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彙編5篇

本文已影響 2.38W人 

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彙編5篇

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彙編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心得吧。那要怎麼寫好讀書心得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1

教育是一個富有藝術性的工程,卻更是辛苦的。《新教育之夢》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爲一名教師,應該激發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憧憬。

一在注重美育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書簡》中認爲,在力量的王國,人與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動受到限制;在倫理的王國中,人與人以法律相對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審美的王國中,人可以通過自由去給予自由,因而給社會帶來和諧,也使人成爲和諧的整體。這無疑揭示了審美與創造的內在機制,也就是說,通過審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發了人的靈性,開拓了人想象的空間,從而開發了人的創造性。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中,”創造“已經和”感受與鑑賞”,”表現”等一起作爲教學領域的內容,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鑑賞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讓學生成爲題海戰術的犧牲品,那這樣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二理想的美育應該是一種”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應該是與自然融爲一體,與自然和諧,感受自然的靈氣,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現在的學生已經遠離了大自然,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句話來形容也不爲過。當學生被關在教室裏接受什麼叫美育的時候,早已經不懂什麼是小橋流水的幽雅情趣,什麼是大江東去的磅礴氣勢了。離開了美育的源頭活水————大自然,美育從何談起!

三通過美育讓學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潛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淨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無疑問,美育的終極目標是指向人性的,學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爲的前提條件,如今,我們已經不再擔心學生的智力問題,而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卻是作爲父母,教師更應該警覺的。我們現在的教育太直面現實,有太多社會陰暗面的實況轉播,於是,在孩子們的心中,沒有了純真,沒有了純正,沒有了童話和夢想,沒有了對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憐和呵護,以及對人生的憧憬與嚮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導學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說,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的教育曾經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拋棄了美的話,而沐浴着新世紀的教育理想之光,我們應該重新開始追尋美,創造美,那麼,現在是時候了。

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有思想、愛憎分明的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也才能爲學生所尊重。其次,要相信每一個學生。《新教育之夢》說換位思考。作爲教師,應設身處地的思考,才能解決問題。教師愛學生,還表現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們教育中的民主精神還不夠,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我們經常抱怨社會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會民主的基礎是學校的民主。沒有學校的民主,何談社會的民主。所以我們教師應善於傾聽學生的聲音,可以通過談話,適當的引導,適當的鼓勵,這樣才能更多的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也更有利於教師在穩固的基礎上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我覺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我們是在用我們時代語言,用我們的生活閱歷,同過去的大師們進行心靈溝通,闡釋我們對教育的理解。我認爲作爲一個教師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樣,教師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給學生人格上的感召力。教師還應努力理解學生的世界,要善於和他們溝通,要和他們成爲生活中的好朋友。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生活就要有責任感,作爲一個教育工作者,作爲一個理想教師,就應該非常關注社會,非常關注人類命運,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教師在課堂裏面和學生討論環境,人口等問題,才能喚起學生們對這些問題的關注。我們要讓學生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去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着他們對未來社會的理想的追求。

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3

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之後,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深的感悟和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 特別是有一章提到“教育離不開愛”。作爲一名教師,我們面對的是學生,學生是有思想、愛憎分明的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下面我就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自尊心是人的心靈裏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輕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會憤世嫉俗。現在的學生尤其小學生普遍在家裏被父母長輩溺愛慣了,逆反心理很強,受不起教師一點點的批評和責罵。所以只有尊重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才能擁有一羣燦爛的健康向上的學生,也才能爲學生所尊重。

爲人師表還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夢》上所說的換位思考。舉個例子來說吧,一位同學總是無法按時完成作業,對於老師而言,這就是一個不認真至少是不夠認真的學生。然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或許有別的原因,可能是客觀原因如家庭因素;也可能是自身原因,如這個學生可能上課沒聽懂,作業不會做;也可能是作業量超出了他能負荷的範圍……。作爲教師,應設身處地的思考,才能解決問題。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說,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應找來家長尋求解決的辦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學習有困難,學習習慣還沒養成的,則可以通過懇談,鼓勵的方法解決;倘若是最後一個原因,那麼就可以適當調節作業量,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們教育中的民主精神還不夠,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我們經常抱怨社會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會民主的基礎是學校的民主。沒有學校的民主,何談社會的民主。所以我們教師應善於傾聽學生的聲音,可以通過談話,適當的引導,適當的鼓勵,這樣才能更多的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也更有利於教師順利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總之,我們教師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

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品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字裏行間感覺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細流,我順溪而下展現在我眼前的是無限廣闊、無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園。在這教育的伊甸園裏我看到了五個光芒閃耀的花環懸掛在高高的蘋果樹上,它們的名字叫作德、智、體、美、勞。我看到了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諧向上的愛的海洋。以下是我一點淺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書簡》中認爲,在力量的王國,人與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動受到限制;在倫理的王國中,人與人以法律相對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審美的王國中,人可以通過自由去給予自由,因而給社會帶來和諧,也使人成爲和諧的整體。這無疑揭示了審美與創造的內在機制,也就是說,通過審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發了人的靈性,開拓了人想象的空間,從而開發了人的創造性。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中,”創造“已經和”感受與鑑賞”,”表現”等一起作爲教學領域的內容,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鑑賞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讓學生成爲題海戰術的犧牲品,那這樣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2、理想的美育應該是一種”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應該是與自然融爲一體,與自然和諧,感受自然的靈氣,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現在的學生已經遠離了大自然,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句話來形容也不爲過。當學生被關在教室裏接受什麼叫美育的時候,早已經不懂什麼是小橋流水的幽雅情趣,什麼是大江東去的磅礴氣勢了。離開了美育的源頭活水————大自然,美育從何談起!

3、通過美育讓學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潛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淨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無疑問,美育的終極目標是指向人性的,學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爲的前提條件,如今,我們已經不再擔心學生的智力問題,而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卻是作爲父母,教師更應該警覺的。我們現在的教育太直面現實,有太多社會陰暗面的實況轉播,於是,在孩子們的心中,沒有了純真,沒有了純正,沒有了童話和夢想,沒有了對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憐和呵護,以及對人生的憧憬與嚮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導學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說,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的教育曾經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拋棄了美的話,而沐浴着新世紀的教育理想之光,我們應該重新開始追尋美,戰線美,創造美,那麼,現在是時候了。

細讀全書,不僅給人以新穎的感覺,更有內心的激揚,它不但讓我們清楚了我們的目標,也教會了我們方法,更讓我們深刻理解到,學校的師生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學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覺,讓相當部分的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成才,最後有一定的成就。成長並快樂着,這是我們追求的一種境界。

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5

對於新教育,從聽說新教育,到走進新教育,進而實踐新教育,我自己感到到目前爲止,我個人對新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相對比較深刻的理解。特別是學校爲我們購買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書,讓我們在思想上進一步提高了對“新教育”改革的認識,也可以說成一種全新理念的一次昇華。但是,作爲常年從事小學數學工作的我來說,雖然自認爲邏輯思維和抽象能力還算不錯,但是語言表達能力嚴重欠缺,說道通俗一點就是:我心理明白,說不出來什麼大道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今天,來參加這次交流會,只好簡單談一點很淺顯的個人體會。

“新教育”改革運動,其核心是培養學生個性、尊重學生人格、訓練學生民主能力。 “新課程”、“新基礎教育”、“新教育實驗”已經成爲中國教育改革過程中衆人皆知的三個關鍵詞,這三大教育實呈現爲“三足鼎立”之勢,共同爲當代中國教育支撐起了一片新的天空。

因爲從事教育一線工作,所以對我感觸最深的是新教育六個行動之“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這也是我們學校搞新教育的一個亮點。

老師和學生們通過教育日記、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教師的日常教育和學習生活,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自主成長。寫教育隨筆不僅是練筆,也不僅僅是“心靈的對話”,教育隨筆還有育德、啓智的功能。教師和學生在寫隨筆(日記)的過程中,體驗生活,學會欣賞自己,肯定自我,反思自我,促進師生超越自我。教師可以把隨筆寫在批閱裏,可以爲每個孩子寫信,寫賀卡,寫觀察日記,鼓勵教師和學生堅持記錄生活的軌跡和人生反思的成果。也是一種師生之間交流的很不錯的有效方式。

我們從剛開始的拼湊的方式寫隨筆,進而到有感而發不由自出的寫隨筆抒發感情、探討問題、交流經驗,到慢慢地形成一種習慣,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寫作水平小有提高了,居然還有可以教語文課的天賦了,甚至有些想該行的念頭了。老師的這些好習慣也影響到了孩子們,不僅僅對孩子的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機會,也促進了師生之間關係的融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