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分歧者讀後感(通用7篇)

本文已影響 2.25W人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分歧者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歧者讀後感(通用7篇)

分歧者讀後感 1

選擇一個派別,等於選擇一種生活。

無私派、誠實派、友好派、博學派、無畏派,所有的人必須選擇一個派別生存,如果不行淪爲無派別人員,你將生活在生活最底層。好奇的是,個性測試的時候,主角首先排除了友好派和誠實派,在選擇的時候又果斷地排除了博學派,究竟是作者個人傾向問題,還是在作者看來,這幾個派別的存在都過於極端?大概是因爲這兩個派別的衝擊是大多數人會面對的困境。有的人強迫自己做無私派,但實際上,他們對無畏的追求深入骨髓。有的人看起來像個無畏派,其實只是避免傷害的僞裝。在書裏,無私派在作者看來過於壓抑自己的慾望,追求忘我,倒不如像個無畏派一樣,敢做改爲,就算受傷犧牲,也要追逐真實的自己。無私派過於恭敬,無畏派過於無情。面對自己還是繼續僞裝?面對自己就難免要捨棄一些自己熟知的東西,例如家人。繼續僞裝卻要埋沒本性,保證一輩子不暴露自己。

在無畏派的訓練裏,主角和來自誠實派的克里斯蒂娜成爲了好朋友,表達的也是一個意思誠實面對自己。

從書裏的幾個派別裏,主角的自我掙扎裏,禁不住也會想,如果是自己,會選擇哪個派別?如果能清晰地作出選擇,大概對自己的'瞭解也越深刻。贊成主角的,反對主角的,都代表着你自己的選擇和價值觀。

爲什麼在無私派和無畏派裏,主角會選擇無畏派?是因爲過膩了無私派的生活,還是本來她就趨向於無畏派?

大概喜歡這本書的一個原因是從主角糾結掙扎的過程看到了自己。從選擇派別,到面對朋友的背叛,克服恐懼,到最後挺身而出,都有自己的影子。雖然覺得喚醒那一章有點過於蒼白,但是情感描述很有代入感。很適合處於迷茫期的人看。如同我們一開始不清楚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想成爲什麼樣的人一樣,主角一步步從選擇派別中清楚了自己的方向,明白了不同派別之間的優缺點,一點點克服恐懼,越來越堅定走自己的路。值得慶幸的是,主角找到了陪她一起撥開烏雲的人,讓本來猶豫的腳步變得更踏實。故事最後,倖存的人投奔友好派。只是戰況特別的慘烈,犧牲的人遠比想象的多。當最愛的人倒下了,你卻必須和討厭的人一起前進。也許這就是生活。不知道在友好派,又會發生些什麼意外,讓看似漸漸明朗的形勢陡生變化?

分歧者讀後感 2

週末陪兒子去看了場電影,是他期待已久的《分歧者2》。自從去年看了第一部,他就念念不忘,經常唸叨第二部什麼時候出來。這次看完電影之後,好幾天都處於興奮之中,不停地跟我討論劇情。正吃着飯呢,他會問:“媽媽,爲什麼翠絲第一次被注射時會暈倒再醒來,而第二次就不是這樣呢?”。正準備睡覺,他又來一句:“老四的媽媽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她會當上女王嗎?”

他的問題五花八門,我記不清也搞不懂,只能應付:“電影是根據小說改編的,有好多情節被刪掉了,所以顯得那不那麼合理。”這下他更來勁了,非得讓我去買這本小說回來仔細研究,看看有什麼不一樣的。我實在是服了YOU。皓皓這次反正是較上勁了,爲了迴應我的質疑:“那厚厚的小說你能看得進去嗎?”,他居然抱着《悲慘世界》的原著讀了起來,以彰顯他的閱讀能力,實在是讓人感到好氣又好笑。

說起來,這部電影講的就是一個女孩如何克服自身的劣勢,勇敢追求想要的生活。但當她發現得到的生活不是她所想要的`時,又是如何推翻體制的。沒有經歷過夢想和現實的差距,沒有盡一切所能克服過自身恐懼,沒有在到達後發現非所愛又在衆人驚詫中勇敢跳出的人恐怕很難理解這一切內心糾結和女主的毅然決然。我想只要有過內心掙扎的人都能體會到女主角的心理,特別是那種以爲自己是異類的孤單和無助,最後居然成爲救世主,這種巨大的反差表現得尤爲驚心動魄。

分歧者讀後感 3

這個故事應該屬於純屬虛構的一類,可看完之後,挺後怕的,甚至真的懷疑我們這個星球是不是就像《木星上行》裏所說的不過是誰的後花園,人類活着不過是被某些更高級的生物或是神靈安排的,就如同我們養家禽、家畜、糧食一樣,這些其實都是有生命的,而它們活着就是爲了養活我們,然後我們活着是爲了養活如《木星上行》中的那些神靈,讓他們能沐浴後便恢復青春。

萌萌說歷史是被人打扮的小姑娘,大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的知識是我們的本能,還是被別人灌輸的?誰也說不清,也許就是因爲羅斯意識到了這點,纔會有了這部書,城裏的`人不知道外邊的世界,一旦實驗跑偏,那些自以爲高級的cp就會重置大家的記憶,你以往的一切就會不存在,其實這說不上好壞,但至少有一點不是自己決定的,只有皮特決定讓自己忘記過去,因爲他不喜歡那個不羈的自己,但至少他是自己要這麼做。

我不知道如果有這樣的一瓶血清,我是否會願意喝下,也許某個不開心的時候,想逃避的時候會想忘記曾經的一切,但那就意味着我將失去所有的曾經,說白了就是失憶,我們會記得所學的知識,但會忘記所經歷的事件、人物,也包括自己,如同新出生一般,只是這次的出生一開始就已經很大了。

分歧者讀後感 4

也許因爲讀得太投入,這一個星期的夢境似乎都是在翠絲的思維中,面對的都是小說中的一些事件,都是分歧者的故事。派別制度的缺陷在於每個人都太過注重派別的教義,而分歧者正是集大成者,他們的身上有至少超過兩個派別的特徵,也許轉派生本身就擁有一部分分歧者的特點。

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特徵,只是?多數人會按照別人希望的那樣去生長,而非按照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們可能在別人身上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自己,雖因成長背景、教育背景有差異,但目標似乎都是一致的,隨着年歲的增長、經歷的類似越發的趨同,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

分歧者讀後感 5

上週六、週日一天半,讀完《分歧者》,週一到週三讀完《反叛者》(也就是第二部),週三晚開始看《忠誠者》(也就是第三部,16、17年會有同名電影的上下發行),到週六晚上讀完,這大約是我這麼多年來,看的最快的一套書,很佩服年輕的作者維羅妮卡。羅斯,年僅22歲就寫出了《分歧者》,這不屬於魔幻類作品,有點科幻,但又不完全,因爲它涉及更多的是人類的思維活動,只不過把它們成像罷了,有點像夢境。

而這22歲女孩兒構思的作品的主角則一水的都在19歲以下,我不知道美國的孩子們是不是都很想早早的`參政議政,至少在我的高中階段,除了考大學這個目標外,確實也有同學在談戀愛,其他都是大人們的事,當然如果小說裏的事情也發生在我的身上,也許我也會象小說中的人物們那樣不得不重新考量,但能否堅持下去,能否像翠絲那樣爲了所愛的人犧牲自己,我不知道。

分歧者讀後感 6

劇中把人類分成五種,每種都各有優勢。而有兩種人是超越於他們的,那就是以老四媽媽爲代表的無派系者和以翠絲爲代表的分歧者。前者是無法融入任何派系,而後者則相反,可以融入多種派系。

分歧者之所以能夠帶領人類走向新生,是因爲只有大家消除隔膜,相互交融才能讓社會得到進步。皓皓說,那個簡寧真是壞透了,做了那麼多壞事。我告訴他,簡寧並不是壞人,她只是在維護既定的.規則,她不想看到世界大亂,她認爲自己做的一切是爲了人類生存得更好。

即使是那個陰森的打手艾瑞克,他也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傢伙,他也有誓死效忠的理想和信念。所以,不要用好壞來評價一個人的行爲,而是要看,是否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順勢而爲,而不是反過來。

分歧者讀後感 7

有時候,思維不同,便可成就英雄。而對抗強權的人,正值青春。

從來沒有像浩劫之後的芝加哥那樣重視對“和平”的維繫,這個經歷了戰火洗劫的城市在外圍築起了圍牆,生活其中的人被分爲五個派系,且遵循“派別重於血緣”的法律,收藏起內心的衝突,向制度妥協。而每個16歲的少年都會經過電腦分析,選擇自己的派別:無私、無畏、博學、誠實、友好——然後像父輩一樣,安心過一種被規定了的生活,日復一日。

但並非所有人都是單一型人格,當謝琳.伍德蕾被Maggie Q發現複合型人格之後,不得不面對自己成爲一個“分歧者”的危險境況——每個“分歧者”只能迎接死亡的命運,因爲博學派領袖認爲,維繫城市和平最大的敵人就是“人性”,“派別重於血緣”讓每個人忠於自己的派系,於是分歧者便因爲不能選擇固定的派系,成爲一個危險的存在。

美國的青春文學與青春片有相互唱和的共性,向來強調人物的個性,這部由美國獅門影業出品,根據23歲女作家維羅尼卡.羅斯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的影片,毫不掩飾其堅持自我對抗權利對人性抹殺的價值觀,而這部影片,也被寄予接棒《暮光之城》《飢餓遊戲》的作品,自然有其一脈相承的理念和信仰。

影片率先營造了戰後劫生的芝加哥欣欣向榮的`景象,儘管城市基建被摧毀殆盡,但人人都對現狀保持了極大的滿足感,友好派春耕秋收,誠實派維護法律秩序,無私派助人爲樂,博學派研究發展,無畏派保衛城市,當一羣少年跑過城市街頭,陽光下的城市確實有着勃勃生機。但是在選擇大典上背離父母的派系,讓謝琳.伍德蕾踏上了一條危險之路。

在這之後的很長時間中,故事都將謝琳.伍德蕾留在無畏派的訓練營裏,讓她和自己的導師“第四”產生了深厚的“友誼”,也正是這漫長的訓練,讓她逐漸發現自己內心,如果說選擇的結果可以被篡改,那麼內心的感受,卻無法永遠被埋藏——烏托邦的幻境中,永遠會有反烏托邦的靈魂在遊蕩。

其實《分歧者》除了被作者構建了一個有違人性的社會與制度,並未加入太多不可思議或違揹物理常識的設定,更多的是人和人,人和權利之間的對抗,這是一個人自我覺醒的過程,只是在謝琳.伍德蕾要被槍決時低頭看了一眼水面上自己的倒影,讓結局中的一切彷彿變成了幻境中的幻境,那些終極的對抗,以及所贏取的勝利,或者只是測驗中的夢中夢。

派別有桎梏,精神無極限,或許每個反抗者最大的恐懼,就是在幻想中,贏得勝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