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貝多芬》有感(15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96W人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貝多芬》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貝多芬》有感(15篇)

讀《貝多芬》有感1

我讀了課外讀物中的貝多芬與第九交響曲後,感觸很深。貝多芬沒有很好的天賦,不像莫扎特和舒伯特那樣是天才,他是靠勤奮奮創作了第三交響曲到〈第九交響曲〉。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又是幸運的。他從小就非常酷愛音樂,很有音樂天賦,但不幸的是,他26歲患了耳疾,致使雙耳失聰,但他仍然堅持創作,也正是音樂挽救了這位偉大生命。當他完成〈第九交響曲〉前五六年,他的身體狀況和經濟條件越來越差,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時期。但是就是這們一個人,卻創造了奇蹟,創造了普通人不能創造的奇蹟,這要比普通人付出多少倍才行啊!

從貝多芬身上,我看到了只要有決心、耐心和衡心,再加上一些靈感,就可以創造自己的奇蹟。我們生活中有的人很有天賦,但是卻不努力,卻無所事事。同學們,我們的天賦和條件比貝多芬要好得多,只要努力也一定可以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讓我們努力來創造自己的奇蹟吧!

讀《貝多芬》有感2

悠遠空靈,使人陶醉。於是,貝多芬走進了我的生活……人不可貌相。當你翻開《名人傳》第一部分,一段生動細膩的外貌描寫開啓全文:他矮小粗壯,一副運動員的結實骨架。一張土紅色的寬臉龐……他額頭突起,寬大。

頭髮烏黑,極爲濃密……雙眼閃爍着一種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它的人都爲之震撼;但大多數的人會弄錯其細微差異。貝多芬沒有出色的外貌,但擁有更出色的才能,那顆堅持不懈心造就了他。出身只是幌子。貝多芬之父是個無才華而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個女傭,系一廚師的女兒。

過於簡陋的過去,並沒有泯滅了他拼搏奮鬥的信心,厄運涌來,一次次面對中他在成長。熱愛生活,嚮往未來。貝多芬是親近自然的人,多少名篇來源於自然,一點點積累着他的情感,抒寫着他的心聲,傳載着美好與樂觀。革命爆發了,它佔據了他的心,強熱的愛國情衝擊着這位偉大的音樂家,靈感由之而來。

幸運之神往往是丟三落四的。是啊,在事業上貝多芬是佼佼者,但他在情感上,像大多數的名人一樣,是失敗者。他對他的兄弟去世留下的兒子傾注了大量心血,給他的信明確體現出:我親愛的兒子!——什麼也別說了,——到我的懷中來吧,你將聽不到一句惡言惡語……即使不是親兒子,貝多芬仍懷着父親對兒子的心,可惜的是這位侄子的所作所爲不配得到他的信賴。侄子卻說出這麼一句話:我變得更壞了,因爲我伯父要我上進。

而在貝多芬臨死前,被伯父疼愛的侄子始終沒有在其身邊。風吹浪漲,遭遇變故。據衆人所知,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不幸是失聰——二十多歲金子般的年齡,也是音樂事業的重要階段,他,竟然失聰了。起初他並未放心上,後來情況變糟了,敏感倔強的貝多芬,徹底負傷。

他有很久不敢見人,恐懼、無助、苦悶……都向他襲來,怎麼辦?我的命運如此了嗎?不,我決不認命。貝多芬在孤獨時學會坦然、堅強。貝多芬是一時代代表之一,他的人生路又何嘗不是最有力的音符,最真實的音樂。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輝煌的背後是痛苦,是掙扎吧!

讀《貝多芬》有感3

貝多芬的一生是動盪而充滿艱辛的。童年的他就被酗酒的父親逼着學音樂,希望貝多芬能夠成爲莫扎特一般的神童,這差一點就扼殺了他對音樂的“好感”;少年時代,貝多芬又要爲生計發愁,不得不過早地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擔,不久又失去了她最愛的母親;到了青年,他的戀愛旅途也不能進他的意,失去了心愛姑娘的同時,又深受病痛的折磨……命運似乎特別喜歡捉弄他。肉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掙扎,讓貝多芬飽受苦痛的摧殘,但也因爲這樣,貝多芬譜寫出了屬於自己的樂章,鑄就了他剛強堅毅的品格。

“身材矮胖,脖子粗壯,一副運動員的架勢,紅磚色的寬大臉龐,濃密的深黑色頭髮亂蓬蓬地豎着,似乎從未梳理過。”這就是貝多芬,當我看到這樣的描寫的時候,腦海中立刻閃現出了一個邋遢的瘋子形象。然而,讓我印象更爲深刻的,是他的眼睛。不論是在書中還是在那副著名的畫像上,他的眼睛都顯得那樣炯炯有神,似乎閃爍着野性的光芒,燃燒着一種奇異的力量。他的眼睛裏飽含着對窮人的同情,對幸福的渴望,對庸俗之人的強烈鄙視……他將視角投向社會底層的人民,爲世界帶來《歡樂頌》;他把溫柔的目光給予藝術,時刻展現着對音樂的癡迷;他向那些統治者投去不屑的眼光,從不向他們彎下自己的腰……貝多芬的眼睛閃爍着常人所沒有的靈性,映射出他堅毅而又高潔的偉大光芒!

在我看來,貝多芬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身上,總有一種堅忍,總有一種力量,激勵着人們不斷前行。他是一位音樂家。更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雖然他的人生充滿了艱辛與無奈,雖然他總會因每一步的衝突而弄得遍體鱗傷,但是,他沒有躊躇不前,反而“仰頭向前,衝擊在敵人的視線裏”。正如他所信仰的:“抵抗命運”,“扼住命運的咽喉”!

世界沒有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貝多芬奏響了自己人生的樂章,用他的每一個音符激勵着人們不斷前進。貝多芬給予了我精神力量,讓我學會堅強,學會勇敢自信地面對人生。他的那份堅毅,那份無私,以及他敢於向命運挑戰的勇氣,都將成爲我今後人生中的一筆財富,一種力量。

讀《貝多芬》有感4

《貝多芬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名人傳》中的一部傳記。它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部傳記中,羅曼??羅蘭着力刻畫了貝多芬爲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從貝多芬身上,我們能學到了許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爲什麼還能成功呢?爲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爲,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爲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爲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頓爲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嚐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裏,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着另一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儘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麼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着希望。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爲名人。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告訴我們一些道理:只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努力向前。同時,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上述就是我們爲大家精心準備的貝多芬傳讀書心得。

讀《貝多芬》有感5

十一假期,我讀了《樂聖貝多芬》這本書。

貝多芬被稱爲樂聖,而他的一生卻並不快樂,卻是悲慘:生活窮困,病魔困擾,骨肉至親的捉弄,甚至“音樂的生命”的耳朵也失去了聽覺。一生受盡折磨,最後孤獨中死去。

未讀這本書之前,我對貝多芬的瞭解只是他在音樂方面的才華,作爲一代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音樂家,他留給世人的作品像《獻給愛麗絲》、《月光》、《命運》等,二百多年的今天依然是經典。

在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貝多芬有了更多的欽佩。

貝多芬在與他最愛的琪蓮泰斷了關係,兩個弟弟在背後不斷搗蛋,還要承受腸胃病、耳病等多種疾病的煎熬。

後來,他的朋友修密德博士讓貝多芬到幽靜的鄉間靜養,雖然眼前的景色非常幽美,地方也那麼幽靜,貝多芬仍然提不起勁兒。每當他側着耳朵仔細聽卻也只能聽到討厭的耳鳴。他感覺到有一隻漆黑的可怕的死亡之手,在他的面前威脅着。於是,他在桌子旁坐下開始寫遺書……

寫好遺書的貝多芬,在心靈深處有一個聲音響起:音樂在那裏等着我呢!等到我不能再寫樂譜的時間,再死也不遲吧!於是音樂,重新燃起了他生的意志。

面對了這麼多的不幸,貝多芬有過迷茫,最後依然走出陰暗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沒有放棄對音樂的熱愛。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只有活着,總會發出自己的光芒。

近期,看到了幾起學生跳樓自殺的新聞,而原因僅僅是因爲老師批評了而已,年輕的生命竟然脆弱的不堪承受一丁點的不如意。我不禁想到那些輕易放棄年輕生命的學生說:“你們跳樓了,但你們的父母得有多傷心,生活本就坎坷,命運有峯迴路轉,爲何不讓自己強大起來呢?貝多芬一生遭遇諸多坎坷,都能堅持自己的音樂之路,艱難中活下去。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一定要珍愛生命,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好好學習,成爲社會中有用的`人,奏響自己的命運之歌。

讀《貝多芬》有感6

作文它們見到了我們,熱情的與我們打招呼,可唯一不足的是,這兒沒有樹,只有大街小巷!那一匹匹馬,就像活了似的,不停的奔跑着,追逐着。他們也在爭先恐後的飛到北京看2008年奧運呢。可是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對她的看法,化解了我們心中的冰?還好,老媽沒再追問下去。

他和其他人的溝通只能靠筆談。到了1822年,貝多芬主動要求指揮《費德里奧》,可彩排時他顯然已聽不見舞臺上的歌唱聲了。他指揮的速度大大減慢,而演員則徑自向前趕,然後便是一陣大亂。貝多芬迷惑不安,當他知道自己無法指揮後一口氣跑回了家,難過不已,竟像一個孩子一樣哭了起來。他的內心受到了打擊。晚飯後他哀求朋友陪他去看耳科醫生,“他至死也抹不掉11月這天可怕的一幕留給他的可怕印象”。

可兩年後,他戰勝了困難,又一次指揮了《合唱交響樂》。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當演出結束後,臺下掌聲雷動,貝多芬卻一點也聽不見。直到一個女演員拉起他的手,請他轉過身來面對觀衆時,他突然看見所有人都揮動帽子向他致敬,全場起立,這才明白過來。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憑藉這種超人的毅力克服了耳聾的困難,屹立於世界音樂之林。一個耳聾的人都能成爲最偉大的音樂家,我們爲什麼不能借鑑這種精神,克服學習中的種種困難呢?畢竟比起貝多芬來,我們的困難就顯得太微不足道了。

我要學會貝多芬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努力面對生命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

讀《貝多芬》有感7

曾看見過貝多芬的畫像:一個碩大的腦袋;獅鬃似的頭髮;鷹般銳利的目光和剛毅的嘴脣。整個面部表情勇猛而不馴。

讀《貝多芬》後,我才發現他的性格比那幅畫像要複雜的多!可以說是哲人、英雄和狂人的混合體。說貝多芬像個哲學家,是指他的思想和反映思想的動作之博大爲任何音樂家所無法比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絕不被它屈服!”僅此一語,足以道出這位被稱爲“波斯英雄”的偉大作曲家的英雄個性。同時,貝多芬的行爲又像一個狂人。他常常憤怒地撕碎琴譜,用拳頭砸鋼琴,或不間斷地彈琴,直到手指發燙又打盆冷水來泡,水沿着地縫流到樓下,激怒了別人又與別人大吵大鬧。

真是不可思議,“音樂”和“聾子”竟然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身上,真是個罕見的奇蹟,這是因爲這個人擁有一種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奮鬥精神。書中這種激勵人的精神面貌常常牽動着我的內心深處,我忍不住要反思自己。

“星辰燦爛和天空在我們頭上,道德的法則在我們心裏。”這,是偉大思想家康德的格言;這,也是偉大音樂家貝多芬一生的信念。正是守着這樣的信念,貝多芬把自己的靈魂系在了廣闊的宇宙和永恆的道德之上,從而戰勝了世俗、戰勝了自我、戰勝了命運。

貝多芬——一個音樂殿堂中的聖靈——一個不朽的魂!它似乎在無形中鞭策着我……我也將因此而不斷努力、拼搏、勇往直前!

讀《貝多芬》有感8

今天,我讀了《貝多芬》這篇文章。我覺得文章主要講了貝多芬具有音樂血統,從小就接受音樂教育,這爲他奠定了作曲技巧的深厚基礎,他雖遭到諸多不幸與痛苦,可是他有着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積極向上的進取心,終成了一代音樂主帥的故事。

貝多芬的音樂與精神集中體現了他那個時代人民的痛苦和歡樂,鬥爭和勝利。因此它過去總是那樣激勵着人們,鼓舞着人們的鬥志,即使在現在也使人們感到親切和鼓舞。貝多芬,這樣的一個音樂界的巨人,值得人們永遠敬仰。

讀了這個故事,我在佩服貝多芬的同時也不禁想到自己。在生活中,我實在不會吃苦,一遇到一丁點的小困難、小挫折就整天叫苦,怨天怨地。學習上也是,一旦有什麼難題啊,我就打退堂鼓,不去研究了。跟貝多芬比起來,我實在是慚愧啊!貝多芬這種不畏艱難,努力向上的精神真值得我學習。從現在開始,我也得不斷磨練自己克服困難的意志,讓自己不斷強大起來。

讀《貝多芬》有感9

【名人傳】之貝多芬傳是我反覆讀的書,它的作者是羅曼羅蘭。

這本書講述了三位巨人的一生的事蹟,值得我們去細細咀嚼。這本書中描述了貝多芬的悲壯人生:貝多芬的童年並不快樂,父親爲了開拓他的音樂天賦,將她整日與洋琴關在房中,但他不致永遠討厭這一藝術總算是萬幸了,但他的父親不得不使用暴力來迫使貝多芬學習。因爲他學有所成,甚至把他當做神童一般四處炫耀。少年時代的他就得操行經濟問題,打算如何爭取每日的麪包,那是來得過早的重任。

十七歲,他做了一家之主,附着兩個兄弟的教育責任;他不得不羞慚地要求父親退休,因爲他酗酒,不能主持門戶:人家恐怕他浪費。把養老俸交給兒子收領。中年時期的他不幸的失去了聽力,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雖然他的脾氣應此變得暴躁,但他卻化悲傷爲動力,將一腔熱血化爲音符,寫出一首首愛國之歌。

讀完這篇文章使我明白,我們要學習貝多芬的精神嗎,化悲痛爲力量,讓磨難成爲前進路上的墊腳石。

讀《貝多芬》有感10

貝多芬是一位著名的音樂家,被稱爲樂聖。征服過維也納。26歲的樂聖不幸患了耳疾。

貝多芬是一個自然的好號者,6歲就可以上臺演出,拜訪過莫扎特。26歲卻耳疾,但他戰勝自己,創作了許多名曲。

這個假期我本不想讀書,可是當我一讀開《貝多芬傳》就被他深深的吸引住了,恨不得一口氣讀完。

貝多芬真堅強,他以頑強的毅力,戰勝疾病,創作了好多的名曲,沒有誰可以替代他在樂壇的地位。貝多芬真偉大!

讀《貝多芬》有感11

近日,我讀了法國文學大師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其中的【貝多芬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貝多芬在1770年12月16日出生於波思。童年時喪母,父親嗜酒如命,使他不得不擔任起一家之長。後來,他來到了維也納,開始了音樂生涯。然而,命運不斷地捉弄人,三次婚姻失敗和自己的耳朵失聰,侄子的叛逆將他摧入了低谷,但他依然熱衷於自己的事業,於1827年3月26日離開了人世。

玖完【貝多芬傳】,他的悲慘命運讓人憐憫和同情。同時,他的堅強意志,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一精一神更讓人震撼!第二次失戀的時候,他激昂地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永遠不可能讓我屈服。”使我滿腔的熱血都爲之澎湃,我彷彿看到一個不向命運低頭的巨人,感到一股能壓倒一切的力量,一股勇者無懼的一精一神力量。當他在音樂上找到心靈的一方棲居之地時,命運之神的魔爪又再次抓住他,奪走了他的聽力,但他不肯屈服,寫出了清純如花的【第四交響樂】。之後,經濟的困攏、侄子的叛逆,病情的加重又接踵而至,即便在這痛苦的深淵中,他依然歌頌着“歡樂”,創作了偉大而神聖的【歡樂頌】,正如他所說:“我是替一人類釀造醇醪的酒神。是我給人以一精一神上至高的狂一熱。”是的,即使是最沉重的打擊,也不能打碎他爲人們創造快樂,帶來勇氣的決心,也不能消滅他對自己事業的熱一愛一。這鋼鐵般的意志將永遠長存。

這本書使我想起了發生在幾年前的一件事。某市某縣的一所中學。在高考前夕,一位高三學生,在深夜跳樓自一殺。經調查,這名學生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成績在校裏數一數二。但是,幾次模擬考試卻讓他很不滿意。家庭的貧寒,父母的期望,成績的退步使他再也受不了了,選擇了自一殺。他的命運也是曲折的、坎坷的,但他卻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如果他也像貝多芬一樣樂觀、積極,生命也許會因此綻放光,變得更美麗。

惟其痛苦,纔有歡樂。願大家做一名“貝多芬式”的人,勇敢地抨擊困難,歡樂地面對世界。

讀《貝多芬》有感12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題目叫《與命運抗爭的貝多芬》。

這個故事主要講:貝多芬受了父親的影響,小時候就表現出極強的音樂天賦,4歲的時候父親就教他鋼琴和小提琴,無論嚴寒還是酷暑,他從來都沒有停過。

後來,貝多芬來到維也納學習作曲。正當他準備在音樂的世界裏一展拳腳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聽力出現了問題,慢慢的還更加嚴重了。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啊!貝多芬也消沉過,但是對音樂的嚮往與追求,給了他與命運抗爭的勇氣。

1824年,他在維也納進行了《合唱交響曲》的首演,到演出結束的時候他都還沒有停下來,直到一位女歌唱家拉了拉他的衣角,他才知道演出結束了。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貝多芬面對命運的捉弄,沒有消沉,而是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與之抗爭。這不像如今的我們,一遇到問題就只知道退縮。

我一定會改正這個缺點的!

讀《貝多芬》有感13

今年寒假,我閱讀了《貝多芬傳》這本書,其中貝多芬留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貝多芬五短身材,脖子粗壯,有着運動員般的體格。他那一張開闊的臉上,面色紅潤,唯有到了晚年,才變成病態的暗黃色。他前額突出,輪廓堅硬。他的目光是他態度的表現。他的一生就像狂風暴雨的一天——開始,是風輕雲淡的早晨,然後有幾絲微風掃過。不過靜止的空氣中早已醞釀了一種隱祕的威脅,一種沉重的感覺。突然,大片陰雲飄來,雷聲轟鳴着滾過……

我最欣賞的,是貝多芬面對死亡的坦然和樂觀。在等待第四次手術的過程中,他躺在病牀上安詳地寫道:“我一點也不着急,我想,所有的病痛都會隨之帶來一些好處。”

是啊,在邪惡與美德永無止境的戰爭中,當我們精疲力竭的時候,要是我們能浸潤在貝多芬這種意志和信仰的海洋裏,該是一種怎樣的享受啊!我們應該學習他身上的那一種勇敢,那一種鬥爭的幸福,一種視死如歸的坦蕩,一種感受到上帝與其同在的偉大力量。我們要在與自然界交融的時時刻刻,都能吮吸來自大自然的力量。

也許有時,當我們痛苦的時候,我們感到被上帝剝奪了一切,甚至於快樂。然而,我們要像貝多芬一樣,自己創造快樂來普惠這個世界,永遠記住貝多芬的這句豪言壯語吧,它可以成爲我們適用一生的座右銘——

“唯其痛苦,纔有歡樂!”

讀《貝多芬》有感14

跟隨羅曼*羅蘭的腳步,懷着一顆高瞻的心去拜讀貝多芬的一生。我悄然合上書時,我猛然發現我們往往只被他創造的輝煌所吸引,對於貝多芬的細緻的一生,我們還是一知半解。

作爲一個名人,貝多芬一直不被人瞭解,因此他從來都不能訴說自己的苦難。

貝多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一生都揹負着無數的壓力——社會輿論,家庭,健康。重重疊出。他生活在成功與苦難交織的世界中。由於不幸的耳聾,他很難與別人交流,當然他也不想與別人交流。他既高傲又孤僻,永遠的寂靜既使他安靜又使他煩躁。因此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的音樂中去,年輕時,他是有多高的熱情,在他的作品透露着生命的新鮮與狂熱,似乎這就是他的語言。他似乎已經迎來了成功,然而接踵而來的卻是災難。更多的疾病,無窮無盡地折磨着他。儘管是這樣,他仍舊大膽放誕,無拘無束地發表自己的感言,蔑視世俗。晚年的他一貧如洗,不斷舉辦音樂會帶來了聲譽卻沒有帶來金錢。就是這時他完成了歡樂頌的作曲。

羅曼羅蘭用一句話總結了貝多芬的一生:有痛苦換來歡樂。

當我們去傾聽貝多芬的名曲時,你會看到一個真實的貝多芬展現在你的面前:他已經將自己精神和血肉熔進了音樂中。當我們聽到《第五交響曲》時,你會覺得裏面的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並抗擊着;也恰如《英雄交響曲》所傾訴的,貝多芬的一生就像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個明靜如水的早晨,但轉眼間就有巨大的陰影捲過,悲壯的雷吼,充滿可怕的靜默,黃昏降臨,雷雨經過醞釀,然後是沉重的雲蓄滿閃電

,夾帶着暴風雨。又突然,風狂驟雨之際,黑暗裂了縫白日的明媚又還給了大家。

貝多芬的一生就是這樣的,他一直被捲入激情與哀傷的漩渦。在生命落幕時,他還幽默地說:“看啊,喜劇收場了。”

貝多芬的一生也正應了一句話:痛苦與歡樂是共存的。

讀《貝多芬》有感15

水,普普通通,唾手可得。我每天都在和水打交道:早上起牀喝一杯,上學之前帶一杯,放學回家喝一杯,下午上學再帶一杯,晚上回來又要喝水。可以說,水是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的生命之源。可在這以前,我並不這樣認爲。雖是常常喝水、用水,但並沒有感到它的珍貴。

一個星期五的下午,我剛放學,回家把書包往牀上一扔,把汗淋淋的髒衣服往沙發上一脫,闖進衛生間衝了個澡,換了衣服,喝了滿滿一大杯涼開水,就拿起射水槍,急急忙忙地向門外衝去。剛下樓梯,就碰上了剛剛下班的爸爸。爸爸問我:“這麼急急忙忙要到哪兒去?”我支支吾吾地說:“去和朋友打水仗。”爸爸生氣地說:“這麼大了,還玩這麼幼稚的遊戲!”我說:“那又有什麼?我們又不是幹什麼壞事!”爸爸說:“你先回家看看,保準浴室的水龍頭又沒關。”我一伸舌頭,急忙回家,一看,水龍頭果然沒關。我關好水龍頭,正要出門,爸爸說:“你先別走,我看得給你好好上堂課了。”我極不情願的坐在爸爸的面前,給他倒了一杯水,等待着他的“教訓”。

爸爸給我講的是一個關於水的故事:一次,三個地質隊員乘坐一輛越野車在沙漠中勘查,一連好多日過去了,他們發現汽車的水箱裏沒有了水。汽車沒有水就不能前行。他們把車上所剩不多的水全部倒進水箱。沒走多遠,水箱又沒水了。沒辦法,爲了能儘快走出沙漠,他們把每人水壺裏僅剩的一點救命水又都倒了進去。可沒走多遠,水箱又幹了。無奈,他們把三個人的小便收集起來,倒進水箱。可沒有水喝,哪裏來的小便?汽車拋錨了。後來,當地質隊派人找到他們時,他們全部犧牲了。犧牲時,他們個個嘴脣乾裂,嘴巴張得大大的,好像在不停地說:“水,水,水……”。從他們留下的遺書中,得知他們是因乾渴而死。而汽車的水箱有一個小洞。

聽完這個故事,我好久沒有說話。我從爸爸那嚴肅的臉上,知道了他要告訴我的是什麼。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懂得了水的珍貴,懂得了再多的水也經不住那個漏水的小洞,何況,我們的水資源是十分有限的。我們人類不能自斷水源、自絕後路,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爲了我們的子孫後代,也是爲了我們自己。我爲我能擁有這珍貴的生命之水而感到幸福!

……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