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寫給孩子的哲學啓蒙書》讀後感(通用6篇)

本文已影響 3.17W人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寫給孩子的哲學啓蒙書》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寫給孩子的哲學啓蒙書》讀後感(通用6篇)

  《寫給孩子的哲學啓蒙書》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寫給孩子的哲學啓蒙書》中的《生與死》。它讓我知道了許多道理,但令我影響最深刻的就是《我們害怕心愛的人死去》這一章。

看到這個題目,我便想起一件事來。去年六月一日,一個歡慶的節日,我的外公卻因爲癌症永遠離開了我們。那天,我剛上完舞蹈課回到家,突然媽媽打電話來,讓我和爸爸馬上回鄉下一趟。當我們坐車來到外公家門口時,就聽見一陣哭聲從裏面傳來,舅舅和其他幾個叔叔表情沉重地站在門外,一言不發。我有種不好的預感,便急忙跑了進去。只見在一個房間裏,外婆、媽媽還有幾個阿婆,正圍坐在牀邊失聲痛哭。再看牀上,用紅色被單蓋着一個人,是外公!他僵硬地躺在牀上,一動也不動。外婆正拉着他的手,眼淚嘩啦啦地往下流,一旁的媽媽也泣不成聲。我從來沒見過大家這麼傷心,一時間呆在了那裏,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直到六歲的小表弟跑過來叫了我一聲,我才反應過來。

在外公的葬禮上,我覺得心裏有些空落落的,像丟了什麼珍貴的東西似的。突然,我閃過一個可怕的念頭:總有一天,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也會離開我,這個想法讓我害怕起來,不由得抓緊了媽媽。

是啊,既然總有一天會離開,那麼是不是更應該珍惜現在呢?正如書上所說,“死亡讓我們努力”,我的目光定格在了23頁的一張插圖上:一具骷髏站在一面牆壁前,身上穿着一件黑斗篷,手中拿着一把大鐮刀,顯得陰森可怕。在牆上有一扇門,門裏有一個人,正略帶歉意地對它說:“啊!死亡,對不起……請下一次再來吧,我還有很多事要完成呢!”死亡會等他嗎?不會。

當死亡來臨時,有些人坦然面對,有些人驚慌失措,還有些人充滿遺憾,很顯然,最重要的是面對生活,面對在死亡之前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每一天。

  《寫給孩子的哲學啓蒙書》讀後感2

這個暑假,我又閱讀了許多書籍,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假期快結束前看的《寫給孩子的哲學啓蒙書》。

書中談的觀點都讓我耳目一新。其中有一個章節談的是“自由與不自由”,剛纔看到這個標題時,我不以爲然,心想:有誰會願意不自由呢?可當我看完時,才發現我想得太過簡單了。書中指出:“我們現在做的某些決定可能減少我們將來所擁有的自由,有時還會毀滅我們的自由。”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來啓發讀者的思維,芒谷爾先生吃蛋糕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很多。他選擇每天吃30塊蛋糕,他覺得能選擇自己心愛的美食,這很自由,但是長此下去,他將長成一個大胖子還有可能串多種嚴重疾病。看到這,我想:芒谷爾先生他這樣做,確實是他的自由,可當他變成一個疾病多多的大胖子時,他就會失去許多的自由,比如:無法旅行,無法享用美食。

同時,我想也到了作爲學生的我們,如果現在貪圖玩樂、追逐自由,不用功讀書,確實一時會覺得很自由,但長大以後就無法憑學識和本領找到一份好工作,無法讓自己生活得很好,想爲孩子買一件漂亮的衣服、想帶孩子吃一頓豐盛的自助餐、想一家人去海外旅遊,這些可能都將是比較困難的,那個時候還有自由的感覺嗎?相反,如果現在靜下心來學習,嚴格控制娛樂時間,或許會覺得有些不自由,因爲畢竟貪玩是每個人的天性,但長大以後就有能力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有質量,那纔是更好的自由。這時,我又想到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話,現在我對它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書中談到了很多觀點,如:公平與不公平、對與錯、生與死。每個觀點都讓我聯想到了很多,而且我還邊看邊和爸爸媽媽討論。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哲學,雖然我才只看了其中的兩本,但是我想我應該已經喜歡上哲學了。

  《寫給孩子的哲學啓蒙書》讀後感3

《寫給孩子的哲學啓蒙書》是爸爸媽媽在我十歲生日時送我的禮物。全套共五本,作者是法國的碧姬。拉貝。米歇爾。畢奇。這套書,還有一個特殊的頭銜,它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部優秀圖書之一。

這套書寫了人生的很多重大主題,比如生與死,善與惡,美與醜,對與錯……所有的思想,所有的哲學都融化在一個個小故事裏,融化在我們平日的普通生活中。

這套啓蒙書,也不算是一本“地道”的人生勵志叢書。它講述了一個又一個人生的道理,讓我開始思考,什麼是生命,什麼是人,什麼是生活。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自由與不自由”的篇章裏的一個例子。科學家米居給機器人兩顆糖果,但是規定只能吃其中一個。機器人一動不動地看着這兩顆糖果,就算一個世紀過後,它也不能做出決定。而這個,正是人類可以通過思考做到的事情。這就說明了,人類有做決定的能力。也說明了,自由,就意味着我們能夠做出決定,不需要任何理由,完全服從內心。另一個故事,講的是,愛麗絲是一個愛吹小號的女孩,但是,她隨時隨地地拿出小號就吹,影響了鄰居的午睡。菲利克斯在家裏練滑輪,住在樓下的人麼說話只有大聲喊叫才能聽見……愛麗絲有吹小號的自由,但是鄰居也有午睡的自由;菲利克斯有練輪滑的自由,樓下的人也有說話自由。所以,每個人完全擁有自由式絕對不可能的。爲了大家能夠生活在一起,我們沒有別的辦法,每個人都應該接受一些約束和限制。最終,我懂得了,自由是我們創造幸福的一種方法,但是,行使這種自由的前提,是必須尊重社會,遵紀守法,不影響他人生活。所以,既沒有絕對的自由,也沒有絕對的不自由。

這套書令我印象很深刻,對於人生的許多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和想法。

  《寫給孩子的哲學啓蒙書》讀後感4

初讀《寫給孩子的哲學啓蒙書》時,我與大多數人一樣,都因書名而覺得這是一本幼稚的書,但淺嘗幾章,我便愛不釋手了。這冊書共有八本,每一本封面都是可愛天真的圖畫,書中還有幽默風趣的插畫,更是勾起了讓人坐下來飲口茶細細品嚐的慾望。書中語言簡單,但稍一細讀,便發現其中或許大人都無法領悟的道理,反而以孩子純潔的眼光才能發現,大概這也是警醒大人的。

有一章,《自由與不自由》中,明確地提出了其實我們做任何事基本上都是我們的自由。如:此刻別人邀你觀賞最近剛上映的一部電影,你卻想到林子裏踩着陽光享受花香,這完全是我們的自由,你可以選擇陪朋友,也可以選擇獨享愉悅,但我們可能考慮得更多:這是這部電影的首映、朋友明天就要離開了等,爲了別人而限制自己的自由則更顯示出自己爲他人着想的精神。

當另一種自己不可及的力量阻礙了我們,那麼便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本來意願,這大概便是不自由,而恰恰我們當今社會這種情況有許多,例如父母強行要求孩子補課,不能怎麼怎麼樣。但我們有時也會依賴不自由。如舉棋不定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擲硬幣、讓他人做決定。大概我們都渴望自由,反感被束縛,但又依賴不自由,但如果束縛我們,卻又給了夢寐以求的東西、好處,還不是乖乖束手就擒?說到底,我們還是太貪心。

我慶幸自己讀到了這冊書,亡羊補牢,猶未爲晚。在這之前,我對善惡、美醜、金錢、戰爭、自由等都是些淺見寡識,無意間的翻閱,使我發現一個真正的我。

“多麼希望成年人也來關注這叢書,因爲無論您飽經滄桑還是初涉人生,您都會在閱讀中品嚐到思想的雨露和哲學的甘飴。然後,您將會心一笑,因爲您對人生有了另一種眼光,另一種理解,另一種寬容。”

  《寫給孩子的哲學啓蒙書》讀後感5

20xx年秋天,一個陽光充沛的日子,我站在一家大型書店的少兒圖書書架前,眼光突然被一個書名吸引:《寫給孩子的哲學啓蒙書》。翻開一看,這套僅僅爲我們這個年齡的孩子寫的叢書,卻談論了幾乎所有重大的人生主題。

現在,我有幸成爲叢書的讀者之一。

叢書的作者之一,米歇爾·畢奇是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的哲學講師。作爲研究康德的'法國國家哲學博士,聽過他的課,大家都有如沐春風般的滿足。

但是這套書的出現,還必須有另一個人,那就是碧姬·拉貝,她有一個八歲的女兒,作爲母親,她發現孩子常常向她提出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關於人生最基本的,也是最富哲學性的問題。

她開始與米歇爾·畢奇合作撰寫這套叢書。

最後,希望大家都來關注這套叢書,因爲無論你飽經滄桑還是初涉人生,你會在閱讀中品嚐到思想的雨露和哲學的甘飴。接着,你將會心一笑,因爲你對人生有了另一種眼光,另一種理解,另一種寬容。

  《寫給孩子的哲學啓蒙書》讀後感6

曾經,我對死亡非常害怕:害怕疾病,因爲疾病可能會導致死亡;害怕小區門口有時經過的送葬隊伍吹的哀樂,因爲這就意味着又一個鮮活的生命被死亡之神帶走;害怕黑暗,因爲死亡會帶來永遠的黑暗……對於這種害怕,我無計可施。但是,自從看了《寫給孩子的哲學啓蒙書》的開篇《生與死》後,我儘管還很害怕,卻懂得了如何笑對死亡——珍愛生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首先,生命在於運動,我們要積極鍛鍊,強健我們的體魄,均衡飲食,全面營養,滿足身體對營養的需求,用長壽來放緩走向死亡的腳步。

其次,我們要讓生命煥發出光彩,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有價值。我們應該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如果你是一個學生,就應該一絲不苟地學習,爭取做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如果你是一個教師,就應該兢兢業業地教書育人,使自己桃李滿天下;如果你是一個農民,就應該辛勤地勞作,讓每一個秋天成爲豐收的季節……我們要讓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所收穫。

就像大自然,不一定都是晴天,也會有風霜雨雪嚴相逼,有時,你辛辛苦苦地耕耘,也會讓你顆粒無收。我們的人生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難免會遇到一些崎嶇與坎坷。可有一些人,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棄,甚至輕生。我想,這不就是向死亡投降與妥協了嗎?古今中外,有許多人面對磨難,卻毫不退縮,成了我們學習的典範。貝多芬正當創作的鼎盛時期,卻突然雙耳失聰。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說,該是多大的打擊啊!可他毫不氣餒,挑戰命運,又創作出了《命運交響曲》等不朽的樂曲。海倫·凱勒從小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她並沒有自怨自艾,而是不屈不撓地奮鬥,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從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學府畢業,成爲一名大作家,《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至今還激勵着無數人。司馬遷因爲爲李陵求情,被漢武帝施以宮刑,打進監獄。在當時來說,是多麼大的恥辱啊!但他發憤圖強,寫出了輝煌鉅著《史記》。魯濱遜流落荒島28年,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語,卻硬是用他的雙手爲自己開闢了一片新天地,最後終於回到了故鄉。他們無一不是憑藉着頑強,創造了生命的奇蹟!我們遇到的困難,與他們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又有什麼理由不迎難而上呢?

正因爲有一天生命將會停止,才激勵我們更努力爭取成功,更好地駕馭人生。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笑對死亡,讓我們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