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圍城的讀書心得範文

本文已影響 1.13W人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圍城的讀書心得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圍城的讀書心得範文

圍城的讀書心得範文1

"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阱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無聊。

而在三閭大學着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裏面充斥着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地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裏,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於這隻手,逆來順受地承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地踏入愛情陷阱,事業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只是方鴻漸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爲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除了方鴻漸,追了蘇文紈二十年的趙新楣總也踏不進她的那一座圍城,之後卻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運;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傳統思想這座圍城;兩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圍城。總而言之,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圍城,大多也僅僅是爲了一點私立或者是一個面子,這也是民國時期封建思想與崇洋思想的盲目結合所帶來的弊端

當然,70多年前的事,如今再提似乎也是陷入了歷史這座懷舊圍城之中。錢鍾書先生以這樣幽默的語調,除了批判當時之人或頑固不化或崇洋的種種行爲,調侃當時老人的迂腐、留學生的傲氣,揭露無謂的婆媳之爭、妯娌之爭、情敵之爭、同事之爭外,真正要闡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逃不出無盡的壓力和束縛,永遠要在無形的四堵牆下過完一生。每一個人都逃不出這樣的命運,只是在於你在這圍牆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終想着去衝出圍城,那你永遠只能獨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價值。

圍城的讀書心得範文2

《圍城》是一部以諷刺知識分子、婚姻以及人情世故爲主題的小說,目的是力求刻畫出當時某一空間某一羣體的一部分人的人生面貌。理解“圍城”這兩個字,不能空泛地把他看作是婚姻的代名詞,在某種層面上,它與西方現代主義所描寫的人類的尷尬困境所採取的一些象徵手法不謀而合。書中充滿苦澀的笑,無奈的自我欺騙,這都是這部小說的成功所在。

小說裏說方鴻漸的婚姻就像圍城,他邁進了就想出來,沒進去前卻有拼命的想進去,在克爾愷郭爾《非此即彼》中的一段話,恰如其分的反映《圍城》中方鴻漸的婚姻,乃至當今社會人類的婚姻,這話是這樣的:如果你結婚,你就會後悔;如果你不結婚,你也會後悔;無論你結婚還是不結婚,你都會後悔。嘲笑世人愚蠢,你會後悔;爲之哭泣,你也會後悔;無論嘲笑還是痛哭,你都會後悔。信任一個女人,你會後悔;不信任她,你也會後悔。吊死自己,你會後悔;不弔死自己,你也會後悔。

很多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麼一點的良心,有那麼—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知道世道的艱險,可是並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僞,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從很小就聽說了這樣的話。稍大一些的時候,知道這是對愛情婚姻的描寫,然後再大一些,就知道了原來其實什麼事情都是這樣的。不由感慨錢老的話真的很經典很精闢地闡述了一個人人都知道的事實,這個是不是可以叫“公理”?

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願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

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衝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所包圍。錢鍾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述說着一羣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這部作品已被譯成世界上多種文字,有十數種不同的譯文在各國出版。在美國,由於夏志清的推崇,不少人以錢鍾書爲題撰寫博士論文和專著。法國的西蒙·萊斯曾說:“如果把諾貝爾文學獎授給予中國作家的話,只有錢鍾書才能當之無愧。

《圍城》的`確是本好書,每一次讀它我都會有新的感受,好書也的確能讓我在忙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有一片閒暇的時光,讓自己緩解一下疲勞,使人在心靈上得到解放。

偉大的人爲什麼偉大?因爲,你是跪着看他們的,你跪着,別人自然比你高大了,因爲你只想當一個汲取者而不是一個創造者,所以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視着人生,毫不掩飾地揭露出人性的弱點、生活的真實性,併入木三分地撕開來並加以展示,給人以思想深層次的震撼與啓迪。

圍城的讀書心得範文3

《圍城》是本大大有名的小說了,錢鍾書一生也就寫了這麼一本長篇小說,雖然跨它字字珠璣有點過譽,但確實是三步一鋪梗,五步一諷喻,讀起來既輕鬆,又覺得深刻,是典型的深入淺出的寫法。錢鍾書把玩文字的功底只怕當代沒幾個人能與之並論,記得中學時,讀韓寒的小說,他就說深受錢鍾書的風格影響,現在回想,確實如此,只是深度還不及《圍城》。

據說錢鍾書寫此書時,一天就寫五百字,反覆斟酌醞釀,力求表達精準而有趣,可以說是在雕琢了。像我嘗試寫小說時,一天寫五千字,實在是爲“湊數”在碼字,碼完自己都不忍再讀。所以說,有時候貪多並沒有多少價值,要多花功夫打磨語言,精益求精。

《圍城》一書勝在語言功力而非情節曲折。就故事情節而言,實在沒有什麼值得複述的大事,都是些生活瑣屑,大波瀾至多不過是去外地謀份職務。然而就是在這些小事中、在日常交際生活中、在一段段吵嘴逗樂中,錢鍾書以點睛之筆寫出了一個時代的印記,勾畫出了一個社會的縮影,彷彿國畫大師只寥寥數筆,大片留白,卻意蘊更足。

錢鍾書最強的本領,就是用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比喻,將事情分析得既透徹,又生動,最著名的是把婚姻比作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有待讀者自己去書中發掘體會。

錢鍾書在序言裏曾說“我們常常把自己的寫作衝動誤以爲是寫作才能”,我現在真是深有體會,常常以此反思。總之,這本書是很值得讀的,一遍或許也還不夠。作者:墨瘋

圍城的讀書心得範文4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初中語文老師在講課時說到的這句話,讓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思索許久,並不能理解話中的含義,後來通過查閱得知這是錢鍾書先生所寫的《圍城》中的一句名言,於是跑到學校的圖書館借了這本書,囫圇吞棗地嚼完。大學畢業後,參加了工作,有了家庭和孩子,平心靜氣地又把這本書拜讀了兩遍,才覺得圍城裏有故事,故事裏有圍城。

故事背景在上個世紀,但故事穿插的隻言片語裏的道理,讓很多現代人所不能及,需要深深地體會和學習。錢鍾書先生與夫人楊絳的婚姻想必是所有年輕人所豔羨的。我想,縱然在這浮躁的時代下,總有靈魂匹配的二人珍惜相伴相行,即使是座圍城,也是任誰都不想離開的所在,那應該叫“家”。

“婚姻是一座圍城,裏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雖然還是對書略懂皮毛但我想說:“其實心靈也是一座圍城,生活在自己的陰影中,只會越困越深,只有戰勝自己才能走出圍城”。豐子愷先生說過:“有人幫你,是你的幸運;無人幫你,是公正的命運。沒有人該爲你做什麼,因爲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爲自己負責。你若愛,生活哪裏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裏都可恨。”

面對生活的種種不堪和苦處,與其喋喋不休地抱怨,不如默然以對,靜下深思,流年似水,浮生若夢,青春的灼痛終將沉澱爲一種經歷,成爲蘊藏在靈魂深處的暗夜精靈。我想到八年前的自己,離開年邁的父母,滿懷一顆赤誠的心來到這裏,進入這座城,守護一方人,肩負職責與使命,將青春的熱血灑在這片土地上。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城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爲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

圍城的讀書心得範文5

初讀錢鍾書先生的《圍城》,每見妙語,會心微笑之餘總會模仿着去諷刺別人,雖然模仿的不倫不類,陰陽怪氣,自己倒得意萬分,似乎精神忽然強大起來,蔑視了一切。多年後的重讀,仍舊微笑的同時心理忽然產生了一絲不安,但只似水中輕輕投入的一顆石子,激起的波紋還沒等看清已消失不見。再次重讀,心中忽然一動,終於讓我抓住了那不安的“尾巴”——原來那是慚愧啊——深深地、無地自容的慚愧!從蔑視別人到自我否定,這也算是一種“成熟”吧,只是有些酸酸的痛楚。爲什麼慚愧呢?因爲我一直蔑視而嘲笑的人,竟然正是我自己!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榨出那個‘小’來”。那個“小”真似是忽然暴露於衆人之前赤裸裸的軀體,無處躲藏、侷促不安還想故作鎮定,可是顫抖的手和扭捏的動作終於還是讓他人哈哈大笑。

書中的主人公方鴻漸,一個留洋的假博士,“愛好不少,心得無多”,沒有真本事,倒有個假學歷;所學有限,卻又愛慕虛榮;表面上玩世不恭,內心裏拘禁怯懦。反應於生活,就是他對幸福的不積極主動,任由它滑走,事後內心雖然懊悔萬分,但又千方百計的給自己找藉口尋開脫;對於內心的痛苦,則又一味的迴避,從不敢正面面對——好一副“知識分子”的嘴臉!說到這裏,我已羞紅了臉,似乎這正是我的面容。但鴻漸也有他的優點:善良、純樸、沒有機心。但這優點在現實的社會中似乎也成了“缺點”,也正是這雙重的性格導致了鴻漸生活的徹底失敗和悲哀。回顧自身,爲了所謂的生活法則,在我們身上,似乎連那所謂的“缺點”也找不到了,而是否比鴻漸更加成功,似乎也不見得。一個迷失的人怎麼可能比另一個同樣的人更加成功呢?

有很多人說,“圍城”是講愛情,講婚姻。但我覺得那只是一小部分。錢先生所謂的“圍城”應該有更大的概念和內涵。時代、社會、思想狀態都在其包含的範圍。很多人都羨慕某個時代,某種社會狀態(這在現在層出不窮的穿越小說中可見一般),希望自己也能到那個空間和時間去。其實那不過是自己所設想出的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可真進去了,又會怎樣呢?外面的人永遠不知道。

思維是人最大的“圍城”,智慧的人往往以突破自身爲終極目標。張若虛說“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表面上似乎在說無法找到回家的路,實際上他是在說沒法找到靈魂的歸宿。無窮的路,哪條纔是通往自己最終的歸宿的呢?那是一種深刻的迷惘。但我認爲,那所謂的“歸宿”,不還是自己所想象的那座“圍城”嗎?真找到了,又能如何呢?又會怎樣呢?真能得到解脫嗎?也許不一定。所以我非常贊同那種“在路上”的生活狀態。不必太在乎那所謂的“結果”——因爲這世上本就沒有終點!借用網上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話草草結個尾吧,因爲再說下去,又要回到那“知識分子的嘴臉”了。

“在路上——讀萬卷書,行千里路,讓靈魂和身體至少有一個在路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