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中國歷史》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67W人 

《中國歷史》讀後感

《中國歷史》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歷史》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歷史》讀後感1

今天我閱讀了《中國歷史》中的六冊,其中一篇“寧可對不起天下人”是我印象深刻。主要講了漢武帝去世後漢獻帝繼位,因國家大亂漢獻帝無能治理不了國家,自己都沒吃沒喝的,跟普通老百姓一樣。曹操看見後幫助並且保護漢獻帝,讓他安穩的住在自己的國家裏,住在宮殿樓宇裏,讓他吃好的東西。可曹操卻帶領兵隊去征戰四方,佔領了大西北,他心懷遠大的夢想想要統一國家,不受打仗的戰亂影響,讓人們都過上安穩的日子。

我覺得曹操是一個勇敢、有追求,能用智慧解決問題的人,他以前也是一個讀書人,憑自己的本事從一名讀書人變成一名戰士,從戰士變成將軍,我非常佩服他。他說過別人要對的起他,他可以對不起別人。從這句話中似乎覺得他是個壞人,但實際上在亂世中,這是一種生存方式,實際他是個保家衛國的將軍,是一個希望和平,希望沒有戰爭的人。

讓我懂得做人要善良,要心胸寬廣,不能做壞事,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同胞!

  《中國歷史》讀後感2

作者以其宏闊的視野,獨到的見解來解析中國歷史。之所以把它稱爲“中國大歷史”,是因爲中國在過去的150年內經過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革命,從一個閉關自守中世紀的國家蛻變成爲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影響到13億中國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與衣食住行。本書從技術的角度分析中國歷史的進程,不是從道德的角度檢討歷史,它着眼於現代型的經濟體制如何爲傳統社會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機使其在中國土地上落腳。

首先,作者以短短的二十餘萬字的篇幅,勾畫了整個中國歷史長達數千年的全貌,實在需要很強的取捨功夫。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對於歷史的人與事件細細地加以描述來顯示其大歷史的特點的。大歷史之所以爲“大”歷史的理由在於,作者一改以往中國歷史學家的著述歷程,不以史料的堆砌爲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單一歷史事件的描述爲著作的主要關注點,更不以對接近作者時代的歷史大事的歡呼喝彩爲能事。他是以一種全新的手法,從長遠的社會、經濟、財政、社會思想、官僚制度、地理環境等多種視角來觀察中國歷史的脈動。在歷史的圖景中爲我們描繪出了歷朝歷代的大政治,大財政,大文化,大軍事,大法令,而這些都是我們歷朝歷代興衰的根本所在。在著作的意圖上,作者先確立起一個大意向,利用歸納法將現有的史料高度的壓縮,構成一個簡明而又前後連貫的綱領。在文字中,他還加了很多與歐美歷史的比較,然後去做進一步的研究。可見這種大歷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對歷史宏觀線條的勾畫,注重的是歷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狀態描述,並且是在區域歷史的相互比較中凸現其歷史特質。因此,我們不必要將歷史讀作資治通鑑,不必要將歷史認作弘揚某種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歷史的價值旋流,滿足今天人們對歷史的好奇心。同時也能夠在其中給我們更多的借鑑。

其次,在這本書中有很多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書中認爲明朝是內向的;整個華夏古代史,就像是一部完整的農業文明;16世紀末的中國就像玉製的裝飾品,表面光鮮但內在異常脆弱。紛繁錯綜的社會現實,經他這麼一說,就清晰而簡單了。

《中國大歷史》從小件看大道理,從長遠的社會、經濟結構觀查歷史的脈動;從中西的比較提示中國歷史的特殊問題;注重人物與時勢的交互作用、理念與制度的差距、行政技術與經濟組織的衝突,以及上層結構與下層結構的分合。歷史不是偶然的,每一次歷史轉向的背後,都是政治、社會等諸多因素相互交融的結果。歷史是需要客觀評價的,這點對於歷史學家來說尤難做到,因爲作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添加自己的主觀成分,但是當你讀了這篇書以後你就會有一種異樣的感覺。生動,形象,打破了以往教科書式的羅列,將歷史又一次展現在我們面前,對今日的現實有着很好的借鑑意義。相對於今,當代的許多重要事件,在宏觀歷史來看都顯得微不足道。如果將視野拉開,許多歷史上經歷之事在今日仍然存在或發生。尤其是中國人的政治、官僚體然依然存在,讀古驗今、令人驚詫。

《中國大歷史》成功之處是作者把專業的歷史知識寫成了趣味讀物,卻又蘊含歷史沉重感與深刻的歷史的反思。特別是書中對當今社會的預言的兌現讓我們佩服不已。由此也實現了歷史的最根本目的:以史鑑今。《中國大歷史》對我的影響力還體現在另外一方面,王朝的盛衰,如同人生的輪迴,如果把自己置身於“人生大歷史”中來看,最大的收穫便是領悟在歷史的洪流中,每個人的生命極

爲渺小,因此對於生活中的許多紛擾,片刻的痛苦與偶爾的得失又算得了什麼呢?也許我們可以以一種更加寬容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笑看人生。

  《中國歷史》讀後感3

《中國歷史》一書,帶我似乎見證了堯舜禪讓、商湯滅夏、武王伐紂、諸侯爭霸,目睹了秦王統一中國、三國鼎足、南北朝並立,親歷了隋唐兩宋的興衰、元明清的盛世雄風,直到沐浴在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歡呼聲中。這一切,填補了我腦海中的很多知識空白,加深了對祖國悠久燦爛文明史的認識。使我強烈的感受到祖國曆史的博大精神,源遠流長。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無時無刻不讓炎黃子孫自豪!

尤其是那些大人物,他們使歷史更加輝煌,他們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們。孔子的大智慧,屈原的高潔,秦始皇的雄才偉略……這些詩人、軍事家、政治家都是中華文明史上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他們身上有太對太多看不完的故事、學不完的知識。

現在的我很想去西安的古城牆走走,看那厚厚的磚牆承載了多少智慧和艱難。

作爲嶄新世紀的新一輩,難道我們不應該努力學習,爲我們譜寫的歷史填上輝煌的一筆嗎?

  《中國歷史》讀後感4

我最開始不喜歡看《中國歷史》,是老媽“騙”我看的,但看了幾天後,我發現了我以前的好多“認爲”都是錯的,所以我一口氣看完了上冊。

我以前一直以爲是人類主宰了地球,其實人類出現才區區二三百萬年,地球形成後,早在幾億年前就生活過很多動物,比如在古生代的大海里的三葉蟲,筆石,甲冑魚,爬上岸的總鰭魚,中生代的大霸王恐龍,以及新生代的始祖象,三趾馬等,它們全部都要比人類早很多。

你們知道嗎,在遠古時期,是媽媽當家做主,爸爸沒權利,稱爲“母系社會”,後來由於耕田,打獵,勞作等都需要力氣,爸爸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後來才當了一家之主,一直延續了幾千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才男女平等。

後來還有秦始皇統一六國,越王臥薪嚐膽,太多了,在這裏我就不多說了,你們自己去看看這本書吧,雖然我也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但這本書還是蠻有趣的。

  《中國歷史》讀後感5

在讀完吳晗先生的《朱元璋傳》後,再次購買了他所主編的.《中國歷史常識》一書。在購買之前,閱讀了書的目錄,其實就是中學歷史課本的內容。媳婦見到我買這種書後,"大罵"我燒錢,還信誓旦旦說,下一次再買書,每買一本書就必須付給她那本書的錢作爲零花。見她說得那麼認真,我心裏免不了一笑,知道她是開玩笑的,嘴上還是說這是巧立名目斂財。呵呵。

其實媳婦說得也是,這樣的書,對於我一個當年高中選擇歷史作爲X專業課的人來說,大可不必買,但我卻有我的打算。十年過去了,即使當年天天在手的課本,每天都在讀的課本內容,都差不多還給老師了。與其說在溫故知新,倒不如說是對當年學習生活的緬懷。

書到手,便閱讀起來。雖然很多知識都很熟悉,但那份熟悉已非當年信手拈來,很多知識點只能說出個大概,箇中緣由卻已殘缺不全。歲月抹去了記憶,抹去了那些曾經清晰的知識點。讀這本書,讓我有種找回遺失的寶貝的心情,迫切而且細緻,生怕有遺漏掉不該遺漏的角落。

細讀不免耗費時間,本該一掃而過的書,卻花費了很長時間。無怪乎媳婦說我是蝸牛,非得一字一句把書內的字給爬完。其實明白,這本書即使不看,裏面的歷史我能說出個80%,當然是主幹。但我固執的認爲,這是一本歷史普及圖書,裏面的歷史不僅是知識,更是常識,是每一個喜歡中國歷史的人必須瞭解的常識。知識可以選擇,可以不記住或忘記,但常識不可以。這就是我爲什麼慢慢看完該書的理由。

從常識這個角度來說,書中的歷史點選擇還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而且當年採用團隊編寫的模式,也給這本帶來了新的氣息。雖然參加編寫的人較多,但從內容上看,每個人都針對所寫的歷史內容做了一番研究,在他們擅長的領域,做他們最擅長的事。而且整體在主編吳晗的把握下,並未出現雜亂的現象,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將中華歷史縮影全面展現在讀者面前。雖然歷史研究發展不斷與時俱進,但回顧該書,很多觀點還是並未過時,只是個別文章還是站在當年的政治立場上編寫,角度有失偏頗,但總體來說,瑕不掩瑜,這確實是一本集中家之長的好書。值得想青少年推薦。

讀完合上該書,心中還是告訴自己,其實歷史浩如煙海,茫茫無涯,但只有經典的東西,才能流芳百世,而越是經典的東西,就也是應該知道,可以選擇知識,但必須記住常識。

  《中國歷史》讀後感6

歷史的長河源遠流長,在這富饒的大地上,我中華經歷了多少風雨,但我中華人名卻不肯向困難低頭,風雨之後必有彩虹!這也體現了我們中華兒女的不屈精神!

所以,我在這個寒假裏讀了《中國歷史》裏面很多經典的故事,比如:開天闢地、文明的搖籃、炎黃子孫……但最吸引我的是大禹治水,說到大禹治水,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講吧。堯、舜那個時代,洪水氾濫,到處汪洋一片,人們沒地方住,只好像鳥兒一樣在樹梢上做窩避難。自從舜把禹找來治理水患以後,禹就決心要避免父親所犯的錯誤,不能再用圍堵的方法來治水了。

所以他決定用一種相反的方法來對付洪水——他採取“疏導法”。讓大水儘可能地流到大海去。他心想,我自己疏導,也不行啊!於是他挑選了一些能幹的助手,跟着他一起治水患。

爲了治洪水,他結婚第四天就出門了,整整十三年,沒回家了。其中三次經過家門,但都沒有回去。

第一次,他從家門口經過,聽見妻子在痛苦呻吟,兒子呱呱墜地時的哭聲。第二次他從家門口過,孩子已經會喊爸爸了。第三次,孩子已經十三歲了,跑過來拉着他的手,緊緊挨着他,捨不得離開,他也沒法跟着回家去。

禹實在太忙了,他變得又黑又瘦,下巴也尖了。他的手腳長出了繭,連腿上的汗毛都沒了。不過,他終於成功了。

中華大地上的人們團結友愛,中華的歷史和未來也一定一次燦爛!還有我學到了很多,比如:只要你什麼事都別放棄,才能把一件事做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