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彙編7篇

本文已影響 2.64W人 

【精選】說課稿彙編7篇

【精選】說課稿彙編7篇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長相思》編排在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置身詩境、緣景明情。《長相思》上片敘扈從之事,下片抒思鄉之情。從“夜深千丈燈”的千古悲壯到“故園無此聲”的婉轉蘊藉。基於以上特點,我將這一課時《長相思》教學目標設定爲:瞭解作者納蘭性德的身世經歷,產生心靈解讀,緣景明情。

在教學目標確立的基礎上,突出重難點,即掌握納蘭詞風純任性靈﹑纖塵不染的特點,解讀詞的內容領會詞的意境。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爲了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誦讀法 情境創設法 探究互動法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使教學更加有效,我多選了幾首納蘭詞,並將教學過程設計爲以下三個環節。

(一) 學生解讀詞話,創設詩韻課堂

用多媒體顯示王國維《人間詞話》對納蘭性德評價:“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請學生簡單解釋。

(二)讀詩文﹑想畫面,賞語意﹑悟詩情

先用多媒體顯示納蘭性德四首詞《長相思》、《蝶戀花》、《採桑子》、《浣溪沙》。學生自由朗讀,再指名學生配樂朗讀,教師點評,而後問同學想到什麼樣的畫面?

這一環節使學生對四首詞整體感知,誦讀中讓詩憑着自己的語言說話,讓學生直接貼在詩的面頰上感受詩意。

再拋出問題:納蘭性德是亂世中一個傳奇,在清代的文學史上開闢了屬於自己的領域,同學們在詞中找出觸動你心靈的詞句進行賞析。

如“故園無此聲”那故園有什麼聲音呢?作者在疾風飛雪的出塞路上,鞍馬勞役,最憶故園的溫暖,語意真切。

如“不是人間富貴花”。納蘭明珠罷相後,在家中讀兒子《飲水詞》,老淚縱橫嘆道:“這孩子什麼都有,爲什麼這樣的不快活?”是啊,爲什麼呢?那個捷克人米蘭·昆德拉說——生活在別處。納蘭性德身世顯貴,當朝宰相之子,但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無心功名,經史百家無所不窺,在天文、曆法、書法、繪畫、音樂、佛學方面均有一定造詣,的確不是人間富貴花。

學生會結合作者經歷,賞析詞句洗盡鉛華的真切自然,絢麗至極歸於質樸的沉摯清婉的特點。置身﹑沉浸於詩人描繪的意境中與詩人產生心靈的共鳴,審美的認同,這個過程是自然的,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我問同學們還喜歡納蘭哪些動人的詞句?

學生可能會對“人生若只如初見”,“心字已成灰”,“當時只道是尋常”“知己一人誰是?已矣”這樣的句子解讀。

小結:通過學生回答,可知納蘭負曠世之才,絕世而獨立,高貴而憂傷,豪放是外方的風骨,憂傷才使內斂的精魂,在歷史的迴音壁上成爲開啓心智的天籟之音,無愧“滿清第一詞人”的稱號。

(三)、拓展相思內涵,在心靈對話中昇華

這一環節我設計的問題是:納蘭性德不是中國最後一位詩人,但卻爲中國兩千年詩歌史畫上了個圓滿的句號,他站在哪些巨人的肩膀上吸收了他們的哪些優點?

此問題是爲了拓展學生思維。任何一個有成就的詩家詞人,總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納蘭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李後主的悲慨鬱結,晏殊的婉約清麗,陶淵明的自然淳樸,蘇辛的豪放雄渾,但納蘭又不同他們,納蘭就是納蘭。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本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數據的分段整理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統計與可能性》中的內容。分段整理數據是基本的統計活動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能夠按統計對象的某些屬性如品種、形狀、顏色、用途…進行分類統計。本單元繼續教學把一組數據按大小分成若干段進行統計並把統計獲得的數據填入相應的統計表裏。本課時是初步教學分段統計數據所以例題和習題都明確了數據以及各段的數值範圍不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分段。本課時內容主要是數據的分段整理。教材通過創設學校準備爲鼓號隊員購買服裝想請全體學生出謀劃策的教學情境引出怎樣購買鼓號服這一學習任務。使學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數據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後引導學生自主分段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分析整理後的數據根據分析結果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爲了更加貼近每個學生生活經歷讓學生有話可說我對教材進行了重新開發把購買鼓號隊服改爲購買校服。圍繞購買校服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經歷收集數據--分段整理--製作統計表--分析數據的全過程而學習重點放在分段整理數據上整理的方法採用多種方法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逐步優化突出畫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數據仍然採用單式統計表描述。

所以教學中應突出數據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這部分知識形成相關的統計技能。爲今後更進一步學習統計圖表、概率等知識打好基礎。

二、教學的重點、難點重點學會數據的分段整理。難點能對統計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做出決策。

三、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任務的具體化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爲實現教學最優化的第一個辦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或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具有定向、調節、激勵、檢測和評價等功能。因此制定具體、全面的教學目標顯得很重要。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內容標準中對統計與概率第二學段提出這樣一些具體目標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能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並能進行交談。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人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整理和分析數據的簡單的統計過程學會根據實際情況對一組數據分段進行整理。

2、讓學生進一步增強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觀念培養學習的興趣。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由於在第一學段中對數據統計過程已有所體驗並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次經歷統計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必要性感受統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根據小學兒童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慾強等心理特徵在教學中我注重創設與學生生活的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有效地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交流、反思等活動並使全體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之中。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應該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在教學中我靈活採用談話法、觀察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蒐集全班同學的身高數據、根據服裝型號分段、用畫正字等方法整理、繪製統計表、利用統計數據到服裝廠定做校服等。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學生在迫切完成任務和強烈的探究興趣驅動下對本來枯燥的統計知識產生一種新鮮感和真實感每個學生都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學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調查訪問、探究嘗試、合作商討、交流反思等多種學習方法真實經歷用統計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特別是學會了分段整理的方法從而獲得了成功的愉悅體驗。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這一新理念的指導下我創設了這樣的談話情景同學們爲了看上去整齊漂亮像參加運動會廣播操比賽這樣的集體活動我們都要穿上校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我們做校服之前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測量身高、胸圍等。做的這些準備工作就是我們在買校服之前的收集數據。板書收集數據接着我用多媒體課件顯示用本班學生身高數據製成的身高記錄單。然後我導入課題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是怎樣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段整理。板書課題數據的分段整理

2、探究新知1、分段整理數據1讓學生觀察身高記錄單教師提問從這張身高記錄單上你知道了什麼知道本班學生總人數和每個學生的身高。再觀察記錄單你能看出當時我們班最矮的同學身高是多少釐米最高的同學身高是多少釐米嗎2教師向學生說明校服廠生產的校服分爲大號、中號、小號三種。多媒體顯示小號--身高120129cm中號--身高130139cm大號--身高140149cm3教師提問怎樣才能知道每種型號的校服需要買多少套呢引導學生明白需要對記錄單上的數據分段整理教師板書分段整理接着提問用什麼方法來分段整理呢讓學生髮表意見。學生的意見可能爲數數用不同的符號記錄畫正字記錄等。4讓學生比較那種記錄方法比較好並說出理由。接着要求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用畫正字的方法來分段整理數據。組長要做好分工看哪組能整理得既快又準確。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獲得成功的體驗。2、製作統計表讓學生討論能不能把畫正字的記錄單直接送給廠家呢還應該怎麼辦板書制統計表接着要求學生把整理好的數據填入統計表。填好後再提問表中的合計起什麼作用讓學生明白既能反映總人數又能檢驗分段整理的數據有無錯誤。我提醒學生還要填寫統計表名和製表日期。讓學生給統計表命名。3、分析數據我引導學生觀察統計表想一想服裝廠看到這張統計表會明白哪些問題每種型號的服裝做多少套共做多少套。我再點明這就是分析數據。板書分析數據4、回顧統計過程回想一下剛纔我們是如何解決購買校服問題的我們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統計過程1、收集數據。2、分段整理。3、制統計表。4、分析數據。5、教師進行小結剛纔我們利用統計解決了定做校服的實際問題統計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運用是很廣泛的。下面我們要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

3、鞏固運用、深化新知1、做想想做做第1題。1、讓學生自己完成統計表。2、讓學生交流分段統計的結果。3提問你是怎樣分段整理數據的對分析統計結果你有什麼看法2、做想想做做第2、3題。方法與第1題相同通過鞏固練習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全課總結提問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五、說板書設計好的板書應是課堂上所講內容的簡縮簡單明瞭、富有條理性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清楚地瞭解到本課所講的內容我的板書設計如下數據的分段整理收集數據--分段整理--制統計表--分析數據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第十一冊第十課《參觀券的設計》。本課是“設計應用”領域的一節內容,是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第三學段目標設計的。

“設計應用”領域要求教學時要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避免學科知識專業化傾向。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社會,加強趣味性、應用性,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創造慾望。因此本課旨在通過大量的欣賞和實踐,對參觀券設計的基本要素、方法和規律有全面的瞭解,從而提高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

  二、說目標:

知識目標:參觀券的組成、表現形式和類型。

能力目標:學習和了解參觀券的設計方法,獨立設計一張參觀券。

情感目標: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爲主的學習方式,給予學生大膽地表現、創作的廣大空間,以多角度的表現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設計能力。

教學重點:瞭解參觀券的組成及表現形式,利用所學的各種美術技法設計一張美觀、新穎的參觀券。

教學難點:文字與圖案的協調統一。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感知過程,針對小學六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談話與交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自主學習意識;通過適時的評價總結,把學生帶入到本課的教學內容中。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設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表現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注意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咱們說個輕鬆地話題,上班和上學的人們最喜歡什麼日子?

對,是放假!老師放假最喜歡去旅遊,今天老師就想帶大家一起去些景點,你們去過這些地方嗎?

學生活動:故宮、兵馬俑博物館……

教師活動:想進入這些旅遊景點,首先要幹什麼?

學生活動:買門票。

教師活動:拿出一張參觀券展示!門票是景點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又叫參觀券。反映了當地文化發展的程度與旅遊經典管理者的文化修養和經營理念。

小小的參觀券也有大學問,包含了政治、歷史、文化、藝術的含量。今天我們就來學着設計一下參觀券。

板書課題——參觀券的設計。 請同學們翻開書P20-21。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打開教材第20頁——第21頁。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三、講授新課:

教師活動:老師又給同學們找來了一些參觀券,請看!(各式參觀券)看完後請完成課堂交流中的三道題。

學生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學習,更好的接受知識。

教師活動:師生共同討論三道題的答案。(課堂交流)

* 參觀券由主題、圖案、副券、票價、地點、時間、印章或防僞標識等組成。

* 有照片、畫、電腦合成等形式。

* 文字的字體、大小、顏色、橫豎排版要與圖相互呼應。

總結:參觀券的組成、圖的形式。(認識參觀券)除了作爲參觀的憑證外,還有什麼用途?(更多形式參觀券)

學生活動:紀念、收藏……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參觀券的更多作用。

教師活動:與明信片、導遊圖相結合,也是一件紀念品和藝術品。同時還能起到廣而告之的作用。

同學們看了這麼多的參觀券,除了作入門的憑證外,還有收藏、宣傳的作用,那麼在設計時又該如何創新、突破呢?請同學 們大膽想象,提出好的建議和設計思路。(設計要領)

學生活動:分別說出自己的設計思路及建議。

教師活動: * 主題突出、美觀、生動、更有收藏價值;

* 文字具宣傳性,爲參觀者提供便利,如電話、 路線等;

* 充分反映當地文化、歷史信息;

* 色彩多變、樣式新穎,如四季可以選不同底色的紙,節日更突出喜慶的氣氛。

設計意圖:指明每個環節應該關注的重點。

  四、作業要求:

1、以自己喜歡的主題、風格,設計一張構思新穎、主題鮮明、美觀實用的參觀券;

2、可以用繪畫的形式,電腦美術水平高的同學也可以用電腦製作併發布在作業展示區裏。

  五、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指導重點:主題突出、圖案美觀、恰當;文字搭配合理。

  六、作業展示:

把你設計的參觀券貼在黑板上的彩紙裏,注意色彩搭配。

  七、課堂小結:

選你最喜歡的參觀券送上你的肯定!(小紅花)並說出你喜歡它的理由!還有哪些參觀券需要改進?說出你的建議。

學生活動:說說自己喜歡的參觀券設計,並說出理由。

設計意圖:讓學生有自己的.判斷,其實就是對這節課知識點的認識。教師也能更好的瞭解學生對本堂課知識的瞭解程度。

教師活動:參觀券就在我們的身邊,收藏它也能增長知識。

從小養成收藏的習慣,爲我們的生活添姿增彩!

  五、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案”之稱,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設計簡單明瞭,涵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說課稿 篇4

林乃喜老師這一課是在三種模式下展開的一次公開活動。這次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林老師能緊密的圍繞着課題的研究方式展開教學,從情境法和聯想法入手,完成自己的設計思路。教師課堂上播放“開國大典”的錄像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當時的壯觀場面,教師還根據錄像場面讓學生想象當時人們的心情。並且在上課的過程中,林老師的教學還同時體現着如下的優點:

教學中林老師能以學生爲主體,具有開放教學的思想。特別是在資源的採用上,充分利用模式三的資源,進行挖掘、整合,較好的體現了課題的研究方向。

導入比較體現了層次性,從國慶日到北京,到開國大典,體現了詞語的指向意義。傳授課文的效果性還體現在能合理流暢的使用自己製作的課件。

教學方法上,教師能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運用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教師的基本功也體現在可以用平實清晰的語言進行講解,能用熟練的操作進行演示、導讀,能用簡筆畫描繪出自己心中的天安門的場景。還有教師能利用方位詞,指導學生分清方位,且按照放方位詞語引導學生說完整的話。

我個人認爲,本課的教學也還存在一些值得商議的地方。

在教學思想上,課文的教授還沒有完全從教師的權威走向學生的探索。在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問題,不能完全的依靠學生的合作探究去達到目標,不少的地方是以教師的講解作爲過渡進行的。比如在教學“開國大典”這一個盛況部分時,教師提出了問題“那些自然段寫出典禮部分的內容的?哪些內容寫人們的激動的?”教師佈置同學自由讀書,然後回答。學生對於典禮的概念沒有很明白,所以回答起來就有些亂,其來回答的同學各有其說。這時候,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是由於同學對於“典禮”的概念沒有弄清楚,而是採用了自己更正同學的做法,還說,是這裏嗎?然後就告訴同學們在哪段哪段。

教學目標上,也沒有達到充分完成。這一節課,教師沒有完成既定的目標,原定的完成“典禮”部分的教學任務,由於問題的展開問題和教師的導入問題,還剩下最精彩的部分沒有教學。

在教學程序的課堂結構安排方面,教師對於教學時間的掌控,存在一些疏漏,比如,教師與學生的活動的時間,我覺得教師的時間遠遠大於學生的活動時間,教師佔用了學生的時間;還有學生個人的活動時間和整班學生的活動時間分配也不是很均勻,學生個人活動時間較少了些;還有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可能也是我們不少語文教師存在的課堂教學問題,就是優等生活動的時間過多,他們基本上包辦了課堂上的讀書和回答問題;由於結構上的安排,出現了教師教學前鬆後緊的局面。

本課的教學效果,沒有預想的那樣的好。體現在教學效率不是很高,學生的課堂氣氛不熱烈,參與的慾望不高,學生沒有真正的興奮起來。原因是教師沒有突出對學生思考過程的安排。

從課堂上來看,學生的受益面積沒有充分的大,回答問題的就是那麼幾個學生,好的學生學到了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少學生跟着教師和好的學生在被動的轉。課堂的40分鐘沒有有效的被利用。

還有,在聽課的過程中,我有個想法,就是教師是不是過分依賴了多媒體的技術,從而設想,只要運用了多媒體技術,有了課件,就一定會上出一節好課來呢。

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五年級語文《海倫凱勒》這篇課文以感人的筆觸向我們介紹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英雄——海倫.凱勒,課文報告了海倫在薩勒老師的引導下,支付了凡人不可思議的艱苦終於學會了語言,喚起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從不幸中站起來的海倫又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其他殘疾人身上。字裏行間滿盈了愛的溫馨,是一篇對學生舉行愛心教誨的好課本。

講授目的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瞭解海倫遭遇的不幸,走近海倫。

2、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海倫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與厄運不屈不撓進行抗爭的感人精神,以及她對親人,對殘疾人,對社會的強烈的愛心。

教學重、難點:

小學生沒有可供借鑑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儲備,對海倫“不幸”的命運,“艱難”的成長過程和“永遠留在世人心中”的“奮鬥精神”不容易產生共鳴,因此,讓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走進海倫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因此我制定瞭如下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體驗、感受、對話交流,感受海倫?凱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要體會文本的情感,一個很好的途徑便是“語文教學要重視情感態度、情感價值的正確導向,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強烈的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理解、賞析,使它們有所感悟、思考,並受到情感薰陶。

設計思路

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讀,引導學生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通過精美感人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多層次的朗讀,走近海倫,感受她的生活態度,感受她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個人的體驗,把語文學習轉化爲積極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激發情趣。

由於第四節課學生和聽課老師都己疲倦了,所以我首先以四次高呼課題的方式,以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慾望,並且第呼一次都出示不同時期海倫的圖片,以深化學生的感知。

二、精讀感悟,體會不屈。

高年級的課文比較長,不可能每句話每個段都涉及到,因此我主要通過細細品讀重點語句,引導感悟文所蘊含的內涵,學生說到哪,我就跟到哪,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作用以達到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三、感受成功,奉獻愛心。

這一塊主要通過教師簡介和學生朗讀名言來感悟主人公的博大的愛心和責任心。

四、課外拓展,加深感悟。

海倫精神其實同學們通過平時的學習己經積累得夠多了,但怎樣讓孩子們更深刻地理解這一精神,把他們聯繫起來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五、佈置作業,課外積累。

對於海倫.凱勒的有關資料,孩子們知道的不是太多,尤其是她的作品,他們更是知之甚少,學完這篇課文孩子門對於海倫及她的家庭老師還不是太相識,對她們的生活領會得還不是太深,以是爲了讓孩子對海倫和沙利文兩位人物相識得更多,以有用地拓展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課外讀一讀海倫的書,像《如果給我三天灼爍》、《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都非常值得孩子們一讀,通過學習課文,再讀一讀這些冊本,我想,對孩子心靈的觸動肯定會更大。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整時和一年級下冊認識半時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幾時幾分,同時爲三年級學習秒的認識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與一年級上冊和下冊的內容聯繫起來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是按照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編排的,這樣編排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平時人們看錶讀時間的經驗與習慣。

2、學情分析

“時間”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學生已經學習了關於時間的一些知識(整時,半時),每個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掛鐘或鐘錶,何況二年級的學生天天要按時起牀、吃飯、上學、放學、看動畫片、睡覺,這樣就使學生已經感知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不同的學生對認識時間的情況也是各不一樣的,因此,我精心設計這一數學課堂,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掌握新知。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觀察鐘面的過程中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

能力目標:學生能說出鐘面上指示的時刻,並會讀、寫幾時幾分。

情感目標:培養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4、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重點: 能正確認讀鐘面上的時間(幾時幾分)

難點:理解1時=60分的含義。

5、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鐘錶學具。

二、說教學流程

(一)整體設計,有以下4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3、動手實踐,鞏固新知;

4、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二)環節設計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以猜謎的形式引出課題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興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參與學習中來,爲這節課的順利進行做了良好的心理準備。

2、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活動一:

複習舊知,認識鐘面

讓學生說出這兩個鐘面上的時間,說說你是怎麼知道的。

通過認讀已經學過的時間,讓學生們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獲得成功的體驗

師:(課件:鐘錶)仔細觀察鐘面上都有什麼?小組內交流彙報。(12個數、時針、分針、格子。)

通過學生觀察和交流可以說出: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有5 個小格。

你知道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嗎?

這一問題是本節課的重點部分的第一個突破口,學生可以通過加法、剛學過的乘法等各種方法來計算出12個大格里有60個小格,讓接下來的認識分針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礎。

活動二:認識時

課件演示:閃動時針,並且時針從數12走到數1。時針走1大格經過的時間是1時。

時針從12走到1是1小時,時針從幾走到幾也是1小時?

學生髮散思維,任意說出時針從幾到幾也是1小時,激發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維得到張揚。

(課件演示:1時多)現場操作演示時針指向幾時多,並學生說出時針是指過幾,就是幾時多,如果時針指向學生不確定,可以延長指針,讓學生明白確定時針的指向。

這是本課的一個亮點,通過靈活的現場教學演示,讓學生更加明確時針的不同指向,爲後面學習認識幾時幾分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活動三:認識分

師: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邊說邊演示。

利用課件邊演示邊提問:

分針從12走向任意一個數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針走了一圈是多少分?(60分)

認識每個數字各表示幾分,是本課的關鍵,因爲學生前面對鐘面上有60個小格有了掌握的各種方法,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所以很會學以致用,利用乘法或者5個5個相加等各種學生喜歡的方法,得出分針走1圈是60分,比較輕鬆的突破了這一關鍵點。

活動四:認識時、分的關係

理解1時=60分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難點

根據前面掌握的時針走1大格是1時,和分針走一圈是60分,以及採用動畫的形式,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時=60分。這裏沒有讓學生動手撥鐘錶,並非削弱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是考慮到學生在紛亂的針與格中觀察時分的關係,其效果不如多媒體演示更加生動,直觀,在學習中尋求最佳的學習方式,以期待最優的學習效果。

3、動手實踐,鞏固新知

動手實踐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讓學生撥出第一節課下課的時間10時40分。

兩個同學爲一小組,一個同學撥鍾,另一個同學說時間。

撥出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的時刻,讓小夥伴猜一猜

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新課程標準精神的體現。注意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一些基本的練習,既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又有利於培養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時間觀念。

4、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讓學生自己總結,不但使學生學會了認識時間,而且懂得了操作實踐,合作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同時滲透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三、說板書設計

認識時間

1時=60分

鐘錶圖 鐘錶圖

5時25分 9時5分

(5:25) (9:05)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7課《酸的和甜的》。課文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他的原身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則寓言。這篇文章形式活潑,故事情節有趣,小孩子應該非常喜歡。“吃不到葡萄說葡萄是酸的”,是狐狸的自我安慰,卻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只有小猴子敢於親自嘗試。這篇文章就告訴了我們平時做事要親自去體驗、去嘗試的道理。

二.說學情

我所認教的班級是二年級三班,這個班的孩子聰明活潑,領悟能力強,善於表達,表現自己。這些都有助於他們很好的理解課文。

三.說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四.說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

2.正確朗讀課文,從小動物的對話表情中體會它們的性格特點。

3.感悟做事情要敢於親自嘗試的道理。

五.說教法,學法和過程

現在,我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之中:

(一)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如果學生感到了快樂,那麼他們就會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所以,本課我力爭創設愉悅可持續型氛圍,讓學生樂學,積極投入其中。新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教學是閱讀寫作教學的基礎,是1,2年級教學的重點。因此課前複習生字時,我利用比賽摘葡萄的遊戲形式讓學生在遊戲過程中複習生字詞,並引入新課。

(二)圖文結合,以讀爲本,表演幫助理解課文。

在人教版的低年級教材中,每篇課文都配有插圖。這些插圖使教科書圖文並茂,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更重要的是這些插圖可以作爲課堂教學最爲直觀的教學輔助用具。我教授這篇課文更是在每個自然段都安排了一幅插圖,利用這一條件,我先出示圖片讓學生找到了課文的重點段落第四自然段,在開課不久就先提出這個自然段學的設計一是考慮到學生的興趣,二是考慮到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況制定的。由圖學文,學生找到“小猴子想幹什麼”並進行表演,從表演中體會出重點詞“迫不及待”的意思,也就幫助理解重點段落。當提出“小猴子聽了小兔子的話後做了什麼時”又一次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學生邊讀邊演重點詞“大口大口地”他們進入了角色,在讀讀演演中解決了課文中的難點詞句,積累語言,自讀自悟。而講到文中另一重要角色狐狸時,我同樣運用了圖文結合法,讓手讓學生自己品讀,理解。課文的2,3,5,6段,是過度段落我處理得比較弱,但依然是通過看圖讀文進行學習的。

在反覆的看圖,讀文,表演中體會出課文的深刻道理。

六、說板書設計

酸的和甜的

親自嘗試 體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