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覺醒年代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54W人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覺醒年代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覺醒年代觀後感

覺醒年代觀後感1

原來政治書上需要我們死記硬背的東西,曾經真的有一羣人把它當做畢生的理想和信念去奮鬥。在看《覺醒年代》前,我也知道他們很偉大,但如今我才真正明白,歷史書上的紙張太過單薄,寫不盡他們傳奇而偉大的一生。

袁世凱爲一己私慾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張勳“辮子軍”進京,溥儀和一衆清朝遺老妄想復辟,無知的民衆爭相搶奪假辮子。這一切都足以證明先輩們在探索過程中的艱難,但他們不畏艱難險阻,即使前方的路再艱難,他們也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陳延年和陳喬年兄弟倆就義是一個29歲,一個26歲,正是人生中最好的年華,他們在風雨和苦難中來,如陽光般耀眼,正如延喬路雖短,盡頭卻是繁華大道。

生逢亂世,即使人命如螻蟻,但仍有人心向光明。在那樣國土淪喪的背景下最終勝利,才更像是癡人說夢,原來,我們今天所習以爲常的一切並不是歷史進程的必然結果,當漢奸的想不到會有今天,而成爲英雄歷史的那些人,其實他們大約也是想不到的,直到現在我才真正明白原來堅定的信仰是這個意思,原來我一直知道他們偉大,卻依然低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毛澤東的出場,他從風雨中來,如陽光般耀眼,他看到了這些苦難,他記在了心中,而他也改變了這種現狀。

而革命人士的愛情也令人動容,陳獨秀的夫人高君曼,北女師的高材生,她有文藝女青年的浪漫,也有着賢妻良母的溫柔。李大釗和趙仞蘭,“憨坨”和“姐”的絕美愛情,趙仞蘭不識字,是個地道的村姑,但她一直義無反顧的支持他的憨坨。胡適是個深受西方文化薰陶的人,在新舊文化衝擊的時代,他和江東秀的婚姻多了幾分戲劇性,他們後來也算恩愛白頭到老。

還有人血饅頭,死刑犯被殺時周圍人是漠然的,人死後卻有一羣人衝上去,爭搶着要用饅頭蘸新鮮的人血。其實魯迅先生是寫過這個詩的,但當時感觸並不深,直到在劇中親眼所見才感到了驚恐與不適,如看客般冷漠的深情讓人毛骨悚然。賣孩子,嫁公雞,窮人家的孩子高燒卻沒錢醫治,救國迫在眉睫,卻找不到良策,共和國的探索艱險仍然歷歷在目。

他們的犧牲沒有白費,如今,太平盛世,如您所願。先生,泱泱華夏,代代出人才,中華兒女必將不辱使命,砥礪前行。

他們的精神跨越百年,彷彿又站在了我的眼前……

覺醒年代觀後感2

數百年前,中國還是一頭沉睡的獅子,讓外國人稱自己爲“東亞病夫”。那時的中國沒有船堅利炮、沒有發達的商業工業,只有少數人有一腔熱血,力圖救國救民。一九一五年五月九日,袁世凱下令同意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根據這個條約,中國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日本在中國南滿和蒙古東部享有的特殊權利等等。北洋政府的賣國行徑,遭到全國民衆的強烈反對,如北京、廣州、武漢、青島等地都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誓雪國恥,表現出堅定的愛國立場和強烈的愛國熱情,流亡海外的孫中山、黃興等人,呼籲革命者回國倒袁。聽到這個消息,一羣愛國人士,如在日本的李大釗、陳獨秀都悲憤不已,立刻決定回國,倒袁,中國那時的愛國人有很多,我最佩服的就是陳獨秀和李大釗。

陳獨秀是《新青年》的編創者,他也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他熱情、大大咧咧、敢愛敢恨,愛國、喜歡結交朋友。他寫的敬告青年震憾了中國所有的青年,他說:“我寫新青年,就是想告訴那些還在吃苦受罪的中國孩子們,天下的路是留給天下的人走的,只要堅持不懈,將來必成大器。”他更是一個有胸襟,不計較,善於發現優點的明智父親。他有兩個兒子,都已成爲青年了,他們一直記恨着父親,因爲那時陳獨秀被所抓,那時他的父母雙亡,不能趕回爲父母送終,而他的兒子以爲他是爲了自己享受,去了日本,所以他們一直恨他父親。那天,家裏請客,他們把一隻青蛙放在陳獨秀的碗裏,嚇了大家一跳,他們把爲什麼恨他父親的原因說了出來,陳獨秀一言不發,事後,他卻大笑起來,跟大家說:”他們記恨我不回去給父母送終,說明他們是懂仁義的人,他們寧可吃苦也不依賴我,說明他們是自立自強的人,如今亂世,能有這兩種品質,難道不值得高興嗎?”可見,他是多麼明智呀!而李大釗,他堅決不做官,只想爲祖國獻出一份力量,他爲了愛國不怕犧牲,同時他也是個慈祥、正確引導孩子們的好父親,他間接告訴孩子們做官雖然有錢,但是官是爲有錢而活的,而他,只一心想爲祖國做貢獻,哪怕身無分文。中國因爲有他們,才一步步走向成功,正因爲有這些不怕犧牲,一心向國的共產黨人,中國才站起來,飛速地前進。歷史將永遠銘記着他們,而我們也會永遠記住他們。

覺醒年代觀後感3

《覺醒年代》裏的人們有着那個年代的超前智慧,提倡新思想的,氣衝斗牛,主張舊思想的,則巧舌如簧,膽小怕事,只會維護自己,不懂得維護國家,失去了衝勁,最後只會和社會斷開聯繫,成爲空殼。中國人只是缺一個指引方向的,骨子裏都有一股衝勁,陳獨秀的思想清晰且受人歡迎。《新青年》出版後,買的人不少,不論是受苦受累的民衆,還是青年學生,亦或是商人,只要還沒有淪陷在舊封建思想之中,拿到這本書後,眼裏就會有希驥。有能力的,並且有思想覺悟的,都要跟着大幹一場,一時間,當真是氣衝斗牛。

新文化運動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民主與科學的思想深入人心,弱勢之反派被攻擊的體無完膚,中國的時代要來了,中國要覺醒了,要翻身,要戰鬥,誰也無法阻擋。在此期間,陳獨秀等先驅是中國戰士,他們一心爲拯救中國的聖土,爲喚醒中國人民而奮戰,他們都有一股衝勁。

可能因爲時代的原因,現在的人其實或多或少是沒有些衝勁的,沒有先進思想的知識分子直接與人民接觸,即使有,沒人想着改變——認爲現在的生活夠好了,只是策劃着如何能讓自己舒適,骨子裏的衝勁也沒了。我認爲,創造即進步,只有創造,才能拓寬進步的渠道,創造才能構建未來,預知未來。現在的中國人,已是今非昔比,之前人們想着如何進步,如何鬥爭,現在,小地方的人想着如何走出去,大地方的人想着如何在晚年全身而退,父母都在想着讓兒女們能夠拿到高薪……想要創造的卻是少之又少。中國到現在仍然算不上發達國家,人們口中的好東西都是進口的。

爲什麼中國的商品很大程度上不能與國外的相比?

一是中國人很少自己創造

二是中國人的固有思想

雖然已經有很多人改變了這種觀點,但仍有不少人堅持,這其實都與創造有關——創造意味着改變,改變思想。

中國人不比外國人差,所以,中國人應該學着自己創造,趁着還年輕,把握機會,努力學習,極力創造,補國之不足,拓未來之渠道,時代進步應該如此,國民進步重在創造!

覺醒年代觀後感4

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前進,於迷霧裏燃燈奔走。——題記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時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特此推出《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以1915年《青年雜誌》後改名爲《新青年》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爲共產黨機關刊物爲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歷史,它讓我們瞭解到書本上沒有描述出來的細節,並用生動、形象的表演形式將它們呈現在我們眼前。

期間,6年時間,國運飄搖,民不聊生,是一個異常艱難的時世。面對貧窮、落後,愚昧的現實,面對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野心,面對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有人迷茫,有人憤怒,有人消沉,有人奮起。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錢玄同、胡適、魯迅等人開始救國救民之路的探索。

大家都知道第一部白話文小說是由魯迅先生著的《狂人日記》,電視劇裏對魯迅完成《狂人日記》場面的歷史性再現真的把我震撼住了。

1918年,紹興會館,周樹人趴在房間地板上奮筆疾書,滿地撒的都是手稿。地上還擺着幾碟茴香豆和尖辣椒。突然,他停住了,緩緩一仰,癱臥在一片手稿上長舒一口氣,臉上有悲憫,有激憤,有悵然若失,走進來的錢玄同被他嚇了一跳,但周樹人臉上抑制不住地笑。讓他隨即意識到什麼,用顫抖的聲音問:“成了?”

不久,《狂人日記》刊行全國,舉國震動。

魯迅曾言:“猛獸是孤獨的,牛羊則結對;野牛的大隊,就會排角成城以御強敵。但拉開一體,定能哞哞地叫。”

沉穩厚重,樸實堅毅的李大釗;激情四射,慷慨率性的陳獨秀;目光高遠,充滿理想,性格剛正的毛澤東;冷峻孤憤,以筆爲槍的魯迅等,以及在北大紅樓,一批在新思想、新文化鼓勵鼓勵下,洋溢着愛國熱血的青年學子鑄成了那座防禦強敵的城。

青年在每次運動中都發揮着巨大作用,這正是。

青春當有夢想,以奮鬥砥礪成。

看這部電視劇最大的感受就是看的是黨的過去,參與的是黨的現在!

覺醒年代觀後感5

一百年前,軍閥混戰,社會中處處都有“吃人”的封建禮教,腐敗與黑暗充斥了整個舊中國。這些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吃人”、“被吃”,讓當時之社會,當時之中國病入膏肓,無藥可醫。面對這樣的中國,是參與“吃人”,追隨封建,還是殫精竭慮剷除推倒這個發着黴、爛着瘡、流着膿的老房子,我們的先輩選擇了後者。

一百年後,“吃人”的現象早已不復存在,面對先輩,我們會稱他們爲英雄,會說這盛世如你所願。但當時的他們終究不是預言家,他們看不見如今的盛世,不知道那個他們夢裏的新中國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建成,更不用說自己當日的犧牲是否被人銘記,自己滿懷的信念是否被人傳承。但是,儘管前路茫茫,儘管前路被黑暗所籠罩,他們知道若沒有第一個敢於照明前路的人,那就不知道多少人每天在“吃人”,在“被吃”,若沒有第一個開拓新路的人,就不會阻止那些發着惡臭的封建禮教在這黑暗中成長。他們在犧牲時,在用生命與黑暗鬥爭時,心裏想的不是親人,不是自己,而是革命信念與民族大義。爲了建成一個可愛的中國,他們捨棄了自己的性命,多少年輕的妻子失去了丈夫,多少年幼的孩子失去了父母,多少垂垂老矣的母親失去了他們的孩子!

那些反對他們的人,那些加入“吃人”反對革命的人,他們可以遮住天上的太陽,讓這個世界黑暗無光,只留下黑暗與惡臭,但他們絕對無法遮住民主的光芒,如果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是拉動歷史前進的車伕,那麼民主就是幫助歷史前進的車輪。新文化運動只能用民主的力量才能讓歷史前進的車爬越封建禮教的那道高山,找到被高山擋住的光。

我們走過的每一條路都是用革命先烈的血肉鋪出來的。在那個年代,他們用熱血一筆一劃寫出的青春與信仰,如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個國家的成敗全在這個國家的青年身上,他們骨子裏流出的愛國情懷與精神文明是這個國家的頂樑柱。先輩們手中的火炬已經傳遞給我們,先輩們心中的信念已經傳承給我們,當代青年啊,該覺醒的不只是當時之中國,更應該是現在的我們啊!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奮鬥作爲青春的底色,成爲一個爲中華復興而讀書的勵志少年!

這個世界如果沒有太陽,我願做最後的火炬!

覺醒年代觀後感6

看完《覺醒年代》,我的內心有着很大的感觸,以前認爲革命不過就是打仗加談判,當我看完後知道了革命的本質、意義,知道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從覺醒到強大有多麼不容易,要經過多少人的努力,犧牲才能成功。

站在後人的角度上,我們知道他們的革命再怎麼樣困難也會成功,而當時的他們不知未來如何,擔憂中國的存亡,怕自己不站出來就無法爲民族撐腰,怕國家被列強給“分食”了,那個時代有懦夫,有叛徒,但更有英雄,他們身上的愛國,堅韌,聰慧都被一一展現出來了。

在這部電視中所演出來的歷史,令我無法忘懷。其中郭心剛聽說“巴黎和會”外交失敗,青島將失,坐在河邊一夜,因爲悲憤痛心而一夜白頭,那一幕,對我來說真得很震撼人心,而後他又以血寫下“還我青島”,帶病遊行,最終身體虧損與世長辭。你說他們這麼做是爲了什麼,在劇中早就爲我們解答了:爲了他們能夠像人一樣活着,擁有人的權利,人的快樂,人的尊嚴,讓他們不再流離失所,讓中國的老百姓過上富裕的生活,讓窮人不再受欺負,人人都能當家做主,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爲了中華民富國強,民族再造復興。

在這場革命中的英雄不在少數,例如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鄧中夏,周恩來,毛澤東等人,他們中的人上到高官下到學生、工人,人人都在爲國而鬥,他們追求真理,使黨走上正確的道路,讓黨帶領着全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捍衛主權不再讓那些列強欺負侵略我們的人民和祖國。其中陳獨秀的《新青年》和李大釗的《青春》將年輕人喚醒,爲他們樹立新價值觀,而這也是一個民族的崛起時刻。

陳延年和陳喬年作爲陳獨秀的孩子,自然是虎父無犬子,也投身革命中。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強則國家強,所有的青年才子都是國家的優秀代表,民族的希望,正是有了他們,我們國家才能強大。

如今,中國繁榮強盛,我們生在這個國家,這個時代是何其幸運。雖然我們生來就很幸福,沒有了戰爭和飢餓,但卻不能忘了先輩們的努力,國家曾經受過的欺負。我們作爲被寄予厚望的新一代,我們心中應以他們爲榜樣,像他們學習,靠近,對國家充滿真摯的熱愛,付出自己的努力,使國家更加強盛!

覺醒年代觀後感7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樑;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驕陽萬丈光。———題記

自從我看了《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後,感覺它就像是一本“活”着的歷史書。百年前的中國,地裂權分,民不聊生。在骯髒的世道里,有錢的買命,沒錢的等死。“鬧市砍頭”成了人們熱衷圍觀的特色節目,人羣蜂涌搶人血,蘸饅頭,民間“妙方”,不爲別的,只爲兩個字——活着。

但封建的黑暗即便是擋住了天上的太陽,也無法擋住民主的光芒,總有人從風雨中開闢着這條救國的道路。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陳獨秀真誠豁達,一身傲骨,他創辦的《新青年》在中國大地吹響了思想啓蒙的號角。帶領着一批有爲青年開啓了向傳統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戰的新文化運動。他的一篇《敬告青年》提出了當代的青年六大標準。國家倘若要進步,必須要廣大青年奮發向上,成爲國家之大棟樑,撐起富國強兵的一片天。號召青年們開拓眼界,衝破陳腐思想的牢籠,建立新的中國。

亂世之下,家國不能兩全。仲甫先生整天忙於社會,救國救民,所以和他的兩個兒子——陳延年、陳喬年的關係一直不太親近。兄弟二人一直認爲父親是個僞君子。父親和兒子之間彷彿隔着一座厚厚的牆,陳獨秀一直想推倒這座牆,但又不知道從何處下手。我在影片中父子的關係,看到了一個細節,陳獨秀可以在演講臺上滔滔不絕,做到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每一句話都讓人熱血沸騰。可到了兒子們面前,卻彷彿變成一個不善言辭的學生。但他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關心,去愛着他的孩子們。

兄弟二人從一開始認爲父親是一個大逆不道的“僞君子”到後來理解父親,爲父親親手做荷葉黃牛蹄,雙雙義無反顧地參加了革命,甚至爲國犧牲。他們與他們的父親一樣,有着無私奉獻的救國之心。我在他們的眼中看到了堅毅和力量之光。即便是邁向死亡的步伐,也和當初邁向未來的步伐一樣堅定,毫不猶豫。留在我記憶深處的的面孔是那樣年輕鮮活而美好,就像屏幕裏從血裏開出的花朵一樣,在最美的時刻凋謝,化作黑暗裏的一束光,指引着那些與他們,共同奮鬥無數的革命志士前進的方向……

覺醒年代觀後感8

“我們現在的生活就是覺醒年代的續集,我們知道他們的偉大,卻低估了他們的偉大”這是我在看完《覺醒年代》後最強烈的感受。在《覺醒年代》這部劇一播放,就引起了各界人們觀看的熱潮,我也不例外,成爲了一名追劇人。

影片的開始是以漫畫形式講述了當時的社會背景,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第二年,也是袁世凱當上中國大總統的第二年,這一年的元月18日,日本向袁世凱遞交了二十一條的文件,並要求袁政府“絕對保密,儘快答覆”。我看到的是昏庸無能的復辟皇帝,是麻木不仁的官僚政府,是民不聊生的封建社會……就在這時,一位身穿中山裝,帶着一副圓眼鏡,留有小鬍鬚的中年男子站了出來”天發殺機,戰雲四飛,倭族趁機,逼我夏宇,留日學子,羈身異域,望回神州,仰天悲憤”他就是偉大的革命家李大釗先生,他奮力地呼籲着身旁的學子,他們奮力地呼籲着所處的社會,呼籲着開展新文化運動。

國內形勢風起雲涌,金石摻瓦礫大浪淘沙。早稻田大學初次會面、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思想啓蒙、文化革新、報國救國是他們一路走來的腳印,1921年中國共產黨開天闢地成立爲全劇畫上氣勢恢弘的驚歎號。

去時少年身,來世英雄魂。延年喬年自覺挺起生活的重擔,堅持勤工儉學只爲留學法國,堅持無政府主義只爲挽救民族,他們建立工讀互助社,在現實中驗證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他們吃過的苦受過的累都在他們堅定而熠熠有神的眼睛裏,顯得是那麼的渺小。少年意氣的延年曾經堅定地說:“我不能爲父母盡孝,作爲兄長,我不能爲弟妹盡責,因爲我也是立志要爲國家獻身的人。”延年沒有益壽,行刑前的他彷彿在一夜間長大,意志堅定不懼強權。行刑時他們的臉上都露出了微笑,因爲他們明白,自己的堅持有意義,他們彷彿看見了革命光明而又充滿希望的未來,看見他們爲之奮鬥的中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的舞臺傲世羣雄。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強則國家強。五四風雷激盪百年,青春中國風華正茂!先驅長逝,歷史已遠,我們當以史爲鑑,牢記使命,不負韶華!

覺醒年代觀後感9

在暑假期間,我觀看了《覺醒年代》這一部電視劇,這部劇同其他劇不一樣,它沒有一幀是無關緊要的,沒有一個人物和臺詞是多餘的,它將歷史書中的人物和事件重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真實的瞭解了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

這部劇主要講述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建黨期間的故事。看《覺醒年代》就像在讀歷史,每一個人物都活靈活現,劇中大多人一出場便讓人肅然起敬,每個人都忠於人民,熱愛國家,追求真理,有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領導新文化運動的胡適、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陳獨秀、中國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等人。他們本可以選擇衣食無憂,而他們爲了讓中國不再受到列強和本國的封建勢力的擠壓,選擇放棄輕鬆且滋潤的日子,轉而選擇與當時的黑暗社會對抗,無論多麼困難,也要找到一條適合中國的道路,喚起中國人的精神,讓沉睡的中國和中國人覺醒,讓中國重新受到世界尊重。

當時的他們有着滿腔的熱血和隨時願意爲祖國捐軀的心,但他們不知道中國最後會不會勝利,他們犧牲的時候也不知道這對中國的勝利有沒有意義,他們靠着滿懷的信念和對祖國的熱愛堅持到了最後,他們是我們最值得尊敬的人,也是我們心中最偉大的人。

看這部劇對我最大的啓示是我們要抓住這稍縱即逝的青春去做些有意義的事情,當然對我們這一代的青年來說有意義的事情就是讀書和學習,我們需要在最美好的青春時光裏去奮鬥,讓自己的未來變得萬丈光芒,更是爲了祖國的繁榮昌盛。爲了以後能爲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做自己該做的事。“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這是李大釗在《青春》中爲我們青年發出的吶喊。

前輩們不怕困難,開拓進取,絕不屈服的精神,給了我很深刻的啓發,作爲新時代青年,我們更要努力學習、牢記使命,爲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目光所及皆爲華夏,五星閃耀皆爲信仰。”最後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

覺醒年代觀後感10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誕生一百週年。但是我們仍要銘記先烈的英勇事蹟。

暑假裏一部電視劇火了——《覺醒年代》。我抱着好奇與疑惑,打開了這部深深影響了我的電視劇。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青年人蓬頭垢面,破衣爛衫,走上了刑場。但他卻仍然帶有信念,眼裏卻依舊有着光。這位青年當時只有23歲。他被鐵鏈束縛了手腳,鐵鏈與地面發出摩擦的聲音。周圍是一片寂靜,除了這點聲音別的什麼也沒有。青年光着腳,越往前走,步伐越沉重。他爲革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他眼中沒有一絲的後悔或遺憾,似乎他做出了獻身的準備。

這麼做真的值得嗎?

或許青年也曾考慮過這個問題,但他的從容告訴我——值得。他不是沒有考慮過後果。他也有血,有肉,有心啊。他愛他的父母,愛他的兄弟,他也有感情。但他深刻地意識到這些關係的前提是,他是一名中國人。他也愛他的父母,他的兄弟,但他更愛中國。如果沒有了大家,何談小家呢。回首從前,他笑得真摯開朗,但現在他卻顯得十分成熟。有多少先烈用最好的年紀換來了革命的勝利呢?只能說是數不勝數。

當戰爭的號角吹響,革命戰士們一往無前,義無反顧地衝鋒陷陣。又是怎樣的情感在推動他們前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們用鮮血染紅國旗,用生命鑄就今天。

他們就是紅旗上最亮的星。

他們住在革命的洪流裏,勝利的曙光傾向理想一萬丈,他們午睡在北風途經的蘆葦蕩中。他們吃過草根,睡過山腰,他們不放棄,不拋棄,他們是長在岩石裏的松柏,是飽經風雨的梅花。他們夢想中的國家美好一片,也終於通過他們的努力實現。

硝煙未停,奮鬥的腳步越發堅定。

我們生在陽光下,長在春風裏,被甘霖滋潤,被花香縈繞,但我們更應該牢記歷史,牢記使命。爲祖國富強獻計,爲國家繁榮獻身。在過去的一百年中,中國人民拼搏奮鬥,今天的中國,在他們的手中創造,在他們的手中改變。因爲他們中國才能錦上添花。在將來的一百年中。中國也必將在我們手裏繁榮。在我們手中強盛。

電視播完了,但我的心卻翻起波瀾。浪花拍打着快速跳動的心臟,我知道是未曾演完的歷史,在提醒着我,催促着我。

覺醒年代觀後感11

最近,我觀看了《覺醒年代》這一部電視劇,看完後,我感到,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既沒有戰爭,也沒有饑荒,這些都是前人的浴血奮戰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和諧美好生活。

故事講述自辛亥革命失敗之後,中國人民還沒有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三座大山依舊壓在中國人民頭頂,思想混亂的社會亂象,再一次擺在我們中國人民面前。爲探索救國救民的道理,涌現出一批青年代表李大釗、毛澤東等在混亂中上下求索。在探索新中國的道路上,他們逐漸確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達成了只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才能挽救中國的共識。由他們策劃的“五四運動”喚醒了國民的人性,從此,華夏大地到處聚集着覺醒的幼苗。“五四運動”不僅是青年人覺醒的開始,也是青年人奮進的起點。

那個時代的中國,戰火硝煙,國民愚昧無知,從袁世凱復闢帝制、鎮壓二次革命再到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引發一場空前的愛國主義運動,在新舊文化的博弈中,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中國青年新思想代表開展了愛國救亡運動,並於1921年創立了中國共產黨成立。時間一晃就來到了1931年,日軍在瀋陽南滿鐵路段,用炸藥將鐵路一側的軌道炸燬,進而向北大營發起進攻,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中國東北淪陷爲日本殖民地。“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日本在中國東北的燒殺掠奪和不斷地入侵讓中國國共兩黨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強,中國駐守北大營的團長帶領官兵面對日軍英勇抗戰,打響了中國14年抗戰“第一槍”。九一八事件的爆發,也是中華民族的覺醒日。

看《覺醒年代》就像在讀歷史,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活靈活現,每一個場景都無不讓人內心澎湃、久久不能平息。我覺得《覺醒年代》不僅爲我們展示幾十年前中國人民的覺醒,更是告訴我們中國青年的覺醒。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100年的奮發崛起,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強大,今天的中國已不再是百年前的中國,我們已經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現在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生逢強國時代,肩負強國使命,作爲一名少先隊員,我們要珍惜當下,努力學習新知識、培養好習慣,健康快樂成長,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覺醒年代觀後感12

青春夢想是青春奮鬥的目標航向,知之深則行之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夢想,陳獨秀《敬告青年》言道“青年如初,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逆流,新舊思潮發生激烈衝突,此時蔡元培受命當上北大校長,立志培養人才,上任後立刻招攬有賢之士,三請陳獨秀。陳獨秀當上文科學長後,更是請以一篇文章而名聲大噪的李大釗,胡適,許多賢才慕名而來,北大人才濟濟。許多著名的學術論文,小說如潮流般涌來,如: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出自魯迅先生筆下,中國第一篇深刻研究的《體育之研究》出自進步青年毛澤東(二十八畫生)之筆。

軍閥混戰,倒行逆施,民衆矇昧,思想混亂中,出了問題再一次擺在中國人面前,李大釗,陳獨秀,胡適,毛澤東等人在混沌中上下求索,從新文化運動開始着手思想啓蒙,力求喚醒民衆救亡圖存,隨着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他們開始接觸,學習,接受,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逐漸從思想啓蒙轉向革命行動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實踐,創建了中國共產黨,使中國革命爲之一新。

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爲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歷史性的貢獻,也有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公認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

100年前,五四青年挺身而出,奮起抗爭,爲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拋頭顱灑熱血,留給我們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爲主要內容的偉大無私精神。今天的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着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又面臨着“天將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青春夢想,因青春奮鬥而光芒萬丈,艱苦困苦,玉汝於成,青春當有夢想,以奮鬥砥礪成。

覺醒年代觀後感13

我的家住在合肥市經濟開發區的`繁華大道,在這裏我度過了無憂無慮的孩提時代。直到最近看了電視劇《覺醒年代》,才知道和繁華大道相連接的延喬路是因爲陳延年和陳喬年兩位革命烈士而命名。此時的我不禁熱淚盈眶,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少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

電視劇《覺醒年代》的熱播,讓我們這些生活在紅旗下的少年更加了解到新中國的成立是多麼的不容易。劇中陳延年、陳喬年的扮演者爲我們演繹了兩兄弟從叛逆到成熟,自立自強、不斷成長的過程,這不只是個體的成長,更是那個動盪時代的“覺醒”,是無數站在時代前沿先進青年的縮影。“覺醒青年”延年、喬年轉變觀念,投身共產主義事業的過程,正是那個年代先進知識分子和廣大民衆思想覺醒的過程,印證了馬克思主義勝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的歷史必然性。即使到了爲革命理想流血、犧牲的最後一刻,革命先烈始終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

那時的青年們和現在的我們一樣,都是“新時代”的“追光少年”,追求的是對真理的信仰。在學習上,我們要攻克一道又一道的難關,不能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學習,與先烈們相比,這點挫折又算得了什麼。

百年後的今天,天安門廣場上“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吶喊,正是如今的年輕一代對真理和信仰的追逐,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也是我們少先隊員爲之奮鬥的目標。

“延喬路”的盡頭是“繁華大道”,也必然是“繁華大道”。因爲有一代代的青年追尋真理、投身實踐、自立自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永遠有人正年輕且風華正茂。敢於鬥爭、自立自強的骨氣和志氣是代代青年自覺傳承的,無數青年如螢火般發光發熱,不斷實現穿越百年的理想,在黑暗中相信光,在絕境中創造希望;在沒有路的地方,闢出遠方!身處大有可爲的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續奮鬥中變爲現實,穿越“延喬路”必將踏入更加美麗的“繁華大道”。

覺醒年代觀後感14

生逢亂世,即使命運如螻蟻,但仍有人心向光明!

觀看《覺醒年代》讓我熱血沸騰,深刻感受到思想的光芒、理想的魅力和青春的力量,也深切體會到那個壯懷激烈年代在中華民族覺醒和復興之路上的分量!

“文明其思想,野蠻其體魄。心力體力合二爲一,世上事唯有不成。”宏闊的歷史中,既有大江大河,也有暗流涌動,共同匯就一個時代的精神。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和光榮並存的歷史,是一部中國人民不懈抗爭的歷史。大歷史中的小細節,更能給予人們深刻透徹的領悟與震撼人心的力量。從鴉片戰爭到中共建黨以來,中國人經歷過三次覺醒。其一爲技術的覺醒,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其二爲制度的覺醒,推翻帝制,實行三民主義。但科技、機器、西方制度移植都沒有太大的效用,唯有思想的覺醒,才救得了中國。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強則國家強。”面對北洋政府要求中國代表團簽訂喪權辱國的《巴黎和約》,北京大學的學生自發的組織起來,建立了統一的學聯,進行罷課抗議活動。他們走上街頭,喊着“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的口號。“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也是中國青春的力量的蓬勃生長!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開支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的時期。”一百年前,“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成爲中國共產黨建黨史上一段被人傳頌的佳話;一百年後,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深知使命在肩。生如螻蟻,當有鴻鵠之志;命如紙薄,應有不屈之心。人,唯有自強不息,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青年,唯有不斷奮鬥,才能不辱時代之使命!奮鬥有我,強國有我!

覺醒年代觀後感15

最近,看《覺醒年代》令我感觸尤深,開篇第一集描寫了仲甫爲了與守常見面,當衆多愛國青年說出“中國無藥可救”,還遭到郭心剛的唾棄,但最後結果令人滿意。

這部電視劇主要講述在仲甫等人的不斷努力下掀起一陣新的革命思潮,前八集分別寫了陳獨秀與李大釗初見,談革命、創辦雜誌,再到去北大當文科學長。之後陳獨秀邀請魯迅撰稿,這當中每一集都看的我熱血沸騰。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劇情,就是在錢玄銅去找魯迅,而魯迅身後是一人被斬首示衆,衆人原是當做看戲,當砍刀落下之時衆人卻又嚇得連連後退。此情此景,實屬令人難過、悲哀但卻無能爲力。

錢玄銅說魯迅消沉,魯迅卻對他說道:“假如啊,有這麼一間鐵屋子,絕無窗戶,而且是萬難破毀的,裏邊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就要被悶死,然而從昏睡入死,他們全然不知道就要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一聲驚醒這幾個較爲清醒的人,但是這不幸的少數者,要去承受這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爲你對得起他們?”錢玄銅又反駁道;“如果我嚷幾聲,能叫醒那幾個人,你就絕不能說,他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這段令我映象尤爲深刻,是揭露社會情形的實事,讓人身臨其境。那時的政治混亂,令人擔憂,陳獨秀等人爲此努力,想改變這個社會。他們都不怕任何勢力,更不畏懼任何犧牲,哪怕是背上“賣國賊”的罵名也要爲之奮鬥。

李大釗先生曾與同學在大街上進行遊行,被當時政府追捕,雖然對北京有着諸多不捨,但迫於形勢,只能無奈前往上海。

一個民族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不斷進步,最終摸索出一套最爲適合本民族的制度,他驅使了許許多多的普通人勇於鬥爭,也燃起了羣衆的民族情懷和激情,在時局混沌的情況下對着腐朽的社會不斷進行着衝擊。在革命鬥爭中,雖然充滿了艱辛困苦,必然不會一帆風順,他們依然苦中作樂,爲了創造一個全新的社會而不斷努力。

克服困難,不斷成長,中華民族必定會站起來,不再受外人的欺負,在中國的領土上真正的當家做主。那些艱難的日子,使我們奮勇向前,終究站在了世界的舞臺上,這是數代人義無反顧奮鬥換來的。讓我們向那些先烈致敬,也提醒了我們珍惜現在生活的同時,爲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勇前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