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覺醒年代》優秀觀後感範文(通用6篇)

本文已影響 2.02W人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覺醒年代》優秀觀後感範文(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覺醒年代》優秀觀後感範文(通用6篇)

  《覺醒年代》的觀後感1

“國之所以不昌,在於明智未開”也這是陳獨秀先生說過的話,陳獨秀先生認爲中國光靠政治革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而是要換思路、換人、換腦子,而陳獨秀先生更是要二十年不談政治。

在陳獨秀先生回國之後,開始提倡新文化“德先生”與“賽先生”也在100年後,已不再囿一個口號,且早已深入人心。1915年,陳獨秀創辦的青年刊物《新青年》,以科學與民主思想驚醒了被封建禮教所束縛的新一代青年。而北大也成爲了新文化的主要陣地,教授、學生髮表自己對於那個時代的意見和建議,以及新文化運動在他們心中的模樣,在那個年代,許多人都在找救中國的思想道路,大家的立意各不相同。對於新文化運動,有人反對,也有人贊同。一些封建頑固派的代表人物,對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先生,提出來的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與科學,抨擊舊文學,提倡新文學,使用白話文表示反對。認爲白話文有辱斯文、粗鄙不堪。而作爲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周樹人先生首次用魯迅這個筆名出現在大衆面前,第一篇白話小說也首次在《新青年》雜誌上,其中有一段是魯迅先生從歪歪斜斜的“仁義道德”中看出字來,滿本上都寫着“吃人”兩個字。這一段話表達了對封建禮教的揭露,對未來堅定的信念和熱烈的希望,揭示了封建禮教就是“吃人”和“仁義道德”是虛僞的面具。

青春夢想,是青春奮鬥的目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100年前,北大學生振臂高呼,書寫了一番“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畫卷。現在回頭看來,五四精神也已然成爲了一種烙印,深深地將其烙在我們的腦海裏,影響着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我們要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做民族復興路上的追夢人。

  《覺醒年代》的觀後感2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第100週年《覺醒年代》這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便是爲了慶祝其而誕生。

在那個政局混亂,烽煙四起的年代,有識之士紛紛尋找救國的道路。在日本留學的陳獨秀認爲,真正救中國不能再走換人、換政府的老路,必須要踏上一條“新路”。

回國後,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新青年》,樹起了“科學”與“民主”兩面大旗,新文化運動由此發韌。越來越多的革命家如:李大釗、胡適、錢玄同、劉半農等人加入。他們注重國人的思想啓蒙,啓發青少年愛國救國之思,還主張打倒“孔家店”、廢除孔教三鋼,認爲它是封建社會殘留下來的餘毒。《新青年》逐漸成爲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雜誌。

與此同時,北京大學內教授辜鴻銘、黃侃等保皇黨與革命黨發生衝突,認爲新學是崇洋媚外、數典忘宗;與父親陳獨秀有矛盾的陳延年、陳喬年兩兄弟信仰克魯泡特金的互助論、無政府主義,認爲全世界人都應該建立一種超越友情、愛情、親情的關係;隨着俄國爆發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全人類首次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不少人開始信仰馬克思主義,認爲要建立由工人階級領導的國家;遠在長沙的毛澤東、蕭子升等人成立了新民學會……學術交融,百家爭鳴,可謂是思想盛世!

最令人激動的還是周樹人,也就是魯迅,他親眼看見迷信的人們爲了治病吃人血饅頭,麻木不仁的人羣像看雜技似的“觀賞”劊子手殺人;親耳聽到老人們議論劊子手的砍刀沒有清朝的快。魯迅甚至一度認爲這樣的中國無可救藥,但在朋友的勸誡開導下,在新文化與舊封建體制社會的陋習惡俗的衝擊下,他意識到自己得爲救國貢獻一份力量。經過多少個不眠之夜,奮筆疾書寫下中國第一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他深刻地揭示了舊社會“吃人”的封建禮教,字字擊心,表達了魯迅對中國前途深廣的憂憤。

當今中國已是和平的,繁榮昌盛的國家,這都有賴於那些偉人們窮盡畢生所追求的真理。雖身處和平年代,但我們青少年身上依然承擔着中華復興的重任,切不可沉浸在當下的歲月靜好,要學習先輩以國之重任爲己任的精神,奮發圖強!

  《覺醒年代》的觀後感3

青春夢想是青春奮鬥的目標航向,知之深則行之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夢想,陳獨秀《敬告青年》言道“青年如初,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逆流,新舊思潮發生激烈衝突,此時蔡元培受命當上北大校長,立志培養人才,上任後立刻招攬有賢之士,三請陳獨秀。陳獨秀當上文科學長後,更是請以一篇文章而名聲大噪的李大釗,胡適,許多賢才慕名而來,北大人才濟濟。許多著名的學術論文,小說如潮流般涌來,如: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出自魯迅先生筆下,中國第一篇深刻研究的《體育之研究》出自進步青年毛澤東(二十八畫生)之筆。

軍閥混戰,倒行逆施,民衆矇昧,思想混亂中,出了問題再一次擺在中國人面前,李大釗,陳獨秀,胡適,毛澤東等人在混沌中上下求索,從新文化運動開始着手思想啓蒙,力求喚醒民衆救亡圖存,隨着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他們開始接觸,學習,接受,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逐漸從思想啓蒙轉向革命行動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實踐,創建了中國共產黨,使中國革命爲之一新。

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爲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歷史性的貢獻,也有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公認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

100年前,五四青年挺身而出,奮起抗爭,爲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拋頭顱灑熱血,留給我們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爲主要內容的偉大無私精神。今天的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着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又面臨着“天將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青春夢想,因青春奮鬥而光芒萬丈,艱苦困苦,玉汝於成,青春當有夢想,以奮鬥砥礪成。

  《覺醒年代》的觀後感4

古今多豪傑,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救國、救民之水深火熱。——題記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個動盪不安,時局不穩的年代,卻也是中國人民在黑暗中覺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來,整個民衆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國許許多多的有識之士踏上了探索國家新出路的征途。

在這樣一個時代,無數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國,力圖“求一可愛國家而愛之”。爲了啓發民衆的思想覺悟,也爲了塑造新一代青年、再創一個嶄新的國家,陳獨秀先生首當其衝。他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創辦《新青年》,掀起了現代中國思想啓蒙的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像一滴晶瑩的露珠,落在了中國這棵乾枯的小樹苗上,使其得以復甦,甚至開出燦爛的花。而作爲新文化運動的“領頭羊”,陳獨秀不忘初心,不負重託,以驚人的才華和毅力,宣傳新文化新思想,提倡白話文白話詩。

“如今我們回來了,請你們看分曉吧!”這是胡適之說過的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我們”——中國有着拳拳之心的青年們回來了,他們將要獻身於國家,爲國家的尊嚴、人民的生存而奮鬥!那些欺辱中國人、瞧不起中國的人們,請你們看看吧!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要醒過來了,它一定會成爲世界強國,成爲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驕傲!

“時代造就英雄,偉大來自平凡。”每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爲英雄是因爲他們對國家的熱愛。一百年前的中國,有正直的易白沙、憂國憂民的李大釗、棄醫從文的魯迅;如今,有我們!

我將無我,不負國家。我們身爲青少年,應該好好學習,不負韶華。不辜負祖國對我們的期待,不辜負父母和老師對我們的諄諄教誨,報效祖國。我堅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國一定會強大起來的!

  《覺醒年代》的觀後感5

最近,我觀看了電視劇《覺醒年代》,讓我感慨萬千。

新生的中華民國在北洋軍閥的統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不甘沉淪,一心想着救國,他們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啓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並徹底盪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才能使中國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動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徹底消滅舊中國,建設新中國。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是中國共產黨史上一段廣爲傳頌的佳話。那麼“南陳”與“北李”是如何認識,並走到一起的呢?他們的第一次交手,談論的是什麼問題?劇中一開篇,就展現了陳獨秀與李大釗相識的過程。

開頭幾集,於和偉扮演的陳獨秀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卻不用力過猛,有氣場卻不虛張聲勢。既展現了先進知識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無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溫度有情感,看起來極具感染力。

看《覺醒年代》就像在看歷史,年代感、畫面感極強。劇情清晰勾勒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精神風貌。劇中的人物刻畫非常生動和形象,往往一出場,便令人肅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誰纔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現實,有理想,有情懷,有教育。展現了那個時代的文化人之風骨,爲天下蒼生的擔當。他們不畏艱難險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熱血和理想抱負,積極投身於革新運動中,着實令人敬佩不已。

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奮發有爲,積極探索,刻苦學習,爭做國家棟梁,爲國家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覺醒年代》的觀後感6

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

——題記

看完老師佈置的12集《覺醒年代》後,再次拾起筆來,想在此寫寫自己對這部影視劇的評價。覺醒年代是由於和偉,張桐,張晚意等一批沒有流量的老戲骨主演的,作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電視劇展播,沒有營銷,沒有熱搜,沒有詞條,就是這麼低調的,過了十多天,沒有說教,沒有無聊,沒有爲了獻禮而拍攝的臭毛病,有的只是慢慢陳述那段歷史,那段崢嶸歲月,講述她從何而來,又爲何而來?

查找《覺醒年代》相關背景資料時,網頁上各種聲音衆說紛紜,有說其演的不好,有說不符合歷史的,這些都僅是表層的。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僅看一眼就這般評議它未免也太過跟風了吧,經典就是經典,毋庸置疑,在我看來這反而是一部值得我們全國上上下下的人都細細揣摩的影片。

《覺醒年代》劇如其名,講述的是從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到中國紅船革命之間近十年的歷史,短短十年,喚起了中國這沉睡了數百年的巨龍。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胡適,蔡公,魯迅等人成爲這期間中國人思想之啓蒙,他們共同經營着新青年雜誌社,掀起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他們是光,照耀着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

黑漆漆的“吃人”社會終於覺醒了。

看劇的過程中,我被一些影片細節所打動,李大釗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的講話,“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一羣日本留學生中斬釘截鐵的他似乎象徵着中國的意志。還有一幕尤爲感人,陳獨秀的長子陳延年立志要靠自己謀取一片新天地,烈日炎炎下,衣衫襤褸的他和弟弟卻要看人眼色,飽受折磨,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背上揹着兩三大袋糧食沒站穩,倒了下來,就要被主子用皮鞭狠狠的抽打,一道道鮮紅的血印折射出當時社會之腐敗,處處充滿酸臭味的吃人社會,平民老百姓過得連牲畜也不如,延年和喬年啃着發了黴的幹窩窩頭,身爲哥哥的延年儘管生在黑暗中,卻一心向陽,碗中的一隻小螞蟻也要將它放歸自然,這要是放現在,螞蟻早被人們碾死了。

劇中無聲勝有聲的細節片段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但從這些英雄的革命先驅身上,我們都不難發現,它們愛才愛國,不畏懼犧牲,心繫革命,他們是革命的先驅,是中國14億人共同的偶像。

這部劇中涉及衆多,革命社會底層的婚姻,友情等衆多領域來自那個封建時期的韻味,只有細細揣摩才能悟出來,那時似乎每個人不論底層人士還是學術人士,都會有一場無奈的婚姻。

伴隨着共產黨的成立,影片即將落幕,我想說的是,影片會落幕,而那段深入人心的歷史永遠都不會落幕。

中國之覺醒並非一朝一夕,而是犧牲,是信念的堅守。

謹以此片獻給那些革命先驅者們,歷史永存,國家騰飛,都源於你們的堅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