘆。

看了這部詩集,納蘭的形象總是縈繞在我心中無法散去。世事,有時看起來殘酷,翻轉過來想,也是一種慈悲。在愛中,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尋找和等待的一方都需要同樣的耐心和默契,這堅定畢竟太難得,有誰會用十年的耐心去等待一個人,有誰在十年之後回頭,還能看見等在身後的那個人?

我們最常看見的結果是:終於——明白要尋找的那個人是誰時,燈火闌珊處,已經空無一人。很多時候也是越熟悉就越讓人傷悲,就像陸游與唐婉,他們再次在沈園相會時。那是何等的苦澀,納蘭也是如此。當他深愛的人離他而去時,當他再次站在那時他們曾有過很多回憶的地方時,他的心比誰都痛。但沒有誰可以去解讀他,納蘭變做了惆悵客。

那些賴以生存的溫暖存在,曾經覺得是那麼的無足輕重。可是當它改變了軌跡之後,就只能是一句“當時知道是尋常”,那是一句絕響的嘆息。

從沒有像現在一樣,對悠閒恬靜的田園生活有無盡的嚮往與渴望。步履蹣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遙看日影銜山。落日也知道回家,那麼人呢?也許作爲凡人,我們總有太多的感傷,總是喜歡凡事都去探個究竟。

爲什麼總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尋常的好?年輕人不出去經歷一番,又怎麼能甘心平淡終老?人心的貪婪,或者說追求,如同空闊的海,無法滿足。當愛消逝如飛雪時,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

有很多的事兒,我們無人可問,也無人可答。每個答案都不會完全一樣。類似愛情這種千古的疑難,是上蒼留給人最大的謎題。

有人說,納蘭之所以無法走出哀傷,是因爲他不懂得傾訴,可是納蘭的傾訴又有誰能懂?或許只有文字才最懂得納蘭的心,只有文字才能給納蘭一種心靈上的慰藉。縱使時光荏苒,但納蘭的詞卻依然在亙古的時空閃耀着光環。那種境界我們無法超越,也就只能望着星空長嘆!

納蘭的詞是唯美的,縱使他的筆下總是夾雜幾許傷感,但無可否認納蘭的才能。從納蘭的詩詞裏,我不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納蘭透過文字帶給我們的思考,中國曆代文人追求對物質理性的認識,把它與人生觀、世界觀等哲學概念聯繫起來,指導生活、事業、並把它藝術化。在哲學的理性與藝術熱情的交匯點上有所昇華。納蘭也不例外,他以詩詞的形式,以傑出的藝術互爲觀照着他的哲學理念。

納蘭的一生是可悲可嘆的。儘管短暫,卻深沉地令人刻骨銘心。宛如其詞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卻總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紗。以致顧樑汾悲悼:“吾哥所欲試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業,百不一副;所欲遂之願,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個“百不一”寫盡了納蘭一生的可悲可嘆。然而納蘭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於此。沒有刻意的雕琢,沒有虛僞的掩飾,他身居貴胄卻早已從心靈上脫去了那件厚重的黃金甲,世俗羈絆着他的肉體卻永遠侵蝕不了他的靈魂。它由心而發,化作納蘭手中的毛筆,化作毛筆上飽蘸的濃墨,於紙箋上一觸傾瀉。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個大詞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帶刀侍衛;他出身貴族,父親權傾朝野,家中賓客如雲;他氣質高貴,清俊不凡,才思獨特譽滿京華;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衆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滿座,以詩會友,肝膽相照危難相扶;他得娶嬌妻,琴瑟合歡,人生得意閨閣繾綣。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長,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於三十歲而終。試問,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得到像他這樣呢?在社會這個大染缸裏,很多人都是由最開始的誠實、正直、清廉變成了後來的虛僞、墮落、貪婪、沒有原則性了。很多時候我在想,我們真應該像這些古人們學習、學習了,學習他們的精神、學習他們身上的正能量。

納蘭還有很多很美的詩篇,只是這幾首最讓我難忘。有的人把心情掛在嘴上,納蘭的心情在筆下。我始終相信,文字有着無窮的魅力。納蘭,你將永遠閃耀在空中,雖然回憶會變得暗淡,但經典卻將永恆。這便是納蘭容若,永遠經典的納蘭詞!

讀《納蘭詞》有感3

喜獲文友水之湄《傾我一生一世念》出版發行消息,便急不可耐地盼望快遞送書的電話。

認識水之湄是在江山文學,她在江山註冊名拉薩的天空,那時我在江山墨香社團擔任副總編兼散文主編,有幸編輯她的'佳作《賞析納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從此認識了這位才女併爲她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博學所折服。當即寫下編者按語:“初見是人生最美好的回憶,也是最痛苦的回憶。《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這首著名的詞流傳了三百多年。感動着無數失戀的男女,各種解讀版本我就讀過十幾篇,然而,拉薩這篇解析文章卻另闢蹊徑,用獨到的視覺,詳實的史料,紮實的古文功底,爲讀者奉獻出一篇富有哲理的賞析文章。作者以納蘭和表妹的戀情爲引線,逐句分析納蘭創作時的心情,合情合理,解析透徹。文中插入晏幾道《臨江仙》、席慕容《初相遇》、白居易《長恨歌》唐明皇《雨霖鈴》和劉若英《後來》,這些膾炙人口的名篇襯托納蘭這首詞,幫助讀者理解這首詞,可謂獨具匠心。文章的另一看點是富含哲理,一掃怨婦的哀嘆。初見的回憶只有愛,只有心底的痛。沒有怨,更沒有恨。作者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引導讀者理解這首詞,建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這乃是本文的精髓所在。”並鄭重的敲上責任編輯 大風歌幾個字。今天收到水之湄寄來的書,果然此篇收錄其中。三讀之後仍餘音繞樑,拍案叫絕。

爲彌補編按之不足,忍不住提筆再寫些感想,雖不是錦上添花,但願不是畫蛇添足。

作者在前言中如是說:一直想尋一剪閒暇時光和納蘭深情對坐,儘管我們之間隔着三百年的光陰,他在時光的那頭,我在時光的這頭,但他的每一闕詞都在我的內心掀起了波瀾。也許,納蘭欲向我傾訴什麼。是的,它有太多太多的心語要表達,他需要知音來解讀,因此,我不能錯過納蘭,不能辜負納蘭,因爲荼蘼花開轉身就會謝盡。

作者理解納蘭,愛納蘭。時空雖然過去三百年,三百年的光陰沒能隔斷心靈的相通。且看開篇寥寥幾句: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讓多少人爲之感慨萬千。短短七個字,飽含了多少初見的美好回憶,又飽含了多少人世的滄桑辛酸?這七個字雖平淡如常,卻是情感最濃厚所在。一個人,只要一份情感在心中足夠重,無論今後遭遇多麼複雜的境遇,總是忘不了初見的情景,尤其是初相遇時剎那間的驚鴻一瞥,刻骨難忘。寫得多麼深刻,一下就抓住了讀者。愛情題材是古今佳作的寵兒。飲食男女,都免不了受此圍城之困。尋尋覓覓,恨鎖重樓,那所有的情局是解不完的,而憂傷愁緒也就無計可消除了。當然納蘭也在其中,作者也在其中。只因情太稠,稠成了丁香結的模樣。

初見是美好的,因爲美好所以難忘,納蘭沒有描繪初見的細節,也無後人深究納蘭戀人的模樣,然而,水之湄尋尋覓覓上下千年,從晏幾道《臨江仙》“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到席慕容《初相遇》“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對我微笑。”一位微笑多情的少女形象便展現給讀者。身穿兩重心字羅衣,素手輕撥琵琶,一臉嬌羞,一臉微笑,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到我們面前,這是納蘭的戀人,也是水之湄的戀人。作者不動聲色一下就巧妙地把我們帶進一幅仕女畫中,帶進中華詩詞的長河裏。

水之湄說:“走近納蘭才知道,這位千古傷心詞人是用他泣血的心作詞,我的解讀並不能及他深情的萬分之一。”在時間的廣宇之中,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只有愛情的頌歌。只有詩歌的傳承和千年中華文化的延續。這是人類的另一種崇高的存在方式。愛之深,怨亦深。納蘭“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是納蘭的怨聲或是戀人的怨聲。紫禁城的森嚴壁壘,隔斷了納蘭和表妹,但彼此之間的深厚情感,就算生死也難以割斷。縱然他們之間隔着森嚴的皇權,但他們之間的情,生死不渝。納蘭有怨聲,水之湄沒有怨聲。初見的回憶只有愛,只有心底的痛。沒有怨,更沒有恨。羽化成蝶,合奏神曲。世事莫若浮萍,愛情本是一見喜的衝動,相愛容易牽手難,執手白頭更是古難全。月有陰晴之缺,人有離散之恨。日復一日,朝暮相守,未必相濡以沫。作者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引導讀者理解這首詞,建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這乃是文章的精髓所在。

“或許,因爲我於納蘭性情相近,所以我以爲,只有真切的走近納蘭,愛納蘭一回,人生纔沒有遺憾。”這是水之湄的心聲。所以文章直陳心境,沒有矯情的掩藏,如穿石一般送達讀者心肺。讓我們看到了作者文筆高雅,引經據典,賞析嚴謹,遣詞造句精煉曠達,構思巧妙如移山平湖。精緻而具有厚度,體現了一種思考後的崇高理念。

水之湄是納蘭的知音。她爲納蘭愛過、哭過、憐惜過、傷痛過,但她並不後悔,因爲她在納蘭清澈的小令長調裏蓄着最純真的情。在執着的創作之中,她以仰望、崇敬的心態走在納蘭的詩詞中,將生命定位在古詩詞的最高點,讓我們嗅到古詩詞的芳香,看到五千年文明的另一種綻放。她滿懷期待,希望將這份情感能傳達給讀者。

整篇作品可貴之處是水之湄解析納蘭愛情悲劇的同時,將人生信念放在具有脈動的歷史長河之中,體現出它闊大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從而譜寫了一曲無怨無悔的愛情頌歌和暫新的愛情觀念。賞析納蘭愛情悲劇終結的同時,卻又能審視自我,觀照內心的意識,無疑是對納蘭的最高敬意和對中華古詩詞的最高敬意。愛是人間永恆的話題,也是人間最美麗的相逢。真正的愛情常駐在真正懂得愛情的人心裏,無論他們是否白頭到老,也無論他們是晏幾道、唐明皇、納蘭、還是席慕容。

更值一提的是散文結尾處妙筆生花,空靈急轉,使文章回味悠長,有了更深的意境。“也許,許多年後,我們每當有感嘆,就會想起當年的星光。就像三百多年前納蘭容若一樣,在月下吟哦——人生若只如初見!”猶如一聲長嘆,又是一聲長嘯,把三百年後的感嘆之聲放入浩渺的星空遊蕩迴響。

水之湄是很勤奮達觀的人,是文字一直照耀着她前行。工作之餘,不斷耕耘,已出版散文集《風吹不散眉彎》,“走進古詩詞”系列《宋詞裏的悲歡離合》、《秦時明月到明清風雨》、《詩經裏的那些故事》和這本《傾我一生一世念?納蘭容若的情與詞》。水之湄,你沒有辜負納蘭,沒有辜負那些鼓勵你期待你的人。每個人都會漸漸老去,只有文字長存。願水之湄在古詩詞長河裏走的更遠,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古詩詞賞析作品,在傳承中華文明的長河邊點燃一座燈塔,指引着熱愛古詩詞的後來人前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