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話劇的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2.92W人 

話劇指以對話方式爲主的戲劇形式,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來到中國。以下是小編收集的話劇觀後感,歡迎查看!

話劇的觀後感

  學生話劇《地質師》觀後感

《地質師》是我今年看的第二部由學生主演的話劇,八月份的時候在勝利劇院看了由黃嶽傑老師指導的《雷雨》,黃老師把《雷雨》中“左翼”的部分都抹去了,以感情戲爲主,所以那部話劇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劇情改的特別好,情節緊湊,一氣呵成。《雷雨》是部家喻戶曉的作品,對故事情節我們都略知一二,可《地質師》我只知道是部正劇,對情節一無所知,看了宣傳冊的故事簡介之後,感覺這種故事應該對我們這種年輕人沒什麼吸引力吧,時代也比較久遠。抱着欣賞浙江傳媒學院表演系學生演技的目的去看了這部話劇,看完之後,我發覺吸引我的還是劇情。有趣的劇本在某種程度上,讓生澀的演技顯得不那麼尷尬。

演出結束後,桂迎老師迴應學生們的幾個笑點,她說她能理解學生們爲什麼會對演員的對白感覺好笑,因爲他們肯定不相信怎麼還會有這樣的人存在。之後,她又特別強調,這個故事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在那個年代真的有一大羣願意爲祖國石油事業付出青春的年輕人。桂迎老師的語氣很感慨,在臺下的我聽的也有些激動,我覺得那個年代未曾遠離。每個年代的年輕人都是熱血澎湃,都有情懷,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已。或許時代會變化,但是“美好”——作爲人類社會推崇的主流價值觀會一直存在,八零九零的我們也依舊有屬於我們的“駱駝”牽引着,走向陽光。

《地質師》講述了六十年代北京一羣石油地質專業畢業生的人生故事。女一號盧敬,成績優異,心地善良,性格溫婉,一心想和昔日的同學一起奔赴一線工作,但卻被安排做了一名地質專業的老師。她深受兩個男主角的'喜愛,洛明和羅大生,很明顯她更愛的是洛明,可洛明更愛的是石油事業。在命運的安排下,羅大生利用了洛明的學術成果調回了北京,如願抱得美人歸,但二十多年來卻深受這件事折磨。回京後的工作也做的不是很開心,終日如陀螺般忙碌,卻毫無建樹。洛明歷經千辛萬苦,愛石油事業甚至愛過他的生命,最後成了國內有名的石油地質專家,可婚姻生活卻相對平淡,用他自己的話說:結婚嘛,不就找個人過日子。同學劉仁命運頗爲坎坷甚至是悽慘,不幸因傷殘疾,但幸運的是妻子曲丹對他不離不棄,倆人相依爲命,譜寫真摯的愛情。

除了這些主要演員以外,給我印象深刻的還有那位郵遞員,她是個勤懇踏實的好工人,工作態度熱情飽滿,退休時依然對這份工作充滿了依依不捨之情。我覺得她纔是最能代表那個年代的普通人。她反映了某種階層的固化,她是接了媽媽的班成了郵遞員,她的孩子又接了她的班,在這個崗位上重複着生活。我覺得那個年代的人就是這樣,她們習慣於體制內的生活,習慣於付出,她們真誠又熱情。處在七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浪潮之下,那一代工人身上更多的都是“集體”的痕跡。

既然當初是想看他們表演的,我就說下我對演員表演的感受吧。

總體來說,我覺得人物特點表現的都有,但是不夠精彩,臺詞功底沒看出來是專業的,男生演的比女生好。在老年人物的扮演上,除了羅大生和洛明,我覺得只有他倆演出了老年人的氣質和人物該有的內心戲,其餘諸位感覺變化不大。比如,鐵英的年齡跨度是從二十多歲到五十多歲,可我在那個姑娘笑靨如花的臉龐上,沒看出太多的差異。

人物特點鮮明的劉仁,他是很愛耍寶的人,但是演員似乎耍的不夠貧,臺詞講的也不順溜,沒有把劉仁的特點表現出來。劉仁的性格是屬於比較倔強的,又面臨了人生的鉅變,從一個活潑好動的青年變成了一個終日與輪椅爲伴的人,他老年時的狀態其實是該有些落魄和無奈的,但是我只看到演員抖動的“帕金森”手,在眼神裏未捕捉到那種該有的情緒。還有洛明,中老年時期的演繹比青年時期更出彩一些,可能是寬大的軍大衣把男主角有些發胖的體型遮掩了。

舞臺佈置,基本還是還原了那個時代。道具、音樂和燈光,我覺得都還不錯,畢竟是畢業大戲,四年的學習就在這一齣戲展示,學生們都很用心。軍綠色的球鞋、肥碩的棉褲、水瓶茶缸,滿滿的八十年代風貌。貫穿整個話劇的音樂也很流暢,爲幕後人員點贊。悠揚的長笛恰當的舒緩了劇情的節奏。燈光的調度我也沒看出什麼缺點。畢竟,我看的話劇也不多,懂得也不多。

《地質師》,我感受最深的是命運的無常。在變化多端的命運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渺小的如同蜉蝣一般,時間也總是毫不留情的在我們身上留下印記。劇目開始前那個扎着兩個麻花辮子青春俏麗的姑娘,恍惚間,歲月就給了她滿頭白髮,容顏不再。三十年的人生故事濃縮在短短的一部劇中,讓人心底不禁生出一絲蒼涼。同樣的學習生涯,有人安安穩穩當了一輩子教師,生活無憂無慮,但還是留下了遺憾;有人成了殘疾,卻收穫了真摯的愛情;有人看似得到了愛情和事業,但內心卻飽受折磨;有的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麼多故事交錯在一起,纔有意思,才值得人去回憶。上天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更沒有什麼所謂的人生贏家,因爲,你始終贏不了命運。

  話劇《活着》觀後感

天空下着雷陣雨,腳下趟着水,但這絲毫沒有沖淡我們激動和憧憬的心情。話劇,我很少欣賞,這還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明星話劇。黃渤和袁泉都是我很喜歡的演員,不過現場觀看演員的臨場發揮,還是很刺激、很期待的。

進入劇場,不得不說現在我國的演出市場真是紅紅火火,不僅很多消費者都有很高的需求,而且演藝市場的品牌意識和市場營銷意識也很值得讚歎,僅從娛樂衍生產品的銷售可見一斑。

《活着》是一部很經典的小說,也廣受導演們的青睞。光是我就看過兩個改變的版本。與電影不同,話劇的舞臺形式對小說的展現存在侷限,但是對這種侷限的解釋和處理恰恰成爲話劇的可看之點。觀衆甚至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判斷導演的意圖、佈景的用意、演員動作的內涵,所以這也是爲什麼現在話劇廣受大家喜愛的原因之一吧。

看過電影《活着》之後,我曾經感觸良多。因此話劇《活着》並沒有讓我太過激動和感傷。可以說,導演和編劇的改變讓這部戲苦中有樂、苦中作樂。正像明信片上所寫:“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只有親身經歷纔能有所感觸。而未經歷過戰爭、革命和運動的我們這一代,只有靠藝術家的詮釋來感受。

我從《活着》中看到了珍惜:當人們富貴時不會在意錢財的增多,因爲這對於富人來說,邊際效用已經遞減,錢財不會給富人帶來更多的快樂,因爲快樂也開始邊際效用遞減。而當富人成爲窮人,巨大落差帶來的挫折歷練了原本不能理解窮人的富人,這時一分一釐的錢財也會帶來快樂,甚至精神的滿足、親人的團聚等非物質的財富會帶來更多富人以前不屑一顧的快樂,這份快樂叫做“珍惜”。

我從《活着》中看到了堅持:劇中主人公福貴借用戰友的話說,“如果你不想死,你就死不了”。是啊,很多的事情,堅持堅持再堅持,時間會解決一切問題,她會讓你忘掉憂傷、度過恐慌,所以一定要堅持,因爲只有堅持的活着,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希望。

我從《活着》中看到了人生命之常態,那就是樂極生悲、否極泰來:生命中波峯和波谷是交替存在的,每個生命都會經歷各樣的快樂與痛苦,快樂不會一直樂,痛苦也不會一直苦,它們就像過山車一樣交替上升和下降,交替主宰生命中某段時光,所以當快樂來臨時你不要樂極生悲,當痛苦將至時要想到否極泰來,人生經歷的越多,你就越堅強越成熟越淡然越瀟灑,你的人生也就越豐富越飽滿。

即使這是我事先看過的劇情,但我還是流下了眼淚。畢竟人的一生世事難料,太多痛苦和挫折集中於主角身上,讓人從中體味生命之不易、生活之艱難、命運之多舛、幸福之難得。所以什麼是幸福?雖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觸,但幸福一定與奮鬥之後的分享、患難之後的珍惜相關。

讓我們好好活着吧!不僅要好好活着,還要活得充實和無悔!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