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沒有圍牆的學校》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1.76W人 

與Diana相識已久,相識於網絡那張密西根湖畔的書桌,到之後相知,戲稱爲同桌,彼此早已交心。

《沒有圍牆的學校》讀後感範文

全書是早年博文的彙集,按主題重新編排,是整個《美國教育微觀察》系列的第一本,與當初閱讀的感受又是不一樣,既感覺重溫往事,又有豁然一新的感覺。

一[由整理]

七年前,第一次看到博文,就眼前一亮,這是我喜歡的教育模式。當然,這些不是美國教育的全部,更不是完美的教育,但是這些是可操作的“好”教育模式,更重要的是,從Alex的課程資料,課程要求,能夠明白:美國小學教育所有要求呼應着大學教育的要求,而不是僅僅爲了滿足某種考覈。最重要的是Diana的視角是少有的,一流企業HRD的職業視角,這使得博文包含了對人生髮展的理解。

草根博客第一需求是自娛自樂,並沒有個性想法,七八年一路寫來,從博客到微博,成爲了近距離觀察美國教育的.一個樣本,平實地記錄着孩子的成長,資料相當豐富,如同我多年前透過美國記者特克爾的《working》(國內譯作《美國夢尋》)瞭解美國社會的體驗一樣,Diana的筆觸展現了Alex所經歷的教育中種種細節,相當精彩。

無論是網友,還是更近距離的朋友,都期望這些文字能出版。之前出版過一部分,但就完整性而言最終要感謝鳳凰頤和,能爲Diana的記錄獨立出版,更加清晰地呈現。

《沒有圍牆的學校》是這個系列的第一本,展現了美國教育的一個潛在力量,即社會是教育的基石。這不僅僅僅是理念上的,也包括社會主流價值對於學校的影響以及社會資源對於教育的支持。美國社會重商,一切能夠用金錢量化,向來不會恥於談錢,但是這不影響社會各部門在全民教育中的社會職責。整個國家對教育的支持不全是免費,但是卻是近乎無死角。

當初第一次看到Alex去西北大學優才中心上課,略微吃驚。儘管大學爲小學生辦夏令營並不新鮮,但將Alex的校外課程算學分,這個就十分有好處了,這意味着基礎教育階段,即使學校資源有限,所有的外部補充是能夠被認可的,這相對於我們還在執拗奧數加分還是不加分,理念的開放模式是截然不一樣的。這件事情除了大學的社會職責之外,其實也能夠包含一個些許的私心——提前爭奪生源。

當Alex第一次去費米實驗室活動時,令我驚呆。那但是全美頂級的物理實驗室,其開放程度相當令人羨慕,儘管有些區域並不會開放。(去年我家孩子參加全國科技夏令營,在天文臺過夜觀星。國內這方面的改善,也令人欣喜。)這種頂級的科普,所帶來的激勵作用,一般人難以想象,但無疑會在一些孩子內心播下種子。

當然,這不是故事的全部,Diana在書中總結到:教育是全社會的事,而不是靠老師在學校單打獨鬥,也不是靠家長在家閉門造車。學習是全方位的事,不是坐在教室的四堵牆裏爲了一時半日的第一名而刻苦努力,而是要常"走出戶外讓我們看雲去",像感應器一樣感應周圍的信息,做出適當的反應。教育是交響曲,絕不就應是獨奏曲……

正是這種強大的全社會基礎,使得美國的教育選取餘地很大,所謂在家上學模式,並非獨自在家上學,而是能依靠許多可調用的社會資源。這種開放體系本身,也帶來了教育評價體系的開放。國內沒完沒了關於“通才”與“專才”的爭論,顯得並非必要,在美國更廣泛的嘗試過程中,孩子們會不斷成長,也將更容易找到屬於自我人生的可能性。

這個世界,沒有一所學校能夠帶給完美的教育資源,哈佛都鼓勵學生去選修別校的課程。儘管學校之間的競爭是有的,但從社會的職責來說,全社會的共同協作,不僅僅僅是帶給商品好處的教育產品,而是每個人健康成長的可能。

美國教育並非萬能,美國基礎教育看上去弱,但是自有其系統性。正是這種系統性,才使得美國教育到高中大學階段後得以加速。

Diana的記錄,能夠算是一個十分好的他山石樣本,期盼她的後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