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童年的發現讀後感範文大綱

本文已影響 2.74W人 

《童年的發現》主要通過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下面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的童年的發現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

童年的發現讀後感範文

  童年的發現讀後感(一)

今天,我們學習了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的《童年的發現》,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在童年時的一項科學發現,重點敘述了作者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作者那種求知若渴的精神和他那驚人的想象力讀後我很受啓發。他之所以在童年就會有這個發現,主要是因爲:第一,敢於提問;第二,反覆思考;第三,大膽想象。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也要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善於動腦,大膽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有勤奮鑽研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世界對於我們來說是充滿神祕的。小時候,我對什麼都感到好奇,喜歡看《十萬個爲什麼》,還經常跟在爸爸、媽媽身後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人是從哪裏來的?火箭怎麼能升上天空?什麼是原子彈?爲什麼一年要分春夏秋冬?這些問題常常使爸爸、媽媽都目瞪口呆,他們被我問住了答不上來時顯得很狼狽,有時就胡亂編個答案搪塞過去,我也就似懂非懂地相信了他們。

通過學習《童年的發現》,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科學是一項嚴謹的事業,來不得半點馬虎和虛假。曾經聽說,人類是由猿進化而來的。可我曾看過著名生物學博士曹虎的一篇文章《人類是從哪裏來的》,才知道人類的遠祖到底是森林古猿還是海猿,至今還是一個謎呢!我想,長大後,我一定接過這根科學的魔棒,象費奧多羅夫那樣弄清究竟誰是我們的老祖先。

  童年的發現讀後感(二)

童年是人生最寶貴的一筆財富,童年的遊戲更是難得的寶石,童年無論是貧窮的還是富有的,在日復一日的歲月裏它都會成爲生命中最誘人的磁場。而《童年》這本書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樣令人忘懷,令人感慨的呢?

阿廖沙在幼年時,父親就永遠地離開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獨寂寞,也不得不讓人產生憐憫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愛他並且經常講述優美故事來使他受到薰陶。可同時,他也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爲奪得家產爭吵打架,明爭暗鬥以及在生活瑣事上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早已在他的心靈上留下了印跡

當我讀到這樣一段話的時候,深有感觸:“我們的生活是令人驚奇的,這不僅因爲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層充滿種種動物模樣般的壞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饒和肥沃,而且還因爲從這層土壤裏仍然勝利地生長出鮮明,健康,富有創造性的東西,生長着善良的人所固有的善良,這些東西喚起我們一種難以摧毀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終將蘇生。”它是想要告訴我們新的一代是如何堅忍不拔地頑強生長,並且對美好的生活充滿嚮往,把在沉睡的民衆喚醒。

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爲,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繁花落盡,敗葉隨舞,想起了那段最無暇的時光————與雪人相伴,與蝴蝶共舞,童年是多麼的快樂!如流星一般,轉瞬即逝,一去不返,只留下那美好的回憶。

  童年的發現讀後感(三)

今天,我讀了《童年的發現》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首先寫了“我”發現了什麼,然後就寫了“我”是如何發現的。“我”的發現源於夢中的一次飛行。於是“我”去問老師,老師給了“我”一個很奇幻的答案,這激發了“我”的想象力。後來,“我”又開始想爲什麼胚胎要發育九個月,所以“我”就又開始絞盡腦汁地想,最後居然讓“我”想到了!“我”結合了老師以前給的答案,想出了一個異想天開的答案。

我最喜歡文中因爲“我”想到了自己的發現,而在課堂上笑出聲來的那一段。我覺得,文中的`我真好笑,居然覺得自己歪打正着的答案很了不起,居然在課上笑出了聲。可是,“我”在被懲罰的時候,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也面臨着受到驅逐的危險。

讀了這篇文章以後,我既讀懂了文章,又體會到了蘊含在文章中的心情,還懂得了一條道理,我受益匪淺,這真是一篇好文章啊!

  童年的發現讀後感(四)

在我閒着沒事,翻閱語文書上的課文時,發現了一篇回憶童年趣事的文章,它表面上是在寫童年發生的事,其實是通過這件事來說明一個很深的哲理。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在小學老師說的一句“豈止是鳥!人是由簡單的生命進化來的,最開始是草履蟲,後來是魚……”從而發現了胚胎髮育的規律!那時作者才九歲,怎麼能推斷出胚胎髮育的規律呢?!他推斷出胎兒在腹中九個月,一月是蟲,二月是魚……我看到這裏的時候一下子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這個推論是由德國的海克爾提出來的,“一個生物從授精卵到胚胎髮育成體的中間經歷是原始祖先進化的重演……”

作者在中學時,老師正在講生物進化論,作者不禁想起了自己童年的發現,便笑出了聲,老師以爲他的笑不懷好意,就罰他出去站在門口。作者在困窘中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常會面臨被驅逐和迫害的風險。作者在這裏幽默地把老師的懲罰比喻成“迫害和風險”。

我對這句話的感觸很深,這句話的例子在世界上還真不少。比如說:哥白尼發現的“地心說”,在當地,有許多《聖經》的信徒,他們崇尚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將哥白尼處以火刑,哥白尼寧死不屈。許多科學家也和哥白尼站在同一立場,也被處以絞刑或火刑。

我們應該勇於追求真理,不怕誤解和嘲笑。這樣纔能有更大的發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