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鳥是樹的花朵》教學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3.23W人 

鳥是樹的花朵教學反思

《鳥是樹的花朵》教學心得體會

鳥是樹的花朵,如果你不接觸課文,你又如何能知道鳥是如何成爲樹的花朵的?作者用自己細膩的筆觸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冬日的畫卷。也許這樣的景象我們見過,但是我們誰又能用美妙的文字將它描述出來呢?想想冬日枯冷的枝頭剎那間駐停許多鳥兒,將會給冬日增添多少溫暖與快樂。

這就是我第一次看到《鳥是樹的花朵》時最初的感受,隨着讀的加深我不禁感嘆:多美的畫面啊!可是我卻沒有發現。於是我想把這種感動傳達給學生。如何做到呢?讀——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文字中的畫面,讀出與作者的共鳴,讀出生活中點滴的美,讀出內心被忽略的角落。於是,在備課之前我就一直在在想怎樣帶領學生讀,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我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

我抓住“鳥是怎樣成了樹的花朵呢”這一問題,讓學生品讀第二自然段。讀出作者看到鳥落在樹上的欣喜和驚訝。抓住重點詞語“大大小小、五顏六色、滿樹”讓學生體會到鳥的數量多,種類多。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初步形成鳥落在樹上的的畫面,可能這時只是一幅靜態的缺少生機的的畫面,隨着文章的深入,這幅畫面會逐漸豐富起來,動起來。

接着,抓住“樹上都有怎樣的花朵”?引領學生深入文本,看到樹上那些“千姿百態、能唱歌、會跳舞”的花朵,通過不同部分的朗讀將腦海中的畫面“塗上色”、“配上音”,使本來靜態的畫面生成爲動態的圖畫。這“色”這“音”就是通過不同學生不同的朗讀加以體現。

在本課的教學中,犯了最大的也是最致命的錯誤:忽視了作爲主體的學生。 語文教學必須營造主體發展的環境。無論在哪一個教學環節中,都應該充分發揮這種主體地位,而我在這一課的教學中,特別是在讀的過程中,我總是怕學生讀得不好,讀的不符合我的意願,不敢將課堂朗讀放給學生,特別是在第二次上課時這一弊病暴露的淋漓盡致。正因爲我過於追求朗讀的終極結果,忽視了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思維特點和作爲主體的學習地位。因而使學生就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失去了學習的動力,課堂就成了我一個人唱獨角戲,而連“觀衆”都沒有一個。事實上,語文教學有其本質的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即有很強的主觀性。對同一問題不同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對事物的感悟因人而異,對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響,我不應該把自己的感受強加給學生,而應放手

讓學自己去想,自己去讀,自己去說,當出現問題的時候再加以引導和適時的點撥,達成共識之後反過來再去讀文章,再走進文字,朗讀的效果會更好。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再次感受到自己文化底蘊的不足。在幾年的語文教學中,不止一次的感受到自己語言的匱乏,知識的缺乏,不止一次的下決心讀書、讀書、再讀書。雖然讀書的事情在繼續,可是還是沒有效果顯現,今後,讀書,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將是首要發展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還發現自己的應變能力,課堂的駕馭能力,並沒有比以前進步,總是沉浸在設計好的教學過程中,課堂上發生沒有預見到的情形時,沒有辦法將學生掌控在自己的羽翼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