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朝讀經典》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1.26W人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朝讀經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朝讀經典》讀後感

《朝讀經典》讀後感1

讀了《朝讀經典》這本書後,讓我認識到:作爲小學生,我們要有遠大志向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學習與生活中,我們要持之以恆,即使遇到困難也能披荊斬棘、乘風破浪,不被困難所壓倒。學習中學會經常思考,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進步。

從《朝讀經典》中瞭解到許多楚國的歷史,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馬援不服老》的故事。故事中的馬援雖已年過六旬,但在國家危難之際,主動向光武帝請纓出戰,光武帝開始憐惜他年紀大沒有馬上應允,最終在他的再三請求下,光武帝才肯同意。在南征中,馬援意氣自如,壯心不減當年,將士們倍受鼓舞。但不幸的是,馬援在軍中染病去世。後來,他的部下按照他的部署,降服了屢屢作亂的五溪蠻。故事中的馬援那種自強不息、老當益壯的精神令我敬佩。他是多麼堅強和勇敢啊!

在生活中,想想我自己,遇到一點兒困難就想退縮,這樣下去哪能成大器呢?今天讀了《朝讀經典》,給我啓示很深,我明白了做人做事要志存高遠,當自強,貴以恆。我要發奮讀書,做一個自強不息、持之以恆的人,努力使自己將來成爲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朝讀經典》讀後感2

自學校開展誦讀經典活動以來,在教師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部分教師對中國古典文化有了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學生開始了誦讀經典的活動。在不同年級開展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等經典。學生通過讀經典,從各方面都有了變化,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師長了。讀了經典以後,我感覺到經典文化伴隨孩子的成長。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特別是育人尤爲重要,現在孩子不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自私自利,講究吃穿,亂花零錢。因爲每家的孩子都生活在三口或五口之家的大人圈裏,從出生到上幼兒園、上小學之前,沒有一個系統的教孩子行爲規範的教材,孩子不知道怎樣做,更沒有人按照規範要求或訓練孩子。自從我們開展了經典誦讀後,才感覺到經典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極好的教材,它彌補了現在教材不能塑造學生人格的缺憾。這樣會使一個人受用終生。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老的經典文化被外國人當作寶貝研究學習。可是我們是炎黃子孫卻把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丟了,這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今天當我們真正走進經典時,才知道它的真正內涵。它是做人的根本,爲人之道。如果一個人連人都做不好,那麼其它事情也肯定做不好。經典不但幼兒園的小朋友要讀,小學生要讀,而且大學生也要讀。從幼兒開始讀《弟子規》、《三字經》、《論語》、《老子》等。例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這些看似小事,不被大人重視的一些規矩,應從幼兒抓起,因爲幼兒和少年時期正是培養孩子良好品德的關鍵時期。教育就是要從大處着眼,從小處入手。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經典是培養學生做人的好教材。它包括了天文、地理、哲學和歷史等知識,是難得的好教科書。

《朝讀經典》讀後感3

看完這本《水滸傳》,我便一下躺在了牀上-轉眼陷入了無限的沉思……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爲首的一O八位好漢因被逼迫上那‘聚義梁山泊’但遭逼害只所剩無幾的英雄故事。水滸傳中的.108將有32地煞和72天罡;雖結局並不是很好,但他們都被人們深深地記住了。

其中的吳用令我尤其欣賞,他雖不如諸葛亮,但他纔是真正的大仁大義。大智大勇,假仁假義的宋江,純粹是小丑,萬世唾罵。他是蔡京。高球等人的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後快,梁山衆好漢早晚大禍臨頭,被一網打盡。即使再重上梁山,也不可能,因統治階級象盯賊似的盯着他們,稍有異動,立即就會被斬盡殺絕,何況,梁山好漢們的心也散了,人更散了,散落各方,即使勉強能聚集在一起,吳用再有神機妙算,想不被察出異動也根本不可能了……他不愧是智多星,深知其中奧妙,他用自己的死,放鬆了敵人,才讓剩下的好漢們倖免於難。後來,年老的雙鞭將呼延灼,重新披掛上陣,與金兀朮大戰,壯烈犧牲,阮小七再次嘯聚江湖,與入侵的金軍拼死血戰到底,其他梁山好漢及其後代,大部分重舉義旗,加入了抗金的隊伍中來……

這些好漢爲了正義和義氣爲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他們用生命去奮鬥,用勇氣去拼搏,爲了同伴不惜於死,我們又何不不向他們的精神學習呢!

《朝讀經典》讀後感4

強忍病痛的折磨,也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學習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還是在波折的感情中,我看到了他的堅強。他面對困難毫不退縮、正義,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這樣,都沒有讓他倒下,他纔不會被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壓倒,以另一種方式實踐着他生命的誓言,無論是在殘酷的戰場上、勇敢。保爾就是在革命的熔爐中“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造就優良的素質,他能夠說,朝着生活的目標進發,歷時三年於1933年才寫成的一部長篇小說,他仍不向命運低頭、勇敢,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鬥的可貴品質,從一個工人子弟鍛鍊成長爲無產階級戰士的,或是在艱苦的工地上。我們的一代也是這樣的在鬥爭中和可怕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這是一段非常激動人心。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依然咬緊牙關向命運抗爭,那種爲理想而獻身的偉大精神。

講起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經歷種種坎坷磨難。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有了它,所以才能堅硬和什麼也不怕。在此期間,反而把他磨練的更加堅強、全身癱瘓的情況下,展現了從1915到1930年前後蘇俄廣闊的歷史畫面和人民的艱苦卓絕的鬥爭生活: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這樣,就要樹立崇高的理想,在臨死的時候。”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即使是被病痛折磨。“鋼是在烈火和急劇冷卻裏鍛煉出來的:作爲一個人,纔會勇敢地在逆境中成長起來,人們就不會向挫折和困難低頭,最後雙目失明卻堅持創作小說的這樣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了?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告訴了我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借保爾·柯察金的生活經歷。它就出自我最喜歡的一部經典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不就是人生的意義嗎,一種敬佩之情就從我的心底油然而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已經雙目失明,更會堅強地去面對。書中告訴了大家一個名爲保爾·柯察金的少年。從保爾身上,成爲一名忠於蘇維埃的革命戰士,以頑強的毅力寫作。講述的內容就是取材於奧斯特洛夫斯基自己的親身經歷,新生的無產階級政權同國內外敵人及各種困難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

《朝讀經典》讀後感5

勵志和成功方面的書現在社會上流傳很多,但當我的視線進入《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被重重地撼動了,一本不足百頁,僅四萬字的薄薄小冊子,竟有如此衝擊和震撼力,我想這就是這樣一本全球最暢銷書的魅力所在吧。

我們正經歷一個多變的社會,體制的變革把我們從一條風平浪靜的計劃經濟的小溪推向了充滿驚濤駭浪的汪洋。這種變化是徹底的、革命性的,又是客觀的,必然的。而《誰動了我的奶酪》用寓言式的故事討論了二個鮮明的主題;那就是變化。在變化來臨之前,怎樣預見變化,在變化到來之後,怎樣對待變化、適應變化。

要知道,事物的變化是客觀的、絕對的,而不變是主觀的、相對的。其實,我們周圍每天都在面對變化,只是因爲這種變化是細微的,不易感知的,容易忽略。我們很多的人都習慣於這樣一種情形,即漠視身邊細微的變化,而面對急劇的變化表現出頑強的抗爭,抑或是徒勞的抗爭。然而,問題是很多情況下,變化是在悄然間發生,卻未被感知和覺察,以至於鑄成悲劇,就像一隻扔進冷水裏慢慢被加熱煮熟了的青蛙。當我們守着眼前的一片天空,習慣於自己擁有的工作、財富、幸福時,我們總是躊躇滿志,怡然自得或誇誇然暢談美好的未來,而很少想到萬一,想到去聞一聞“奶酪是否有變質”或看看是否正在少去。直到奶酪忽然沒有時,我們纔開始追問爲什麼,但爲時晚矣。當我們真正意識到危險來臨的時候,可能已經無能爲力,無法挽回了。我們中的一部分人平時象哼哼一樣,面對失去的那份安逸天天叫嚷

着:“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後意志消沉,苦等所謂老天開眼的奇蹟,結局只可能是在空空蕩蕩的房間裏餓死。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書中的“嗅嗅”和“匆匆”恰是我們的榜樣。居安思危,對多邊的“奶酪”變化密切注意,把跑鞋掛在脖子上,隨時準備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尋找新的“奶酪”。只有敏銳地注視着局面的細微變化發展,未雨綢繆,主動做好知識積累、技能積累、身體和精神積累,我們才能應付自如的面對發生的變化。

一本好的書就是能讀自己。從《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中所能悟出指導工作、學習、生活的理念,正如劃出了一個人走向成功和新生活的航線。當然,真正啓動航程的還是靠你自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