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三作文

高三邊城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64W人 

高三邊城讀後感1

“靜靜山溪,溪如弓背。悠悠遠山,路似弓弦。高高白塔,沉默無言。小小渡船,隨波向前……”。湘西的邊境,名爲“茶峒”的邊城,正訴說着人們的聯繫與糾葛。

高三邊城讀後感

這就是《邊城》,沈先生的代表作。它通過描寫鄉土人物的生活,展現了湘西的淳樸民風,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心目中至美的追求。文章文風憨厚純粹,卻帶有自然的魅力,讓人彷彿置身於桃花源中。

《邊城》可謂是“集衆美於一身”。首先是它的環境風俗之美。作者筆下的世界蘊含着鮮活的靈性,寥寥數筆,稍作修飾,一座邊城,一個小鎮就直挺挺地站起來了。這是一個湘西的小山城,城邊有溪,溪邊有塔,還有一戶人家。過溪越山,便到了城邊。

環境怎麼美?“茶峒城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一面,城牆儼然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城邊山巒相依,流水環繞,城牆爬在其中。景色宜人,空氣純淨,爲何不美?白河“深潭中爲白日所映照,水中游魚來去,皆如浮在空氣裏;山中多細竹,常年作深翠顏色,迫人眼目。”水清魚浮,竹子纖細青蔥,分外惹眼,爲何不美?“春天時凡桃花處必有人家;位置永遠那麼妥貼,與四周環境及其調和。”繁花深處有人家,房屋合適地散佈,令人愉悅,爲何不美?

至於風俗,則更應爲之心醉。渡船人盡職盡責,不幕錢財,可見其熱情大方;漲水時大夥爭相救人撈物,可見其敏捷勇猛;大人小孩,男男女女,婦人水手,各司其職,互不欺騙,可見其淳樸負責。掌水碼頭的順順更是慷慨灑脫,歡喜交友,正直和平,明事明理。這些都顯示出邊城裏濃濃的人情味和暖人的愛心。這風俗使這裏的人有了自由而不放縱的舒服勁兒。

如今,隨着物質生活的逐漸豐富,一些人物慾橫流,追利忘義,爲了一己私利,以次充好,甚至做出假藥、假奶粉等坑害百姓。生活的改變反而成了磨滅人心的武器。馬克吐溫說過:“人若能摒棄虛僞則會獲得極大的心靈平靜。”如果大家保持本心,誠實厚道,堅守原則,懷着善良樂觀的心去生活,去工作,和諧的社會風氣才能形成,人們才能安居樂業。

其次,這故事情節是悽美的。白塔邊住着爺爺、女孩翠翠和黃狗。順順家兩兄弟先後愛上了與他們身份懸殊的翠翠。兩人以歌決鬥,二老的歌帶給翠翠一個美妙的夢,爲了贏得她的愛情,二老甚至願意放棄做王團總的女婿。大老放棄追求後在一次意外中失去生命。順順和二老開始誤會爺爺和翠翠,二老遠走他鄉。爺爺擔心着親事,在一場大雨後死去。白塔倒了又被重新修好,可翠翠愛着的二老卻遲遲沒有出現。

哀傷的故事給我們帶來了傷感和思考:怎樣去追求幸福?主動?還是被動?如果翠翠能及時向二老傾訴衷腸,或二老能堅守自已的愛情,結局就可能有所改變。主人公的性格都溫婉美好,但缺少了一種堅決。積極向上,敢作敢當,選定目標,不懈追求,這纔是年輕人應有的氣質,也會爲成就內心的事業爭取機會。

……

作者對自然美好生活的嚮往顯露在字裏行間。讀了書就應有所收穫。無論作者的追求是否實現,我們都應保留純淨的心靈和堅強的意志,給世界增添一方淨土,一份美麗。

高三邊城讀後感2

薄薄的晨霧籠罩着河面,蘆葦的氣息淡淡瀰漫,破霧而來的是一條古老的棕色的船,船頭那個年邁卻硬朗的老人認真地渡着船,船尾是個可愛的少女,歡快的吹着竹管,美妙的聲音震盪在空氣中……

《邊城》很美,大量的描寫文字營造了一個很浪漫的氣氛。這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我來談談本書兩位主角:翠翠和儺送。

翠翠是個單純清澈的女孩,她有着純樸女孩子的本源,有着人性最美的一面。這與她的生活環境有關。翠翠從小在茶峒這個民風淳樸的邊城長大,正如書中所述,“翠翠在風日立長養着,把皮膚變的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也教育她。”對於親情,她能很好的孝敬爺爺,十幾年來一直陪伴着爺爺,當爺爺渡船疲倦時,人在隔岸招手喊渡船,翠翠不讓祖父起身,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過溪,一切溜刷在行,從不誤事。對於愛情,翠翠又表現出了那種純樸的美。他知道自己愛誰,並要爲愛守候,那麼純樸的等着不知歸期的儺送。

儺送是個秀拔出羣的人,他的氣質有些像他的母親,不愛說話,但是深得茶峒人民的愛戴。儺送也擁有着純樸美好的性格。他在兩年前的端午節上與翠翠偶遇,翠翠在他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此時,當地的團總以新磨坊爲陪嫁,想把女兒許配給儺送。而儺送寧肯繼承一條破船也要與翠翠成婚。可見,在儺送的眼中,沒有名和利,只有愛情的堅定。當儺送得知自己的哥哥天保也喜歡翠翠時,兄弟倆沒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決鬥論勝負,而是約定採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這足以表現儺送雖對愛情執著,卻依舊珍惜親情。哥哥天保因自知無法得到翠翠而離家,不幸身亡,此時的儺送,本可輕易的得到翠翠,卻離開了家,自己下桃源去了。他對於親情,也有着一份難以割捨的感情,哥哥的死,讓儺送自責,給他負罪感,於是,她無法接受翠翠。當親情與愛情發生衝撞時,他只好選擇逃避。我想,儺送的逃避,更能反映出他人性的美,他沒有接受翠翠,而是爲了已亡哥哥,選擇離開。

在本文中,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最純樸,最擁有人性美的。《邊城》一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衆多的讀者,也奠定了它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高三邊城讀後感3

高中的語文課本中是有一段《邊城》節選的,但當時因爲考試不考,老師也就不講,老師們都把更多的上課時間花在詩詞,古文等上。我便只草草翻了一遍並沒有仔細地閱讀過,更沒有去找全文來看的興趣。對這篇小說留有的唯一印象就是幾個主人公的名字,翠翠,儺送,天保。那還是因爲當時並不知道儺送的“儺”讀作“nuo”,老是攤送,攤送的叫,鬧了一次笑話,於是記住了幾個主人公的名字。

此次讀它,心境卻迥然不同,它不再是一篇枯燥的課文,而是一篇值得欣賞的詩歌般優美的帶着牧歌氣息的小說。思緒隨着書中人物命運的變化發展起起伏伏,自然有一番不同的感受。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爲‘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

小說一開頭,這段對翠翠與爺爺生活之地的描寫便把我帶進了一個山清水秀的湘西世界。我的眼前出現了一條清澈蜿蜒的小溪,兩岸青山相對,溪邊一座白色小塔,溪上的渡船緩緩移動,船上的老船伕啞啞的歌聲與細細的竹管聲,振盪在寂靜的空氣裏。

向前一步, 我彷彿置身於這令人沉迷的湘西世界。山水特有的氣息撲面而來,帶着清新甘甜的水汽。頭上是碧藍碧藍的天,腳下是浸潤着豐沛水汽的泥土地。耳邊是清脆的鳥鳴與悠揚的湘西苗寨民歌。歌聲繞過遠處隱沒在薄霧中的羣嵐,透過輕紗般的霧靄,氤氳融化在這蒼勁的青山中,嗚咽婉轉,繚繞江邊,久久不散……

《邊城》就像一幅清新的畫卷,緩緩地在我眼前展開。

我想這應該是個美好的故事,有着美好的結局。在沈從文淡淡的敘述中,我走進了那個充滿美好與遺憾的湘西小山村,看到了敦厚善良的爺爺,小獸般靈巧的翠翠,乖巧懂事的黃狗,豪爽坦率的天保,心地善良、敢於追求的儺送。文到最後卻徒留一句“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這樣的一個充滿迷茫與惆悵的句子。

《邊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純淨自然,展現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小說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故事。

翠翠和她的爺爺靠擺渡相依爲命,一直長到了15歲,儼然活潑的小獸。明淨的眸子裏沒有悲傷,也看不見憂愁。每天編蚱蜢,擺渡,唱漁歌,吹竹管。這樣的生活如一潭平靜的湖水,澄明似練,卻沒有絲毫波紋。直到她15歲時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她在黯黯的江畔遇到了她生命中極重要的一個人,一個讓她徹夜難眠的人——儺送。他們的相遇就如一粒石子落入潭中,激起圈圈漣漪,她的平靜被打破了。她依舊每天編蚱蜢,擺渡,唱漁歌,吹竹管,只是她的心裏藏了一個祕密,一個連爺爺也不肯說的祕密。

古樸的青瓦,飛揚的閣角,檐下古舊的風鈴隨風輕響,那聲音好像撞在了翠翠的心上,一下,一下……人生就是這樣,因爲一個人的離開或一個人的到來而劃出一道道痕跡。儺送的出現無疑在翠翠心中劃出了深深的痕跡。

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他託人向老船伕求親。當天保知道儺送也喜歡翠翠時,他與儺送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來選擇。天保得知翠翠也喜歡儺送時,爲了成全弟弟,他外出闖灘,卻遇意外淹死了。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出於壓力,他拋下翠翠出走他鄉。爺爺爲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儺送歸來。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裏。天保與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想象中的美好的故事,卻是以這樣一種迷茫的悲劇而告終。

沈從文的《邊城》中的每一個人都淳樸善良,翠翠與儺送的愛情悲劇,也沒有惡人作祟,一切都只是誤會,一些令人遺憾的誤會。翠翠的害羞,爺爺的誤解,儺送的遠走,一切都是那麼遺憾。

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人,不是儺送、天保,也不是翠翠,而是翠翠的爺爺老船伕。爺爺是一個閱盡人事、飽經風霜的老人。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爲來往過客擺渡,風裏來雨裏去,總是想着方便別人,卻從未考慮過自己的勞苦。他用勤勞的雙手擺渡每一位鄉民,無論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每當有人抓起錢擲到船板上時,他必爲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裏去,儼然吵嘴時的認真神氣——“渡頭屬公家所有,過渡人不必出錢,我有了口糧,三鬥米,七百錢,夠了!誰要你這個!”實在推卻不了的,他便用這些錢買了茶葉和菸草,慷慨地贈予需要的過渡人。這純正的善,讓人感動。

五十年來,他不知送走了多少個前來乘船的人。他年紀雖大,但上天彷彿不許他休息,他便不能夠同這種生活分開。他雖然生活清貧,卻從不貪心;樂善好施,卻從不索取;“凡事求個心安理得”;終生爲別人服務,卻不求別人一絲回報。

在爺爺的身上,流淌着熾烈的愛,也存在着難以排遣的矛盾與孤寂。爺爺對翠翠的愛寄託着對不幸女兒的哀思,他的後半生是爲翠翠而活,他惟一的生活目標就是要使翠翠快樂。他在生活上對翠翠無比關懷,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盡力體諒翠翠的心思,翠翠憂傷寂寞時爲她講故事、說笑話、唱歌。一切一切只爲讓翠翠開心地笑。

他爲翠翠的婚事多次向儺送及其父親探聽消息,他不辭辛苦,竭盡全力周旋於翠翠、天保、儺送和船總順順之間。卻無意中爲孫女的婚事設置了一些障礙,導致了一系列的誤會,最終釀成了儺送與翠翠的愛情悲劇。他帶着萬般的無奈和無限的愧疚在雷雨之夜悄悄地離開了人世。

對於爺爺的離去,我感到分外難過。爺爺離去之時,心中又帶着多少的無奈與對翠翠的牽掛。

他離去得如此突然,就像那條渡船,再也找不着了。

高三邊城讀後感4

午後的陽光暖暖,透過紗窗,靜謐地灑在書桌上。閒來無事,捧起《邊城》,感受湘楚的動人景色,體味淳樸的風土人情。

初見,是“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靜靜的水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的恬靜美麗。湘西的景色被沈從文這樣輕描淡寫,筆筆點綴,更增添了引人的韻味。循着沈從文的筆跡,繼續追尋着湘西的美,那裏有被夕陽烘成桃色的薄雲,有柔和如銀白色綢緞的月光,有浮在溪面上的,也有揉在雜草間的蟲鳴.....溫柔、恬靜、遠離塵世,湘西彷彿將世間一切褒義詞都包攬於身。

湘西的美不僅在山水之間,還在於社會之中。原始的吊腳樓,搖曳的紅燈籠,潮溼的青石板,竹製的揹簍,苗族女孩的圍裙和銀飾.....博大精深的湘西文化在沈從文筆下展現得淋漓盡致。湘西的美令人心醉,令人神往,湘西文化更引人去探索。在我所到過的湘西土地上,男子女子都有特色的民族服飾,女子帶着能發出清脆聲音的銀飾,男子的衣服也是五彩斑斕,着實印證了“男女垂髫,短衣跣足,以布勒額,喜斑爛服色”。《邊城》中的民族風味與之極爲相符。神州大地,容納了56個民族優秀的文化,在這秀美的湘西之地,湘西文化是這文化畫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山水之美不及人性之美,以自然之明淨狀寫人心之明淨纔是《邊城》的昇華。

憨厚熱情的祖父,活潑靈動的翠翠,他們和大黃狗相依爲命,生活在這美麗的湘西大地。祖父閱盡人事,飽經風霜,卻依然保持善良,“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於本人的意義,只靜靜在那裏活着”他風裏雨裏爲無數人擺渡,他從不多佔別人半點利,推脫不掉的餘錢他也會慷慨的買些茶葉、菸草贈送給過渡之人。他極度的熱情、善良、助人爲樂,令人動容。他的助人、愛人是對自己職務的堅忠,是對自己的要求。在這裏,祖父的愛人與自愛達到高度的統一,也令人尊敬。祖父的身上,頗有敬業的味道。

翠翠是祖父唯一的親人,是爺爺捧在手心裏怕化了的掌上明珠,正值豆蔻年華的翠翠天真善良,在情竇初開的年紀愛上了儺送,可最後儺送離家出走,翠翠只能淒涼地守着渡船,盼着心上人的歸來,“這個人也許明天就回來,也許永遠也不回來了”,翠翠的執着等待,是她對儺送的最純淨的愛,最單純的愛。天保愛翠翠,他知道弟弟也愛着翠翠,所以他最先提議“歌戰”,他也最先妥協,他願意成全弟弟而讓婚,最後意外身亡的他,可謂是爲了愛情和親情殉情。淳樸的親情,真摯的愛情,這是天保擁有的最珍貴的東西。

個人之美爲小,團隊之美爲重。端午節時,鎮上的人民一起掌控着龍舟的前進,一起爲勝利吶喊助威,孩童們一起嬉戲打鬧,節日的氛圍在大家的歡愉下變得更加濃厚,空氣中四處瀰漫着湘西人民的團結友愛和純潔善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美麗的湘西就孕育出了一個個淳樸的人兒,在湘西這裏,只有傳統文化一直歌頌吟詠的美德——敬業,愛人愛己,友愛兄長,團結和諧……沒有塵世的喧囂與嘈雜,沒有急功近利,沒有金錢腐敗,沒有享樂迷奢。當代社會的人性,無法經揣測和考驗,深究人性本質,也許就暴露了陰險與醜惡。“扶老人被訛”、“爲錢燒死僱主妻子孩子”,諸如此類的時間讓人們膽戰心驚,也讓社會溫暖不再。《邊城》中那些純淨的感情,那個純淨的社會,都是沈從文在告訴我們:“我們的時代要多一些純淨,少一些功利!”倘若我們人人都能真誠,都能忠誠,那和諧的日子的到來哪裏還遠呢?愛與美,需要被融入社會。

“這些誠實勇敢的人,也愛力,也仗義”願這是多年以後社會的模樣,願愛與美永存人間。

高三邊城讀後感5

作爲一個從小在城市裏長大的女子,我特別嚮往田園牧歌般的鄉村生活。最近拜讀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大師筆下那個小小的邊城水鄉讓我迷戀不已。

《邊城》講述了湘西小鎮上一對相依爲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凡寧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淒涼。小說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朧但沒有結局的愛情,可是愛情不是這本小說的全部。大師用他清淡的筆調娓娓講述了湘西小鎮上純樸的風土人情,原始單純的生活,以及那如詩如畫的景緻。

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艱辛的。大師卻讓我明白,一個人對一片土地的熱愛,是懂得它的殘酷以後去心疼那背後醉人的風光。讀完全文,我就開始嚮往那個遠在湘西邊境的小鎮。木製的吊腳樓,搖曳的紅燈籠,潮溼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還有那升起在舊村莊上的青炊煙。這一切,構成一幅年代久遠的畫,在我的想象裏千遍萬遍地被描摹。在那片遊離世外的土地上,時間彷彿是靜止的。女主人公翠翠像湘水一樣溫婉清澈,歌聲悠揚清亮,老爺爺慈祥又寬厚,船伕們浪漫又豪爽,就連生活的無奈,在這個地方,都帶着詩意的色彩,美好地令人不忍褻瀆。大師用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湘西人在命運面前的無助和憂傷,卻也讓我們產生對生命的悲憫,對美好人性的信仰

我最嚮往《邊城》裏那些淳樸善良的鄉親們。翠翠和祖父去看龍舟比賽,當地的龍頭大哥順順送他們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們過河不收渡船錢。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圍的鄉親都來幫忙。他們雖然生活很清苦,卻能夠互相幫助,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那個偏僻的小鎮。相比之下,我們每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裏,人與人之間人情淡漠,有時候,甚至鄰居之間都互不相識。這不得不讓人遺憾。我希望,有那麼一天,我們的城市也能變得溫暖和諧。每一個人都有寧靜的理想,人與人之間沒有私心,愛護着我們生存的環境,彼此互幫互助,共同建造一個家一樣的世界。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像《邊城》中的人一樣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去生活。

高三邊城讀後感6

翠翠的祖父一輩子辛辛苦苦擺渡,從二十歲擺到七十歲,渡了若干人然而唯一的女兒因和一位軍人相愛,經一番考慮,若逃走,一個違背了軍人的責任,一個卻要離開孤獨的父親,一同去生既無法聚首,一同去死當無人阻攔。結果軍人服毒自殺,而祖父的女兒也就是翠翠的母親因牽掛腹中的一塊肉,忍守在父親身邊,當孩子出生時便自盡,留下孤獨的父親和可憐的翠翠。

爲了住處兩山多篁竹翠色*人而來,老船伕便給這孤雛取名叫翠翠。在風和日麗裏養着的翠翠,皮膚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那單純無邪十分招人喜愛,這也便有了後來船總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天寶,二兒子儺送同時喜歡上了她,都願得到渡船而不願要碾坊。寧願在碧溪岨唱三年六個月的歌,贏得翠翠的一片芳心。

只可惜的是天寶爲成全弟弟外出闖灘,結果溺水而死,這正迎合了沈從文的一生讓人,正如其妻妹爲他所提的輓聯“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一慈一讓,赤子其人”,儺送滿心愧疚,而離家遠走留下翠翠一個人,隨着祖父的死去,可憐的翠翠更加可憐,只有祖父留下的黃狗陪伴她,一場大雨似乎來的很突然,沖刷了過往,沖走了渡船,沖走了白塔,同時也意味着沖走了祖父的生命。雨停了,祖父也死了,船沒了,只剩下翠翠和黃狗,老馬兵陪着翠翠料理祖父的後事。天真的翠翠甚至不相信祖父死了,還傻傻的想:這是真事嗎?爺爺真的死了?

當然邊城的結尾實在可悲,天寶死了,儺送走了,只剩翠翠一個人孤獨的等待:天保佑你,死了的人到西方去活着的人用保平安。故事到了這裏也算有了個結局,但就我個人而言,天寶不應該死,這樣儺送就不會遠走,他們之間就有人和翠翠結婚。老船伕看到唯一的孫女想好了個好人家,留着幸福的淚而去,試想突然而去的老船伕走得太匆忙,放不下孤獨落寞、無依無靠的孫女,放不下那陪伴自己那大半輩子的白塔和渡船,當然還有那船總順順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兩個兒子明明有着美好的前途,卻同時愛上了一個渡船人的孫女,結果呢?一個死亡,一個遠走。我想這樣的結局恐怕太可悲,讓人不由生出憐憫之心。

邊城中的感情似乎來得有點突然,幾年前的水中偶遇摩擦出翠翠與儺送的感情,後來又牽扯出天寶。其實這也印證了一句話:火是各處可燒的,水是各處可流的,日月是各處可照的,而愛情是各處可得到的。

高三邊城讀後感7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合上手中的書,古樸的封面,單一的色調,正如沈先生的文字一般,有着讓人在紛亂中心安的作用。讀了沈先生的《邊城》之後,我好像也變得如茶峒人那樣安靜、和平了。

翠綠的山,清澈的溪水。孕育着茶峒小鎮一班厚實而又樸素的人。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那裏的人……茶峒人是不功利的。爺爺擺渡死不肯收錢,反而到處請人喝酒,買豬肉互相推錢,小鎮裏婚嫁自由,只要兒女們喜歡。即便是文中最有錢的順順,也是一個不十分在意錢的人,慷慨得很。而小鎮裏,有錢人家的兒子喜歡窮人家的姑娘,拋了門當戶對的聘禮,要娶窮人家姑娘,也不是什麼新聞。

生活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擺渡的依然來回於河岸之間,打牌的依然喧鬧着……然而這一切正常的好像令人發慌。也許這真的應驗了那一句話:暴風雨來臨之前總是平靜的。翠翠跟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依然如故,然而在哪一天,有個男孩的身影闖進了她的心裏,於是她就有了祕密,那跟虎耳草與山歌有關係的祕密。這個屬於她的祕密在她看來是甜蜜的,因爲在她睡覺的時候也咧着嘴笑,一副甜蜜快樂的樣子就可以知道。

翠翠與二老第一次的見面兩人便已一見鍾情。情竇初開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不對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親的爺爺。日子如翠翠家門前的溪水一樣靜靜地向前流淌着,少女的羞澀使翠翠在面對二佬時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時,大老也愛上了翠翠並請人做媒。翠翠驚慌之中雖未向他人表明她的心意,但她已經有了自己內心的選擇。

悄然出現的重利輕義的外來文化,透露出沈先生的擔憂。邊城中最具“勢利”性的,就是那間碾坊,而碾坊的主人出場,就是金錢相伴,碾坊夫人十分自然地從身上摸出一銅子,塞到翠翠手中,就走了,完全不同於當地風情。邊城式的鄉土氣息,在外來文化的侵蝕中,到底往何處去,這是沈先生的一直來的擔憂,他既愛這泥土氣味,憎惡重利輕義,以鄉下人自居,但又看到大勢必然,純粹爺爺式的文化傳統行將死去,翠翠的去向象徵着這邊城文化到底往何處去。

翠翠嫁給已請人說媒大老,沈先生對大老不滿,嫁二老,象徵着本土文化的變質,但是以沈先生的性格,又不願看到翠翠又不好的結局,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其實竭力呵護着他們。因此,邊城以等待做結局,不讓翠翠走向必然走向的未來。

在天寶和儺送互相表明態度後,天寶溺死在湍急的漩渦之中;儺送之前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決心也由於大哥的死也變得不再堅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對,他毅然離家闖天下,沒有人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回到恬靜的茶峒。孤獨的翠翠再沒有聽到在夢裏將她拖起的悠揚的歌聲,她對此還一點都不知情。

在恬靜的後面,暴風雨來的是如此的猛烈,全不顧一個柔弱的女孩子是否能承受——爺爺在一次暴風雨後死去,剩下她伶仃一人,每天只能形影相伴;接着是二老的出走,只留給翠翠漫長而又無期的等待。思念——翠翠只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

可不管經歷多少狂風暴雨,翠翠性格中茶峒人的向上永遠不會改變,對美好明天的嚮往永遠不會改變,宛如那座白塔,永遠在翠翠心中屹立不倒!

高三邊城讀後感8

她在風日裏長養着,有着黑黝黝的皮膚和一對清亮如水晶的眸子;她有一個樸實而又簡單的家庭——爺爺,黃狗,還有那條滿載着祖孫二人美好回憶的小船;她也懷着一顆少女心,憧憬着自己的愛情能像種子那樣萌芽生長,她,就是故事的女主人公——翠翠。

故事發生在風景秀美的茶峒城,這裏民風淳樸,人傑地靈,翠翠和她的爺爺就住在一條清澈的小溪邊靠擺渡爲生,鎮上,船總順順家有兩個優秀的兒子——天保和儺送。造化弄人,兩兄弟都愛上了活潑可愛的翠翠,於是決定賽歌決定誰來爭取翠翠的愛,大哥天保在弟弟開腔後便深知自己賽不過弟弟,於是決定成全弟弟和翠翠。當大家都以爲儺送和翠翠終於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天保的意外溺亡卻成了儺送何翠翠之間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儺送不知自己應該如何面對翠翠,遠走他鄉而失去了爺爺的翠翠卻仍守着渡船,執着地等待着儺送的歸來。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這本書想要表達出的“三美”——景美,人美,情美。

綠水青山景色美

小小的山城,鳥語花香,山清水秀,碧溪環抱,綠草如茵。古樸的吊腳樓,屹立的小白塔……共同構成了這個如仙境般美妙的世外桃源。這裏遠離塵世喧囂,和平安寧,而這塊福地上孕育出的子孫,也如同這景色一般美好。

善良樸實人格美

天真俏皮的翠翠,忠厚老實的船伕,善良淳樸的儺送,爲愛隱忍的天保,還有許許多多厚道樸實的茶峒百姓,他們都讓我感受到了溫馨與和諧。在這個寧靜的小山村,沒有虛僞欺騙,沒有爾虞我詐,沒有逢場作戲,也沒有,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早已屢見不鮮的邪惡面在這裏統統被溫馨的氣氛,淳樸的風俗,純真的感情,真摯的關愛所取代。我想這也就是沈爺爺心中理想的和平社會吧。

苦樂交織感情美

在對衆多的人物的描寫中,翠翠無疑是最出彩的一個,父母賦予她,如詩一般的雙眸,她也用這雙晶亮眸子看清了自己的心中所愛,雖然開始是還有着少女的羞澀,但漸漸地,她對儺送的愛意明朗起來。但在得之不易愛情即將到來之際,命運之錘無情地將這份情碾得粉碎,甚至還奪走了翠翠唯一的親人,然而翠翠沒有放棄對心愛之人的等待,依舊望眼欲穿,癡癡地等待心上人的歸來。這樣悽美的愛情故事怎能不讓讀者心中一陣酸一陣甜呢?

《邊城》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詞藻,卻用雋永的語言向讀者講述了一個深刻而又悽美的愛情故事。這樣如詩般的邊城,有一個謎一般的結局,而這個結局,就像夜空中的星星,深邃而遙遠,給人以無限遐想,看似伸手可觸,但人們只能用心去觀察它真實的模樣。

高三邊城讀後感9

夜闌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的喧囂,細品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思緒隨着書中人物的變化發展起起伏伏……《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

《邊城》發表於1934年,小說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情節簡樸優美。在小說中,地處湘川黔三省交界的邊城茶峒,青山綠水,美不勝收。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化着茶峒白塔下兩個相依爲命的擺渡人。外公年逾古稀,卻精神矍鑠。翠翠情竇初開,善良而清純。他們依着綠水,伴着黃狗,守着渡船,向來往船客展示着邊城鄉民的古道熱腸。誰又能想到,在這古樸而絢麗的湘西畫卷中,鋪衍的竟是一個美麗而淒涼的愛情故事。翠翠與外公失散,幸得美少年儺送相助,從此翠翠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無法明言的心事。正是“以我心換你心,始知相憶深”而願“兩心永相依”的美好愛情的萌芽,誰知儺送的哥哥天保也愛上了翠翠。爲了成全儺送與翠翠,天保外出闖灘,不幸遇難,儺送也因此離開翠翠駕舟出走。疼愛着翠翠併爲她的未來擔憂的外公終於經不住如此打擊,在一個暴風雨之夜溘然長逝。翠翠守着渡船深情地等待着那個用歌聲把她的靈魂載浮起來的年輕人,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翠翠也知道“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她也希冀,“也許明天回來!”,令人無限感慨。

天真善良,溫柔恬靜的翠翠、古樸厚道的老船工、豁達大度的天保,豪爽慷慨的順順,熱誠質樸的楊馬兵……他們都是美好道德品性的象徵,都體現了理想人生的內涵。這裏的人們無不輕利重義、守信自約;酒家屠戶,來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風;“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較之講道理和羞恥的城市中紳士還更可信任”。比起物慾橫流、紛繁複雜的社會,這裏儼然是一派桃源仙境,令人無限神往。

讀完《邊城》,不能不被沈從文筆下湘西民族和整個中華民族美好的文化精神所打動。那幽碧的遠山、溪邊的白塔、翠綠的竹篁、質樸的百姓以及這美好的邊城所發生的那段愛與守候的故事,將永遠在我心中閃耀着光輝!

高三邊城讀後感10

在這個嘈雜的時代,我雙手捧一本《邊城》,靜心默讀,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在湘西這個清風明月般的世界裏,有一個自然凝聚成的美麗形象,她便是翠翠。

日光不如她的笑容溫暖,綠水不如她的雙眸清澈。翠翠生於湘西這片寧靜的天地之間,青山綠水給予了她一副天然去雕飾的容顏。她的外表美得傾國傾城,天然的山水養育出她這般水靈靈的模樣,也賜予了她純樸的品性。湘西的翠竹林邊,她與爺爺相依爲命,平淡的生活中有甜甜的爺孫情;湘西的綠水旁邊,她在爺爺的耳濡目染中長大。不知不覺中,湘西人特有的善良勤勞,便一絲絲滲透進翠翠的思想裏。翠翠的心靈更美麗,美得讓人憐愛。

我喜歡翠翠純樸的美。她勤勞善良,一眼就能讓人看透所有美好。青山綠水間,她與爺爺一起擺渡,這一奉獻行爲從來與金錢不掛勾;月色竹林邊,她與爺爺親密交談,雀兒般的笑聲迴盪在山谷之間;晨霧江流中,她久久地等待,奮力地划槳。她面對平淡清苦的生活,心中不曾生出一絲埋怨,多麼純真的美啊!真讓人由心底裏生出一絲憐愛。她的真誠,便是那飄蕩在山谷中的清風,又如穿透萬層雲浪的陽光,直插進歲月深處,感染了無數外表光鮮而背後複雜的人心。當今花花世界,久違了這純樸的真善美。

我喜歡翠翠自然稚嫩的美。沈從文細膩的筆觸勾勒出如此嬌羞的一位少女,她恰如一朵嬌滴的玫瑰,帶着她含苞未放的美面對着世人。初遇的懵懂,重逢的羞澀,少女的小小心思是這般美麗。她雖有一種青青的生澀,但透着率真、坦誠,美得自然。看那些經綸世務者,她們的身上,怕是隻有在渾濁世事中打磨出的一顆華麗麻痹的心。

我亦喜歡翠翠這缺憾的美。儘管她的形象始終讓人感到溫暖,但是字裏行間卻不乏一種無言的憂傷。這種小小的缺憾,或許終究是融不進這個差強人意的世界。不論是抱憾的結局,亦或是書中不言的人情,都讓這份美烙上一份痛苦的印記。然而這個世界,又有幾卷真實的故事是圓滿的呢?幾份美好的背後,沒有辛酸與惆悵呢?因爲遺憾,翠翠才真實。她的缺憾,正是這個世界的遺憾。圓滿的美,永遠不存在於這個世上。而那僅僅的一步之遙,便是我們人生之路要盡力邁過的一道坎。

翠翠的美與憾,喜與悲,讓天地動容,讓花兒綻放,讓徘徊在迷茫人世間的我們有了新的方向。她那美麗純樸的形象永遠佇立在我的心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