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起跑線旁缺席的啓蒙老師》有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1.6W人 

今天在讀者雜誌上讀到一篇文章《起跑線旁缺席的啓蒙老師》看得我冷汗直冒,不禁捫心自問:我還算是兒童的啓蒙老師嗎?

讀《起跑線旁缺席的啓蒙老師》有感

如果仔細琢磨“啓蒙老師”這個詞,我們感受到的況味是,兒童心靈、學習、智慧的啓蒙者,帶有靈魂工程師的味道。可是,這種感覺離我們已經有多遠了?光是這個詞,已經讓我們足夠陌生了。——那麼,我們是什麼?這些年,我們在幹什麼?

這篇文章表達的觀點是很犀利的。它先指出,何爲啓蒙老師,是“擬定兒童一生藍圖”的人。文章寫道,小學是人成長的初級階段,像一枚幹細胞開始迅速分化。此時從老師處學到的東西完全融進生命、化入血液。大學之後所學,則只能作爲附加知識——骨架已經搭起,骨縫已經閉合,不論是長肌肉還是長脂肪,總之是沒法再長高了。——這就是啓蒙老師的重要性。因此,啓蒙老師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職業,偉人與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成形。因此,啓蒙老師必須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和自己的學生走向崇高。

接着,他又指出,實際上,現在的小學老師——本該是兒童啓蒙老師的`人,卻在不遺餘力地在成爲中國教育考試機器上的一顆顆螺絲釘,讓學生死讀書、讀死書,後來讀書死。文中舉了一個例子,旅華多年並在華娶妻生子的英國著名出版人馬克·基多發表了一篇文章,聲稱準備從中國撤退,他認爲中國的基礎教育只是一個“考試中心”,孩子們的天賦被榨乾,只培養出兩種人,贏家和輸家。“中國並沒有這樣一條大道,能把孩子培養成領導人、發明家和革新者,但這纔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作爲一名小學老師,讀到這裏,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我和我的同事們這麼些年來,在幹什麼?我們是不是圍繞着考試成績在努力工作?學生的語文素養呢?學生的靈性和智慧呢?學生對語文的情感呢?學生的心靈又何曾因爲我們六年的勞作而走向崇高?

可能有的同事會說,大環境這樣。我們只是應試教育車輪下裹挾的一個零件,我們有什麼辦法?是啊,一開始我也是這麼想的,我們有什麼辦法?可是反觀——這恰恰說明我們沒有了爲人師者的獨立和崇高啊!沒有了獨立的人格,我們就當然聽命於應試教育的指令;沒有了爲師的尊嚴,我們當然就屈服於物質世界的誘惑。

文中提到現在流行期民國教材風,民國時期的教育確實能給我們以啓迪。當時的許多大家如錢穆、夏丏尊、朱自清、葉聖陶等都曾入中學任教,那時一個學科組,抵得過現在一個大學。他們的啓蒙很簡單,就是提供給兒童更多的趣味和自由,沒有了這二者,填鴨式只能培養出庸人。陶行知曾做過一次演講,他拎着一隻大口袋上臺,衆人皆以爲裏面裝的是要分發的材料。卻不料他從中掏出一隻大公雞和一把米。他強按住公雞的頭命其吃米,結果公雞拼命掙扎,一粒米也不肯吃。後來他鬆開手,重獲自由的公雞卻踱着步自行吃起米來。他解釋道:教育就如餵雞,如果讓學生多發揮主觀能動性,那麼效果一定會好得多。

文章還舉了一個例子,一個現代社會啓蒙老師的先行者——復旦附中的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峯。他採用自主教材——老莊、蒙田、茨威格,開辦各種名人講座,帶着學生逛書店、看話劇,甚至浩浩蕩蕩組織“文化學旅”。結果以“素質教育”應對“應試教育”,他的學生有着驚人的戰鬥力。我想,我們也應該向使兒童天賦和自由萎縮的應試教育宣告叛離了,我們也要獨立思考了,也要獨立作爲了。當我們在教語文的時候,我們要反思:學生愛識字嗎?學生愛學習嗎?學生愛讀書嗎?學生愛作文嗎?學生會學習嗎?學生會讀書嗎?學生會作文嗎?學生的靈性發展了嗎?學生的心靈走向崇高了嗎?如果向着肯定的答案走,那我們就在向着啓蒙老師的方向努力。

如果有可能,我要在學校的醒目的地方書寫:

愛學習、愛讀書、愛生活;會學習、會讀書、會生活。

再寫上:啓蒙——繪就孩子一生的藍圖。文章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