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盧梭《愛彌兒》觀後感分享

本文已影響 2.73W人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從《外國教育史》這本書中瞭解到法國思想家盧梭的《愛彌兒》這本著作,這是一本被譽爲“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上,縱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的不朽之。盧梭的《愛彌兒》寫於1757年,此書主要敘述了虛構的貴族子弟愛彌兒從出生到成年各個時期的生理、心理特徵,成長過程和所受的教育方法,形象生動,是現代教育藝術的理論傑作。

盧梭《愛彌兒》觀後感分享

《愛彌兒》開篇的第一句——“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裏,就全變壞了”,就讓人覺得這是蘊涵着深邃哲理和沸騰感情的文化結晶。它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於培養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

在書中,還有這樣兩句話讓我感慨頗深,那就是“絕不損害別人的思想”;“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但是且看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年輕家長們切身感受到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唯恐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以至於將來被社會淘汰。於是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風,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器樂、美術、舞蹈、英語之間,肆意侵佔了孩子們的玩耍的時間,絲毫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有多少孩子每個星期六星期日早上,都是極不情願地被我們從睡夢中拉起,懵懵懂懂地洗臉刷牙,嘟嘟囔囔地背起書包,看得出他還想睡,也感覺得到他不情願,可是大家都在爲兒女的教育增加“營養”,我們如果不補行嗎?可憐天下父母心,讓我想起某小品裏的一句話——“我要我的孩子戴着博士帽出世”。當然家長們的心情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他們急切地想要打造自己心裏所設想的完美孩子,於是從小就開始精心地安排着孩子們的發展路線。 然而社會及家庭環境對孩子這樣的干涉,都會使孩子覺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產生罪惡;任何違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會導致孩子的畸形發展,產生嚴重的後果。當然,正是家長這樣的“催熟”造成了畸形的果實,盧梭說:“適合的纔是最好的”,看來有時候我們不知不覺中真的在做最愚蠢的事情。

其實兒童並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則的“自然的存在”。我們在教育生活中,應把兒童當作活生生的人來進行教育,任何違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長時間存在。“一切出於自然的創造者皆好,一經人手卻變壞了。”因此,盧梭極力主張:在兒童的理解力尚未發達之前,要讓兒童遠離社會,迴歸自然,到自然環境中去看、去聽,不接受世俗的影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盡情地哭笑打鬧。迴歸自然,讓孩子採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出來的纔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而反思我們當今的教育,雖然一直都在強調改革,提倡給孩子留下自由發展的空間,但是高考選拔制度的存在以及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大,使得孩子學習的負擔更重了。同盧梭所提倡的這種教育思想相比,我感覺我國的教育始終好像是在培養應付考試的機器,我國現有的國情決定了我國的課改任重而道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