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1.56W人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62-64頁的《路程、時間與速度》,下面我從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路程、時間與速度”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這一運算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解釋與運用,由以往第一學段的圖畫情境應用題的數模學習過渡到現在第二學段的文字應用題的數模學習。通過教材這種概括的、單列的數量關係向學生提供一種新的數學模型(即數量關係式),這種數學模型將應用到以後文字應用題的學習中去。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知識的基礎和心理髮展的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在實際情境中,理解並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

(2)結合實際情況,根據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係,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的問題。

(3)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3、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1)重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

(2)難點: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並運用這些數量關係分析與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關鍵: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情境,讓學生感知與形成“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概念,並切身體會每個物體的快慢與路程和時間都有關係。

4、教學準備:

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思維形式,再向抽象思維轉化。爲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本節課我藉助下面的教具幫助教學:

(1)多媒體教學課件。

(2)皮尺、秒錶。

二、說教法:

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用演示法、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多媒體電教法、嘗試教學法、反饋法等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概念。並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的關係,整節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三、說學法:

因爲“速度”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時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故而教師創設一個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經歷一系列的觀察、實踐、探索、分析、思考、交流的過程,逐步讓學生理解“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概念,並建立這個問題的數學模型(數量關係式),然後運用這個模型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材提供的練習和教師補充的習題)。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標準》所提出:展現知識的產生和應用過程,形成“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基本敘述模式,我將教學過程分爲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聯繫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和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概念。

1、情境導入:劉翔奧運會比賽實況。

師:看完錄像,你想說什麼?從錄像中你搜集到了哪些數學信息?引導學生從錄像中找出相關數據,並分析數據所表示的含義,學生自己總結出名稱。(板書:路程、時間、速度)

初步感知“速度”:你知道劉翔的速度有多快嗎?老師通過計算知道他平均每秒大約跑8.5米(板書:平均每秒大約跑8.5米)。從我們教室的後牆到講臺大約是8.5米,也就是“滴答”這短短的一秒,劉翔已經從教室的後牆跑到講臺這了,他的速度確實驚人。

巧妙的利用現實生活中熱點的賽況情境,通過讓學生觀看、分析錄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初步感知、理解“速度”這個概念(速度實際上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物體的行程,行程大則稱爲“快”,行程小則稱爲“慢”),幫助學生建立“速度”的數學模型。達到了新課初始便分散這節課的難點。

2、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什麼是路程、時間與速度,以及他它們之間的關係。

向學生明確表示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3、聯繫生活實際理解三個概念。

⑴教師舉例,學生辨別各個量表示的含義:

①老師從學校走回家的距離

②我坐摩托車用了10分鐘

③小汽車平均每小時行60千米

⑵學生聯繫生活嘗試模仿老師的例子自己來舉例表示這三個概念。

⑶練習:(課件演示)你能分辨出路程、時間與速度嗎?並說說爲什麼?

①從百草堂到盈信最近的路大約有900米,走路大約需要15分鐘。

②一輛麪包車3小時一共走了210千米,平均每小時行駛70千米。

通過教師的舉例、學生的模仿、課件的演示,從中捕捉學生的好奇心,並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將這種好奇心發揮到極致,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理解、區分這三個概念。這個過程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二、探究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的關係

1、進一步理解速度的含義和由來。

(1)師:森林裏的小動物也進行了一次賽跑比賽,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比賽成績。(課件演示)

①小狗5分跑了300米;

②小兔4分跑了280米;

③小猴5分跑了250米;

(2)師:圖中告訴了我們什麼?(時間、路程)你還想知道什麼?(誰跑得快,就是“速度”。)

(3)師:怎樣才能解決問題呢?你有什麼辦法?

學生獨立思考後各抒己見,計算出各動物每分鐘奔跑的路程,比較出快慢。

(4)師指導:他們每分鐘奔跑的路程實際就是他們的速度。

(5)師:速度是怎麼求出來的呢?它與路程和時間之間是什麼關係呢?

(6)引導學生觀察算式,自己發現各部分關係,總結關係式:速度=路程÷時間。全班齊讀。

先通過多媒體的聲、形、色的動畫動感演示三隻小動物的賽跑比賽,從“速度”這個難點入手,再通過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路程、時間、速度)三個量之間的關係,從而總結出第一個數量關係式,建立第一個數學模型,由此培養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並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

2、學習速度的正確寫法和讀法。

(1)師:爲了準確的表示速度,我們在60米後面加上“/分”,表示小狗每分鐘跑60米。

(2)讓學生自己寫出其他動物和劉翔的速度,再讀一讀。

教師再進行速度單位書寫的指導和關於速度知識的補充,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速度這個抽象的概念。

3、學生活動:現場測試學生步行的速度,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速度”的概念。

在教室裏選擇一段距離讓2-3名學生分別來行走,教師用秒錶記時,用計算器計算出行走的速度。

通過學生的親身活動,讓學生切身感受:只要有運動就會產生速度。

4、課外知識補充:瞭解一些關於速度的知識。(課件演示)

學生觀看課件,師:你知道嗎?

①人步行的速度大約爲4千米/時。

②飛機飛行的速度大約爲12千米/分。

③爲什麼我們會先看到閃電才聽到打雷呢?聲音傳播的速度大約爲340米/秒。

光傳播的速度大約爲30萬千米/秒。

④地球以500米/秒的速度自轉。

⑤人心跳的速度爲80次/分左右,新生兒呼吸的頻率大約爲40-50次/分,成人大約爲16-20次/分,人眨眼的速度約爲22次/分。

通過課外知識的補充,讓學生了解“速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見的數量,從而體現“生活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身邊”。

5、探索三者的其它關係。

⑴師:那速度與路程、時間除了我們發現的關係之外,他們之間還有沒有別的關係呢?

學生自主發現、總結。(路程=速度×時間、時間=路程÷速度)

⑵到底同學們自己總結的對不對呢,讓我們來看下面一組例題(教材63頁“試一試”第1題)。(課件演示)

少年宮

用了10分

學校

速度是60米/分

題目一:

從學校到少年宮的路程是多少?

甲地

乙地

速度是70千米/時

140千米

題目二:

從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時?

①師:誰來說說圖意?你怎麼解答?爲什麼用乘法(除法)?

學生看課件口述圖意。學生分析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找出解決問題方法。

②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自己總結、發現三者之間的另外兩個關係式:

路程=速度×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在學生自主發現了第一個數學模型後,通過這一組的例題,讓學生嘗試分析、思考、解決其中的數學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探究出第二個和第三個數學模型。本次的例題以線段圖的形式出現,體現了幫助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化,由此進一步的培養了學生探索的精神、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6、全班齊讀三個關係式。

三、聯繫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1、數學書P63第2題:

一輛汽車的行駛速度爲60千米/時,從甲地開往乙地需要3小時。

①60×3=180表示什麼?

②180÷3=60表示什麼?

③180÷60=3表示什麼?

學生獨立思考後同桌互相說。

要求:說清算式中每個數字分別表示什麼?算式又表示什麼?

三個練習的難度由淺入深,訓練的側重點由理解概念到選擇計算的方法再到運用三者之間的關係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既讓學生體會了生活中的數學,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三個概念,又訓練學生思維的方式和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表格練習:(課件演示)你會列式嗎?

車型

速度(千米/時)

時間(時)

路程

(千米)

自行車

15

12

摩托車

60

120

汽車

2

160

要求:學生根據所給條件口答算式並說出計算依據。

3、生活實際問題:一輛開往天津的在看到距離天津還有225千米的路牌後,它的速度是多少?

師:從題目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它們實際是什麼,你會計算嗎?

(引導學生學會分析題目所給的已知條件並利用這些條件之間的關係來解決問題。)

4、擴展練習:老師在上班時遇到了一個困難,你能幫助老師嗎?(課件演示)

從我家到學校的路程大約是600米,我步行的速度大約爲60米/分,我從家出發步行9分鐘能否到達?(你有什麼不同的方法?)

師:從題目你得到了那些信息?你估計能到達嗎?你打算怎樣解決?

⑴學生獨立思考。

⑵四人小組交流不同的方法。

⑶學生彙報:

③計算應該用的時間來進行判斷

②計算9分能走的路程來進行判斷

③計算9分走完所需的速度來進行判斷

要求:學生靈活運用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來思考問題、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這道拓展題讓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三個數量關係式(或是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從不同的思維角度來分析、思考、解決生活中的難題。讓學生通過這個過程,體會到處理實際問題的策略多樣性、算法多樣化(即: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的理解,解決它也有多種的方法)。

四、回顧反思

1、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弄懂了什麼?想對同學們說什麼?

學生總結自己的收穫及對自己的評價。

給學生提供一個空間和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說說、找找中領悟本節課的內容,再一次理解與整理“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係以及三者構造成的三個數量關係,並由衷的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2、教師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觀察、分析、發現、自主探究弄清了什麼是路程、時間、速度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同學們自己總結出了三個數量關係式,並利用這些關係解決了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收穫不小。希望同學們能繼續保持這種探索的態度,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數學中的生活。

五、佈置作業

數學書63頁第3題、64頁第5題。

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說板書:

本課的板書設計,配合多媒體,能簡明扼要,畫龍點睛地展現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板書展示了什麼是“速度”,“速度”的表示方法、讀法;展現了“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所構造成的三個數量關係式;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一目瞭然,留下深刻的印象。

路程、時間與速度

劉翔:平均每秒大約跑8.5米(8.5米/秒)

誰跑的快?

路程÷時間=速度速度的表示方法:

小狗:300÷5=60米小狗:60米/分

小兔:280÷4=70米速度=路程÷時間小兔:70米/分

小猴:250÷5=50米小猴:50米/分

小兔跑得最快,平均每分鐘跑70米。(讀法)

另外兩個數量關係式:路程=速度×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