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小學四年級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2.25W人 

小學四年級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

讀完《魯濱遜漂流記》,我深有感觸,領悟了很多道理。

小學四年級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位名叫魯濱遜的青年,他熱愛大海,總想在大海上暢遊、探險,可父親不同意,總讓魯濱遜學法律。魯濱遜再三求父親,可父親還是拒絕。終於有一天,魯濱遜沒有告訴父母,擅自上了一艘船。但是這艘船不幸遇到了風暴,船沉了,魯濱遜被海水衝到一座小島上,船上的所有人全被無情的海水淹沒。魯濱遜在島上經歷了重重磨難,打造了自己的家園,還認識了一位新朋友,魯濱遜在島上生活了好多年,最終,他又重新登上了一艘遊輪,返回故鄉。

通過讀這本《魯濱遜漂流記》,我很受教育。第一,懂得了要學會自立,比如:自己的襪子、衣服等可以自己洗,而我在生活中卻沒有做到完全自立,總覺得這些事情是家長的事,需要家長去做。第二,我懂得了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冷靜下來,不要慌張,認真思考解決辦法。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魯濱遜在荒島上,以積累的豐富生活經驗,蓋了房子,製作了麪包,種了小麥,搬運火藥等片段。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讓我受到了啓發,學到了很多生存技能,以後我要改正生活中老依賴家長的壞習慣,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

小學四年級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2

前幾天,我正在做作業,媽媽突然就進了我的房間,手裏還拿着一個很精緻的包裝袋兒,臉上的笑容也神神祕祕的,弄得我莫名其妙地問:“媽,這袋子裏什麼呀?搞得這麼神祕?”媽媽“呵呵”一笑,從袋子裏拿出了一本《魯濱遜漂流記》,鄭重地放在我的手上,說:“你一定要看哦!”說着,便走了出去。

我伸了個懶腰,便翻開了書的第一頁。沒過多久,我就深深地被這奇妙而又動人的故事所吸引住了。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魯濱遜,出生在一個十分富裕的家庭。但他並不滿足於眼前的景物,他渴望的,是那茫茫大海。他不顧父母反對,拋卻舒適安穩的日子,毅然踏上漫漫航海征程,卻不幸落入了孤島。看到這裏,我不禁爲魯濱遜捏了把汗,畢竟他還只是個小孩子呀!要是我,別說去荒島了,就算是在馬路上一個人走,也不一定敢走呀!更何況那島上野人頻頻出現,魯濱遜該怎麼辦呢?面對這些,魯濱遜卻毫不退縮,他不顧自然危害,疾病纏身,在絕望中積極奮起,建造房屋,耕田種麥,頑強抗敵,還搭救了一位青年——星期五。他倆在島上同甘共苦,過着艱苦而又逍遙自在的生活。而我呢?我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是我,遇到困難會怎麼辦呢?大概會拼命地喊媽媽吧!如果我生病了呢?肯定會叫苦叫累,無論如何也不會做到像魯賓遜這麼堅強的呀!想到這裏,我不禁慚愧地低下了頭。想想以前的自己,是多麼的懦弱呀!現在我們都是獨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又有誰會想去單獨歷險呢?以前的我,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從來不做,遇到困難就一定要喊媽媽,這怎麼行呢?今天,我閱讀了這本書,我決定要改變自己,做一個不怕困難的人!】《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給予了我很大的啓發,不管遇到了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去做,它會時刻提醒我做一個不怕困難的人!

小學四年級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3

假如把你放在荒島上,你能在上面生存下來並在上面生活長達 年之久嗎?我想不能。但魯濱遜做到了,他在荒島上神奇而又離奇地生活了 年之久,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魯濱遜被困荒島完全源於他年輕時的爭強好勝。他曾懷着航海夢想踏上了航海之路。年少輕狂的他卻不知道正是航海改變了他的一生。在一次航海途中,他坐的船突遇風暴,全船人除他無一倖免於難。他獨自漂流到了一個孤島上,在一番沮喪後重拾信心,開始了新的生活。

他從絕望中振作起來,開始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牲畜,生產穀子,每天與孤獨和恐懼爲伴,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創造了奇蹟,幾十年後他就有了兩個不錯的莊園和成羣的牛羊,吃不完的糧食、水果,有了自己做的鍋碗瓢盆,桌椅板登,勤勞的他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還收服了一名野人,取名“星期五”,在二十多年後,他憑藉自己的毅力和智慧逃離孤島,返回英國。

從一無所有到有了莊園、牛羊,從發現腳印到收服野人,從孤單寂寞到有人陪伴,故事曲折離奇,使我的心也跟着跌宕起伏,時而開心,時而欣喜,時而擔心,時而恐懼,心情變化多端。

當我看完後,真的被震撼了,掩卷沉思,魯濱遜之所以能在荒島上生活 年,是出於他求生的願望和他對希望不放棄的信心。在任何時候,無論環境有多惡劣,我們都不能放棄希望。就拿 . 四川大地震來說,那些被廢墟瓦礫埋住的四川同胞們,是什麼讓他們在磚瓦里堅持了那麼長時間?對,是對求生的渴望。他們在這種生死關頭還不放棄希望,不向死神屈服,頑強地等待着救援隊的到來。正是這種不放棄希望,堅持不懈的精神,才把他們從生與死的分界線上拉了回來,讀完後,我不禁反省自己,在生活中一遇到困難,挫折就退縮,半途而廢,如今想起來覺得臉上火辣辣的,慚愧極了。

魯濱遜在島上生活,除了堅持不懈的精神外,還有一點就是創造力。魯濱遜在二十多年中建起了房子和很多傢俱,還種了糧食、果樹。可見在荒島上生存,創造力也是不可缺少的,他創造了奇蹟。

看完這本書後,我總結出一個道理,即使是一個平凡的人,只要有志氣,有毅力,對生活充滿信心,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厄運的挑戰,只有這樣才能成爲生活的強者。

小學四年級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4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的作品,二十多歲的他是個商人,但後來又破產了,之後當過情報員,設計過開發事業。他還從事過寫作,早年以寫政論文和諷刺詩著稱。1719年,笛福的第一部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出版了,大受讀者喜愛。這本書講的是魯濱遜·克魯索的冒險之旅。出身在中產階級的魯濱遜本可以按照父親的安排,依靠殷實的家產過一種平靜而優裕的生活。然而,一心想外出闖蕩的魯濱遜卻當上了水手,航行於大海上。但一次貨船失事,魯濱遜獨自一人流落到一個荒島。身處絕境的魯濱遜以難以想象的勇氣和毅力克服困難,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勞動,開荒種地,砍樹建房,圈養山羊,修造船隻,還救出了將要被土著人吃掉的土著俘虜“星期五”。最後,魯濱遜救下了一艘船,結束了他長達20多年的荒島生活。

小說的第一章描寫魯濱遜的家庭。他有兩個哥哥,一個當兵在戰場上犧牲,一個一直下落不明。所以,魯濱遜的父母也就不想再失去這最後的一個兒子。魯濱遜從很小開始,腦子裏就充滿了闖蕩世界和外出冒險的念頭。他的父親本來是想讓他學法律的,但他除了航海冒險對其他一律都不感興趣,家人一再開導他,但他不聽。一天,魯濱遜的朋友叫他一起出航,他沒和父母商量就走了,結果遇上了一個可怕的大風浪,發誓如果回到大陸一定聽父母的。最後,他們終於得救。第一次航海就不順利,使他灰心喪氣,本想回到家裏,但又想起小時候的志向,又繼續出海。

看來,一個人小時候的目標還是決定着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我們要從小離目標,並朝着這個目標而奮鬥。如果沒有這個目標,那我們就會迷失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我們設立目標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能力和條件,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而且不能光是嘴山說說,說到要做到。有時候會認爲自己不行,然後就不幹了,半途而廢,我們千萬不能這麼做,這樣會使自己大失信心。如果這個目標實在是沒有辦法完成時,我們可以適當的.調整目標,保持到最佳狀態。

小說中魯濱遜漂到荒島後,沒有食物了,不懂農業的魯濱遜只能硬着頭皮去耕作,第一波種子種下,剛好遇上旱季,結果種子全廢了,魯濱遜受到了打擊。慢慢地他發現旱、雨季的規律,收穫了一大批的糧食。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只有踏踏實實地學習,勤奮努力,才能收穫成功。我們初中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我們要做好自己的本分。

魯濱遜的離奇遭遇告訴人們,當遇到困難、挫折、不幸時,只要有勇氣、毅力,並充分調動自己的智慧,就可以創造出超乎想象的奇蹟來。我們就應該學習他的這種精神,克服困難,努力學習,這樣,必定會使我們的人生充滿意義。

小學四年級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5

《魯濱遜漂流記》我早就讀過了,這個暑假,我重新回味了一遍這部英國“現代新聞報道之父”笛福的著作,有了更多的感想。

魯濱遜在海上遇難漂到了一座荒島上,這是他初次出海,就遇到大風浪,在他得救後,必須在回家和繼續航海中做出選擇。魯濱遜並沒有只受了一點挫折就選擇放棄,那未免太脆弱了,我有時也會因爲困難而退縮,他的舉動我很佩服。魯濱遜漂到的這座小島上是荒無人煙,身邊沒有食物、沒有可喝的水、沒有住處,還隨時隨地有着危險,要是我,早就抱怨連天,放棄生的希望,乖乖等死了。而魯濱遜呢,哪怕只有一點希望,他心中都有一種活下去的信念,想方設法搜尋食物、淡水,還自己搭建住所。他就是靠着那種困難下的生存的堅強信念,纔在惡劣的環境下奇蹟般的活了下去,我遇到挫折時,不正需要永不放棄的精神嗎。不畏困難、堅強抗爭,就能幫我度過難關,這也是少先隊員的精神。

魯濱遜在島上還遇到了一羣吃人的土著人,他救下了其中一個俘虜,並用那天的星期給他取名“星期五”。看到這,我對魯濱遜的敬意更深一分,他能夠不因爲星期五的身份歧視他,反而收留他,既有愛心又待人平等,其實各種人都是一樣的,沒有尊卑之分,只要我們友好地對待他人,別人也不會傷害我們的。

過人的智慧,難得的勇氣和善良的一顆心,讓魯濱遜經歷了重重困難後依然活了下來。同樣,勇氣和智慧也能幫我度過難關,缺一不可,有時善良也會不經意間幫助我。這是我在《魯濱遜漂流記》中收穫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