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朝讀經典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1.68W人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朝讀經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朝讀經典讀後感

朝讀經典讀後感1

我最喜歡讀《動畫中國》這本書,因爲裏面有許多動畫故事,我最喜歡的是《葫蘆兄弟》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七個葫蘆兄弟有着不同的本領。

大娃力大無窮,身子可以隨心所欲的變大;二娃生有千里眼、順風耳,不論什麼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和耳朵;三娃銅筋鐵骨、刀槍不入;四娃火力無窮;五娃水力巨多;六娃可影身,七娃有一個小葫蘆可以將妖精收進去。

開始葫蘆娃一個一個的去打妖精都沒有打敗,反而被妖精給制服了。

最後葫蘆娃們心意合一,就像七股繩子扭在一起,誰也不能將他們分開。他們齊心協力,消滅了妖精取得了勝利。

讀了這個故事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的本領再大,也不能成功。只有團結再一起,不論多大的困難都會克服會勝利。

也使我想到了,有一次學校組織接力比賽。最開始班上同學跑得很快,我們都覺得勝利在握,可中間兩同學突然慢了下來,被別的班超過。這時,我們班的黃浩澤接過接力棒奮力的往終點跑去,最後我們班取得了冠軍。

朝讀經典讀後感2

讀了《朝讀經典》這本書後,讓我認識到:作爲小學生,我們要有遠大志向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學習與生活中,我們要持之以恆,即使遇到困難也能披荊斬棘、乘風破浪,不被困難所壓倒。學習中學會經常思考,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進步。

從《朝讀經典》中瞭解到許多楚國的歷史,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馬援不服老》的故事。故事中的馬援雖已年過六旬,但在國家危難之際,主動向光武帝請纓出戰,光武帝開始憐惜他年紀大沒有馬上應允,最終在他的再三請求下,光武帝才肯同意。在南征中,馬援意氣自如,壯心不減當年,將士們倍受鼓舞。但不幸的是,馬援在軍中染病去世。後來,他的部下按照他的部署,降服了屢屢作亂的五溪蠻。故事中的馬援那種自強不息、老當益壯的精神令我敬佩。他是多麼堅強和勇敢啊!

在生活中,想想我自己,遇到一點兒困難就想退縮,這樣下去哪能成大器呢?今天讀了《朝讀經典》,給我啓示很深,我明白了做人做事要志存高遠,當自強,貴以恆。我要發奮讀書,做一個自強不息、持之以恆的人,努力使自己將來成爲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朝讀經典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朝讀經典》這本書,書裏有好多教我們立志、求學、處事的好文章、小故事和經典名言,令我百看不厭。其中,“學先立志”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

“學先立志”中說道:“夫學,莫先於立志。志之不立,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擁灌溉,勞苦無成矣。”意思是:對學習而言,沒有什麼比立志更重要的了。不樹立志向,就好比種莊稼時不先植根,而只顧着給它培土、灌溉。這樣做盡管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最終還是一無所獲。這是告訴我們,做事情應當先抓根本,確定目標是學有所成的關鍵。

是啊!我們幹一件事情,首先要樹立目標,然後朝着這個目標不斷前進,最終就會有收穫。如果沒有目標,就會像一隻無頭蒼蠅,到處亂飛,整天碌碌無爲,人云亦云,最終可能一事無成。可見,立志是非常重要的。

縱觀歷史上的偉人、先賢,細數我們身邊的成功人士,無不是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在16歲出門求學時,在他父親的帳本上提詩一首:“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立下了豪情壯志。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着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爲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爲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

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如果想要取得好成績、學有所成,就必須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和奮鬥目標。在實現遠大目標的過程中,需要我們不斷樹立一些小目標、近期目標,一個個去實現,積少成多,積小勝爲大勝。就像我們要不斷提高、鞏固自己的學習成績,先爭取班級第一,再爭全年級第一……在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還要提升思想境界,自覺養成良好習慣,鍛鍊強健體魄,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當然,要想實現既定目標並非易事,還需要我們堅定信心,持之以恆,不斷克服各種困難和矛盾,清除各種“攔路虎”、“絆腳石”。只要我們堅持、堅持再堅持,奮鬥、奮鬥再奮鬥,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說過,“立身先立學,立學先立志”更有言云“有志不在年高”。我們更應該珍惜大好時光,常立志不如立長志,認真學習,早日成爲棟樑之才。

朝讀經典讀後感4

老舍先生的作品《駱駝祥子》是一個時代的縮影。讀畢,我看到了黑暗,看到了腐敗。

文章的主人公——祥子從興起到墮落,從勤勞、能幹、善良的吃喝嫖賭、腐敗,到底經歷了什麼?老舍先生寫到“社會病胎裏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就是一個答案。個人失敗的背後,是社會,是“人吃人”的時代。

首先就是士兵,祥子一次高價拉車去清華,卻被那些土匪般的士兵們收了車,捉了去。憑什麼把人欺侮到這個地步呢?說什麼?憑什麼?這是祥子的反抗,是祥子的吶喊。在那個炮火連天的時代,就連亡兵也欺軟怕硬,仗勢欺人,這是何等悲劇、何等可怕!

士兵如此,剝削階級更加猖狂。人和車廠老闆劉四爺,甚至是虎妞,都一遍又一遍地欺騙祥子,敲詐祥子。在當時,有多少權貴和地位高的人,伸出鋒魔爪,向着被壓在底層連聲叫苦的底層人民用力抓去,此時此刻,人民流出的是鮮血,更是這黑暗社會的腳印。

朝讀經典讀後感5

勵志和成功方面的書現在社會上流傳很多,但當我的視線進入《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被重重地撼動了,一本不足百頁,僅四萬字的薄薄小冊子,竟有如此衝擊和震撼力,我想這就是這樣一本全球最暢銷書的魅力所在吧。

我們正經歷一個多變的社會,體制的變革把我們從一條風平浪靜的計劃經濟的小溪推向了充滿驚濤駭浪的汪洋。這種變化是徹底的、革命性的,又是客觀的,必然的。而《誰動了我的奶酪》用寓言式的故事討論了二個鮮明的主題;那就是變化。在變化來臨之前,怎樣預見變化,在變化到來之後,怎樣對待變化、適應變化。

要知道,事物的變化是客觀的、絕對的,而不變是主觀的、相對的。其實,我們周圍每天都在面對變化,只是因爲這種變化是細微的,不易感知的,容易忽略。我們很多的人都習慣於這樣一種情形,即漠視身邊細微的變化,而面對急劇的變化表現出頑強的抗爭,抑或是徒勞的抗爭。然而,問題是很多情況下,變化是在悄然間發生,卻未被感知和覺察,以至於鑄成悲劇,就像一隻扔進冷水裏慢慢被加熱煮熟了的青蛙。當我們守着眼前的一片天空,習慣於自己擁有的工作、財富、幸福時,我們總是躊躇滿志,怡然自得或誇誇然暢談美好的未來,而很少想到萬一,想到去聞一聞“奶酪是否有變質”或看看是否正在少去。直到奶酪忽然沒有時,我們纔開始追問爲什麼,但爲時晚矣。當我們真正意識到危險來臨的時候,可能已經無能爲力,無法挽回了。我們中的一部分人平時象哼哼一樣,面對失去的那份安逸天天叫嚷

着:“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後意志消沉,苦等所謂老天開眼的奇蹟,結局只可能是在空空蕩蕩的房間裏餓死。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書中的“嗅嗅”和“匆匆”恰是我們的榜樣。居安思危,對多邊的“奶酪”變化密切注意,把跑鞋掛在脖子上,隨時準備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尋找新的“奶酪”。只有敏銳地注視着局面的細微變化發展,未雨綢繆,主動做好知識積累、技能積累、身體和精神積累,我們才能應付自如的面對發生的變化。

一本好的'書就是能讀自己。從《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中所能悟出指導工作、學習、生活的理念,正如劃出了一個人走向成功和新生活的航線。當然,真正啓動航程的還是靠你自己。

朝讀經典讀後感6

強忍病痛的折磨,也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學習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還是在波折的感情中,我看到了他的堅強。他面對困難毫不退縮、正義,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這樣,都沒有讓他倒下,他纔不會被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壓倒,以另一種方式實踐着他生命的誓言,無論是在殘酷的戰場上、勇敢。保爾就是在革命的熔爐中“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造就優良的素質,他能夠說,朝着生活的目標進發,歷時三年於1933年才寫成的一部長篇小說,他仍不向命運低頭、勇敢,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鬥的可貴品質,從一個工人子弟鍛鍊成長爲無產階級戰士的,或是在艱苦的工地上。我們的一代也是這樣的在鬥爭中和可怕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這是一段非常激動人心。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依然咬緊牙關向命運抗爭,那種爲理想而獻身的偉大精神。

講起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經歷種種坎坷磨難。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有了它,所以才能堅硬和什麼也不怕。在此期間,反而把他磨練的更加堅強、全身癱瘓的情況下,展現了從1915到1930年前後蘇俄廣闊的歷史畫面和人民的艱苦卓絕的鬥爭生活: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這樣,就要樹立崇高的理想,在臨死的時候。”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即使是被病痛折磨。“鋼是在烈火和急劇冷卻裏鍛煉出來的:作爲一個人,纔會勇敢地在逆境中成長起來,人們就不會向挫折和困難低頭,最後雙目失明卻堅持創作小說的這樣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了?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告訴了我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借保爾·柯察金的生活經歷。它就出自我最喜歡的一部經典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不就是人生的意義嗎,一種敬佩之情就從我的心底油然而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已經雙目失明,更會堅強地去面對。書中告訴了大家一個名爲保爾·柯察金的少年。從保爾身上,成爲一名忠於蘇維埃的革命戰士,以頑強的毅力寫作。講述的內容就是取材於奧斯特洛夫斯基自己的親身經歷,新生的無產階級政權同國內外敵人及各種困難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

朝讀經典讀後感7

我喜歡讀《朝讀經典》這本書,因爲這本書教會我們立志、求學、友愛。從書中我瞭解到我們祖國的許多歷史文化,讓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在這本書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曾侯乙編鐘”這篇文章,因爲我的家鄉在隨州,曾侯乙編鐘就是出土於我的家鄉,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著名的曾侯乙編鐘。

編鐘是古代一種打擊樂器,主要用於宮廷演奏。不同的鐘按照大小和音量高低等方式懸掛在鍾架上,用木槌或木棒敲打能演奏出悠揚悅耳的樂曲。

1978年,在湖北隨州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一套編鐘,總重量達5噸,是迄今爲止發現的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被稱爲“編鐘之王”。它沉睡於地下兩千多年,現在仍能演奏,並且音色優美,令人驚歎。

曾侯乙編鐘是我家鄉的名片,我爲它感到驕傲。我愛我的家鄉,希望我的家鄉更加美麗繁榮;我愛我的祖國,希望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我要發奮讀書,立足當下,努力使自己將來成爲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