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2.06W人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荷塘月色》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課書第一冊第1單元的第1篇課文。本冊書現代文閱讀共三個單元,每單元不分文體組織課文,但圍繞培養學生理解、分析現代文的能力,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揣摩語言。它是閱讀理解分析現代文的基礎。

《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發情懷。文中所寫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處是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了物境之美。之所以能如此巧妙,歸功於傳神的動詞,巧妙的疊詞,以及通感等修辭。傳統語文數學僅把課文當作學習的對象是不恰當的,正確的認識應是把課文當作借鑑的範例,因此不必面面俱到而應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細思,從而積累知識,培養能力。所以本課的學習重點我擬定於領悟作者複雜的思想感情和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而後者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散文的教學和其它文章不同,用傳統的分析法教學會破壞文章整體韻味和優美的意境,所以我打算把傳統的散文分析課變爲鑑賞課,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鑑賞散文的能力。本文作爲朱自清的散文名作,尤其是語言方面有許多值得鑑賞的地方,因文章不長也適合鑑賞。

從學生角度分析,傳統的分析法重分析較鑑賞忽視了學生對美的需求和束傅,久而久之,束縛了學生思維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學鑑賞能力的提高。其次,這階段的學生從初中畢業已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散文,具有散文方面的理論知識也能夠鑑賞。

  三、說目標

1 、知識目標:

(1)能通過揣摩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2、 能力目標:

(1)培養訓練學生揣摩語言的能力。

(2)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

3 、德育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注社會、追求理想的感情,促使學生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四、說課時

依照目標分爲兩課時。

第1課時引導學生通過揣摩語言體會作者感情

第2課時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五、說準備

1、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佈置預習內容。(生字詞、作者簡介、寫作背景)

2、準備好多媒體電腦,投影及相關軟件。

  六、說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欣賞不同的寫荷的詩句和畫面(有日下荷花,雨中荷花,月下荷花,作者借景抒發的喜悅和哀傷,引出朱自清的《荷》)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採用多媒體形式導入新課,能夠直接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處於愉悅的狀態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看配套的畫面聽配樂朗讀、思考。

(1) 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感情的語句,並分析其含義和作用

(2) 從哪些語句中還可以瞭解到作者的情緒?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1創設情境2在散文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藉助文章的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此處意在引導學生體會感情。

(四)分小組討論,限時作答

設計此環節目的:調動學生參與,完成知識目標。

(五)對於本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根據你的學識閱歷,或許你會有新的見解,把你的見解寫下來(100—150字)然後討論—辯論。

通過質疑這種形式,不僅能澄清文中一些模糊的認識,更有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六)小結

(七)佈置作業

1、作者是通過什麼樣的景來表述這種情?

2、畫一幅《荷塘月色圖》

  第二課時

(一)課前檢測上節課內容,出示目標

(二)投影學生習作《荷》

分析圖畫和文中描寫的區別及產生區別的原因。

設計:鼓勵學生在畫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形象經過文學到圖畫的轉變創新意識得到培養。

(三)分析區別及原因

(1) “畫中景”和“文中景”

(2) 圖較直觀,文多含蓄(文中有一些精美傳神的語句)

(3) 人的學識,生活經歷

(四)速讀課文,畫出文中你認爲的精美傳神的語句,說出你認爲的理由及在文中的作用,

(五)分類彙總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動詞、疊詞、通句。

教師示範分析一種,其餘學生分組操作、交流。

(六)作業

課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特定時辰,如朝霞中、烈日中、秋雨中某處事物投入真情實感,學習朱自清的遣詞用句,寫短文一篇。

  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說課稿2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在這篇散文裏,作者給我們描繪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麗景象。語言優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新的中專語文教學大綱在閱讀上的要求是“在初中語文的基礎上,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瞭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初步掌握欣賞文學作品的方法;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及藝術手法的表現力,具有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編者正是按大綱要求把散文的閱讀與欣賞安排在中專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本文是第一篇課文,屬於精讀文,但對於本課,教師不宜過多地繁瑣地分析,點到爲止。重在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反覆品味,領悟滲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獨運的構思,以及語言藝術的魅力。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揣摩語言,體會語言的抒情性,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同時,學習本文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本文構思巧妙,寫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優雅、朦朧、幽靜的意境之美。語言優美,恰當地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

(2)能力目標:在教師恰當的提升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3)德育目標: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悶的心境和潔身自好、嚮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懷。

(本文寫於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陷於一片黑暗之中。讀課文理解作者內心“頗不寧靜”的原因。)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淡淡喜悅淡淡哀愁的思想感情,理解本課借景抒情的手法。

2、通過品讀語言,尤其是精彩語段4—5段的賞析,品味文章語言美,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難點: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複雜的感情。

  二、說學生情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中專一年級學生,多數對散文有一定了解,從朱自清的《匆匆》、《春》到《威尼斯》,對語言美、意境美有所領會,但由於我們的學生認識問題膚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的閱讀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培養形成之中。鑑於此種情況,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具有寧靜的、適宜接納美的事物的心胸。

  三、說教學方法:

採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適時的啓發點撥,使整個教學導之有序,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四、說學習方法: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爲此,我設計如下學習方法:朗讀法、欣賞法、討論法、質疑法等指導學生如何鑑賞寫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語言,體會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

  五、教學設計:擬定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釋題,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範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重點賞析4-5段,品味作品的語言和比喻、通感、疊字的運用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通過討論、質疑重在理解作者情感,感受文章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

  六、說過程:(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激趣

1、創設情境,導入課文。(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爲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初中時我們學習了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曉出淨慈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白天的荷塘如此美不勝收,那麼夜晚呢?讓我們跟隨朱自清的腳步去領略月下荷塘迷人的景色。

2、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

力求創新,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被毛澤東稱爲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這一故事介紹,激發學生興趣,凸顯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尤其是作者那不食嗟來之食的高尚品德深深的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今天我們就帶着深深的敬意走進清華園的荷花池,去領會朱自清先生妙筆回春之神奇。(設計這一步驟是因爲朱自清是一位現代著名作家,對他應作多瞭解。)

  (二)感知

1、首先把握讀。

播放範讀錄音,示範中學生聽讀,在交流聽讀的感受基礎上確定閱讀的感情基調,在老師指導朗讀方法後,再來齊讀重點段落。這樣學生有了遵循,誦讀就有了美感,讓學生如身臨其境,接受美的薰陶,也爲後面賞析語言打下基礎。

要求:

(1)標出自己讀得不準字音。如曲,讀第一聲;似,與似的在一起時讀捲舌音。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輕聲朗讀,配以輕音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設計遵循漸進原理,由淺入深,爲品讀課文做好鋪墊。)

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獲取感受和認識,並用精練準確的語言加以概括。同時教師可提供以下問題供同學思考:

(A)文中所寫的景物有哪些?

(B)文中內容直接與題目相照應的段落有哪些?

(2)分組交流討論各自的認識及相關問題,教師巡迴指導,參與交流討論。

(3)教師主導,師生互答。(視具體情況,就討論未決的問題在更大範圍之內展開討論,仍以學生爲主。)

主導問題:

(A)、文中最能體現作者感情基調的句子是哪一句?

(B)、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是濃還是淡?作者感情發展的脈絡是怎樣的?(明確這些問題後,從4-5段切入)

  (三)品讀--賞析

賞析4—5段,欣賞朱自清筆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體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色。

1、對月下荷塘部分採用賞析式教學。

請喜歡第四自然段的同學有感情地朗讀,並談談自己爲什麼喜歡這一段。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教師作必要的啓發指點,尤其是在那些容易被忽略之處,以下僅舉幾例:

(1)“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爲什麼用裙來比喻葉子?(引導學生用比較法揣摩語言)

(2)如果把“曲曲折折”換成“曲折”好不好?(引導學生用替換法揣摩語言)

(3)這裏寫的是月下的荷塘,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月亮的影子?(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結合)

(4)作者對月光下的荷塘僅僅是做靜態的描繪麼?(理解作者動靜結合的寫法)

(5)荷香與歌聲有什麼可比的共同點?(領會通感手法的運用)

(6)一個人在這月夜,能夠如此細緻地欣賞這樣的美景,他的心情如何?(把握感情,體會借景抒情)

(以上所啓發引導的地方,在備課之時皆已儲存,到了課上就要隨機使用。這些問題的設置,主要引導學生從修辭、疊字疊句的運用,融情於景的手法這三方面賞析文章。)

2、荷塘月光的賞析。

在第四段分析基礎上由學生自由討論品味幾個動詞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表達效果。經過探討,荷塘月光朦朧和諧美便也呈現於眼前。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希望語文教學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體會到這篇文章的佳處,而且掌握一些賞析散文的手法,學會自己賞析文章。)

小結: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體會本文借景抒情的手法,點明在柔美和諧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並告訴學生作者描寫的細,來自作家對客觀物象觀察的細,體味的細。

課堂練習:

教學效果如何主要通過課堂練習來檢測,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則,我把練習定位於記憶;

限時背誦第4段,效果可由學生自行評判。

  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說課稿3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在此,我來談談自己不很成熟的教學設計,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幾十年來一直膾炙人口。相信閱讀過這篇散文的朋友都知道,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她結構精緻,語言生動、優美,感情細膩、含蓄,通篇氣韻貫注,靈動多姿,給人以強烈的審美愉悅。此外,由於本文系高中語文散文閱讀開篇之作,對他們初步感受到高中語文的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着十分重要的價值。 加之高中語文和其他學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既承擔着培養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基本任務,又肩負着培學生養人文素質和健康性情的重任。因此,我們要根據不同課文和情境進行因材施教,這裏的“材”,既是指教材,也是指學生。教授此課時,我們面對的是剛上高中的學生,在初中,他們學過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說對語言美、意境美有所領會。因此,我確定《荷塘月色》學習的重點是通過引導學生欣賞物境美、語言美、結構美,進而體會意境美,培養學生感受美、接納美的能力。今天,我從五方面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欣賞荷塘月色的美景,分析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同時,學習本文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和雙線索環形結構。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教師恰當的點撥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思考探究、活動體驗”的學習方式,並掌握賞析散文的方法。

(3)情感與態度目標: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感情,培養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荷塘月色》是寫景抒情散文的典範之作,因此我確定重點是通過4—6段賞析,品味文章語言美,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由於學生散文閱讀知識積累較薄弱,所以我把教學難點確定爲兩個:一是分析散文的表現手法,二是理解寫江南採蓮舊俗的作用。

三、教學時間:擬定兩課時。

四、教具使用:多媒體

五、教學設計原理

第一課時

一、通過預習,讓學生歸納,這篇散文我們學什麼?

1、教師明確教學目標

2、釋題:思考問題,文題改爲《清塘荷韻》好不好?

此教學環節,鼓勵學生髮表個人見解,教師明確荷與月組成的文題具有象徵義,在此講析象徵的概念,爲學生現代文問閱讀中表現手法做知識積累。

二、讓學生課前查閱資料,學生簡介作者,教師補充明確(從作者人格美角度,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高潔的品格)

三、學生配樂默讀,通過情景式閱讀,引導學生進入審美意境(教師準備課件),同時思考問題,你覺得課文那段幾段語言最美?將重點轉到4、5、6段

四、教師鼓勵學生站起來,配樂朗讀,再次體會三段語言美。思考問題:爲什麼這幾段最美?

將重點轉爲語言

五、比較閱讀:展示《拿來主義》片段。

提出問題:魯迅的語言讓我們感覺到的是犀利,而這篇課文語言讀來感覺如何呢?

學生明確:清美柔和,

六、思考問題:課文運用那些技巧使語言達到這種效果?

學生明確:比喻和疊詞的妙用。

七、分小組合作學習:請同學們找出含有喻詞的句子?(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爲現代文篩選信息打下學習基礎)

學生討論明確,用比喻的句子在表達效果上有什麼特點,爲詩歌鑑賞和現代文閱讀教學打下基礎。

八、接着,從《再別康橋》切入,體會疊詞的妙用,播放配樂詩,體會這首詩的語言美,思考三個問題。

1、問題:這首詩語言有何特色?

明確:運用疊詞

2、問題: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出現的疊詞?

3、思考問題:如果把“曲曲折折”換成“曲折”好不好?(引導學生用詞語替換法揣摩語言,明確疊詞的表達效果,爲完成詩歌鑑賞中煉字題做準備。

九、運用疊詞,仿《再別康橋》的結構,寫一首關於語文課的現代詩。(培養學生詩歌寫作興趣,爲語文審美教學打基礎)

第二課時

一、展示作業,讓學生評價成果,教師給予肯定,當堂完成此教學過程。

二、速讀全文思考問題

1、思考問題:第6段,爲了意境,何不刪去“蟬鳴”和“蛙聲”,那不是更能突出幽雅寧靜的環境嗎?

教師在此明確這就是襯托,是高考現代文閱讀中的表現手法的考察重點。

2、請同學找出表示作者出行路線和心情的句子,並繪製雙線索環形結構(板書設計),學習本文藝術特色,同時培養學生文章分析概括能力。

外:作者的遊蹤(明線)(帶上門— —荷塘上的月色— —月色下的荷塘— —江南舊俗— —回家)

內:作者的情感變化(暗線)情感(心中頗不寧靜— —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 —思鄉愁-----不寧靜)

內、外結構呈圓形,渾然天成,這是本文的一大特點。

三、探究討論

1、《荷塘月色》中有一段不寫‘荷’與‘月’的文字,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的《高中語文》中刪去了,你們猜我們現在讀到的版本中的哪些部分被刪節了?刪得有無道理?”(明確:從“採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2、現在教材上又恢復了原貌,說明了什麼?

3、問題:這幾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明確:對比,表達作者現實中淡淡的哀愁)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向縱深思考。

四、知識遷移

1、20xx年高考湖北卷試題,積累語言表達題答題方法。

2、仿寫對聯

問題:教師在學習《荷塘月色》中提煉出或短或長的句子作上聯,讓學生對下聯,初學對聯知識,同時加深學生對課文意境的感知。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也能對出一些佳句

五、閱讀與寫作:課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特定時辰,如朝霞中、烈日中、秋雨中某處事物投入真情實感,學習朱自清的遣詞用句,寫短文一篇。(本教學環節重在知識轉化與應用)

  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說課稿4

《荷塘月色》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在這篇散文裏,作者給我們描繪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麗景象。語言優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

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在閱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位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鑑賞文學作品”。本文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篇課文,這是學生進入高中後學習的第一篇課文,所以要引導學生學會賞析文學作品,爲今後的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爲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一、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本文寫於1927年,領導叛變革命,中國陷於一片黑暗之中。讀課文理解作者內心“頗不寧靜”的原因。

2、知識目標:本文構思巧妙,寫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優雅、朦朧、幽靜的物境之美。語言優美,恰當地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學習本文體會本文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

3、能力目標:學會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夠判斷什麼是通感,本文比喻的妙處何在。

  二、教學重點:

課文四五六三段的賞析。本文語言充滿詩情畫意,體味語言運用的妙處,是本課的重點。通感的修辭手法學生第一次接觸,也要作爲一個重點來講。這兩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

本文準備採用講解式、啓發式、朗讀式結合的教學方法。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重點訓練學生精讀的方法,所以採用講解式的教學方法。進入高中階段,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尤其是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採用啓發式教學。本文語言優美,從培養學生語感的角度,本文采用以朗讀式的教學方法。

  四、學法:

指導學生如何鑑賞寫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語言。

  五、課時:擬定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釋題,簡介作者,範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構思的巧妙。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找出感情線索,簡單介紹時代背景,。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品析作品的語言,比喻、通感、疊字的運用,感受語言的典雅和充滿詩意。

第一課

  教學內容及步驟:

1、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在夏季的一個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輪圓月,我們的主人公心情鬱悶,想散散心,於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樣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象一幅靜謐、安詳、優美的圖畫。作者將這幅畫給我們描摹了下來,成爲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們讀他的文章就象看到了那幅畫一樣。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

  二、釋題,簡介作者,並範讀課文。

要求:

1、標出自己讀得不準字音。如曲,讀第一聲;似,與似的在一起時讀捲舌音。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三、學生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

1、課文主要在哪幾段寫荷塘和月色的。

2、其餘段落起什麼作用?

3、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四、再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

1、課文集中寫荷塘與月色的是四、五、六三個自然段。說說每一段都寫了什麼?

第四段:主要寫荷塘。作者哪幾方面來寫的:從荷葉、荷花、塘上的微風、塘下的流水。

第五段:主要寫月光。有沒有寫荷塘?月光是無形的東西,但作者通過寫荷葉、荷花、寫樹影等,將月光寫得可知可感。月光與荷塘融合在一起。

第六段:主要寫荷塘周圍的樹。好象沒有寫荷塘和月色?樹是月光照耀下的樹,寫荷塘裏的蛙聲,寫樹上的蟬鳴。此段即是寫荷塘又是寫月色。

2、其餘各自然段的內容:

第一段:交待時間及寫荷塘的緣由。是夏季,月圓的夜晚,作者心情欠佳,想去荷塘看看。

第二段:寫去荷塘的小路。荷塘的四圍是樹爲下文第六段做鋪墊。同時點出月光是淡淡的月光,爲後文做鋪墊。

第三段:寫作者去荷塘的目的是散心,享受荷塘月色。

第七、八段:作者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並想起江南來。與段與主體有何聯繫?荷塘月色具有詩意,使作者想起與荷塘相關的詩來。聯想自然。結尾照應前文。

  五、本文是寫景抒情的散文。那抒了什麼情?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淡淡的憂愁,又有淡淡的喜悅。一切景語皆情語,那麼那些景色體現了這種情?

線索即是這樣一種情緒。也是全文的基調。

  六、簡介寫作背景。

  七、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本文運用了什麼方法把荷塘月色寫得那樣美?找出你認爲寫得最好的句子,談一談好在哪裏。

  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說課稿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的課題是著名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下面我將根據我的備課思路和設想,一一展開講說。

  一、說教材,學情

  (一)說教材特點

《荷塘月色》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中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作者在《荷塘月色》中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相互映襯的美麗圖景,語言文字優美、典雅,藝術技巧純熟、自然,是一篇著名的美文。也是高中語文教科書中歷年來重點保留並解讀的文章,因此相當重要。

  (二)說學情

本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目前高一年級的學生多數都對寫景抒情的散文有所瞭解,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有所領會。但由於知識水平和年齡限制,閱讀多停留在粗讀和泛讀。思維能力,審美能力還尚待形成。尤其對作者在寫景狀物中所流露的情感還不瞭解。所以在引導閱讀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創設適當的情境,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靈敏的語感。

  二、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爲做到因材施教,根據本課內容特點,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欣賞荷塘月色的美景,學習情境交融的寫作手法,感悟作者的語言運用技巧,體會作者感情。由於本篇課文較爲重要,對高一年級學生理解起來較難,因此我將本篇課文分兩課時講解。

第一課時:學生閱讀,整體感知,瞭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對四,五自然段深入分析。

第二課時:深入理解感情,品味文中語言,賞析第六自然段,理解《採蓮賦》作用。

以下爲第一課時講解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欣賞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2、體會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學習本文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一定的賞析散文的方法。

情感與態度目標: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初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二)教學重,難點

1、走進作品,理解本課寫景特點,通過重點語段分析,品味作者的語言運用技巧,體會文章語言美。

2、走進作者情感世界,體會作者苦悶彷徨,內心矛盾的情感。

  三、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都說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但爲了響應新課標改革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教師不能以自主的講解代替了學生的獨立閱讀。因此,這一堂課,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入文入情入境,在師生、生生等多重對話的基礎上,走入本文意境,品味作者語言,感悟作者情感。

1、朗讀體味法。本文語言文字優美,適合反覆朗讀。形式多樣的讀,大量的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通過有感情的反覆朗讀課文,可以直接地品味到文中語言,進而有助於情感的理解。如閱讀前自由朗讀,賞析前的部分內容配樂範讀,賞析中的個讀、配樂齊讀,賞析後的配樂領讀與齊讀相結合。通過反覆朗讀,在讀中生悟,在悟中促讀。

2、媒體輔助法。運用媒體的語音播放功能,播放部分精彩段落的配樂朗有助於同學們更好的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調,領悟作者情感。通過畫面播放功能再現相關歷史畫面,更容易使同學們體會文中意境,進而更好的理解課文。

3、設疑討論法。由於本文情感地理解是本文理解的難點,對於高一年級學生來說自己解決相對困難,爲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動性和團體協作的精神,在合作自行解決中加深印象。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在充分綜合意見中,在羣體中做到“跳一跳,夠的着”,活躍課堂氣氛。

  (二)說學法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在本課中,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朗讀和質疑討論等,通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走入文中意境,體會文中語言,體悟作者情感。

  四、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同學們,在你們的學習積累中有多少關於荷花的詩句呢?(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還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等。)這些詩句都有一個共同的時間特點,就是描寫白天的荷塘,白天的荷塘是如此的美不勝收,那麼夜晚呢?同學們,月亮這個意象又代表什麼呢?(是思鄉,寄託哀思,由月的陰晴圓缺引發人生喟嘆等等。)那麼,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腳步去領略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的美景。來看看作者是否用月亮寄託了你們剛剛所說的情感呢?(我採用的是問句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爲課堂講解做一個良好的鋪墊。)

  (二)學生自讀,初步感知課文。

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是這一堂課中佔時較多的一部分。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讀是讓學生體驗這篇文章最好的辦法。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讀”就是“自主”學習方式的最直接體現。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思考,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這一部分大約分這樣幾步:

1、學生自由讀,之所以不要學生齊讀,是因爲我覺朗讀是一種對文本的再創造過程,而且這種再創造帶有鮮明的個體色彩,每個學生的對文章的理解不一樣,他朗讀時的輕重緩急是不一樣的。

2、播放課文中4——6段課文範讀錄音,聽後請同學們描述一下自己想象中文中描寫的荷塘,並進行發言。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此後用PPT放映讓學生欣賞荷塘美景,帶領學生走入文中情境。

3、學生再次自讀課文,仔細品味文中語言。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經過幾次閱讀,學生們對課文有了初步感知,引導學生們理清課文情感發展脈絡把握文章結構。爲此我將提出如下幾個問題:

本文的文眼是哪句?課文分爲幾部分?結構有什麼特點?

可能學生們剛被問到都會覺得有點困難,在此我將會進行適當點撥。

2、分組討論

我將學生們六人爲一個組,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討論法可以激發學生們的集體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在意見的相互交流之下,共同進步。爲此我將提出如下問題:找出文章中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並進行分析,找出作者情感發展脈絡。(由於情感理解是本文的難點,在此之前我將插入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本文寫於1927年,作者當時29歲,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由於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於一片黑暗之中。在這樣的社會,作者看不到希望,但又想做一個自由的知識分子等等。這樣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做到知人論世)

感情變化是:“心裏頗不寧靜”→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悅→發出“我什麼也沒有”的慨嘆→惦念江南,欲超脫而不可得。作者在文中體現的複雜的思想感情是“淡淡的哀愁,淡淡的的喜悅”。這從景物描寫中也能看出。

  (四)仔細品讀語言,把握情感。

在把握全文感情基調的基礎上,在此基礎上逐步引導學生賞析課文精彩語段四,五自然段,引導學生欣賞朱自清筆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體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色。教師作必要的啓發指點,尤其是在那些容易被忽略之處,以下僅舉幾例:揣摩語言

A、“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爲什麼?(引導學生用比較法揣摩語言)

B、荷香與歌聲有什麼可比的共同點?(領會通感手法的運用)

C、一個人在這月夜,能夠如此細緻地欣賞這樣的美景,他的心情如何?(把握感情,體會借景抒情)

D、此段運用那些修辭手法(重點講博喻和通感的修辭手法運用)

這些問題的設置,主要引導學生從修辭、的運用,融情於景的手法這方面賞析文章。這些問題有學生未發現的,有已發現而仍用心不細的,可從不同角度發問。

通過對第四段的這種分析方法,可以讓同學們沿用此法對本文五自然段進行分析,讓同學們學會這種方法,這便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體會到這篇文章的佳處,而且掌握一些賞析散文的手法,學會自己賞析文章。

  五、作業佈置

仔細品讀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試着圈點文中的精彩語句,體會作者所描繪的美景,進一步體會作者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六、板書設計

行蹤:出家門——去荷塘——觀荷塘——回家門

情緒的變化:不寧靜——淡淡的喜悅——超脫——不寧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