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總結

有關送教下鄉活動總結範文(精選17篇)

本文已影響 2.03W人 

一個熱烈的活動已經結束,我們會積累一些相應的經驗,那麼將這些記錄寫在活動總結中,讓自己銘記於心吧。你想知道活動總結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關送教下鄉活動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送教下鄉活動總結範文(精選17篇)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1

爲了提高農村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使農村孩子也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日前,我校開展了送教下鄉活動,此次活動由劉校長和王校長親自帶隊,9月25日來到葉赫中學,我區中學送課教師是四平二中的張微老師, 張微老師上了一節 “在WORD文檔中製作宣傳畫”這一課,效果非常好,課後,我講了“在新課程下,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的講座,上課教師與聽課教師還進行了廣泛的交流,通過學習、交流,聽課教師普遍感到開課教師在教材處理、課堂駕馭等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因而收益匪淺。會後,雙方還交換了今後聯繫的方式。

通過這次送教下鄉活動,我談一下我個人的一些想法:

一、送什麼的問題。

如果僅把送教下鄉活動理解爲讓城鎮學校的一節優秀課到鄉村薄弱學校去演示一遍、並想以此來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話,那就送教下鄉活動的根本目的來說,一般是很難達到的。因爲這種杯水車薪的行爲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所以,我認爲有效的送教下鄉活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送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關於教育基本問題的深層次本質和規律的觀念,是教育的靈魂和根本性的指導思想,對於教育全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向這些學校和教師傳遞先進的教育理念就顯得尤爲重要。就當前來說,要使老師們認識到,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爲特徵的信息技術,正在使教育發生着一場深刻的變革,其勢洶涌,不可阻擋。在這種社會發展趨勢下,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不僅是指文化知識,更包括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質、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善於與人共事的合作精神;教育的目標也將不再是爲了學生傳承知識,而是爲了激發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這些,無疑對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爲了順應這種社會發展的潮流,爲了培養21世紀有用的人才,我們就必須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有效改進教學方法。從而使教育理念成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強大內驅力。

2、送教學經驗。教學經驗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得來的一種知識或技能,它往往需要有較長時間的積澱,是教師的寶貴財富。從我區目前一些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上比較薄弱的學校情況看,它們所最缺少的,也不是教學硬件上的投入,牽制學校前進的,恰恰是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而這種水平的不高,也不單純是教師自身的學歷不高和素質不好,而是教學經驗的匱乏。他們也在鑽研教材,但最後不得要領;他們也在探索教法,但最終不夠科學;他們甚至付出了比城鎮學校教師更多的勞動,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所以在送教下鄉的活動中,向他們傳遞一些先進的數學課教學經驗,對於提高薄弱學校教師在數學課教學方面的整體教學水平,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送教學方法。如果把在送教下鄉活動中傳遞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看作是一種理性的、抽象的行爲,那麼教學方法的傳遞應該是感性和具體的了。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師教學活動的根本,也是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教學方法是否先進、得當,將直接關係到教書育人的質量。所以,教學方法的傳遞是送教下鄉活動中的重頭戲。執教老師要借用課堂這個載體,運用現代教育理論,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直面聽課教師展示自己的教學過程,讓聽課教師從聽課的過程中得到啓發和感悟,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怎麼送的問題。

爲了提高信息技術學科送教下鄉活動的實效,在這個問題上,可以採用如下的幾個方法:

1、觀摩課。我們要選擇那些思想作風正派、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較高的教師承擔執教任務。就目前來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創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要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作爲教學的終極目標,把以傳承知識爲目的的“接受性學習”變爲以培養能力爲目的的“研究性學習”,儘量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來增進其思考力和道德判斷力。

2、專題講座或評課。對於農村學校來說,觀摩課雖然具有直觀性和可摩仿性的特點,但它帶給聽課者的還只是停留在面上的一些感性認識,如果我們對課堂上的一些新方法,新理念不加以點明或提示,更會顯得是雲裏霧裏。所以,觀摩課配以專題講座或評課,將有助於教師對這些觀念和方法的內化,幫助他們把認識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但是,我們還必須注意具有針對性,即所講內容要和活動主題相吻合,使聽者感到所講內容是送教下鄉活動中的一個部份,是活動主題的提煉和濃縮;只有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經驗介紹。教學經驗的傳遞對一些薄弱學校的教師來說,可能同目睹一堂優秀的觀摩課來得一樣重要。因爲它能指明教師努力的方向,減少無效勞動,提高教學實效。而且來自第一線教師的經驗介紹,是最具說服力的,最易激起聽課教師情感上的共鳴。所以,如果我們在送教下鄉的活動中安排一定時間的經驗介紹,對於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送後的延續問題。

就送教下鄉活動的時間來說,一般是很短暫的,它不可能一下子解決許多的問題。所以,要發揮送教下鄉活動的最大效益,還必須做好活動後的延續工作,如學校領導要組織教師對活動進行總結,讓大家談談參加活動後的體會和收穫,促使大家對活動精神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礎上,還可組織有關教師上一些嘗試、創新課,把學到的、領悟到的東西進行具體實踐應用;今後要加強城鎮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的聯繫,如果做到這樣,就能有效地改變薄弱學校的面貌,真正達到了送教下鄉“送去一堂課,帶動一個面”的目的。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2

按照區教育局進修校的安排,“送教下鄉”教師於2013年4月26來我鄉送教下鄉。”送教下鄉“,是優秀教師傳送經驗,提供示範的有效途徑,旨在增進城鄉教師的相互學習,既使作課教師從中得到磨練,又使聽課教師從中受到教益,從而實現雙惠雙贏。旨在幫助於農村,服務於農村,建立城鄉互幫互助的教研熱線,增強一線教師的教學教研意識,在我鄉掀起教學研討的熱潮。

一、精心組織,合理安排

爲了此項活動的有效開展,我鄉成立了“送教下鄉”活動領導組,組長由中心校長韓培模同志擔任,副組長由鄉中心校主管初中教學的劉芬蘭同志擔任,成員爲各校校長擔任。繼榆次區召開“送教下鄉”專題會議之後,我們就召集各校領導商討,最後確定,將送教教師集中於郭家堡中學授課,全鄉相關教師全部集中到郭家堡中學開展聽評課活動,並確定了同課異構的教師,要求同課異構教師精心備課,郭家堡承擔所有聽評課的準備事宜,要求精心組織,妥善安排。

二、提高認識,明確任務

“送教下鄉”是爲了更好地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傳輸到鄉鎮農村,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教師專業的均衡發展。區教師進修學校組織全區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送教下鄉——送去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通過互動研討——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送教教師精心準備,真誠服務,受到好評和歡迎。

送教下鄉活動發揮送教教師的示範輻射作用,改變了過去的教研模式,將教研重心下移,面向鄉鎮;到課堂上、師生中,瞭解農村學校在課改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教師課改中的困惑;把調研、教研與教師培訓相結合,發揮典型教師傳、幫、帶作用,極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實效性,有效促進送教和受教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推動新的課程改革 。

三、 精心準備,實現雙贏

本次來我鄉送教的榆次二中的潘秀鳳老師和榆次五中的何英姿、韓雅萍三名教師,涉及到語文、政治、物理三個學科,主要形式爲我鄉的三名教師和送教的三名教師同課異構,內容以初三複習課爲主,課上送教教師精彩示範引領,課後聽課教師交流互動, 送課教師針對困惑的問題,做了具體的指導、熱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爲教師充電。

通過送教活動同時還歷煉了一批年青教師,參與同課異構的教師精心備課,查閱資料,此項活動創造了磨練自己的機會,積累了許多借班上課的教學經驗,有利於自身專業化的成長。送教下鄉活動爲我們鄉送來的是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課改信息、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技巧,廣大教師在相互交流學習過程中共同提高着。

四、 加強交流 ,促進聯動

送教下鄉活動,搭設了校際間交流的橋樑,促進了校際聯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開闊了教師的課程視野。

五、 促進溝通 ,提升能力

送教下鄉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作用,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師之間的溝通,使教師在學習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語言的同時,逐步意識到作爲一名教師要不斷地及時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專業知識結構,努力轉變和改進教學行爲,以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3

根據全市20XX年教師培訓工作的計劃安排,我校承擔了市教研院開展的送教下鄉的工作。爲使本次活動做到實效性強,效果好,活動雙方做到互惠互利,共同進步的原則,學校給予了高度重視,首先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選派了學校各學科最優秀的骨幹教師作爲送教教師,在9月27、28日兩天在楊義國校長親自帶隊下於早晨5點出發,駕車來到了訥河市開展送教下鄉活動,此次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完成規定課時外,結合授課進行了學科交流以及學科專題講座,同時此行我們還帶去了我校的校本教材《經典誦讀》和各學科各年級的《問學案》共計60多本,得到了訥河市老師們的一致好評。雙方教師在活動中教育教學水平均得到了提高,有效促進了城鄉交流,提高了廣大鄉鎮中小學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推動了城鄉教育均衡化發展。

一.精心籌備 高度重視

爲增強送教下鄉活動的針對性,使活動得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學校首先結合送教學校提交的《培訓需求調研表》深入廣泛地調查研究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最感困惑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問題,並結合以往送教下鄉的經驗,對本學期送教下鄉工作的具體形式和工作內容、工作要求,進行了認真而細緻的研究。在送教的形式及內容確立的前提下,確立了此次參加“送教下鄉”教師的具體人選和要求,同時要求執教老師要不辭辛苦,精心設計教學,準確把握學科特點,精心準備教具、學具,重視技能技巧、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確保所送的每一節課都能讓廣大鄉鎮教師能學得來,用得上,送教教師還考慮到農村學校硬件條件的限制,每節課分別按有課件和沒有課件兩種情況進行備課,同時由於送教的是兩所不同的學校,教學進度還不同,送教教師又分別按照各校的進度進行了備課,每位教師相當於備了4節課,爲使課堂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師們事先印好了每節課學生的練習題,帶到了送教學校。由於物理有實驗內容,劉雄姿老師從實驗室準備了十多套實驗器材,每件實驗器材都事先做了認真的檢查,確保課堂達到最佳效果。同時學校領導對此次活動給予了高度重視,多次召開預備會,爲此次送教下鄉有針對性、有步驟地開展活動提供了保障。

二、特色展示 共同提高

四十五中一行人在楊義國校長的帶領下於9月27日7點到達了訥河市教師進修學校,得到了進修學校王交發副校長一行人的熱情接待,在稍作休息後我們就立即趕往了第一所支教學校———訥河市永豐中心校。進入校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敞整潔的操場,乾淨的教室,熱情的教師們。送教老師到達後沒有休息就投入到緊張的準備工作中。幾位老師又根據學校實際對授課內容做了調整,努力使課堂收到最好成效。在授課過程中幾位送教老師分別在數學、語文、英語、物理四個學科展現了四十五中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結合我校實施的“問學案”的教學模式,努力打造以學生爲主體的高效課堂,一向沉悶的課堂氣氛在鄉鎮學校的課堂上消失了,原本沉默寡言的鄉鎮學生在與城區教師的對話交流中思路敏捷了。

三、課例研討,城鄉師師對話。

課後幾位任課教師與送教學校的老師們進行了熱烈的課例研修、互動研討,幾位送教老師首先談了自己對這節課的設計思路,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討論既務實,又有成效。我校語文組的市級骨幹教師——趙瑞老師的《蘇州園林》一課得到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趙老師深厚的語文功底,靈活機智的課堂駕馭能力,對學生很強的親和力,給每位聽課老師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引發了大家對語文教學的思考。英語學科的楊懿老師的英語課給所有聽課師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師們一致認爲楊老師素質好,課堂活躍,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對於初一學生能有針對性的利用圖片、聲音等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數學學科的劉瓊老師是一位年輕的高級教師,在學校擔任初三畢業班的班主任工作,(爲使此次送教下鄉更有實效,學校選派了兩位初三老師)聽課結束後老師們一致認爲劉老師的《一次函數》一課講解細緻,深刻,教學嚴謹,規範性強,同時在授課中的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獨特。物理的劉雄姿老師是我校物理組組長,她所準備的課題爲《測小燈泡電阻》,爲使物理課上的更有實效,劉老師準備了大量的實驗器材帶到送教學校,使課堂的氣氛更活躍,學生聽課的興趣更濃了,學生們說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實驗器材,第一次動手做實驗,他們終生難忘,也更願意學物理了。看着學生們求知的目光和淳樸的笑臉,我們真切感受到我們此行的意義。幾位訥河的老師們也談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由於農村學校的硬件設施和實驗器材比較缺乏,給實際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但同時也認識到生源與硬件不是進行課改的必要條件,在條件簡陋的情況下,只要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精心處理好教材,堅持學生的主體思想,相信學生,同樣能獲得成功的滿足。關鍵的是自己要去思考,要去嘗試,要去改變,要去實踐,進而有積極的課改意識,形成濃厚的教改氛圍。老師們侃侃而談,從教材的解讀、教者的教學環節、自己的收穫和感悟、個人的思考等方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研討氛圍濃厚,氣氛熱烈而融洽。並且幾位老師還互留了聯繫方式以及今後共同教研的想法。

四、專題理論講座與送課下鄉緊密結合。

專題理論講座的目的是集中解決鄉鎮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困惑。下午送教老師分別結合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經驗體會和專業發展團隊的作用發揮以及校本教研等方面做了題爲《農村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淺談初中物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自制“數學筆記”———問學案》、《注重校本教研 加快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專題講座。由於講座教師是我校的一線教師,作爲市、區級教學骨幹,他們不僅對新的教學理論思想有較全面、較深刻的理解,而且他們作爲教學第一線的實踐者、改革者,有將理論轉換爲實踐的經歷,品嚐過在這種轉換過程中的甘苦,因而他們結合這幾節課在專題講座中講出來的東西具有地域性,針對性,更貼近鄉鎮中、小學教師的需要,而被他們理解和接受,更能進一步幫助解決鄉鎮中、小學教師的理論觀念問題。訥河市教育局的房恆如副局長做了重要講話,講話切中要害,語重心長,既闡釋了本次活動的意義,又談到了本次活動的亮點,並對今後的教研工作、教學工作提出了要求,明確了訥河市教育今後的發展方向。會上,訥河市教師進修學校的王交發副校長對今後的教研工作作了具體部署。

9月28日我們又驅車大約一小時來到了訥河市六合中心校,這是一所中小學在一起的農村中學,我們根據在永豐中心校地教學情況,對這一天的教學內容和講座又做了適當的調整,使課堂更切合實際,使講座更有針對性。

五、收穫與反思

此次“送教下鄉”活動,從提高針對性、有效性角度出發,以鄉鎮教師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爲主要內容,以課堂教學爲平臺,將先進理念的教學實際與教師培訓融爲一體,採用專題講座、示範課、城鄉教師互動研討、結對幫扶、城鄉聯動互動交流等形式。在各種活動中,農村教師與城區學校教師一起上課、聽課、評課,一起參與教學研究,一起探討教學疑難,其收到的效果是顯著的。與以往的送教活動相比,本次送教工作的實效大幅度的提高。

“送教下鄉”工作使送教的骨幹教師們深切感受到了鄉鎮教師的樸實、真誠,以及他們的敬業、奮進精神,使城區教師得到了鍛鍊和進一步充實。也使所有送課教師和受教教師豐富了從教經歷,教學中無論是對課標的領悟,對新教材的把握,對教法學法的運用,對新課堂的駕馭都得不到不同層次的提升,爲教師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積澱了豐厚的力量,實現了城鄉教師優勢互補,雙贏共進。

回顧本次的“送教下鄉”工作,感受收穫的同時,我們也在積極的反思。我們作爲促進城鄉教育均衡協調發展的組成部分,形成一種城鄉互動共同提高的長效機制。因此在下一階段的送教工作,我們將對以下幾個問題在學習和實踐中去認識和解決。

反思一:城鄉知識差距仍然存在,如何利用我校現有的

資源更好的做好縮短城鄉教學間差距的工作是今後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反思二:此次送教下鄉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但城鄉校際間的互動交流應該得到延續,憑藉此次送教下鄉的平臺建立起與送教學校的長期的'交流,增加雙向送教與互動性研討活動,差異本身即資源,應充分運用。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會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揮學校的能動作用,做好與鄉鎮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互動交流,我們將在不斷地實踐和反思中力爭實現新的跨越。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4

20xx年10月19日,縣教體局組織的“送課下鄉”活動在郝崗鄉郝內小學舉行,此次活動像一場及時雨澆在了郝崗鄉教育者的心田裏,讓我鄉教師飽嘗了課堂的精彩,如雪中送炭爲我們的課堂教學指明瞭方向。我很榮幸地聆聽了兩位語文優秀教師的精彩教學,一節是四年級黃老師的《長城》,一節是六年級的《永遠記住您,老師》,縱觀這兩節課,她們的課如行雲流水,潤物無聲,都能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爲本,以疑爲線,以拓展爲目標,進行高效課堂的教學。這次聽課對我來說啓發很大,現就對本次聽課談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一、獨具風格的教學語言,令人回味。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優秀的教師語言的魅力就在於他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化深奧爲淺顯,化抽象爲具體,化平淡爲神奇,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慾,最終使教學的過程更加趨於科學、實效,從而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這兩位老師精彩到位的評價語言,如:你讀的真有感情、你是個會讀書的孩子、會思考的孩子等,做到了一語激起千層浪。再有黃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和她那如詩般的過渡語言,更始我現在伏案寫作時還回味無窮。那聲音是那麼悅耳,孩子們又怎能不被感染?又怎能不喜歡這樣的課堂呢?

二、教師善於創設情境,突出教學目標的確立和體現

今天的課上,我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的情境把三維目標進行內化,抓住重點要落實的教學目標,細化爲幾個小的教學目標,在課堂的各個環節中去落實,在知識的傳授和生成過程中不着痕跡地達成目標。她們在上課時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語文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也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爲教學服務。

三、濃濃語文味,瀰漫課堂

特級教師高林生說過:“小語就應該姓語。”兩位老師吃透小學階段的基礎目標,抓住小學生的心裏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引領學生愛上語文課。四年級的黃老師採用了繪畫教學,在黑板上畫上長城,讓學生從圖中找出垛子、射口、堡壘、望口,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六年級的老師更注重朗讀的指導。她給學生創設朗讀的情境,營造情感氛圍,引領學生走進課文,激發情感共鳴。總之,課堂上少了熱鬧,多了味道,一種耐人尋味的味道。

四、重視學習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新課改的提出,讓我們明白師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原來傳統教學中的傳授者和接受者,施與者和容納者;現在課堂中的,學生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我最深的體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思維方法是否合理、正確,影響着學習效率的高低。六年級的《永遠記住您,老師》這篇課文,老師在導讀中交給孩子學習的方法,“讀課文抓關鍵字說一說”並板書於黑板一角,接着就提供給孩子實踐的機會,先扶後放,用仿學法來實踐,真所謂“授之以漁”。在課堂上,老師還採用表演的形式讓同桌一個充當聾啞人,一個充當老師去教他寫字,這種形式的教學既深刻地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內容,突破難點,又使孩子更多的接觸文本,與文本對話了。

五、領導給予我們的啓發

聽課結束時,教研室的領導對我們今後課堂教學做了部署安排,要求我們對今後課改要從實際出發,大膽探索,形成模式教學,向40分鐘要質量,做到高效課堂,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這次聽課,我的收穫很豐富。怎樣將學到的體會和感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使得教學更加生動,更具感染力。總之,一堂優秀的課應該是融合現實生活和各科知識的,一堂成功的課也應該是蘊涵深刻、回味無窮的。我還將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學習、探究、實踐、博採衆長,集百家之長於一身,不斷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讓每一堂課,每一個教育活動都閃現出教師勞動的光輝。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5

20xx年4月17日—5月17日,新鋼中學組織的“骨幹教師送示範課下鄉”系列活動在新鋼中學共同體的四所中學開展。按“新鋼中學骨幹教師送課下鄉活動方案”的要求,活動小組每到一校先召開課前預備會,明確聽課要求;接下來聽三節示範課;再讓所在學校派一位教師就所聽所悟上一節彙報課,然後,全體參加活動的教師共同交流評課,講述心得,最後有我校各教研組長作總結點評。本次活動選派了我校十位骨幹教師共上了12節示範課,學科有語文、數學、英語、化學;參與本次授課、評課活動的教師有30多人,聽課教師有200多人。

幾位老師各具特色的教學和深入細緻的說課,給聽課教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張建義製作的圖文並茂的課件,設置的教學活動使抽象枯燥的知識形象生動,易於理解;張秋梅老師導課自然,通過播放長征電影片段,順勢將師生帶入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同時注重引領學生自主分析詩意;劉紅莉注意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藉助課文內容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並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評價能力;劉華娟老師嫺熟的光盤播放技術,溫柔圓潤的語言,還有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課上注意細節等給聽課教師以深刻啓迪;甘羣英、楊俊二位老師善於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利用自制卡片和肢體語言幫助學生理解單詞,注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使聽課教師大開眼界。彙報課的教師在中心教研組教師的指導、幫助下,結合聽課心得,順利上了彙報課,這些都引發了大家對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深入思考和積極探討。

在隨後的研討交流中,參會教師一致認爲:課前深入鑽研教材、認真備課,教學中教師的課改意識強,注重營造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和動手實踐等新的學習方式,以及在現有條件下,充分發揮遠教資源(電腦課件、光盤播放)和常規教學手段(小黑板、自制教具、學具、教學掛圖等)在教學中的作用,是這幾堂課的共同特點,很值得大家學習借鑑。同時,也認真分析了某些教學中的不足,並對如何改進教學進行了廣泛地交流。

朱校長在充分肯定了幾位老師教學中的成功之處後,總結了在教學中出現的如下問題:鑽研教材還不夠深入透徹,對三維目標的把握還不夠全面準確,合作學習的實效不夠突出,以及對學生的操作活動指導不力等問題。隨後中心教研組成員經分析就如何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如何鑽研教材整合資源,如何根據本校、本班的具體學情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如何確立和全面體現三維目標,以及如何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等熱點問題,和全體教師進行了一次從理論到方法的指導、探討。

聽課教師一致認爲,本次活動集聽課說課、評課交流和培訓輔導爲一體,使大家提高了對新課程的認識水平,弄清了一些以前在理論上和教學實踐中感到困惑的問題,從優秀教師身上學到了好的教學方法,明確了今後教學的努力方向,是一種務實高效的教研形式。幾位獻課的老師也深深感到,通過參加這樣的活動,自己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和提高。

總結這次活動呈現出以下幾個鮮明特點:

1、 領導重視,安排紮實。爲加強對此次活動的領導,我校特成立了以朱校長爲組長,三位副校長、教務主任爲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全面組織領導此項工作。同時,以文件的形式出臺了活動實施方案,對活動內容、活動形式、活動日程、組織管理及相關要求都作了詳細、周密的安排。

2、準備充分,效果突出。爲了解共同體各學校實施新課程以來的現狀、問題和困難,探求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作用,教務處聯合教學部、教研組通過認真選拔教師,結合各共同體學校教學進度,提前安排教學內容,組織骨幹教師集體備課:充分體現課改理念,切實落實三維目標,全力滲透新型學習方式,適時使用現代遠教設備。通過授課和聽課師生的反應證明此次活動獲取得了良好效果,達到了預期目的,獲得圓滿成功。

3、風格各異,反響強烈。此次活動各位授課教師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傳遞了課改理念、學習方式、教學技巧,展示了各自教學風格,使聽課教師耳目一新,收穫頗多。許多聽課教師表示:一定以此次活動爲契機,重新學習,轉變觀念,嘗試新型教法,倡導新型學法,錘鍊教學技巧,提高教育質量。並希望有關這樣的活動經常開展。總之,此次活動的圓滿成功是全體教師努力工作,各共同體學校配合的結果 。儘管活動過程中也有極少服務不及時,細節不周密的現象,但屬初次嘗試,我們將引以爲戒,及時總結改正,使此項活動更加完善,常搞常新。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6

爲期七天的三下鄉活動在隊員和學生的依依不捨中結束了,人民教師三下鄉活動總結。雖然這次活動的時間很短,但收穫和時間並不成正比。第一次作爲一名老師,我學會了很多從前不知道的東西,也通過與隊友的對比對自己進行了反思,讓自己對一些問題有了新的認識

關於老師

我接觸到的老師並不多,數得出的就只有給我們帶隊的胡衛老師、多祝三中負責接待我們的老師和703、803班的班主任。本以爲老師的出現只是“形式形式”,大多數只是靠20個“老師”和學生的配合。但事實不同於我的預料,老師們出現雖然並不多,但他們卻給了我們很多實質性的指導和幫助。

還記得胡老師坐在“辦公室”門口的板凳上給一字排開坐在地上的我們提意見的情景。老師經過不到一個下午的觀察,就在本來我覺得無懈可擊的教學和課外活動中發現了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說上數學課的時候畫圖最好還是用尺子畫、上課的時候要注意思路清晰、解題要一步一步、遊戲後要給學生總結、籃球比賽後應該先清點人數再放學……不同於之前聽老師的“訓話”,我覺得胡老師指出的問題都是小處中很重要的問題,沒有經驗是決不能發現這些問題的。老師的責任心和洞察力讓我深深佩服。

還有兩個班的班主任,他們對學生的愛也讓我很感動。學校肯定是沒有硬性要求兩位班主任每天回來看望學生的,但他們每天至少都會出現一次。有時他們並沒有給老師交代什麼,只是在他們上課的時候悄悄地在窗外看看,但從他們的眼神我看到的是對學生的關心和深切的期望。關心學生,這大概是每一個老師都首先應該具有的品質吧。

關於隊友

這次活動給我最多啓發的是我的隊友。這20名來自公管學院不同專業的同學各有各的特色和長處,領導能力很強的曉龍,平時搞笑但工作起來非常認真負責的智傑、康志、永強、阿炳、澤權,溫文爾雅的“班主任”光錦,充滿活力的海燕、愷兒、詠雪、慧敏、阿曉,可愛的小北、健婷,耐心的嘉嘉、佩儀、思遠、曼輝、敏冰。不管是義教還是助學的隊員們都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在球場上、教室裏、辦公室裏、宿舍裏、廚房裏、買菜的路上,不論在什麼場合,跟他們在一起,我總能受到這樣或那樣的啓發。

我本來認爲自己還算是個很外向很擅於和別人溝通的人,但跟他們一起,我發現自己比起他們還是差太遠了。這些“老師們”都是學院裏的精英,而且很多都是團委學生會的優秀幹部,他們的辦事能力和負責態度都讓我自慚形愧,讓我知道自己還有太多太多要改進的地方了,工作總結《人民教師三下鄉活動總結》。有時候我認爲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算話不多,表現不太出色,但日久見人心,時間長了,人家是會知道我有能力,有激情的。比如說放學學生在掃地的時候,有的老師會跟學生打鬧,瘋狂地打成一片,而我比較喜歡靜靜地拿起掃把,幫學生搞衛生。但我發現,比起一個願意幫他們掃地的老師,他們更喜歡和他們玩得開心的老師。所以之後我就改變了自己的心態,不是把他們當作弟弟妹妹看,而是當他們同齡的朋友一樣,和他們交談,和他們遊戲,事實也證明他們更愛這樣的老師。隊員們教會了我應該以什麼心態和學生打交道。

隊友們都是不計較得失、樂於奉獻的好老師。這次活動在出發前雖然已經分好了工,但在實際過程中會有很多計劃所不能預測的事情,但隊友們都沒有計較自己是否比別人工作得多,只要自己能做的,他們都主動要求幫忙。比如說助學過程中隊員要到貧困學生家中探訪並收集資料,但並不是所有助學人員都懂得當地的客家話,於是歐陽曉、張愷兒、陳光錦三位懂得客家話的義教老師沒有因爲自己身上還有艱鉅的教學任務就以此爲藉口不去家訪,而是上完課就跟隨助學隊員到學生家中當“翻譯”。又如陳光錦、李炳兩位老師分別擔任初一初二班的班主任,比起其他任課老師,他們需要做更多的學生工作。他們倆早上還沒上課的時候都要到教室先看看學生,對每位學生都深入地瞭解他們平時的學習和生活,十分盡職盡責。還有老師們積極地在學生的日記中跟學生交流;大家都主動跑到廚房幫忙煮飯;阿曉在烈日下載着學生踩一個多小時的單車到學生家中家訪;嘉嘉、佩儀爲了下午給學生上手工課中午都不休息,馬不停蹄地剪裁上課要用的紙張……他們的每一次付出,都是爲了整個團隊出色地完成任務,他們的無私精神讓我學會了很多。

關於學生

這次之所以選擇當一名義教老師而不是助學成員,是因爲我一直希望以後當一名老師。所以一知道學院要組織三下鄉的隊伍,需要一批義教老師,我就積極申請,經過幾輪面試才難得地進入了這個團隊。因此我十分珍惜這個機會,並且在義教過程中集中關注教學這一塊,希望自己能夠從中得到一些當一名好老師的的經驗。

這次我當一名物理老師,雖然相當來說對我是一個挑戰,但我並沒有膽怯,而是積極準備,放假回家就向表弟表妹們借了初中的物理書認真地“複習”起來。而作爲物理科的組長,在出發的一個多星期前我就跟另外兩位物理老師多次開會,商討課程安排和工作分配。我敢說,比起其他幾個科組,我們物理科組是準備得最早和最充分的。

在開課一天後,我們發現學生的水平要比我們預計的要高很多,之前的備課對學生來說可能太簡單了。所以我們開會商量對上課內容作了調整,還穿插了日語、法語、博弈論、奧數等有一定難度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課程,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但由於我們物理科組準備得比較充分和全面,所以調整並不大,最終都出色地完成了物理教學任務。

其中令我記憶最深的是在初一班的課。一開始知道要上初一的物理我們都有一些緊張,畢竟初一生沒有接觸過物理,我們不知道應該從何着手。但經過討論,發現其實我們正可以利用他們沒有學過物理這個契機,把目標放在引起他們對物理的興趣。結果令我們十分滿意。在我上完初一的第一節物理課後,很多學生都在日記中寫到“本來挺怕物理這個理科的,但現在發現它很有趣,我不怕物理了!”“物理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到處都可以發現有趣的物理現象。”……看着他們的日記,我內心激動不已,因爲我知道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學生那蹦蹦跳跳的身影和渴望知識的眼神,讓我更加感受到了人民教師這份職業的神聖和他們肩上任務的重大。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7

一、活動概況

爲了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的示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提升鄉村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落實《廣東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開展新一輪(2020—2020年)省中小學幼兒園名教師、名校(園)長工作室送教下鄉活動的通知》文件要求,XX名師工作室成員於2020年11月29日到普寧市興文中學開展了“送教下鄉,同課異構”活動。

本次活動促進了工作室成員教師專業成長、對興文中學化學教學教研活動起到了指導和引領作用。活動中,工作室成員與興文中學化生組的老師積極參與,雙方各選出一位化學老師作爲代表開展“同課異構”活動,兩位老師以《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爲授課內容向大家展現了各自的教學特色和風格。

本次活動得到了興文中學全體師生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在學校領導親切熱情的接待和交流中,讓我們體會到了學校“根深實遂”的文化底蘊。校長陳大逸、副校長黃海茸、教務主任李偉輝、副主任蔡俊豪、副主任王澤仕全程陪同參與,並做了大量的組織安排和後勤保障工作。

二、活動環節

1、集體備課——羣策羣力,集思廣益

本次活動在人選安排時,是以工作室和興文中學各選出一位代表作爲“同課異構”的上課老師。一方代表工作室,一方代表興文中學。爲了呈現各自的優勢和特色,雙方分別進行了集體備課。最後呈現出來的課堂是雙方“羣策羣力,集思廣益”的成果碰撞。集體備課活動既確保了基本教學任務的完成,又讓老師們在交流中相互促進,拓寬了教學思路和眼界,使老師們對教學重、難點和教學方向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2、同課異構——思想的交換,智慧的碰撞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後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後每人有兩種思想”。“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長補短,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爲教師們提供了一個面對面交流互動的平臺。

本次活動兩位老師上課的內容爲《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李燕老師以“36。5gHCl氣體中含有多少個HCl分子?其佔體積爲多少?”引入關於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式,突出物質的量在化學計算中的重要性。李老師教態自然,循序漸進,整節課結構完整,條理清晰。

XX老師採用思維導圖模式引出物質的量作爲“中轉站”的重要性,師生互動密切,以思維引導思維,讓學生在探究中實現自我價值,整節課節奏把握恰到好處,學生在課堂上所呈現的素養也讓我們欽佩不已,改變了我們對農村學校的認識。

3、聽課評課——切磋教藝、研教並重

聽評課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直接、最具體、最經常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針對本次活動兩節課,各位老師給出了極高的評價。工作室各位成員各抒己見,興文中學生化組老師們也是傾情交流,相互探索。

XX老師認爲:課堂上應該對自己的學生有信心,要敢於引導學生去挑戰難點的內容,在不斷的挑戰與應用中,學生纔會適應這種過程,從而達到靈活應用的效果。

XX老師提出:要讓學生去體驗各種解法不同之處,在這種體驗中,學生自己會發現哪種解法更有優勢,然後選擇這種解法進行強化,而不是幫學生做決定,這樣效果則不佳。

楊銳欽老師則認爲:應該注重學生的解題規範化,做好這一點,教師在課堂上的引領示範極爲重要,如果教師都不能做好,學生更加不可能達到要求。

XX老師則對兩節課的特點做了分析:李燕老師的課是傳統教學中的極致,在習題設計上花了大量心思,所有知識和技巧都從解題中獲得,層層遞進,構思巧妙,是一節標準的示範課;王錦榮老師的備課則具備了一定的理論高度,在備課中積極落實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採用探究式教學,並對教材重新進行解讀,挖掘素材應用於課程中,是一節有思考,有發展的課。

最後,XX主任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課的節奏無須過於緊張,學生的思維是上課的主線路,適當的時間給予是學生髮散思維的前提,本節課是將前面所學的知識整合安放到化學方程式中,所以題不在於多,在於解題規範性地養成。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也可故意呈現一些陷阱給學生,讓學生來糾正,從逆向思維讓學生理解正確的概念,這樣他們的印象將更爲深刻。”

三、活動意義

本次“送教下鄉,同課異構”活動,參加教師的人數達到43人,歷經集體備課、磨課、上課、聽課、評課等多個環節。通過“一節課,帶動一個面”。其意義在於以下三點:

首先,促進一線教師的專業發展。這次活動呈現的兩節現場課是真實和樸實的,值得大家去學習和模仿;大家在評課中進行相互交流、探討,拓寬了教學思路,創新了教學手段,豐富了教學形式。

其次,這次活動爲工作室成員提供了鍛鍊展示的機會和舞臺,整個活動有理論實踐、集體備課、磨課、同課異構、聽課評課等,工作室成員參與其中,提升了理論水平,提高了教學素養,同時也明確了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明確了今後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再次,“送教下鄉”的成功開展,爲我工作室搭建了城鄉教育有機聯繫的橋樑,爲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本次活動中,不管是工作室的各位成員還是興文中學的師生,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心意,猶如這冬日裏的暖陽般讓人舒適愜意。而“同課異構”的方式也爲老師們在教研上指明瞭新方向。在大家的肯定中,本次活動圓滿結束。

四、問題與建議

本次活動參與的教師僅限於工作室的成員與興文中學的教師,輻射影響還不夠廣,希望今後“送教下鄉”活動中可以聯合其他工作室及臨近學校共同參與,共同研究探討,共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8

今天是我來到平田小學的第三天,一天一天目睹學生們的變化我深有感觸,學生們從第一天開始的內斂、頑皮慢慢地向有禮貌轉變,每天當我打開校門,都有學生跟我說老師好,我很感動也很開心,相信這也是我們隊員辛苦教導的成果,雖然我這幾天沒有上課,當聽其他隊員講課,我也深有感觸,無論是什麼樣的學生在上課和下課,在家和在外面,都不一樣,學生能給予他們不一樣的感覺,也許是天生在學生的腦子裏,老師的話要聽,這是不變的。

我們的下鄉只有十二天,我們不能在十二天把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他們,但我們能改變他們的思想,作爲他們的老師,首先我的做法是孩子的朋友,在平等的關係中,教師是幼兒的夥伴,使幼兒在心理上到安全,放鬆,讓他益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氣氛中,在這氣氛中,讓幼兒充分的活動,獲得表達自己慾望和能力的機會。每一天,我都在巡查整個學校,每一次看到校門外有學生站在那裏往裏看,聽着讀書聲,嬉笑聲,流露出羨慕的表情,我知道,他們心裏也想進去,也可能是因爲父母不同意又或者不敢來,我只能跟他們席地而坐,跟他們聊聊家裏的事,嘗試打開他們的內心,今天下午,我在門口遇到兩個小女生,一個聽話乖巧,另一個有點好面子,她們都很膽小,明明很想進去上課就是不敢去,經過我的連哄帶騙,終於把她們兩個騙進去A班上課了。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9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的精神爲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及全面提高當代大學生素質爲奮鬥目標,堅持理論聯繫實踐,爲改革發展大局服務,並且在紮紮實實的社會實踐中讓當代大學生接受鍛鍊,增長才乾和社會閱歷,增強自己對三農問題的認識,發現自身的不足和缺點,從而在今後的學習中有針對性地加以彌補,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以適應社會所需,專業所需。本服務團隊圍繞“讓鄉夢飛翔”這一主題結合我們師範生的專業特色和實際情況,組織支教,到韶關市乳源鎮“三下鄉”活動。經過九天的的教育實現,全體隊員努力做到將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緊密結合,理論聯繫實踐。

在酷熱的七月,一羣滿懷熱情的大學生來到了充滿大自然氣息的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乳城鎮上,這裏是瑤族自治區,一切都是那麼的淳樸和祥和。我們的到來,給精英健民小學掀起了一股充滿激情和青春的教育熱潮,通過全體隊員的一週的艱苦奮鬥,爲這所小學帶去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喚醒貧窮落後的小鎮教育,更新了廣大家長的教育觀念,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出一份力量。總結三下鄉的實踐活動如下:

一、精心部署,全面策劃

20XX年5月8日至7月5,我們成立了體育產業系20XX級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赴韶關乳源精英小學支教服務團隊“夢飛翔”社會實踐活動籌備小組。主要負責人在在熟知、參照學校各個系、各個專業的往年社會實踐工作的基礎上,拓展實踐新形式,增加新內容,實施新方法,確定下鄉內容,邀請指導老師,制定周密、詳細、可行的計劃,在班級裏選取出13名志同道合的同學,由於種種原因,最後出征的人數是10人。並邀請有經驗的師兄師姐和指導老師對隊員們進行出發前的培訓和指導。在工作上,做好明確的分工規劃,層層落實,實行每個星期3次小會的工作報告和討論,確保本次三下鄉活動能夠順利地開展。在學院內12支隊伍中以第二名競選出的優秀成績成爲這次學院三下鄉6支隊伍中的一支,並開創了學校三下鄉隊員全是同系的學生,全部都是同一個專業,一個班的學生的先河,得到領導的大力支持!

二、嚴格要求,保證質量

從今年的六月中旬開始,我們就開始了對本次活動的各項工作進行具體的分工安排與工作規劃。各種方案的制訂、“三下鄉”社會實踐單位等等的各項工作都分配到每一個隊員身上。碰巧的是我們團隊中有一名隊員是那裏的居民,所以我們就派出這名隊員去進行實際情況的調研。根據調研後當地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性地開設了趣味語文、趣味數學、趣味英語、音樂、羽毛球、跆拳道、運動損傷急救、國土資源宣講和書法共9門課程,嚴格要求每個隊員對各自支教的課程認真備課和教學內容的安排。隊員還需進行三個階段的培訓,第一階段是試講培訓,鍛鍊隊員授課的技能;第二階段是普通話培訓,確保教師語言標準化;第三階段是心態培訓,促使隊員們樹立正確的爲農村服務觀。還精心設計了兩個活動,用於在第一天和結束那天舉辦。此外,各個科組還根據各科的特點舉行知識競賽,豐富了教學時間的同時,也恰當地做到了教學相長。另外我們團隊分成兩批人員分別對當地特別貧困的幾名學生進行了家訪,詳細瞭解當地學生的家庭背景,進行教育和慰問,在村裏進行國土資源手冊的派送和宣講。

三、實踐出真知

我們的培訓是有效的,在支教過程中,做到教學內容充分生動,態度從容冷靜,不僅給學生們帶來新的知識,還在課堂內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人生觀。在這短暫的九天時間裏,每個隊員的艱苦付出都包含着笑與累,大家收穫的不僅僅是友誼,更多的是知心。與孩子的陌生到相識,看着他們的由懵懂的臉蛋到快樂的笑臉,給予我們的就是最大的欣慰和鼓勵!當那一雙雙充滿求知的眼睛看着我們時,恨不得把我們所學的知識傾囊相教,他們眼神的憧憬,讓我們感動萬丈。一片片朗朗的讀書聲、一個個向日葵般燦爛的小臉、一篇篇名爲《我的老師》的作文、一句句與老師們的悄悄話譜寫了孩子們與我們相處時的快樂時光!其中的辛酸和快樂,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而又意義非凡的經歷。支教情況:

精英健民小學一個共1~4個年級,我們支教的是四年級,在這七天的支教活動開展中,我們的課程有序的進行,每個隊員都發揮着他們的教學特色,同時也不乏注入我們在學校學到的最新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明顯增高,但由於農村學生的整體素質問題,我們在支教的過程中遇到不少的問題。針對我們在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我們的總結如下:

(一)支教建議

1、城鎮與鄉村的交流,促成資源共享,縮短城鄉教育的差距,提高農村教育水平。

2、加大經費建設,強化師資力量。根據服務團隊所在的小學實際情況,學校的硬件設備與師資力量是相當不盡人意的,一個老齡教師就要包辦整個年級的科目,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但使學生學的不夠專業,還會使自身的健康受到影響和加劇身心的疲勞。我們應該鼓勵年輕優秀的教師到農村去,把豐富的教學經驗帶到農村。同時也可以按照國家規定標準完善教師編制制度,解決學校規模和教師編制之間的矛盾關係,規範農村教師晉升制度,爲他們的進修創造必要的條件。

3、擴大途徑加大投資。農村教育落後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經費的不足,我們應擴大途徑提高農村教育經費的投入,改善學校的硬件設備,讓農村家長對學校的辦學能力有百倍的信心。

(二)支教活動存在的問題

在本次的支教活動進行的非常順利,但也存在着不少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1、教學方式、方法上有小部分容易走上傳統的教學的老路,缺乏新創意,不能很到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2、工作安排不夠到位,由於條件限制及經驗不足,有些隊員的特長還沒真正的發揮出來。

3、課堂上氣氛的控制能力不足。因爲隊員們都是第一次教學,而且面對的又是淳樸可愛的鄉村孩子,難免降低了嚴謹性,以至於有時在互動環節上學生的熱情失去控制變成起鬨,使自身失去威嚴性。

4、活動流程和時間安排不夠仔細,導致拖堂現象出現,有些細節方面過於疏忽,出現突發情況開始有點措手不及,應急方面沒有做好。

支教的生活是清苦的,但也快樂、開心的,看着那些在貧困線上掙扎的孩子們,目睹農村教育那種舉步艱難的狀況,瞭解到當地教師的工作一年所得的微薄收入,我們無言以對。哪怕只能爲農村人民做出一點點的貢獻,但那也是我們盡全力的願望啊!能夠有幸參加這次三下鄉的支教隊伍中,正是我們永生難忘的榮幸啊!何況,在那段雖艱苦而又充滿挑戰的日子裏,我們滿載而歸,不僅是自己的從教能力有所高,還豐富了人生閱歷,與農民的之間也深厚了感情,對教育事業的情懷不然自主的加深了。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10

未曾深究何謂“三下鄉”,只知道此行的目的與義診緊緊捆綁;重慶秀山只是google earth上抽象的一個點,但在這方陌生的水土上將涌入一股青春洋溢激情澎湃的熱血。從報名,醞釀,到策劃,前期準備,接着是答辯,經過一番努力成爲“特色隊”。考場上瀰漫的硝煙尚未褪去,大考小考凌亂的馬蹄砸落時揚起的塵埃還未落定,我們便收攏馳騁到九霄雲外的心,拾掇好大包小包的行李,踏上開往秀山的列車。

梅江鎮三天義診走訪,秀山縣廣場擺攤服務,這羣白衣天使成了一時間紅遍街頭的新星,有賴於新聞報道的宣傳,更源於我們真摯的愛和誠摯的心。

感謝梅江縣政府、梅江縣團委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將政府大樓心安理得地當成飯堂和澡堂是我們何等的榮幸。不敢挑剔飯菜單調抑或油膩,感激廚師大叔特地爲我們烹調的兩桌“不辣”的菜餚;淋浴時不經意的一瞥剎那間嚇散了魂魄——天花板掛滿大大小小的蜘蛛,牆壁上奔跑着停駐着奇形怪狀的小生物,好在滾燙的水柱刺激着慵懶的神經。我提醒自己,別忘了,這已是小鎮裏的“最高待遇”!習慣了城市裏的優越,體會一下簡樸艱苦的生活未嘗不是一個難得的經歷,明白中國還有那麼大一個羣體過着如此生活,便不會再輕易抱怨生活。

“弘揚中醫,服務民衆”——大橫幅鋪展在鎮政府門口的廣場上,那天趕集的農民羣衆蜂擁而至。量血壓、拔火罐、貼耳穴、艾灸、推拿按摩,從朝陽初升一直到太陽西斜,我們才抹去額角豆油般的汗水,合影留念,第一天的活動落下帷幕。第二天是走訪,我們“蘭橋隊”上演了“魂斷蘭橋”的一幕,兩個小時的冤枉路卻換來山間田園清秀的風景。中午時分終於到了預定走訪的農戶家,看着天生癡呆的小孩我們卻無能爲力,心裏暗生幾分悲哀。第三天在老人院的服務,給這方寧靜的園地帶去溫馨和歡快。

回到縣城裏,我們的駐點扎在花燈廣場上。每天早上六點起牀,待聞雞起舞的老奶奶們收起舞步,我們就搬出桌椅,拉上橫幅,擺開陣勢,一天的義診開始了。連續三天,熟悉的面孔,陌生的臉龐,呈相交錯;蹣跚的步伐,輕健的身姿,絡繹不絕。量血壓的黃珍和悅嘉不厭其煩地重複着那幾句話:“您今年多大了?”“以前量過血壓沒?”“胸口有沒有感覺不舒服?”“您血壓正常”……不知何時,竟練成了渾圓的重慶腔。打火機忙碌地在拔火罐的俊祥哥、國林和我手中週轉,大爺大媽的背上、腿上、手上穩當當地聳立着竹罐。艾灸組的薰紅了雙眼,推拿組的揉酸了雙手,最辛苦的是尋姐,撕破嗓子當翻譯員,細心地詢問,耐心地解釋。

快門按下,酒杯碰起,短短六天的活動圓滿結束,總結起來有幾點需要引起重視:

(1)由於地處重慶郊區,氣候潮溼,民衆多有關節痠痛症狀,俗稱“風溼”。用拔火罐、艾灸、推拿按摩等方法可緩解疼痛,改善症狀。

(2)健康飲食的意識淡薄,營養不均衡,高蛋白質食品攝入不足,澱粉類食品攝入偏多,糖尿病臨牀表現較多;由於重慶口味過重,三餐麻辣油膩,高血壓現象多見,出現個別血壓過高,引起頭暈頭痛,甚至暈厥。建議定期檢測控制血壓,注意飲食作息的調節,必要時到醫院就診。

(3)有些民衆出現心慌失眠,焦慮煩躁症狀,除了給予日常保健指導,還應注意心理疏導,體現現代生物醫學模式——“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綜合運用。

(4)應加強民衆的衛生意識,重視養生保健,同時及早發現、治療疾病,以保障生命健康。

通過這次義診,我們也認識到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

(1)專業知識應該更加熟練,臨牀聯繫實踐應該更加緊密,課本里的知識在實際應用中還有待深化和變通。

(2)要明白羣衆需要什麼,缺乏什麼,有的放矢地進行服務。事先可通過調查瞭解並先制定好方案措施,同時要根據遇到的實際情況及時進行靈活改進。

(3)與羣衆的溝通要保證順暢,特別是對於方言的適應,還有醫學術語與日常用語的轉換。

短短的重慶一行,我們受益匪淺,用愛點燈,讓心啓航,承載起生命之重!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11

爲總結活動得失,交流經驗教訓。 7月12日晚,信陽師院教科院召開201x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會。教科院黨總支書記陳志勇、黨總支副書記馮鐵臣、團總支書記惠秋平、副院長何安明及部分大學生志願者參與了本次總結會。

會議伊始,黨總支書記陳志勇對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了簡要總結。他說,根據學校20xx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要求,教科院組建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參觀了信陽市博物館、鄂豫皖博物館;組織了溮河環衛活動,進行環保知識宣講;在譚廟小學學校開展了爲期一週的英語支教、語文支教、安全知識宣講、走訪留守兒童等多項活動,受到了當地羣衆的熱烈歡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接着實踐隊隊員員紛紛結合自己在參觀博物館、小學支教,溮河環衛等實踐活動中的具體經歷,交流了自己在活動舉辦過程中獲得的經驗與教訓。團總支書記惠秋平認真聽取學生的的活動總結。指出:暑期社會實踐的意義不僅在於開闊學生視野、積累實踐經驗,而且在於將實踐過程中形成的解決問題的思路運用到以後的學習工作中去,以實踐檢驗理論,以理論指導實踐。她還鼓勵學生繼續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以更加飽滿熱情的精神投入到日後工作中。

此次總結會的召開,在交流與總結中促進了教科院社會實踐學子的成長成才,激勵着廣大學子在"中國夢"共同理想的感召下,繼續譜寫青年大學生投身實踐,服務社會的新篇章;爲教科院201x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12

在此次英語夏令營之前,我僅有一次家教的經驗,而且那已經是我大一寒假時的事,而那時候我教的是一名初中生。對於這次要走到講臺上的執教,出發前我多少還 是有所顧慮的。畢竟五年級升六年級的學生處於一個不大不小的階段,按城市裏同齡段的小學生的情況來說,如果只是一味地從遊戲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可 能倒發過來覺得幼稚,起反效果。可是,我們又不清楚鎮區的孩子們是否有同樣情況,這樣,我們出發前的備課就變得很被動了。

於是,我們不得不在上了第一天的課後,大概瞭解當地學生的情況下,再作出備課調整。而由於我們住處的網絡設施所限,我們都要絞盡腦汁地備課。原來,備好一堂課是不容易的。

在與學生慢慢熟絡後,學生們可能漸漸發現我不是很嚴肅,開始“欺負”我們這些“老師”。女孩子們上課講話、男孩子出現追逐打鬧的情況等,這都讓我們異常頭痛不已。

可是,在最後的那天,他們或給我們寫信、或掏出自家毛公仔、或簡單地用樹葉弄個書籤給我們留作紀念,都紛紛表現出對我們的感謝之情,這都讓我感 動不已。最後,我們給每個同學都發了一個筆記本以做紀念,他們竟一涌而上讓我們在筆記本上留下簽名,或留下贈言,讓我們有了明星般的待遇。這是一羣多麼可 愛的學生。這讓我後來十分後悔,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地備課,不能教給他們更多的知識。

亦師亦友

仔細數數,我們比這羣可愛的學生大十歲,其實我們是他們的老師的同時,也是他們的哥哥姐姐更或是朋友。在最後那天,我們在黑板上給他們留下了聯 系方式。回到廣州後,不少家裏有條件的學生都和我們聯繫上,或在q上和我們聊天,或借用父母親的手機和我們發短信息。最令我深刻的一次是,颱風“鸚鵡”吹 襲廣州的那天,一位學生竟提醒我們要注意安全。通過這次“三下鄉”,我們不僅豐富了彼此的人生閱歷,更是交到了可愛的朋友。

勞動最有滋味

儘管此次我們住宿場所是該小學的教師宿舍,各方面的條件還算是比較好的,但是,我們既要上課,下課後也要自己做飯。而這次我們同學間發揮了優勢 互補的精神,各位同學都使出了看家本領,讓大家每餐都飽食一頓。而通過這次,我發現原來我們男同學的廚藝還是不錯的,他們負責煮飯,間或炒個小菜,都十分 可口。相比之下,我就自慚形穢了,我比男生們遜色多了,就只好擔任洗碗這一工作。大家分工合作,每一頓飯都吃得十分有滋味。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13

人每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都需要一個適應的時間。當我發現自己已經開始適應了那個地方,適應了那裏的人時,我們卻要踏上了返校的路了。奢侈的我們帶着太多的不捨,帶着這些美好的回憶,回到了花都。

那一句“我容易嗎?”卻將我重新帶回了20xx年7月……

在這短短的5天中,我們隊一行27人力量凝聚在一起,嚐盡了酸甜苦辣,以前,我們作爲學生幹部的一員在這個大家庭中,但很多時候都是工作上需要纔會在一起,而這次的下鄉,我們27人是一起吃大鍋飯,一起開心,一起流汗。我的腦海裏不停閃現我們一起走在田埂上去熟悉環境,一起踏着晨曦去市場買菜,一起去做問卷調查……

在這僻遠的村子生活,“我容易嗎?”。

新隅村是位於鰲頭鎮一個比較偏僻的小鄉村。去到的第二天,我們進行了調研。我們調研組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農村,瞭解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找出農村的主要收入,鼓勵農民繼續努力,並提出一點寶貴意見建議。但我們調研組遇到了一個難題,這裏生活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甚少見到青壯年,這給我們的調研工作造成了極大的不便。但經過大家的努力,總算有了點成績。不難發現,這裏的村民均以種荔枝來維持生活,但這微薄的收入並不能滿足家裏的開支,所以家裏年長一點都到出去打工了,婆婆她們紛紛表示:“孩子,你以爲我們容易嗎?這裏這麼偏僻,什麼時候才能開發到這裏啊?”我忽然慶幸自己能有這樣好的生活條件,能接受這麼好的教育,同時我也爲這些村民感到不容易,但願下一年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會說:“我容易多了”。

在這個落後的村子學習,“我容易嗎?”。

我很難想象在廣州這個如此發達的省會還有如此不堪的小學,而我們的落腳處就是這間新隅小學。我也是農村裏的孩子,我也嘗試過在坑坑窪窪的課室上課,用過木的黑板,木的桌子……但似乎這都是十幾年前的事了,現在家裏的小學算不上是豪華但也是現代化的。簡陋的教室,灰白的牆壁,課室裏那面鮮豔的國旗顯得格外奪目,學校的硬件設施少得可憐,一間學校內共有四個水龍頭,一個破舊的籃球場……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他們不會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挑挑剔剔,但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會有美好的嚮往。誰來幫他們實現這美好的嚮往呢?我不得不說,這裏的孩子不容易啊!

爲大夥煮一頓飯,“我容易嗎?”。

可以說三下鄉五天裏最開心的就是我們調去後勤組了。跟師兄師姐一起踏着晨曦步行45分鐘到外面的市場買菜,經過我們的艱苦奮戰,終於滿載而歸。我們先進組做出的美味佳餚讓大夥讚不絕口,可惜晚餐就鹹了一點點。達叔說:“我們容易嗎?”的確,我們確實不容易啊。我很享受跟大家一起洗菜,煮菜的過程。打打鬧鬧的時間似乎過得很快,但學到的東西卻不少啊。師兄們的愛護讓我們成了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只是切切菜洗洗碗的……看到他們忙裏忙外,挺心痛的。但看到大家完美的配合到最終順利完成任務,都是臉帶微笑的時候心裏特別舒服。

大學期間沒有經歷過這些“我容易嗎?”是遺憾的,大學生活是殘缺的,但是這樣的活動,於我而言,只經歷一次就夠了,少了,才懂得珍惜,多了,就變得氾濫,變得無意義。這些天,大家用收穫的笑臉感觸,那些炎熱,那些飢渴都已經過去,接下來是慢慢的沉澱,在心裏醞釀自己的收穫,感受自己的所得,最後變成芳香的美酒和大家一起分享。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14

曾以爲,歷史是真實的但又是模糊的,許多人許多事,會漸漸的被更新,最終退出歷史的舞臺;曾以爲,歷史離我們很遙遠,除了影響其他的都定格在昨天,成爲民族不可更改的一部分;曾以爲,歷史對今天的影響,僅僅侷限於促進或是抑制了一個民族的發展。但通過這次口述歷史實踐活動我明白了,歷史是一本書,可以通曉古今,展望未來。正如唐太宗所言:以銅爲鏡,可以正衣裝,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的確,歷史是我們發展中不可缺失的一面鏡子,我們應該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價值觀看待問題,避免再次成爲錯誤的歷史。

我們這次調查的是饒平高堂當地一座寺廟――金光寺的住持,她的名字叫吳楚君。我們通過對吳住持的人生經歷的記載,旨在通過採訪去還原吳住持一生的傳奇經歷,除去神祕,追求真實。並且在瞭解歷史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修養,學會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今天的現實問題,讓未來的發展更快更好。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雖然吃了不少苦,卻也認識了歷史對現實的重要作用。在這次活動中,雖然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參與者,但仍然收穫和提升了自己以下各方面的能力:

1、與人相處與合作的能力。作爲一個小組中的成員,在實踐活動中,既要學會與其他成員有好相處又要具有團隊精神,齊心協力把工作完成。

2、與人交流與傾聽的能力。調查活動中,交流的對象是一位年近70歲的老年人,與她的溝通更需要藝術。講話要尊敬,提問的方式也要讓她樂於接受。

3、整理與分析材料的能力。在採訪過程中,把大量的資料都記錄下來,在後期寫報告和展示的時候,需要把這些材料中精煉的、符合事先設定問題的部分提取出來,並加以整理。

4、隨機應變的能力。從開始策劃到實施再到最後的寫報告,整個過程看似很完美,但真正實施起來,總是會被一些自然因素(如天氣)或是各種活動影響進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重新進行適當的調整。

誠然,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讓自己能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儘快的彌補:

1、缺乏主動性。有時候只有組長分配任務之後,纔會開始準備。

2、缺乏耐心。在採訪過程中,師傅有時不願提到一些私人記憶,有時又講了很多無關的內容,時間花費了,但沒有收穫,就表現出缺乏耐心。

這次實踐活動讓我收穫了許多,即使7月份的夏日當空,每次上山去採訪師傅總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但這次的時間活動還是會成爲我們人生歷程中難以忘懷的回憶。除了學會了一些採訪人的技巧,更多的,是我們從師傅艱苦的人生歷程中,學到了她那在困難前從不低頭,持之以恆的精神,這將會成爲我們這次實踐活動收穫最寶貴的財富。

培根曾說過“讀史是人明智”,我們只有瞭解歷史,借鑑歷史,才能從歷史中得到啓發,在現實問題中做出正確的選擇。相信我們新的歷史會是一篇篇華麗的篇章!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15

一、數據調查

服務點概況:

xx村共有12個屯,其中xx屯共有60多戶,約391口人,該屯xx年已達小康水平,xx年成爲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現是xx縣規劃建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屯之一。該屯幾乎家家戶戶住“高樓”,家家用沼氣作燃料,已告別了“柴草燃料時代”,樓房大多都是“柑桔”樓,據說是一個個碰柑“堆”起來的。

(一)經濟狀況

該屯經濟收入主要以農業經濟作物爲主,以養殖業爲輔如養雞。農業經濟作物收入佔總收入的90,其農業經濟作物主要有西瓜、香瓜、豆角、玉米、甘蔗、花生等。該屯現經濟收入較可觀的主要是西瓜、香瓜2個品種,每畝毛收入可達3000元左右;豆角、玉米、甘蔗和花生收入也挺可觀,每年都爲村民帶來較大收益。

(二)受教育狀況

村民中受過初等教育的較少,受到過高等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現村裏高中生也屈指可數。如今該屯兒童的上學年限均爲7歲,村民大都把孩子送到鎮裏上學,很少人再到村小學上學了。現在交通方便了,村內道路硬化良好,村民都把孩子送到鎮上去上學,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村民都明白知識對下一代重要性,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已根植於他們心中。

(三)生活狀況

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都是自給自足,只買一些油鹽、肉類食品及一些娛樂用品,生活相對寬裕,基本實現了“樓上樓下,電視電話”,有些家庭還裝了寬帶,通過互聯網瞭解世界,瞭解最新科技信息,把了解到的信息用於農業生產實踐,家家戶戶都有摩托車,有的還有自己的麪包車。

(四)文化生活

該屯有燈光籃球場、舞臺,閒時村民喜歡打打球、跳跳舞,有時還請鎮上的專業人仕來做跳舞培訓,年輕人大多都喜歡玩電腦、打麻將、玩撲克牌等娛樂活動。村民的文化娛樂的方式比以前的大家有事沒事聚在一起閒聊有了很大的改變,文化氛圍更濃厚了,村裏還經常舉辦各種公益比賽,如籃球賽、健美操大賽,他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了。

二、揮灑熱情

(一)踐行榮辱觀,服務新農村

從準備下鄉到下鄉結束,我始終都是懷着學習進步、提升自身的思想來積極參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從和xx屯的鄉親們接觸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該屯鄉親們對我們關懷備至,使我們體會到該屯鄉親們的淳樸及該屯民風的淳厚,讓我們真正感受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風吹遍大江南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下鄉期間,剪瓜苗、噴農藥、拔草、鋤地、輔導中小學生等都是我們服務新農村的“必修課”。雖然天氣炎熱,烈日當空,在地裏幹活幹得汗流浹背,但我們卻感到很欣慰,難得有這個親身實踐、爲農民服務的機會,因此倍感珍惜。我們與所入住的農戶同吃、同住,並幫助他們幹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他們對我們的幫助感到很高興。我們知道自己做的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的社會價值也將在實踐中得到昇華。同時,我也深刻的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現在所能做到的事是很有限的。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16

爲積極響應學校關於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號召,學習和弘揚新時代大學生應具備的精神,20xx年7月3日至8日,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電信分院“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赴江西省景德鎮地區樂平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在電信分院團總支書記石傑老師的帶領下,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緊緊圍繞主旨“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黨團的引導作用,認真服務鄉鎮物質、精神和政治三大文明的建設,在將科技、文化和衛生帶入鄉鎮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爲促進新型人才的培養和和諧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貢獻力量。

我很榮幸能成爲參與社會實踐中的一員,在這個活動中我知道到了很多不曾見過、聽過的事物,使視野得到了拓展,思想更加成熟,爲人處事的能力也愈發嫺熟。跟隨這個實踐隊在樂平市所經歷的5天將是我大學生活中最寶貴的回憶,因爲這裏面承載了太多了對自己的啓示。

一、 全面的規劃和嚴明的紀律是活動成功開展的基礎

在活動還未開展前,分院就早早向各班級下發關於“三下鄉”的文件,鼓勵學生挖掘自己的潛能,大膽展示自己,踊躍報名參加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以吸取更多的人才。在組編隊伍時,分院老師和活動負責人綜合各方面一起討論,選拔出了一撥可涵蓋活動方方面面的學生,並給所有人明確分工定位,領隊、宣傳、聯絡、文藝、後勤等工作分配看似很絕對但彼此都相互聯繫。這一切都有力的保證了活動高效有序進行的同時又可隨時應付突發情況。

此外,石傑老師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培訓課上還給我們上了一堂紀律課,不斷強調紀律的重要性,只有在保證紀律的基礎上,才能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否則,一切都是空中樓閣。並希望實踐隊的每一個人都要始終牢記自己的身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塑造一個好的大學生形象;要在思想上對活動引起高度重視,加強工作意識、服務意識和團隊意識的培養;在自始至終恪守職責,將工作按時、高效地完成的同時,大膽創新,打造出電信分院的特色;要及時做好總結、反省,及時查補漏洞,不斷提高;隊員間要加強交流和團結,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增進感情;要時刻將安全放在第一位,遠離水、火等夏季敏感物。

穩重而活潑、執着而冷靜、勇敢而審慎、自信而真誠、團結而自強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我們期待在此次社會實踐中全面展示;團結在團隊之中、獨立於團隊之間是我們一個電信分院實踐隊的姿態,我們隨時準備着利劍出鞘的那一刻。

二、全心全意的投入和隨時隨地的學習會使價值翻倍

20xx年7月3日早上9點,我們一行xx人踏上了開往江西省景德鎮地區樂平市的汽車,開始了社會實踐之旅。在車上,我們充分利用這短暫的時間再次明確所有工作策劃、分工和開展方式,讓我們每個人都清楚地認識到工作在我們啓程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內心除了激動興奮之外還有少有的淡定。

經過3個小時的車程後隊員們氣勢高昂的開始了三下鄉的第一站,參觀新農村建設中一農戶家中。瞭解了許多關於新農村建設是如何深入農村,真正讓農民過上好日子。隊友們紛紛表示要爲建設新農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下午電信分院志願服務隊來到了樂平市政府,對樂平市政府及樂平市共青團委的熊書記,邵部長熱情接待表示了感謝。熊書記,邵部長與電信分院志願隊一行一同參觀了樂平市古戲臺博物館。讓隊員們更加了解樂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共青團的實踐精神。兩位領導都結合自身的人生經驗給我們提出了諸多好建議並強調:一、大學並不只是學習的地方,在兼顧學習的同時學生應該通過多參加學校活動、社會實踐等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其中人際交往能力和管理能力尤爲重要;二、準備要有規劃,要定好自己的位置,學會從各種渠道獲取信息;三、大學是否名牌並不重要,關鍵看自己是否能主動去學習、鍛鍊。兩位領導還表示,未來的社會將是年輕一代的,希望我們90後的大學生可以努力奮鬥,以實際行動消除社會多我們的質疑,超越前輩,取得更大的成就。

7月4日,即我們來到樂平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第二天。早上同學們7點出發到達了樂平市東湖公園,全體隊員攀爬了登高山。並在革命烈士紀念館前合影留念。早上10點服務實踐隊來到東湖公園附近的農貿市場買菜和買了一些文具。買好東西之後便一起步行前往另一戶農民家中,隊員們用剛剛買的菜自己做飯,幫助輔導農戶家中上小學的孩子功課。服務志願隊的成員們很好的融入了農民之中,用實際行動幫助農民。

7月5日我們赴樂平社會實踐隊參觀了衆埠鎮政府,瞭解了新農村建設,觀摩了十里洋街模型。隨後在鎮幹部的領導下參觀了紅軍第十軍建軍舊址。

7月6日我們繼續攜帶着祝福和慰問走進了樂平貧苦村鎮當地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的家。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隊員們來到農戶附近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家中,深入瞭解她們的生活起居情況,併爲她們帶來生活日常用品。在探望孤寡老人時,深切慰問了老人的生活情況:平時的生活來源是什麼?家中需要些什麼?在看望留守兒童時,瞭解到兒童們學習都很認真、刻苦,學習成績都很優秀時,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學習,將來一定會成爲社會有用的人。

隊員們相繼探望了其餘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表示以後有機會一定還會來探望村裏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老人們對隊員們的關懷和慰問表示由衷感謝,並深深感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對她們的關心!孩子們也表示,今後會更加努力學習,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服務隊也幫助農民鋤地,向農民學習耕地知識。帶隊老師石傑說,走進農田、深入農戶,與農民同勞動、同學習、同生活是大學生對農民生活的一次切實體驗,是瞭解農村、瞭解農民的一次寶貴機會。

這幾天裏,我們深入農村最基層,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調研農村等活動,盡全力保證科技、文化、衛生三者真正走進農村,惠及百姓,促進和諧小康社會的發展。這些活動都得到了衆多百姓的支持和稱讚,同時還吸引了樂平市電視臺前來採訪報道。在和百姓的交談中,我們發現,很多百姓對大學生等有高等知識的人都非常看好,他們希望科技能帶給他們更豐盛的勞動收穫,文化、衛生可以給他們營造一個健康、美麗、快樂的家園。

“莫以善小而不爲,莫以惡小而爲之。”接觸一些人、做出一些事總是有理由有價值的,當我們全心全意去投入、隨時隨地去學習的同時,會使收穫成倍增值。

三、 持久的熱情和認真的總結是活動辦得更好的保證

7月8日歸校後,我們在整理時回憶這幾天來的點點滴滴,在總結中發掘優點、找尋不足,獲取最寶貴的經驗。當一件事已經成爲了歷史,再論述它成功與否已經不重要了,我們要做的就是以往事作爲墊腳石,在總結中學會如何完善自我,不斷朝着前方前進。去時,我們懵懂無知,回來時,卻在背囊裏裝滿了收穫。有知識上的增長,也有心靈上的撫慰。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堅實的土地,貼近農民的心,纔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穫的喜悅,纔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增長才幹。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歷來是青年鍛鍊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把學得的知識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實踐以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羣衆的廣泛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啓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

在這次樂平實踐中 ,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三下鄉”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會鐫刻在我們電信分院志願服務隊每個人的心頭,直到永遠!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17

7月9日,廣東省嶺南師範學院經濟管理研究協會實踐隊一行三十多人,出發前去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楊家鎮北水小學,正式開展爲期十天的三下鄉活動。這一路,是悲與喜的交融,是苦與痛的舉杯,是笑與淚的彙集。這一路,他們堅定: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該風雨兼程!

絢爛的笑容綻放在北水湛藍的天空上

一段顛簸的路程之後,眼前破爛不堪的小學讓隊員們頓時百感交集。可孩子們的天真、學校老師的積極、村民們的熱心、村委領導的關心徹底讓隊員們敞開了心扉。

一開始的心有芥蒂,在時間的磨練下,再加上隊員們幫孩子們補辦了一次遲來的“六一”,玩得不亦樂乎,隊員們跟孩子們的感情突飛猛進。孩子們的天真無邪,隊員們的掏心掏肺,都讓彼此傾心相待。“老師……”“老師……”一遍又一遍地從孩子們的口中傳來,對實踐隊的隊員們來說,就是莫大的恩惠。

15日,實踐隊可謂是收穫頗豐。在廣東省雷州市樂善好施而喻戶曉,被人尊稱爲“保伯”的原湛江市政協主席陳保伯出現在實踐隊開展弟子規試行班所在的楊家鎮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心。年過八旬、在輪椅上坐了十幾年、說話吞吐不清的他激情洋溢地告訴隊員,做人必須做到讀好書、盡孝道、做好人好事這三件大事。之後,他贈予實踐隊三本自傳《清風》。

一遍又一遍的排練,終於是大顯身手的時候了。16日晚上,實踐隊全體成員傾巢而出,只爲了獻上一場別開生面的文藝匯演。隊員們在臺上一板一眼,儼然一個個小演員,而臺下的村民看到不能自已。掌聲、叫好聲、笑聲不絕於耳,讓隊員們倍感滿足。

17日,意味着實踐隊的三下鄉活動已接近尾聲。這一天,隊員們撩起衣袖,準備爲整個校園來一次大清潔。分配任務之後,掃地的、拖地的、擦窗的、整理課室的……隊員們齊齊動起手來,不一會兒便大汗淋漓,相視一笑又繼續投入清潔中……看着凌亂不堪、雜草叢生的校園因爲隊員們的心靈手巧,雖簡陋,但整潔而乾淨,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不屈的淚水支撐起他們的七月

淚水總是夾雜其中,那淚,是爲自己的,也是爲別人的。

在北水小學,隊員們真真切切地領略到何謂是萬事開頭難了。停水、斷電、蚊蟲橫行霸道、伙食差、環境惡劣、語言溝通障礙、開班儀式後孩子們的不配合、隊員之間生活習慣的衝突……所有的困難突如其來,讓隊員們措手不及,但只能是既來之,則安之了!

一場大雨傾盤而下,整個校園就好像一片海洋,雨水斜斜地灌進了隊員們的牀(十幾個人緊挨着打地鋪),越下越大。隊員們急急忙忙把東西收拾好,七手八腳地讓那幾張沉重的牀板橫掛在了窗戶上,暫代了窗戶遮風擋雨的作用。雨水還是會從縫子裏流進來,但也沒關係,因爲在隊員們心裏,守望相助已經暖化這場大雨了。

兩天的時間,實踐隊新聞組走訪了北水小學附近的小村莊,對一些特困戶家庭進行了深入的瞭解。村子荒蕪凌亂、貧困落後的面貌叫人難以想象,而那些貧困家庭的家境更是讓人覺得不敢相信:家徒四壁、千瘡百孔、破磚爛瓦、狼藉不堪,住在大山裏的,用煤油燈照明的,六七個孩子的,以砍柴爲生的……這狼狽的一切讓隊員們沉默了,但他們更想爲他們爆發!

在那裏,隊員們看到了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的故事。看到有隊員在拍照,老人正襟危坐,拍完之後,從兜裏拿出錢作爲費用,低聲訴說着想要一張屬於自己照片的願望,因爲,她們沒有戶口本,沒有身份證,她們想要一張照片做身份證。那一刻,隊員們泛紅了眼睛,緊緊地拽着老人的手。

淚流過,歡笑依舊,終歸還是離不開劇終人散的結局。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18日,隊員們收拾好行李,在村民們不捨的眼神和孩子們的呼喊聲中,泛紅了眼睛,緊緊擁抱過後,只能說一聲:再見,北水小學!

十天,不長不短,但足以讓故事動人,不是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