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易中天中華史》讀後感650字大綱

本文已影響 2.96W人 

坦白說,剛開始讀這卷的時候,心裏是懵的。

《易中天中華史》讀後感650字

尤其是在看到易中天先生說,“女媧之前第一個女人是夏娃”的時候,心裏還納悶了一下:夏娃是誰啊?

心念一轉之下,才驚覺想到:那不是西方聖經的故事嘛?

我們不是在看中國人的起源嗎?易先生寫串了嗎?

而且,越往下看,這些西方的元素還越來越多了,伊甸園,那條狡猾的蛇,甚至是阿波羅,酒神逐一登場,不斷穿插在文本中,擔負着或重或輕的角色。簡直要讓人搞不清這到底是不是關於中華的歷史了?

嗯?等等,好像這裏就是關鍵。易先生在這裏好像想向我們展示的,還真就不只是中華的歷史,而是更想要向我們介紹的,是“人”從蠻荒走向文明的邏輯。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祖先即是其中的一份子,所以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之間具有共性,又有自己的選擇和作用。

而易先生的這套歷史的獨到之處,也就在於對這個共性的建構的視角,不同於一般的物質發展的視角。他關心的,是神話背後的隱喻。

神話,用他的說法,是先人有了自我意識後,爲了回答“我們是誰,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這樣的終極問題,而創造的一套故事。在這樣的敘述裏,蘊含着先人的經驗和思考。重新去審視他們的敘事架構,就是爲了要把握其中人類演變的歷程,同時去除其中精心編制的謊言。

所以,這本書總是繞不開對神話中的種種符號的解構,要麼通過對字義的回溯,要麼配合考古的文物,一點點釐清那些符號背後真正的指代和含義。比如對女媧的'崇拜的背後,蘊含着原始人對女性掌握了生死的崇拜。並通過符號的產生和流變,去判斷當時社會上出現的種種變化。

雖然,我們可能都以爲我們已經知道遠古的大概歷程,從氏族到部落到國家,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但是,這本書,它像是在傳統的文物視角以外,確切地說,是從對符號和文化的挖掘的角度中,重新發現了人類的這一歷程。

而這是很有意思的,因爲歷史,從來也不是隻有一套敘述的方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