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邊城高一讀後感800字

本文已影響 3.59W人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邊城高一讀後感8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邊城高一讀後感800字

邊城高一讀後感800字1

天氣已經轉涼,雖然沒看到滿地落葉,但是秋天好像已經來了。漫長的夏天剛剛過去,晚上迫不及待到戶外歡送。風吹起來確實很舒服,乾燥而且溫度合適。但是待得久了,慢慢也有點冷了的感覺。再後來,捂着衣服也覺得冷了。

沈先生筆下的湘西是清爽的,所有的東西都是那麼的淳樸。在這種清爽的地方,有很多事情是現在人們難以想象的:坐船可以不給錢卻有人一定好給,而且還扔下就走;擺渡的有人給錢卻不收,人家硬給了還不好意思買點茶啊煙啊回饋坐船者。而關於愛情就更加不可思議了:唱兩首好聽的歌就可以讓姑娘跟你遠走高飛;水手和__女的約定,居然也比現代的很多愛情可信。就是這些不可思議的事情,讓生活在狂熱都市中的我們,感覺到了一絲接一絲的涼爽。

天保的死當然不應該算是老人的錯,只是湊巧老人暗示他應該怎麼去求婚,而得不到結果的情況下出船淹死。當然我們不能肯定天保就是有心尋死。但是中國人對愛情的含蓄,在極端壓抑的情況下,總是變現出極端的行爲。翠翠的父母更是一個例子,兩人相愛了卻不敢私奔,最後居然選擇殉情,一開始我真的有點想不明白爲什麼,後來想想,正是一種極端應對極端的表現。可見不管是轟轟烈烈,還是清新單純的愛情故事,都不是咱過小日子的老百姓玩得起的。

家是溫暖的港灣。如果沒有遼闊的大海,明亮晶瑩的水珠也很快會乾涸;如果沒有堅固的巢穴,羽毛再豐滿的鳥兒也會馬上死去。翠翠也有一個家,一個不同尋常的家。她的父母在她牙牙學語時便已經雙雙離她而去,她和她的具有鄉村人典型性格的老祖父帶着一條忠誠的大黃狗相依爲命。三年的端午佳節、中秋良宵,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慢慢成長着的翠翠,看到了一個告別童年、邁入青春的翠翠,看到了一個從無憂無慮到初涉煩惱的翠翠。在她的身邊,生活着一羣人們。天保、儺送、老船伕、楊馬兵……翠翠生活在茶峒,這是一個邊遠小鎮。似乎與世隔絕,翠翠與老祖父在茶峒,似乎還有了一個大家庭,這個家,就是茶峒,有着幾千家庭成員的茶峒。茶峒人是質樸敦厚的中國人的代表。在那個民風樸實的地方,生活着這樣一羣人。幾十年來,老船伕默默地爲東去西來,南來北往的人們用一根幾十年的光陰已把他的手磨破的竹纜,擺渡到溪東,擺渡到溪西,在小溪兩岸之間穿梭,在過渡人之間忙碌。這一條潺潺的小溪啊,見證了老船伕幾十年來的辛勞。

讓我們想象一下,在一處偏遠的地方,有着這樣一羣人們。他們每天都各行各業,忙碌中帶着勞動得到的喜悅;他們互不猜疑、妒忌,和睦相處;他們互相之間沒有祕密,一壺小酒,一碟花生米,談笑風生,分享生活的喜悅,共訴人生的煩惱;他們直率、坦誠,會大聲地訴說心中的不滿,大但地表達內心的愛慕;他們盡力地去幫助別人,別人也盡力地幫助他們,並不是爲了幫助後的報酬或者是一聲謝謝,只是在人與人互相幫助之中獲得的快樂。這樣的生活難道不好嗎?這樣的生活,應該就是陶淵明所說的世外桃源吧!邊城,這茶峒小鎮,不正是世外桃源嗎?甚至可以說是理想中的.共產主義社會吧。光陰飛逝,與小說中相比,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架架天橋高速縱橫交錯。街道繁華,高樓林立,鱗次櫛比,燈紅酒綠。現在當然不用再有一位老船伕拉着竹纜爲南來北往的人們擺渡了,也不用爲翻了船,死了牛而傷心了。平心而論,人們的生活水平是今非昔比了。但是,失去的僅僅是這些嗎?這繁榮昌盛的城市真的是人間天堂嗎?可是,更令人痛心的是失去了那質樸的民風,那美好的氛圍。在鋼筋水泥構建的城市中,已經沒有了那邊遠小鎮中那木質結構房屋的古樸典雅了。

城市裏的人們似乎變得像凝固的水泥一般一成不變,變得市儈。在城市生活中互相擠兌,人與人之間充斥着祕密。由於繁榮,所以有了利益衝突;由於繁榮,所以有了諂媚溜鬚。這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帶來了飛黃騰達,斬去了質樸和睦。我們在一艘艘疾馳的快艇上看到了錦衣玉食的人們,在一條條渡船上看到了勤勞坦誠的人們,我們更應該上哪一條船呢?其實讀到最後,我們不禁會嘆息,這樣的邊城,這樣的純潔小鎮,還是會有無人可救的悲劇發生。

正是這種坦誠和睦的心理,促使了悲劇的發生。在城裏,當兩個人爲共同的目標而奮鬥時,他們可以毫不顧忌地採取各種手段,各種策略取勝,結果自然是“成者王侯敗者寇”;但在邊城,因爲處處替他人着想,所以處處有顧慮,爲一個共同的目標奮鬥時,往往一讓再讓,一忍再忍,最終都爲失去理想而失望哀慟,則會產生兩個深深地恨着自己陷入無邊苦海中的失落者。正是邊城,促成了天保、儺送二兄弟的悲劇,促成了翠翠的悲劇,也促成了翠翠媽媽的悲劇。凡事都有兩面性。邊城,不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名詞了。也許,生活中處處存在邊城。也許,邊城只是一個浮雲一般的夢吧。

邊城高一讀後感800字2

淳樸是否也是一種罪過?

《邊城》的故事發生在川湘邊境的茶峒縣。一位終守渡船的老船伕,兩位體力強健的年輕人,在綿延悠長的民歌聲中與一位妙齡少女產生難言的情愫。書中巧妙的將時間濃縮,安排各種美麗的“偶然”,牽動讀者思緒。

女主人公翠翠的誕生就是偶然,十五年前翠翠的母親和一位軍人偶遇並私下有了孩子,在翠翠出生後,便自覺有違道德,雙雙自盡。一個先天帶有悲劇色彩的孩子,卻在茶峒青山綠水的氤氳美景裏充滿對生活的樂觀與自然之美。小說的地點背景是一大亮點,作者運用較濃重的筆墨描寫一處世外桃源般的村落。人與自然真可以說是和諧相處。正如翠翠和她的小黃狗,書裏沒有點明小黃狗從何而來,但它一直伴在翠翠身旁,形影不離。即便如此親近的夥伴也沒有自己的名字,其實它並不需要名字。兩者心靈上的默契業已超出種羣的界限,人和自然在此處達到了和諧,達到了統一。在這裏,人能和動物一起安詳的活着。如此令人神往的世界,卻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悲劇。歡樂的景象襯托出的是深深的悲涼。

第二個偶然是翠翠與儺送的相見。在端午節的傍晚翠翠獨自在河邊等待遲遲未來的祖父,正好與剛剛上水的二老碰個正着。翠翠的童真羞澀與儺送的粗獷能幹強烈碰撞。兩人各說各話,但都認爲對方正回答自己的話,更是都曲解了對方的意思。這樣一來並沒有疏遠他們的距離,反而還萌生了愛情的衝動。儺送喜歡上了翠翠!這是小說最奇妙又最甜蜜的一幕,現在看似老套的劇情,仍煥發獨有的魅力。美好的背後是其帶來的青春期的煩惱。翠翠進入青春期的表現被真實充分的展現,心中的祕密開始不和親近的祖父訴說,在渡船上望着新娘發呆,腦子裏充斥着奇奇怪怪的念頭……爲後文的發展添上一分神祕氣息。

第三個偶然是祖父的錯認,我認爲這是全書最精妙耐人尋味的轉折,它直接導致了一個個悲劇接連爆發。祖父暗示翠翠的愛情由她自己決定,大老和二老只能通過自己努力爭取。而茶峒縣最傳統的提親方式是通過山歌。兄弟倆決定輪流唱,公平競爭,看誰能真正令翠翠動心。爲了愛情,不善於歌唱的大老也決定放手一搏,當然,必敗無疑。二老動人的歌聲飄進了翠翠的夢鄉,也飄進老頭的心房。祖父對這一晚的山歌甚是欣喜,但卻誤認爲是大老的嗓音。翌日,祖父便親自去恭喜天保,得到這個消息,他沒有告訴弟弟,而是死心放手,獨出外做生意了。而後不幸遭難,不明不白的死在外地。儺送以爲是因爲祖父,哥哥纔會出意外的,就漸漸疏遠了渡船人一家。這就直接演化爲最後翠翠獨守空房的悲劇。

幾個偶然環環相扣,整個故事從頭到尾清晰而自然。照常理,兩情相悅,終成眷屬應該纔是他們的結局。茶峒縣環境優美,渡船人樸實善良,不曾收別人一分錢入自己口袋,除了文末的大雨,縣城中又沒有大的變故像是天災或是戰亂。有喜到悲這種對立面的轉變是如何產生的,問題又出在了哪裏呢?

我並沒有找到答案。

或許,根本就沒有答案。

沈從文先生對環境的描寫把握細緻:山裏的日夜春秋,從萬里晴空到星漢燦爛,都不感奢華。而是讓人覺得書中的景物是亙古不變的存在,他們不是爲了要博人眼球而故意待在那個地方,他們只是爲了生存,爲了遵循大自然的規律。而我們很容易的就會把景物和人結合在一起,茶峒縣的縣民們也如山水般不慕求榮華富貴,善良樸實地生活着。就像在上文提到過,天人合一可以很好的詮釋這個自然與社會環境。這是一個不失真實的世外桃源,可我認爲最妙的,是身處這桃源中的翠翠竟落的如此下場。

我利用倒推故事分析一下結局。離結局最近的是祖父的死,但老人去世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情,他們只是執行了自然規則的最後一環。要說祖父去世直接導致了結局難免過於遷強。再往前看,是天保的死,儺送的心態轉變就是從這裏開始。天保是在外出做生意時遇險,做生意也難免會出一些意外,船總順順一家應該是很清楚的。二老對渡船人的心態不應因爲一次意外的事故而徹底轉變。要弄清其中的緣由,還要把故事繼續往前看。書中的一個細節十分微妙,老人在錯認歌唱者爲天保後,私下裏告訴他“成功”的喜訊。他知道老人是錯認弟弟爲自己時,並沒有告訴弟弟。這是人在突如其來的打擊下封閉自我常見的表現。正是這種普通而又自然的性情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悲劇的伊始浮出水面。

但悲劇的造成並無孰是孰非。茶峒人淳樸忠厚的性格終導致了桃源裏的悲劇。它是深沉的,更是無解的!旁人無力改變,唯有嘆息、嘆息。作者很巧妙地利用這個矛盾,構建出茶峒縣清純的故事。田園牧歌的筆法令人嚮往,結局又令人痛心。無解的矛盾,無解的故事,留下了我無解的思考:

淳樸是否也是一種罪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