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3.36W人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在寫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

《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1

第一本先概括了中國古人類化石,又說了想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神農嘗百草和堯舜禪讓等史前神話故事。接下來是夏、商和西周中的一些事,我感觸最深的是殘暴的商紂王和烽火戲諸侯。商紂王爲了一個愛妃不理國家大事,還心胸狹窄,連別人爲自己嘆口氣都要坐牢。還有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爲了讓褒姒(愛妃)笑一笑,就戲弄各個諸侯,讓諸侯不相信他,最後還是百姓遭殃。

第二本和第一本很相似,講了春秋、戰國和秦國。春秋時期的宋襄公自稱是個仁義之師,根本就不知道兵不厭詐,還屢次丟掉勝利的機會,說自己不能用卑鄙的手段取勝。在春秋時期還出了不少名作,比如孫武的《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老子的《道德經》。春秋後是戰國,秦魏楚燕趙齊韓七國展開了一場和長達254年的大戰,其中也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商鞅變法講了商鞅在南門豎一根三長高的木頭,說誰能把它擡到南門,就賞金10兩,過了一會兒,又改成了賞金50兩,有個漢子擡到了,真的得到了五十兩,後來人們都相信官府,秦國就變強了。

第三本也差不多,不過是漢代很三國。漢高祖劉邦能大敗西楚霸王項羽,正如他所說的一樣:要比運籌帷幄,我不如張良;要比治理國家我不如蕭何;要比領兵打仗,我不如韓信。而我只是善用這些人。劉邦寬容守信,可他的妻子呂雉卻卑鄙狡詐,在劉邦死後擅自纂權,殺了劉邦的四個兒子,還立最無能的劉盈爲太子。還有三國時代的董卓專制、曹操起兵、桃園結義、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等。

後面還有七本,講的分別是隋、南北、晉、唐、宋、五代、遼、金、西夏、元、明和清的故事、我就不一一給大家講了。

《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2

我本次讀的書是《中國通史》。這本書把中國有記錄的歷史,從盤古開天地直到新中國成立,全部記載在內。看完這本書,我頗有感受。

必須說的一點,是我收穫了很多很多知識。它講述了中國千年來的發展,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狀況,描繪了中國古代各國家的興起,發展與衰落,記載了各種軍事謀略,讚頌了古代各國的英雄好漢,詠唱了自古至今的那些非凡詩人用自己的靈魂所書寫的詩歌,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或喜或悲的故事…這本書,無愧爲"人類歷史必讀經典"。它把中華上下五千年,寫得淋漓盡致。

當然,讀完這本書後,我不僅是對中國歷史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我還發現了,瞭解中國的歷史,對於語文來說,是多麼重要的。先來說平時應用最廣泛的成語吧。中國文學裏基本上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來自於古代發生的一些事情。沒有這些事情,也就沒有現代豐富多彩的中文詞彙。我們要想充分了解一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就必須知道它背後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去哪裏找呢 不用看別處,就在這本書裏。

之後,再來談談對於背書的作用。

看完了這本書,瞭解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就能夠把那些平時背起來能煩死人的"作家作品"像糖葫蘆一樣串起來。其實背作家作品,從某一方面來說,就像吃糖葫蘆一樣。零零散散的詩歌作品,就像裹着糖的山楂。而歷史事件發生的順序,就像中間的那根棍。單獨吃糖裹山楂,的確挺好,但用棍子串起來,吃着就更方便了。

看完這本書,把糖葫蘆串起來後,瞭解了作者寫詩寫文章的背景,就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他的感情,以及詩歌想表達的思想。有些詩歌,寫的是在那個時代能體會到,而現在我們無法體會到的一些感情,比如說對官場鬥爭的痛恨,戰爭中士兵報國的忠心,和家人與外出者相互的'思念。不知道爲什麼寫詩,詩理解起來就會困難許多。

最後,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人,尤其是老師,因爲它實在太經典,太值得讀了。看完了後,無論是誰,都一定會有收穫的。

《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3

通史,就是貫通的歷史;中國通史,就是中國從古至今的歷史。書中一段段引人入勝的故事曾經令萬人空巷,讓我知道了許多中國歷史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大事。此書主要分十一個部分,分別是:史前神話傳說、夏商與西周、春秋戰國、秦漢時代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時代、兩宋時代、元朝時代、明朝時代、清朝時代與近現代。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隋唐時代的《楊堅建立隋王朝》,因爲文中的隋文帝勤儉節約,把國家治理的僅僅有條,當時他們儲存的糧食一直到隋王朝滅亡20年還沒有用完。我也要學習他的這種勤儉節約精神,雖然不用像他一樣功成名就,但是要努力不要花不必要的錢。

讀完了這本書,我瞭解到了許多歷史故事,如:《楚莊王一鳴驚人》、《秦始皇統一中國》、《昭君出塞》等。知道了許多名垂青史的名人,如:狄青、李清照和李自成。也明白了許多道理,我非常喜愛這本書,希望大家也可以去讀一讀。

《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4

現代中國史學四大家是呂思勉、陳寅恪、陳垣、錢穆四位先生。這個暑假因爲看了《秦時明月》的動漫,所以想要了解一下真正的中國歷史,就迫不及待買了呂思勉先生的《中國通史》,拜讀這位史學大家的經典。在前面的出版序和緒論中,我瞭解到呂思勉先生的生平,瞭解到先生所處的那個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抗日戰爭進行的如火如茶,先生爲了滿足大學教學需要,嘔心瀝血編寫此書,用簡單易懂、精練上口的語言,寫下這本堪稱經典的通史。

由於時間關係只看了上編。

上編主要介紹中華傳統文化,分爲婚姻、族制、政體、階級、財產、管制、選舉、賦稅、兵制、刑法、實業、貨幣、衣食、住行、教育、語文、學術、宗教十八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部分。

第一章婚姻,我瞭解到並不是古代社會一開始就是一夫多妻或者現在的一夫一妻。“人類的婚姻,是以全無禁例開始,逐漸發生加繁其禁例,即縮小通婚的範圍,而成爲今日的形態。”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由於家庭分工,男子地位逐漸變高,地位也就高於女子。進人談到古代婚姻總會爲女子鳴不平,說婦女地位太低,男女婚姻不自由。但其實是從宋代理學興起,對人的束縛加緊,婦女的地位變低,婚姻也愈來愈不自由。婚姻在古代是兩個家族的事情,個人價值時常被埋沒,兒子長大娶妻父母就近於調謝,反有悲傷之意,不同於今日婚姻看做個人的事,是結婚者的幸福,多有歡樂的意思。我又瞭解到女子的離婚在後世較古代難,古代的財產帶家族共有的意思更多,女子離婚後不怕窮無所歸,後世的財產多爲個人所有,所以女子離婚後家族多不願撫養,理學以後,離婚女子又被賤視,所以後世離婚女子很悽慘。

第二章族制主要講家族、宗族的行橫和發展。“人類愈進步,則其分化愈甚,而其組織的方法亦愈多。”從女系氏族,到後來的父系社會,都是血緣爲基礎,宗族制度越來越嚴,族制越來越複雜。姓氏的變遷也與族制有關、與婚姻有關。到後來選舉制度重門閥、重家室,宗族觀念更加強了。中國古代往往一個家族都在一個地方,故看到三國裏面有“弘農楊氏”“潁川荀氏、陳氏”等這樣的郡望。而到如今的中國社會,由於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細化,多以小家庭爲主,族制在現代不被看重。第三章政體國家、社會的形成。從古代的氏族部落,到夏朝開始的奴隸社會,再到春秋戰國的封建社會,近代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社會,隨着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完善。中國古代政體的君主制色彩強烈,君主的前身是氏族的族長,所以繼承法即氏族族長的繼承法,母系社會兄終弟及,父系社會父死子繼。值得一提的是關於封建社會的概念。今人所說的封建社會不同於古人之說。古人所說的封建是封邦建國的意思,源於周朝實行的分封制、宗法制,今人所說的封建制是指徒弟私有制、小農經濟基礎.上的封建地主階級佔有土地,剝削農民(或農奴)剩餘勞動爲基礎的社會制度,二者本質不同,需多加註意。再說君主專制,古代中國的君主專制也好,中央集權也罷,大體上都是愈來愈集中、愈來愈強烈,當然個別的分裂時代是有所下降,但大體是趨於,上升。一-直到清朝的行省、軍機處的設立,君主制和中央集權都達到高峯。這些也就是近代中國改變政體的阻力如此之大的原因。

第十一章實業、十二章貨幣連在一起說,也就是關於經濟民生方面的。說起實業,中國是個農業社會,農業受到統治者的高度重視,農工商三者以農爲要,以農爲本,以商爲末,重農抑商,重本抑抹。農業很重要,現有農而後人類得以生存,進而有工商業的發展。古代的科技、文化也大多與農有關。但農業的進化也是有很大阻力:講究農學的人太少;土地公有,個人利益和公益衝突,;土地私有,兼併盛行,耕者無其田,大地主官僚則縱橫阡陌。而工商業的發展則在春秋戰國時期、兩宋時期比較繁榮,宋朝商品經濟發達,甚至有一種說法,若沒有王安石變法的干預,中國在宋朝就能產生資本主義萌芽,說不定就出現資本主義社會。到明清,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萌芽興起,但由於中國的經濟受政治的影響太過強烈,萌芽-一直都是萌芽。至於貨幣,跟大多數國家一樣,最開始的交易是以物易物,後來是貝殼、鹽、羊等充當--般等價物,再後來經濟發展產生貨幣。古代最普遍的貨幣大約是貝,後來多爲銅錢。銅錢的樣式也多有改變,比如秦朝半兩錢,漢朝時漢武帝五銖錢,到後來王莽改幣制,光武復五銖錢、董卓廢五銖鑄小錢。貨幣制度發展比較複雜,宋朝的時期產生交子,紙幣出現,而後明朝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改金本位爲銀本位。晚清、民國時期的貨幣多樣不提。

《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5

吳瑞婕

媽媽給我買了一套《中國通史》,我很喜歡,因爲我一向沉迷歷史,鑽進去就不出來了。

這套書有六本,書非常厚又重,封面是洋紅色的,中間一條黑框閃閃發亮,又用金色繪出四個大字:“中國通史”!黑框上面和下面都用金線縫了,一看就很醒目。

我先把六本書掃了一遍,特別是秦二世如何奪取王位,他殺了兄弟扶蘇太子,與趙高狼狽爲奸,殘害百姓;秦始皇在駕崩前,曾命李斯和趙高寫信給扶蘇太子,要他離開邊疆趕到京城咸陽即位。但是胡亥拉攏李斯和趙高密謀篡位,還逼扶蘇自殺。二世認爲現在天下太平,不用忙於朝政,應該專心享樂,他從各地調來幾萬囚犯和農夫大規模修築秦始皇的墳墓,先把銅鑄(zhu)化了倒進去,再把水銀灌下去,最後居然把所有造墳的工匠都埋在墓道里,不讓一個人活着出來。之後他花人力建造阿房宮,爲了讓自己住得更舒服、華麗,他不惜一切,搜刮民脂民膏,過着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所以秦末才爆發了烽火連天的農民起義。秦始皇建立起來的秦朝江山可謂宏大,但是卻因爲二世的昏庸無道、荒淫無度而葬送在胡亥的手裏。

這套書可謂是讓我心中的疑問揭開了:秦朝爲什麼會失去江山呢?這就是因爲朝廷大肆剝削壓迫人民,導致百姓苦不堪言,農民起義紛發而使秦朝被滅亡?

《中國通史》是一部完美的史書。有一段我也很喜歡:唐太宗初期,有人告訴太宗,有個叫魏徵的官員曾讓太子殺了太宗。太宗就問他:“你爲什麼挑撥我們兄弟關係?”魏徵答:“因爲我那時是太子的部下,就要盡心盡力的爲太子着想,可惜他沒聽,要不然也不會落到今天的下場。”太宗認爲他很有才幹,便被封爲建議大夫。後來魏徵去世,唐太宗沉痛地說:“以銅爲鏡,可正衣冠;以人爲鏡,可明得失;以史爲鏡,可知興衰。如今魏徵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鏡子呀!”

《中國通史》讓人知曉歷史、明白道理,我向你推薦她,開卷有益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