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論語讀後感600字(通用32篇)

本文已影響 2.29W人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後感6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後感600字(通用32篇)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1

這周,同學們學習了《(論語)十則》這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二千多年前的偉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語錄。這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前一則是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那麼他們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師;後一則告訴我們要實事求是,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要以誠實爲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纔是真正的智慧。這兩句話雖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是同樣具有教育意義。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道理:能者爲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到許多人,而每個人都有許多長處,值得學習,可以成爲我們的良師益友。拿我們的班來說吧,在這個60人的集體裏,就有許多小“能人”:有的擅長繪畫,有的寫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籃球場上的闖將,有的是象棋盤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數學家般敏捷的思維,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賦……多向他們學習學習,多向他們的長處靠攏,正所謂“揚長避短”。這樣不就可以使我這株置身於萬頃細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識的養分嗎?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淵博的知識,就應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取他們的點滴長處。如果說拜能者爲師是理所當然的話,那麼“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強烈的虛榮心,不要爲了一時渴望得到榮耀,而不懂裝懂,其結果只是無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們,讓我們拜能者爲師,且不要不懂裝懂。這樣,成功的大門纔會時刻向我們敞開!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2

論語,是記錄聖人孔子的言行的書。讀了之後,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負,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當今很少人有的。他不僅教會人們應該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嚴謹的規範自己,以行動來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後人成爲聖人,就是因爲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成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給我們的思想帶來了無窮的寶藏。

讀了論語通譯,雖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譯成現代文,但是在註釋的幫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訴我們的。覺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時就能明白的這些道理,爲什麼那麼多的人到現在都還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學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是啊,現實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個個都渴望理解。人們視理解爲溝通感情的紐帶和聯繫心靈的橋樑。大家都希望人與人的相處應該多一點寬容和尊重,多一點容忍和諒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複雜。若時時都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爲,人生沒有相同的路,每個人都不一樣,兩個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兩種價值取向相異的人看待同一個問題,要彼此理解不是強人所難嗎?人不是從一個模子裏造就出來的,你有另人頭痛的事,我也有。我們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別人,去苛求別人,於是我們之間有了“牆”,於是你苦惱,我也苦惱。可是,人們有沒有想過,許許多多的小事,爲什麼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實,面對種種的不理解,只要我們給他一個微笑,用寬闊的胸懷去面對,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變法,落得“五馬分屍”的結局;達爾文在說物種進化的時候被人們罵成瘋子;助人爲樂的雷峯經常被人嘲笑,他們這些舉動,又有誰能理解?如果他們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麼?I衛真理?他們最初不被接受,是因爲他們的追求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們最終名垂青史,是因爲他們敢於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現實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這個東西。他們可以追求別人的理解,以別人的議論爲自己的主題,以別人的言談作爲自己追求的目標,以別人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行爲方式,甚至要去討好別人,爲了所謂的理解,寫了一些優柔寡斷毫無逐漸的可笑人生。他們真的知道理解嗎,他們覺得他們真的是在理解別人,並換取別人的理解嗎,不是這樣的。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爲中國人,不但要關注當代文化,更應該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於我學識尚淺,只能品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孔子應該說是中國儒派的創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言論,大多關於學習,最適合我們小學生閱讀。

《論語》中有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溫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也在強調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上看,要“溫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僅閱兩句話,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論語》中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講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只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爲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只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匯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只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昇華了。只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驗,最後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

《論語》只是衆多經典古文中較優秀的一部,經常品讀古文,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它們難道不是我們的文化老師嗎?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4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個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論語。別說裏面的內容了,就單單簡介就把我嚇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諾貝爾獎獲得主在法國巴黎說:”如果人類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的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的確,我讀了大半部論語,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學習的道理。

論語一共分二十篇,主要都是孔子說的話。背論語,真是受益匪淺。

8月8日,是奧運會的開幕式。有一個環節,是有2008個人在擊缶,他們一邊擊缶一邊誦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當時,我大聲地跟着背,我弟弟則在一旁跟着小小聲的背。

論語蘊含的道理實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華。我的理解雖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就是說,光讀書不思考,你是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精華;光思考而不去學習,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如果我們不去細細品味,就不會嚐到它的精華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嘗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沒用。兩全其美,那才叫好。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中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的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熱衷於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像那種人那樣。有時候,我們考試成績下來了,考了95分,自我感覺不錯,因爲還有好多同學排在我後面呢。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連兩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這樣是不會有前途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沒想到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產生了那麼多道理的精華,在我們現在那麼發達的社會都那麼需要它。

論語的內容實在太深奧了。一時是理解不過來的。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慢慢的體會到它的精髓。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5

于丹老師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衆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孔子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裏。

“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於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間、夫妻之間,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抑鬱於胸。“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裏面,一遍又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裏供着一個花崗岩雕刻得非常精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採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岩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麼人們採着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麼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爲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後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爲什麼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後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6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論語》,使我對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體會。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論語》是語錄體著作,涵蓋了哲學、政治、倫理、文學、道德等諸多方面,內容十分廣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瞭解到孔子對各個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爲偉大的教育家,實行“有教無類”,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他教育學生從不分貧富貴賤,只要拿十條幹肉作學費,他沒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貴族的權利,他開創了私人教育的先河。從這一點來看,他不愧爲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對學習和思考的論述非常精闢,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糊塗;只思考不學習,便會疑惑不解。說明“學”與“思”結合纔是學習的正確途徑。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孔子爲了這個目標,終生去踐行它。他的思想對現在的社會仍有啓迪。他爲了這個目標,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到了老年,他開始修訂《春秋》、《詩經》等,爲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播做出了貢獻。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決心在以後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踐行它。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7

老師讓我們學習《論語》,在所有論語裏,有一則是我印象最深,最有感觸的一側論語,那便是:“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這則論語是說:經過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後一個落葉的。它告訴了我們:只有經過艱苦的環境的磨鍊,才能更加體現出人的毅力和意志。

有一次幫母親拾柴火,夥伴們陪着我一起去。可那些樹枝卻是長滿了尖刺,朋友們時常被扎得鬼哭狼嚎,我的手也難遭厄運,被扎出一道道傷口。漸漸地,夥伴們放棄了,便勸我陪他們一起玩。我看看身旁滿頭大汗的母親,咬了咬牙,一口回絕朋友,又埋頭幹了起來。

下午回到家裏,媽媽替我挑出手中的小刺,誇獎了我。那時的我,手上的疼痛依舊掩遮不住心中的喜悅。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個人,不可能沒有經歷過逆境。逆境中的掙扎求存固然是痛苦的,更是難熬的,也是辛酸的。可是,只有在逆境中我們才能進步,才能磨鍊自己。

古人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這個社會裏,你不逆流而上,只在原地踏步,別人就會超越你,適者生存這個道理,人人皆知,我們應該學會磨鍊自己,不管條件怎樣惡劣,環境怎樣艱苦,我們都應堅持下來,做一棵不懼“歲寒”的“松柏”。

風浪越大,九越戳越勇,任憑他的摧殘擊打,我們都要逆風飛翔。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8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今年暑假,我就讀了一部經典:《論語》。《論語》是儒家文學的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影響了從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爲政篇第二里說: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只是讀書,而不思考問題,就會惘然無知沒有收穫;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認真讀書,就會越來越疑惑。在我們學習中,光讀書而不思考,就會錯誤的理解文章的含義;光思考而不讀書,疑惑越來越多,卻又找不到正確答案。只有既會讀書,又會思考的學生,在學習中才會領先。

八佾篇第四里說: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時候,不要出遠門。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一定要告訴他們確切的去處。無論我們在哪兒,爸爸媽媽總是最牽掛我們的人,自己出去玩了,一定要跟父母說一聲,讓他們放心。如果耽誤了時間不能準時回家,也要跟他們說一聲,不讓他們擔心。

述而篇第七裏說: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奢侈了就會不謙遜,不懂禮節,節儉了就會寒酸。與其不懂禮節,寧可寒酸。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節儉,空調能不開就不開,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沖廁所,用過的紙反面可以用來打草稿……

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爲友。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讀一讀《論語》,使自己學的更多,成長的更快。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9

隨着中國近代社會的到來,各種西方學說陸續傳入中國,形成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強烈衝擊,甚至連長期在中國思想界佔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倖免。在學習了半個學期的.《中華元典導讀》課和閱讀了《論語》這部書後,我認爲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儒學的根,即孔子的《論語》說起。《論語》大概包括的以下幾種思想,即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別加以介紹。

仁: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後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在政治上是強調“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實質是泛愛衆和博施濟衆,孔子把仁引入禮中,變傳統“禮治”爲“德治”,他並沒有否定“禮治”,他的“德治”無疑是對“禮治”的繼承和改造。愛人既爲仁的實質和基本內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衆。

義:原指“宜”,即行爲適合於“禮”。孔子以“義”作爲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爲的道德原則。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範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爲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但隨着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特別是封建社會後期,它越來越成爲束縛人們思想、行爲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10

讀完《論語》,坐着發呆,迷茫中,《莊子。秋水》中的一句話,浮上心頭。“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寧於禍福,謹於去就,莫能害之也。”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角色是什麼?

是一位在文化封凍的河流上用肩膀奮力拉船的縴夫,是一名在“人治”與“專制”之間撐船的擺渡人。

一個自由的思想家,卻因爲世事的束縛、統治的變遷或被哄擡或被蜚斥,終己一生在困境中追求着不得志的“仁”的理想。

好心人一直在呼籲同情弱者,卻又總是將至德者歸入強者之列,似乎天生不屬於同情範圍。其實,世間多數出色者都因爲衆人的分享、爭搶和排擠而成了最弱的弱者。

孔子就是最好的例證。

在談論理想時,那淺淺的一句:“吾與點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所包含的已然淡漠的不得志,又怎能不引人喟嘆?

《論語》中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而是質樸的道理和,以身作則。細想身邊

常有這些品格的展露,而習慣於淡漠的我們卻很少如此清晰地看待。也許華夏的血脈裏,正有“君子“的影子,只是經過孔子等至德者的吐納,將它凝固住了,現之以墨字,代代相傳。

或許至德者從不抱怨,透過字裏行間,只能隱約看見孔子影影綽綽的無奈。記得有人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擁有一整部《論語》的孔子,留下的卻只有無奈的隱忍。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11

《論語》是一本流傳已久的經典著作,豐富,語言簡潔卻蘊含了人生的大仁大道和做人的道理。備受古今中外學者的推薦,在這個寒假我拜讀了習近平主席曾讀過的這本書。

《論語》這本書中我最喜歡這一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它的意思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爲別人辦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努力做到最好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有沒有說謊呢?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這句話就如同一個警鐘長鳴在我的耳邊,這句話讓我明白,幫助別人做事要盡心竭力,同朋友交往要誠實,老師傳授的知識要反覆複習就像亡羊補牢-----爲時未晚。而我卻只知玩樂,學習成績也不怎麼理想,以後我要好好學好各門學科。做一個腳踏實地,有理想有抱負的,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的人。然而我還喜歡: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花言巧語,一副僞善面目的人,仁德是很少的。”這句話讓我想起爸爸媽媽對我說過的話:“人的一生中交朋友是很重要的。”是這句話讓我明白,面目僞善,花言巧語的定是狐朋狗友,不宜接近。這句話還讓我明白此人是好是壞。

《論語》這本書中的道理與我們的學習、生活、交友、對人、對事惜惜相關。俗話說半部《論語》走天下,《論語》中還有更多道理要我學習和理解。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12

孔子主張勤儉而愛人。勤儉愛人體現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張輕徭薄稅,弟子冉求幫助季氏聚斂財富,他憤然宣稱:“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節儉,即使“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也“樂在其中矣”(《論語·述而》)。他主張治理國家“導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孔子的這些思想,爲後世所繼承,在中國封建社會爲保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子主張仁愛。

“愛人”就是對一切人的尊重和愛敬之情,把人當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對待,即”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顏淵》),“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子路》)。

“仁”字在上古時代已出現,意爲二人以上的人與人之間親密友善的關係。,孔子繼承了仁的基本內涵並作了重要發展,明確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愛。“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論語》述而第七

《論語》是從生活中來的,也應該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實踐它。否則,《論語》對我們來說僅僅是一些古奧的文字而已。

像董子竹先生那樣,鑽研《論語》多年,然後帶着火藥味地和別人爭論仁義君子。我是不太贊同的。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13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是《論語》開篇的第一章,宋代大儒朱熹對此評價極高,說孔子的這幾句話“所記多務本之意,乃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也”。縱觀人的一生也不外乎三樣事情最重要,即:自我學習、人際交往、提高道德修養。

在開篇,孔子首先提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教育理念。這句話有兩層含義:一是學習很重要,二是在學習中要講究方法,即時常溫習和實踐,帶着快樂的情緒去學習。人生有涯,而學無止境,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學習永遠是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強調的是人際交往。人是羣居動物,任何人都不能脫離羣體而孤立存在。朋友是性格相仿、志趣相投、文化層次相近、心靈相通的人。好的朋友,既是益友,又是良師,所以,任何人如果沒有良好的社交就不能有長遠的發展和進步。

“人不知,而不慍”強調的則是人的道德修養和自我人格的塑造。對於別人的不理解不去惱怒和怪罪,體現的是君子寬以待人的大度風範,也是儒家所要求的作爲君子的最基本的要求。成爲別人眼中的焦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顆謙恭的心和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你若芳香,蝴蝶自來,是金子終會發光。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14

《論語》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有人說他“知其不可而爲之”,可他的弟子卻說“仲尼不可毀”。孔子那一聲又一聲的子曰,難道沒有時時刻刻的點醒着我們嗎?每讀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說:花言巧語、儀容僞善,幾乎就不具備仁了。我想仁德難道不是人一生所具備的品德嗎?花言巧語和儀容僞善都是爲了取悅他人而做的行爲,所以幾乎沒有仁德可言。就像一些男生爲了奪得女生的青睞而用甜言蜜語、花言巧語去騙取他人的感情,這應該是喪失了他們自身的仁德。更勝者利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去獲得高收入,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別人的勞動成果,可能他們只是動了動手指,說了幾句好聽的話就得到了別人的信任,這就是所謂的網絡詐騙。在我們看來這可能單純的就是詐騙人爲了謀取收入做的一些非法手段,要嚴懲。而受害人呢,就是防範意識太差才導致上當。

可是誰也沒有想過這難道不也是一種道德的淪喪,人性的扭曲嗎……仁德什麼時候被人們都都丟到了地上一遍又一遍的無情踐踏,從來都沒有人想過把他撿起來。而孔子將他寫下來一遍又一邊的警醒着人們不要丟失這些曾經人們所重視的高尚品德,我問要將這些優良傳統一直延續下去,將被人們扔在地上無情踐踏的東西撿起來!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15

“閉上眼用自己的道德與良心來感知這個世界,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夢想,做品德高尚的人。”

青春,是與七個自己相遇,一個明媚,一個憂傷,一個華麗,一個冒險,一個倔強,一個柔軟,最後那個,正在成長。《論語》就如我成長路上的明燈,給在黑暗中徘徊的我一點光亮,給心靈一點開闊。

我總是憂慮、困惑、不安,於那複雜的人性、交際,於那社會的黑暗與光明,於那前途的未知渺茫,我在尋找一種真理,抑或是信仰,爲了一種不流於俗的人生。這太詩意。物慾橫飛的年代,普遍趨同的價值觀,追求效益的生活方式,金錢至上的成功學,人們的精神家園荒蕪一片。我未踏入社會,身在校園也深感這一趨勢之猛,覺得也終將不會免於隨波逐流。因爲不安,獨樹一幟就有危險感,本就沒有安全感可言,因此獨步之日艱難又漫漫。

儘管現實險峻,但還是不想放棄,就像孔子面臨當時道德世風同樣不好的社會,即使各國都不接納、認可自己的政治主張,他還是以一顆海納百川的心去包容這個世界,用愛和這個世界和解,不管他人怎樣,以一身正氣去做一名正人君子。“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從開始學習論語到最後,我一直深有感觸: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自己的心太狹小。孔子對待一切不仁不義之人之事,縱然生氣,但都不至於將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淵,而是用寬容的心,仁厚的愛去和他們和解,這也就是爲什麼他是教化無數人的先聖的原因。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16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來自孔子的著作《論語》,而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它在我成長的路上指引了我很多的方向,也教會我許多道理。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告訴了我對父母一定要孝順,要謹遵父母的教誨。“巧言令色,鮮矣仁。”不要做一個花言巧語,虛僞的人,要做言行一致的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做人要有信用,不能出爾反爾。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對人也要仁德,禮貌。“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吿訴了我孔子他從小便有遠大的志向,堅持不懈地學習,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都是對人的基本要求,做人的基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讓我知道學習不僅僅是學,還要學會思考,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成績,收穫很多的知識。兩樣少了一樣,都會讓學習變的學習變的枯燥乏味,沒有興趣。“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學習要常常複習回顧以前的知識,進行理解、掌握。

《論語》教會了我許多,孔子的那些話語讓我歷歷在目,深深銘記於心,對我來說,《論語》中的每句話都是座右銘,指導我前進的方向!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17

去年暑假,讀了一遍《論語》,當時對一些諸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之類的好理解的句子做了背誦。對於一些不好理解的句子,一知半解的就過去了。

宋朝宰相趙普研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所以學《論語》對學習及做事很有幫助,我就找出書架上的《論語》書開始了第二次閱讀。

起初,我認爲《論語》不是整篇的文章,連貫性不強,比較零散,不便於記憶,有些句子不能理解,故運用起來也不能自如。這第二次閱讀,感到有了新的理解,《論語》中的句子聽起來很深奧,但仔細一想,他講的都是一些生活中,學習上的基本的道理,孔子及其弟子說的話,多是從其自身出發,很接地氣,符合實際。

比如對於“孝”的論述,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比如,對於治學的論述,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還有對於誠信的論述,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等等,都是說的生活中的道理。所以,讀《論語》,要多從自身實際出發進行比照、思考、理解。學《論語》可治國,我沒有考慮那麼高,我覺得更適合來觀照自己,幫助自己修身養性。

《論語》已經兩千多年了,但讀起來,感到他離我們並不遙遠,他說的就是當下。讀着讀着,就覺得書中說的許多道理就是當今社會做事的準則,書中說的就是身邊的某某人。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能近取譬”“切問而近思”,多讀幾遍,多想想,反思身邊的人和事,就會字理通順,學有所得。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18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這一段,是我學的最好的,接下來,我爲你們解釋一下:

子貢說:“貧困而不對人阿諛奉承,富貴而不驕傲自大,這怎麼樣?”孔子說:“這樣也可以,但還不如貧困而樂道,貴富貴而好禮的人。”

子貢說:“《詩經》中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就是說明這個道理吧?”孔子說:“賜啊,現在可以與你談論《詩經》了,因爲我告訴你這一層意思,你能進一步領會到那層意思了。”

現在,我們社會中,也有這樣的人:

有些人家庭貧困,卻沒有對人阿諛奉承,卻在那裏歡樂,一人一種對生命,對生活樂觀的激情。有些人富貴,但並沒有驕傲自大,而對別人實施好禮的人。之後,我們社會的小朋友們都在背《詩經》,《詩經》這本書給我們很多道理,教導我們怎樣做人,怎樣面對生活,所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們只要領會了這個一個意思,以後的路,我們就會領悟更多道理,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

在學校裏,老師也給我們教做人的道理,不要阿諛奉承,也不要驕傲自大,這是做人的根本道理,所以這句話值得我深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19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的《論語》,小時候我雖然背的朗朗上口,但是當時的我還不太明白爲什麼要讀國學課程,我們這麼小的孩子學這些有用嗎?慢慢地就明白了,作爲炎黃子孫,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瞭解爲什麼我們所歸屬的民族叫做中華民族?它爲什麼值得我們爲之驕傲?它到底有些什麼樣輝煌的思想文化藝術在通過我們的血脈傳承?

其中《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愛國首先要孝敬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父母就爲這個新的生命而忙碌,不管爸爸媽媽工作多麼辛苦,回到家後,爲我洗衣做飯,輔導我功課。父母經常教導我做人要有愛心,要學會體貼父母,關心別人,也可以爲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長大後會更加孝順父母,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人與人之間都要和睦相處,互相關愛,別人做錯了,就要以理服人,儘量與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學習他們的優點,幫助自己改正壞習慣。學習要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明白了。遇見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問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只要明白了這些,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完美。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20

“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選自《論語》裏面的《爲政》,這是《論語》十則裏給我感受最深的一則。是說:“教導你的話明白了麼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這就是智慧。”這句話雖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對現代人有着深遠的教育好處。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這句話包含着一個道理: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謙虛誠實,切不可不懂裝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我們要報以謙虛誠實的態度去對待,有不懂的問題,應當及時向別人求教,甚至是“不恥下問”,如果不懂裝懂,敷衍塞責,最後只會害了自己。

此刻社會上有很多閒雜人員整日靠騙人過日子。就那算命來說,明明是封建迷信,可算命的偏偏要揣着糊塗裝明白,愣要給你的一生說出個所以然來,可笑至極。

再比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這時候應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師同學請教,而有些同學總是偷懶,想湊湊合合混過去,給自己找各種各樣做錯了的理由,總認爲自己的錯誤僅僅是個失誤,這樣時間一長,就必然會漏洞百出。

讓我們“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做一個於人於己都誠實的人吧!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21

假期,我讀過許多的書有:《孟子》、《三國演義》、《窗邊的小豆豆》、《論語》等等。其中給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那本《論語》。

孔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學的創始人。《論語》就是記載了孔子告訴弟子們做人的道理和學習治理國家的方法。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如今我讀完了一整部《論語》,知道了許多平時我不知道的做人的道理和一個人想成就大事必須具備的品格,《論語》這本對我來說是人生進步的一大階梯。這可是儒家創始人,聞名中外的孔子。教育弟子說的話。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釋文》孔子說:“不仁的人不可以長久地居於貧困之中。也不可以長久地居於安樂中。有仁德的人安於仁。聰明的人利用仁。”這句就是講了一個做人的道理。

我還記得一開始我讀《論語》的時候。沒讀兩天就沒有興趣了,不愛讀。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知道了論語中記載的做人的道理是多麼的重要,纔開始慢慢的閱讀《論語》開始還是覺得沒什麼意思。後來堅持每天閱讀,感覺其中每句話都有很深傲的意思,從讀完《論語》之後,我的言行舉止都有了很大的改變,變得有條有理也喜歡和人交往了,結交了許多正直的朋友。

《論語》這本書裏邊講的道理一直刻在我心裏,永遠不會忘記,他對我人生的重要作用。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22

《論語》一部集結孔子及其門徒智慧結晶的大書,蘊涵亙古以來不變的生活道理,給予我們無盡的啓發。

小學時,每天上課前,老師都要我們念一段《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琅琅的讀書聲中,還摻雜着一些吵鬧聲、笑聲,偶爾還有紙飛機飛過,在這樣的情形下,每天不斷重複的念着。那時,我還不懂《論語》裏的任何一句道理,只知道這是每天例行的公事。

直到五年級,老師開始在早修抽空解釋《論語》蘊含的道理,每天講解一小段,而我聽得似懂非懂,只知道這是至聖先師孔子所說的人生道理,總覺得需要親自體會才較能瞭解。直到有一天,我把上學期的課本拿出來,重新看了一遍,突然覺得其中一篇當時不求甚解的課文,我已忘了作者真正的意涵,另一篇我曾用心思索、體會的文章,現在又有了新的體悟。這時,腦中浮現了小時候朗朗上口的──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句又一句,我現在都瞭解了。

《論語》不再只是書裏的一字一句,對我來說,在生活中常常可以找到它的蹤跡,比如說:交朋友時就會想到孔子曾說過的:“益者三友,損者三友。”我會注意朋友的個性,選擇興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要出門時,我會記得“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說好去哪裏,幾點回家,不讓父母擔心。

就這樣,我讀《論語》,從生活中。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23

《論語》的第一篇是學而篇,也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學做人,學做事。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在學習中的經歷,以及孔子本人的一些感悟,流傳至今,對我們仍有很大的影響。我們今天仍然會學習孔子及其弟子所發揚的這種學習精神。不僅在學習中適用,在我們的生活中以及我們的做人做事中仍然適用。學而篇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孔子曾說,活到老,學到老,而孔子本人也一直未停止過學習。在他臨死前他都還一直記着老子對他的教誨,仍然不忘記他的政治報負。這也就是他之所以稱之爲孔聖的原因吧,他一心爲國爲民,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他難以改變的事,他努力過了,他堅持過了,儘管結果不太盡如人意,但他卻爲我們做好了一個榜樣,爲我們發揚了一種精神,留下了他寶貴的學識,他寶貴的經歷。後人敬仰他,以他爲榜樣,雖然有些人會對他產生誤解,但其真正的內在的精神品質永遠不會被人所厭棄。向孔子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孔子曾說: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流傳至今,仍被人廣爲傳頌。我們現代人更應該學習這種精神,不要不懂裝懂,或一知半懂。我們要從容面對我們自己所存在的這些問題,然後能夠解決的儘量解決,不能夠解決的,也要盡力解決。不要不知道的裝作知道,這樣問題會越來越多。只有勇敢的面對了自己所存在的問題,纔是一個真正勇敢的人。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24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出自《論語》中爲政篇內,意思是:一個人不講信用,這樣的人還能做什麼呢?就好像大車沒有、小車沒有軏一樣,它們靠什麼行走呢?

如今,信譽已成爲一個人的無形資產,沒有它,我們將寸步難行。一個人的信譽千金難買,它既是一種品質的外在體現,也是無法衡量的財富。我們的信譽決定了許多方面自己所處的地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等。信譽即信用、名譽,一個守信的人,經過不斷與別人交往,自己的信譽越來越高,那麼人傳人,名譽便有了。這樣的人,別人與他(她)交往時一定是愉快,放心的,同時。尋求別人幫助時也一定會容易許多,別人少了猜疑、不安、擔憂,自然會盡力幫助。反之,不守信的人,只會在不斷的成長中失去別人的信任,無論做什麼,都不能順利完成,“信譽破產”一定會成爲絆腳石。

“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不到或不確定的事別輕易答應。”儘管別人表面上看去無所謂,心裏卻可能將你列爲“失信人”。我也曾違約過,且耽誤了對方的時間,現在想起,不僅慚愧,且感到羞恥:一個人連守信誠諾都辦不到,還能成什麼事?我將自己以前的失約當作一種警示立於心中,並且引以爲戒,保證自己對別人的承諾一定要達到,即使再有意外搗亂,也要遵守。如果真有突發情況,實在脫不了身,就要嚴肅地向對方道歉,且要及時說明情況,徵得諒解。

人若無信,舉步維艱。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25

有這樣一位聖人,他的語言從古傳今,有的還轉變成了成語,從一代又一代的人口中傳下來,他就是——孔子。

今天,我們學習了論語十二章,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裏面的每一句話都讓人回味無窮,每一句話都讓我們思在其中,我的感悟加上老師的講述,讓我終於知道孔聖人真是偉大。

打開語文書第50頁,開頭的第一句話就讓我們知道了學習複習的重要,從老師的話中,我聽到了孔子曾經七晝夜衣食無着卻還能講學、彈琴,真實絃歌不絕。繼續聽課,我終於更深刻的知道了我從小背到大的句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真正含義,讓我明白要學思結合,而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句話。

它讓我知道時間就似流水一般一去不復返,我要珍惜時間,很多人都說時間的重要,我也如此,可我沒有真正的做到利用時間,而是浪費了它。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限的,我們要充分利用起來,用有限的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時間換不來也買不來,孩子的歡笑換不走他的腳步,老人的嘆息也無法使他留步。它是大自然的雕刻者,記錄下,也流逝着每一個人的青春年華。我們要在這有限的時間裏去學習,學習是沒有盡頭的,是沒有終點的,它伴隨着我的成長,我們終身都需要學習,始終都需要學習,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今天的語文課,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也讓我開始了自己對時間的規劃與重視,但這都是因爲那一個人的一句話——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26

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最近,我們讀了孔子的學說,也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論語》。《論語》中寫了許多學習態度,交友之道,君子之本等等。還包括仁、德、禮、義、道、智、信等內容。

在《論語》這本書中有許多指導我們學習的方法。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中我知道了孔子是一位謙遜,好學的人。他並不會體現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而是不恥下問。還有對待學習的態度,例如:“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講述了學習不能有虛假,不知道就要虛心的向人請教,不能不懂裝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講述了學習是有樂趣在其中的。死記硬背還不如去投入到文章中,尋找其中的樂趣。

這本書裏還有一些交友之道,例如:“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這句話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相近。告訴人們交友的原則。交正直,誠信,知識淵博的朋友有好處。交阿諛奉承,花言巧語的朋友有害。

讀了《論語》這本書,我知道了許多爲人處世之道。在小事上不要斤斤計較,當他人不理解自己時也不要心懷怨恨。這樣才能與他人和睦相處。我還懂得了許多學習方法。學過的東西要不斷溫習,學習是要勤于思考,這樣才能不多獲取新的東西。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27

在寒假,我讀了《論語》一書。

《論語》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孔子弟子們的言行舉止,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

在閱讀《論語》這本書時,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孔子提出的”仁”。”仁”是孔老夫子的核心思想,在論語中"仁"字出現次數共達105次,尤其是《論語》中的第四章,也就是《里仁》一篇,孔子特別突出強調了做人以仁爲本的思想。他說"君子"即是"仁者",欲爲"君子"必自修養自己內在的"仁"。可是到底什麼是"仁"呢?我還沒有完全理解。後來在在《論語·顏淵》中,就有一句關於仁的問題,顏淵問老師什麼是"仁",孔子是這麼回答的:"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大致的意思就是"抑制自己,使言語和行動都合理,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些,天下人都會稱你有仁德。實行仁德是由自己,難道是靠別人?仁是內在的品質,禮是外在的表現形式,仍在於人的本心,需要人從自身做起。凡事約束自己,使行爲和言語都合乎禮就是"仁"。

由此我想到了,在取票時,我們自覺排隊;在公共場合下,不大聲喧譁;在遊玩時,保持衛生……如果每個人都從自身做起,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禮的要求,那麼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爲謙謙君子。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克己復禮”吧。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28

《論語》是人生之道,必讀之本。

學,是孔子教書的首要。每一個人不論他是職位高低貴賤,只要他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就可以做我們的老師。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恥下問如今成爲一種擺設。如果我們覺得像別人請教問題就低人一等,那我們這樣的學習態度永遠也學不好。真正的學習是用自己的主動,不卑不亢的態度去請教,來達到學習的態目的。

學會了學習,學到了知識,接下來就是學以致用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把所學的知識落到實處,正處。不要讓知識去支配我們,不要做一個被動者,同時也要學會改變,讓學習的知識,智慧,品德融爲一體!

我們還要善於反省自己,該說的話該做的事,說了沒有做了沒有;不該說的,不該做的是不是也去說了也去做了!我們要以一個正確的態度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覺得這點對我影響很大!

孔子還有最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分享。雨果也說過,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種思想。新東方總裁俞洪敏的成就就得益於他的衆多朋友的支持,而這些朋友的支持就來自俞洪敏在大學時期的樂於分享,所以他需要的時候他的朋友就從世界各處紛至沓來,成就了新東方,成就了俞洪敏。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淺的閱讀可能都不能體會其精神的九牛一毛,但是《論語》告訴我要做一個有理想、有智慧、有誠信的人,一個守恆的、內心忠誠的人,這樣才能安安心心,堂堂正正的行走於人世間!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29

書是我的最愛,我每天都看,我有兩百多本書,可最值得推薦的書,還是這本古香古色的《論語》。

《論語》是一本記載孔子言行和思想的一本書。就是孔子的弟子把聽孔子講話和孔子與時人、弟子談話時作的筆記,加以整理、編纂而成的。這本書包含了人文、生活、道德和教育等方面的知識,讓我覺得“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讀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我明白了學習知識以後,按一定時間溫習它,不是很快嗎?

讀了“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我明白了學習就像追趕什麼,追上了還會擔心失去它。也就是學習完要定時複習,不然會丟失它。

讀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讓我明白了:一起走,必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也就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要取長補短。

讀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讓我明白了:懂得學問和事業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爲樂的人。學習首先要培養興趣、愛好。千萬不能被動學習,否則只能事半功倍。

《論語》裏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就不一一枚舉了。我雖然還有很多沒讀,但我已經被它吸引了,我堅信,他對我未來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有很大的影響。同學們,這就是我強力推薦的一本書——《論語》。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30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開創人。《論語》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們的言論,論述了做人、治學、爲政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是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經典。宋朝趙普曾經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今天我們學習《論語》這部著作,對我們成人、成纔有着很好的教益和幫助。

在做人方面,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就是說,我們在家要孝敬父母,因爲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出門在外要言行謹慎、誠實可信,對人要有愛心,要親近有道德的人,向有道德的人學習,這樣,我們纔會成爲一個有道德、有愛心、守信用的人。

在治學方面,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說,我們的學習態度要端正,要謙虛謹慎、勤學好問。“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說,我們在學習上要講究方法,對學過的知識要經常溫習、思考,這樣,我們的學習效果就會不斷提高。

《論語》這部著作內容豐富,是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我們經常閱讀,受聖賢智慧的啓迪,將會終身受益。大家都來讀一讀《論語》吧!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31

在我初中學習生涯裏,我常常急於求成,卻忽略了學習的過程,這些致使我學得不紮實,另外再加上各種教輔書籍上的學習方法更是讓我眼花繚亂,滿頭都是星星在轉。後來,我反覆回味那《論語》中的“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話都令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以前,我有做事衝動,有不經過大腦的過濾就忙着做事的壞習慣,自從讀了《論語》後,我總結出了——三思爲妙,怒上心頭,忍讓最妙。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快樂任逍遙。哈哈!怎麼樣,我這麼長時間的努力沒白費吧!

《論語》中倡導的是老實、嚴謹的學習態度,一定要反覆學習舊的知識,從中就會學到新的知識!如同在炎熱下品嚐那苦中略帶一絲清涼的檳榔!雖苦,但卻可以從中回味出沒有苦就沒有甜的道理!所有人都是從苦中走出來的,苦代表着成長!

還記得,小學剛畢業,心裏還有着對過往生活的一絲留戀,也曾因此流過淚。是《論語》把我從陰霾中拉出來,帶到一個光明的世界。我回味着《論語》給予我的所有。悟出了畢業就像一窗玻璃,我們遲早要撞碎它,擦着鋒利的碎片走過去,血肉模糊後,開始一個不同的生活!從此走向另外一個光明的世界!

相信我,走過悲傷吧!

回味那些曾經因爲悲傷而打破的夢,從中品出本應散發着濃郁清香的歡樂語錄!你會走向一個不同於尋常的人生,慢慢成長起來!

走過通往成功的途中,手中捧着一本千萬中國人心中的聖經——《論語》。

  論語讀後感600字 篇32

《論語》是我國經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典。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怎樣和朋友交往、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解決事情、怎樣……。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是在說:“孝順父母,順從長兄,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長兄,這就是“仁”的根本。“義”是在仁的基礎上理解的,即:一個人在社會中要做到爲人所想,去幫助別人“禮”讓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復禮”!大家要是都謙讓一點,不就好了嗎?“智”我覺得就是知人之言爲智!也就是明白別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發展!其實,我們現在都是在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經驗!我們只有瞭解了其中的道理,纔會明白自己在社會上的意義!當然對身邊人的意見應該是選擇好的,有利於個人和社會發展接受!“信”是我們一直在提倡的誠信。從我們的先祖開始就提倡“信”,而當今社會有時卻缺失了傳統文化的美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發揚《論語》中的道理。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少年君子”

我們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諧的社會,沒有仁義禮智信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美好,社會越來越和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