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14篇

本文已影響 2.3W人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14篇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1

讀三國已很久了,但各路英雄,仍如皓月當空,在腦之海中,波光閃動。

如果說生物中,基因是有智慧的個體,主宰了生存機器,如人的行爲,那麼,圍繞三國滋生的文化基因,也凝結了人類智慧的結晶。

文化基因之一是表現在語言中,如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舌戰羣儒、空城計、過五關斬六將等;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三國的文化基因也已滲透到很多方面,如遊戲。我是名象棋愛好者,排局是象棋中的一門藝術,而排局中,三國七子譜招法凌厲精悍,在排局中是一朵綻放異彩之花。而近來流行的在線象棋遊戲中,以三國事件爲背景,從桃園結義開始,到三國一統,竟有120局的精彩紛呈的闖關排局,爲這個遊戲增添了更吸引人的樂趣。其實,何止象棋,經典的華容道遊戲,也是出自於三國的文化基因。

三國演義中描述了很多戰役,講述了上千人的故事,精彩紛呈。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怪誕的故事,這個怪誕的故事是這樣的:

異世一常人被俘,俘之者爲一非常人。非常人暴戾異常,但懷異能,以一敵百,無人能勝之。非常人奴役衆人,衆人寒餒傷病,然敢怒不敢言。一日此常人頭昏眼花,飢寒難耐,遂壯膽諫於非常人曰:尊駕異能無限,世上無人能敵;然若尊駕之左右手互搏,當爲終極之戰,可否讓吾等一開眼?非常人正自無聊,聞之大喜;即刻左右手互搏纏鬥,塵煙四起;且愈鬥愈烈;須臾非常人一分爲二,仍纏鬥不休;然體形亦減五分。少傾再分爲四,體形亦各減一半;未幾再分爲八,直至蹤跡皆不可覓。

衆人大喜,皆贊常人之功。既而其世出一英雄,德滿四海,智服八方;據正史載錄:共勇當萬衆,力可撥山,後挺身爲民除害,勇鬥非常人。苦戰十天十夜,不分勝負。正當力盡之時,有慧星襲過,爲其注異能;英雄遂一擊將非常人打得灰飛煙滅,換得萬世昌平。

這個故事怪誕吧!不過,說不定,這個故事也有一點道理。我有時想,文明是不是都是由普普能通的人一點點創建的呢?我們雖然是普通人,難道三國中的各路豪傑生來就是英雄?難道我們的後人在寫我們當代的光輝事蹟時,人物不是我們中的一員?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2

一千多年來,不知道有多少的豪情志士對三國風雲津津樂道。不知道有多少的智者謀士把三國中的計策視爲經典。一本《三國演義》將三國時期爭雄的場面刻畫的淋漓盡致,令後來者愛不釋手。我想這應該歸功於歷史與文學相結合後所散發出的無限魅力。三國的歷史就好比是一塊璞玉,而羅貫中用文學的方式將它細細雕琢成一部經典。

記得小時候讀三國總是喜歡裏面戰鬥的激烈場面。除此之外,再也無法對三國有一點更多的理解。時隔幾個春秋,當我再次從書櫃中拿出這本曾給過我無限憧憬的書時,那一份欣喜感再次升騰了起來。就和我當初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的感覺一模一樣。只不過歲月的流逝中,我的心不像兒時空蕩蕩,而是多了些對歷史的感慨和社會的認知。

品三國就是要慢慢咀嚼每一個字,因爲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歷史片段的再現。《三國演義》給我最深感觸的是“忠,義”二字。關羽的忠肝義膽使他流芳千百。身在曹營心在漢就是對他一片忠心的完美寫照。而後戲曲中用紅色來表現關公也就自然了。但之後他在戰爭中放曹操一馬,或許就是他滿身的義氣使然。這個義或許就是羅貫中寫下的書名中的那個義。但這也只是我作爲後來者的一種猜測罷了。當然,對忠義的表現還有許多人。趙子龍單騎救幼主。諸葛亮的一篇出師表浩氣長存,最後也將生命的終結點留在了蜀國。忠義二字說來只是嘴脣的開合,做來卻是用鮮血和生命去譜寫。

有紅就會有黑,有光明就會有黑暗,有忠義就會有奸惡。似乎萬物都是相對而生的一樣。在三國爭霸的狂沙漫卷中,以曹操爲代表的奸惡之人大有人在。我認爲曹操奸惡的來源是他那滿腹的疑心。從他單憑個人判斷就殺掉準備殺豬犒勞他的朋友到中反間計殺掉他的水戰大將,這無一不體現了他疑雲重重的內心。這或許也就是京劇中用白色襯托他的原因所在吧。奸惡之人還有不少,曹丕謀權奪位,司馬家族最後趁勢而起,使得三國的風雨終歸停息。奸惡之人或許是封建帝制王朝的衍生物,不僅僅在三國,上溯到秦朝的趙高,下尋到秦檜,吳三桂之人。這也許是歷史的一部分吧。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3

《三國演義》第61回:東吳孫權與大將呂蒙對話說過一句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用以肯定呂蒙的謀略。這句出自春秋·孔丘《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意思是:人凡是沒有長遠的考慮,就必然會出現憂慮的事情。表明凡事應從長遠打算,不能只顧眼前,若目光短淺,則憂患必至。

書中是呂蒙爲應對曹操進犯向孫權獻策建議吳軍在江邊築城,吳軍善於水戰且吳地多水大家都感覺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上船沒必要這樣費勁築城。呂蒙認爲真正打仗時候,相互糾纏,到時不敵想下船估計就來不及了,孫權就是用的這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給了呂蒙以肯定採納了呂蒙的建議。後來的實際證明這一建議確實是遠慮,而解了吳軍的近憂。

實際的工作中雖然不會像戰事這樣可能決定國家軍隊命運,但凡事不做籌謀,事先做好預案安排,急來臨時抱佛腳,往往事倍功半,搞得自己一團糟。

最典型的示例就像我們物管處有應急預案來應對各種突發事件,試想沒有應急預案,沒有事先準備好的沙袋、防滑牌等物資準備,沒有相應的處理流程報告流程,我們的區域裏如果出現爆管事件,就會是領導不知道當然無法及時組織協調,即使來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開展哪些預定業務以及如何開展,開展應對的時候又發現沒有相關的耗材,那現場的亂勁應該很難想像,事故損失可能會被無限擴大。

每日開展工作也是一樣的,工作備忘錄提醒我每天該要完成什麼任務,但不是等到了今天才想今天的事,這樣做只能手忙腳亂,還忙不好,我都是把近幾天,近一週的工作梳理出來,然後要麼預作安排,要麼先完成大部分,能夠提前完成的就提前完成,然後每個完成任務劃溝。沒完成的分析原因不斷創造條件甚至尋求幫助來完成。所以我工作起來還是比較有條理的。

這是我在讀書中,讀《三國演義》中,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中得到的啓示。

實際上閱讀更多的意義在於不斷獲取知識資訊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們的品行性情,書是人類最好的老師,也是怡情修身的鏡子,願朋友們多讀書,讀好書。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4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羣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羣龍無首,爲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爲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爲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爲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纔是舉"的方針。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5

暑假裏有一項選讀四大名著的作業,我便挑選了《三國演義》細細品讀。書中叱吒風雲的英雄豪傑,鬥智鬥勇的權謀計策,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看得我如癡如醉,彷彿自己已置身於那個三國爭霸的風雲年代。

《三國演義》以描寫戰爭爲主,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羣雄並起,逐鹿天下,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國呈鼎立之勢。歷經百年風雲後,隨着梟雄們的逝去,魏國的司馬一族一統三國,建立了晉朝。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個性鮮明,氣度不凡。有寬厚仁義、愛民如子的劉備,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諸葛亮,野心勃勃、自負猜忌的曹操,粗獷勇猛、敢愛敢恨的張飛,驍勇善戰、膽識過人的趙雲在衆多豪傑之中,讓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五虎將之首關羽。他的勇猛自不在話下,“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毒”,着實讓人佩服。他那份義薄雲天、忠君愛國的情懷更是讓人心生歎服。在下邳兵敗被曹操生擒後,曹操想方設法想把他招至門下。但關羽卻始終“身在曹營心在漢”,面對曹操的種種厚待絲毫沒有動搖,一心忠於蜀國,心繫劉備。更難能可貴的是,關羽感恩曹操的知遇之恩,所以殺了顏良、文丑,立功報答了曹操的厚恩之後才離開。如此重情重義,難怪連曹操也嘆道“關羽真是天下第一義士。”

封侯賜爵,上馬提襟,下馬相迎,如此的誠意,還是留不住關羽,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回到了蜀國。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學成必歸,報效祖國”的錢學森爺爺。從古至今,忠君愛國、爲國盡忠的這份赤誠是如此相似,高官厚祿或是威逼迫害,都阻止不了他們爲國效忠的步伐。這份執着和堅持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學習的,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將愛國之情深埋心底,現在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才能將繁榮盛世代代相傳。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雖然我們不能親眼目睹三國英雄們的颯爽英姿,也不能親臨硝煙瀰漫的角逐戰場,但我們能通過文字身臨其境,瞭解歷史,傳承歷史,這是文字獨有的魅力,也是讀書才能獲得的樂趣和收穫。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6

當我讀到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其中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章節,真是讓我感受深刻。

這個章節寫了劉備投靠了曹操,可是劉備每天就是種種萊、澆澆花,其它事啥也不幹。曹操不放心劉備,於是請劉備去府上做客,兩人開始煮酒,曹操一直在試探着劉備,而都被劉備四兩撥千斤給化解過去,後來曹操一句話試探正中劉備所想,劉備嚇得筷子和勺子都掉了,心裏不知如何回答,正好這時天上打了一個劈雷,劉備以怕雷聲躲過了曹操的試探,後來劉備逃走了,開創了一番事業。

看完這一段,我對劉備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佩服劉備的臥薪嚐膽的隱忍以及面對奸雄的鎮定自若。後來隨着談話的深入,曹操在對劉備進行心理分析試探之時,被曹操看破心事,劉備有些不知如何是好時,天助劉備,這時外面雷聲大作,劉備藉此掩飾說自己怕雷,安慰也撫平了曹操那顆多疑的小心臟。我覺得劉備真是會示弱,示弱讓強大的對手失去了戒備之心。

小說來源於生活和現實,讀小說也會讓人拓寬眼界,學習更上一層樓。在一次考試中,我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一個較高的排名,不禁沾沾自喜,使得我上課也不注意聽講,寫作業也寫得不怎麼認真,認爲自己什麼都會了一樣,沒有以前那樣腳踏實地學習,每次媽媽不放心問我學習的時候,我總是回答都會了,省着她再嘮叨我了,過了幾個月又考試了,自傲的我成績下來了,結果那次考試成績很不理想。

我想起了劉備投奔曹操,寄人籬下用自制力讓自己隱忍生存。我於是開始改變自己,在自己成績好的時候,不驕傲自大,不自以爲是,在自己成績不理想的時候,也不垂頭喪氣,消極氣餒,經過我多個月的努力,我終於在第三次考試上找回了自我。

《三國演義》中煮酒論英雄這段告訴我們,成大事就是我們首先要確立的一個目標,纔會有努力的方向,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剋制自己,少走彎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我記得一句名言說得:也許當自制力從你的心中崛起時,就將遠離往日的歡樂;但請你相信,自制力是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這樣我們纔會離我們的目標與理想近一點!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7

《三國演義》記敘了東漢末年至西漢之間,以劉備、曹操、孫權爲首的三個軍事集團,爲了獨霸天下以至沙場廝殺的戰亂時期。其中有許多個性鮮明的英雄人物:獨霸一方、窺伺天下的亂世梟雄;解民倒懸、廣施仁政的一代義主;橫刀立馬、勇猛絕倫的威猛大將;運籌帷幄、足智多謀的軍師謀士……然而,在這個人才雲集的時代裏,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赤膽忠誠的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諸葛亮的寫照;“受命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從此,他義無反顧地追隨劉備;應對東吳的盛邀,他斷然拒絕;白帝託孤,他全心全意輔佐劉禪;他“六出祁山”,只是爲了興復漢室;上表《出師表》,表達了他對蜀漢政權的赤膽忠誠。諸葛亮的忠誠深深打動了我,令我敬佩不已。

從古至今,忠誠一向受到人們的敬仰。屈原的投江自盡,以身殉國,是忠誠;荊軻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兮一去不復還”,是忠誠;趙子龍亂軍救主,一身膽也,是忠誠;魏徵敢於直言,向李世民進諫兩百多次,是忠誠;岳飛的“精忠報國”,是忠誠;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忠誠……忠誠是一種美德,值得我們去學習它,歌頌它,傳揚它!

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因爲忠誠,他先身士卒;因爲忠誠,他不怕犧牲;因爲忠誠,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爲忠誠,他把自我寶貴的生命獻給了國家!雖然僅有平凡的工作,但他卻家喻戶曉,受到全國人民的敬仰,就是因爲忠誠。有了對國家的忠誠,他才用盡一生精力研究‘‘兩彈’’,爲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可見,忠誠對人們成就一番事業,也是十分重要的。

此刻的社會,人們的物質享受多了,像金錢、權力、名譽等利益,深深誘惑着人們。有些人爲了追求個人利益,從而不擇手段到達目的,違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只要有利可圖,就將忠誠拋之腦後。這樣的人,往往只能享受一時的利益,最終的下場都是身敗名裂。

忠誠,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流逝的時光,社會改變,漸漸銷蝕了忠誠的光芒。青少年是民族的未來肩負着民族騰飛的的重任,我們要時刻提醒自我,不能違背忠誠,要使忠誠永放光芒。

忠誠,是青春衝刺的諾言,是生命履行的職責,是安身立業的根本,更是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品質。讓我們做一個忠誠的人,一個忠於學業、事業的人,一個忠於社會和國家的人!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8

當我三歲時,我就坐在爸爸身邊的小凳上,用小手託着小腮幫,聽他講《三國演義》的故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爸爸滔滔不絕地講着,我津津有味地聽着,父女倆沉浸在《三國演義》的故事中。

小小的我,滿腦子都是《三國演義》的人物;小嘴裏,經常喃喃地念着:我是“好哭佬”劉備;我是“鬼點子”諸葛亮,我是“小美女”貂蟬......有時,我的小腦瓜裏想:我要認識字的話,自己能看《三國演義》那該多好啊!

上三年級了,我央求爸爸給我買了一本兒童版的《三國演義》。那天,我高興地手舞足蹈,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這本書我先後看了三遍,書中的人物感動着我,激勵着我。

我最佩服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他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連環計,空城計......計計巧妙,招招領先,使對手難以猜透,不知所措。比如空城計:原本手下無兵,卻裝出有雄兵的樣子,大開城門,並悠閒的在城樓撫琴,使身帶十萬大軍的司馬懿不敢貿然進攻,並帶兵退走。

我最崇拜關羽的盡忠盡義。關羽紅臉,丹鳳眼,五虎大將之首。他因戰敗降敵,降漢不降曹;得知故主消息,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前往投奔。“此臂伸舒如故,並無痛矣。”的刮骨療傷都體現了一種忠義,而且還是一種難得可貴的忠義。古城斬蔡陽,華容道釋曹操,這也是種做人的大義!

我最欣賞張飛的豪爽大氣。他黑臉,大眼,名列五虎大將。雖簡單粗魯,但也威武雄壯,他氣勢過人,在劉備兵困長阪坡,岌岌可危時,他單槍匹馬立於當陽橋頭,大吼一聲,天崩地裂,嚇退曹操八十三萬大軍,終於使劉備反敗爲勝。

我最喜歡聰明可愛的小曹衝。小曹衝雖六歲,但智力過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重量,訪之羣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於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悅,即施行焉,終知巨象重量。

在《三國演義》中值得我佩服、崇拜、欣賞、喜歡的人物太多了,說不盡,寫不完。俱往矣,他們永遠在書中,也深深地存在於我的腦海中!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9

暑假讀了《三國演義》,羅貫中老先生把三國時期的故事描繪的淋漓盡致,裏面不但謀略層出不窮,而且還蘊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羅老先生把這些道理講的淺顯易懂,讓我這個十歲的小朋友也深受啓發。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戰,我從中悟出:做人不能太自大。

曹操統一北方後,志得意滿,於是發動百萬大軍南下,意圖一統華夏。大軍隨後水路並進,直逼江南。當時的劉備和孫權力量都很弱小,雙方加在一起的軍隊都不超過十萬,單方面就更難抗衡曹操了。只有聯合起來,憑藉天時地利人和纔能有的一拼。

於是,在諸葛亮和周瑜、魯肅的推動下,孫劉結成聯盟,並且把赤壁定爲決戰之地。接下來,孫劉和曹操雙方鬥智鬥勇,好戲連連,草船借箭、連環船、借東風、離間計、苦肉計紛紛上演,大戰一觸即發,孫劉聯盟用火計攻入曹軍營寨,曹軍大敗,曹操也在部屬的護衛下狼狽撤退。

在敗退途中,也有故事。曹操衝過吳國大將呂蒙和淩統的攔截後,到達一個樹木叢雜、山川險峻之地時,他見火光漸遠,心神稍定。突然仰面大笑,並且說他不笑別人,單笑諸葛亮和周瑜不會用兵。如果是他的話,定要在此處設一伏兵。結果,話沒說完,趙雲就殺了出來,使曹操減了不少人馬。

曹操繼續逃跑,途中選了一個地方準備生火做飯。這時,曹操又仰天大笑,笑諸葛亮和周瑜無才。結果,張飛飛馬衝出,使曹軍損兵折將。

曹操只得再次跑路。但曹操並沒有吸取教訓,逃到華容道時,又嘲笑諸葛亮和周瑜,結果笑聲引出了關羽。這時曹操笑不出來了,關羽的武力他是最清楚的,呂布掛了之後,關羽就是武聖了!於是,曹操打起來感情牌(曹操之前有恩於關羽,赤兔馬就是曹操送的),好在關羽是義重如山之人,放過了曹操。

曹操作爲三國時間的梟雄,在軍事、政治和文學上都頗有建樹,但卻因爲自大,導致了赤壁之敗,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局面,曹操本人餘生也沒有太大的作爲。

反省下我自己,也存在自大的情況。比如上次數學考試,我覺得有道題很簡單,就沒有認真審題,結果卻被扣分了。還有7月份的演講比賽,爸媽都讓我多練習,但我認爲自己沒問題,當初海選時,憑藉演講視頻就通關了,決賽肯定不在話下。結果是,決賽現場高手如林,我止步於決賽。

看了曹操的故事,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還是要謙虛一點,做人不能太自大。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10

它不僅是一部歷史小說,而且代表着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主要描寫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與鬥爭,展現了中國歷史上最爲精彩的一幅畫卷,釋義了忠義勇敢,宏大了人們的三觀。以宏偉的結構,把紛繁複雜的事件和衆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三國演義》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從文學角度再現了漢末三國時期的歷史。它與《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並稱“四大名著”。這“四大名著”是古人總結的文化精華,語言優美、恰當、準確,對我們的語文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有位名人曾說過:“沒讀經典不是經典的損失,是你的損失”。確實如此,經典作品對我們的幫助遠比你想象的要多、要大,尤其是古文。《三國演義》雖以歷史爲題材,但它畢竟不是史書而是文學作品。因爲它經過了藝術加工,有不少虛構。它成功地塑造了衆多的人物形象,全書寫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同類人物各有個性。曹操的聰慧奸詐、劉備的知人善用、關羽的重情義、諸葛亮的機智過人都刻畫的栩栩如生。

小說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鬥爭中,放在尖銳複雜的矛盾衝突中來塑造。對於主要人物,往往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語言表現其複雜的性格。全書共寫大小戰爭四十多次,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最爲出色。既寫出了戰爭的激烈、緊張、驚險,而又不顯得悽慘,一般具有昂揚的格調,有的還表現得從容不迫,動中有靜,有張有弛。時間長達百年,人物多至數百,事件錯綜,頭緒紛繁。

《三國演義》帶給我們的啓示有許多,比如在機會到來時,要抓住機會,相信成功才能創造成功,實現自己的價值;比如如果想讓別人真誠的對待你,那麼首先自己要真誠的對別人;比如真正的成功者在於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結果,言必行、行必果,不能背信棄義。

《三國演義》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顆寶貴、璀璨的名著,在它的訴說中我們聽到了一批絕世英才的偉大事蹟,聽到了諸葛亮的空城計,聽到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求賢若渴,感受到了關羽單刀赴會的英勇豪邁,更見證了劉關張的歃血爲盟。它是一本真正的好書,承受住了歷史車輪的考驗和前人的代代挑選,由衷的建議大家讀一讀這本書,一定會有收穫。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11

中國上下五千年,中間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朝更迭,波譎詭祕的時代旋渦激發了文人們的創作熱情,交融碰撞出絢麗多彩的文化火花,《三國演義》就是描寫這麼一個四分五裂、羣雄爭霸的時代。自古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涌現了關羽、諸葛亮等忠臣英雄,流傳着一個又一個波瀾驚起的生動故事。

《三國演義》讓歷史變得富有戲劇性,因爲其中的情節總讓人始料未及,卻又讚歎不已,也使得人物的描寫刻畫更爲鮮活靈動。就比如,諸葛亮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讓人意想不到,但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機智多謀。戲劇性的故事情節讓歷史擺脫了其乏味性和枯燥性,更加深入人心。

說到人物,我不得不先提及一下曹操,他總是被人罵作“奸雄”,但我並不認同。曹操從小就志向遠大,年輕氣盛時就有刺殺董卓的英勇行徑。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平定北方,渴望一統天下來興復王室,只爲一個字——忠。縱使他獨攬大權,殺害朝中大臣,也不可以否認他對王室的忠,以及他的雄圖壯志,所以我願稱他爲“梟雄”。

一生忠於一事,讓人不禁聯想到忠義並存的關二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一幅氣勢凜然的大將風範。想當年溫酒斬華雄,誅文丑斬顏良,過五關斬六將,封金掛印,一生幾乎無人能敵,榮得“武聖”稱號。降漢不降曹,不顧曹操重金挽留,奔赴千里歸蜀,可見其忠於故主,且還不是一般的“忠”,纔會得到曹操的器重。

國家要強不僅要有忠將,還要有忠臣。說到忠臣,就會想到千古忠臣——諸葛亮,他將自己一生都獻給了蜀漢王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完美地道出了他的一生。曾記否,那一年,白帝城託孤,接過了興復漢室的重擔。爲此夙夜憂嘆,導致一夜白頭,只爲報忠。後平定南方,六出祁山,與老對手司馬懿展開了多次較量,七擒孟獲,只爲收取那一方之地。臨死前還託付好一切,纔有了蜀漢後來四十年的發展。爲了漢室,想讓蜀漢這盤“殘棋”反敗爲勝,一生都在逆天改命,可謂是傾盡自己的一切才能,是爲了什麼呢?只是爲了一個忠字。

品讀三國讓我感觸極深,引發深思。如果我們國家每個人都能做到忠,那會是一個多麼強盛的國家啊!現在有太多人爲了利而失了忠,這是不可行的,我們可以沒有曹操的雄圖壯志,可以沒有關羽的高超武藝,可以沒有諸葛亮的機智多謀,但我們必須要有他們的忠,讓祖國更強,以正確的姿態去面向未來,迎接挑戰!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12

品三國——《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我靜下心來,左三圈,右三圈地攪了起來,遇到大疙瘩我就用筷子叉開;誰能預料今後的中國人民會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丁零零。流川楓在一年十班的教室裏坐着呢?“當無邊的歲月坍塌到我們有限的生命之上時,正需要挺立起千百萬個保爾。小朋友你們認爲小龍對嗎。

在長長的暑假裏我專心致志地閱讀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書中的情節有時會讓我流淚有時會讓我拍手稱好總能讓人廢寢忘食。它主要記敘了東漢末年朝敗各地黃巾軍峯起。鎮壓黃巾軍的曹操經過多年征戰逐漸統一了北方。曹操又揮師南下準備乘機統一全國。赤壁一戰曹操被孫權劉備聯軍打得大敗。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從此形成。不久孫權殺了劉備的義弟關羽奪了荊州。劉備爲了報仇率大軍伐吳大敗而歸。劉備病死丞相諸葛亮輔佐劉備治理國家。諸葛亮征服了南方蠻族又採用聯吳抗魏的方針先後六次出兵祁山伐魏沒能成功諸葛亮最後病死在軍中。不久司馬氏統一了全國。

《三國演義》裏面有許多經典人物他們的許多精神是難能可貴的比如說諸葛亮他輔助劉備爲蜀國的強大和統一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鞠躬盡瘁死而後己。聯想到現在國家和民族的振興和強大就需要這樣的人才國家要加強這方面的人才培養。

讀了這本書後我還特別佩服趙雲因爲他智勇雙全一個人救阿斗殺了曹軍五十餘員大將自己卻一點事也沒有。我也十分佩服關羽因爲他在自己被吳國抓了以後在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連死都毫不懼怕這份膽氣很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都是我心中真正的好男兒大英雄。

《三國演義》也描寫了許多戰爭的場面戰爭最終的受害者就是老百姓。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戰爭遠離我們。每當我在電視裏看到戰爭的場面心裏就非常的難過。因爲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和平和諧的生活纔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就像最近爆發的以黎戰爭不僅會破兩國人民的正常生活導致許多人無家可歸還會在戰爭中不斷地積累仇恨說不定還會引發第二次戰爭呢!真是太可怕了!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13

今天我再次讀了《三國演義》第六回《身在曹營心在漢》,講的是關羽與劉備失散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暫時投降了曹操。曹操非常器重他,想方設法對他進行拉攏,但關羽不爲所動。

讀完之後,我對關羽的忠心讚歎不已。

當他被圍困在一座小山上,已經走投無路了,曹操派與他有交情的張遼勸他投降時,他大怒:“我視死如歸,不必多言”。當張遼講:“你和劉備是同生共死的結義兄弟,他現在只不過是暫時失利,你不應該現在戰死,可以先投降等知道劉備的消息後再找他”時,他想了想,提出了“只降漢,不降曹;照舊給皇叔發俸祿,奉養兩位嫂嫂;得到皇叔的消息就去投奔他”三個條件。可見關羽在生死麪前,表現出對結義兄弟的忠心。

當曹操送給他一座大宅,他把宅子分爲兩院,讓兩位嫂嫂住在裏院,派軍士把守,自己住在外院;曹操送給他金銀器皿和綾羅綢緞,他交給嫂嫂收藏;曹操送給他十多個美女,他都讓她們在裏院侍候嫂嫂;曹操見他的戰袍舊了,送給他新的戰袍,他把新的穿在裏面舊的穿在外邊,並說“舊袍子是皇叔送的,我不敢因爲有了丞相的新袍,便忘了哥哥的舊袍”;曹操把赤兔馬送給他,他高興地說“有了這匹馬,我就可以更快與兄長見面了”。可見,關羽在豪宅美女、賞金賜銀、寶馬戰袍等利祿面前,依然表現出對結義兄弟的忠心。

讚歎之餘,我不禁想到看過的一些電影電視上的叛徒,面對威逼利誘,成了可恥的軟骨頭,象電視《成龍歷險記》裏的特魯,瓦龍送給他金銀財寶,他就背叛了成龍。我還想到了現在社會上的一些壞人,爲了撈到別人的好處,對朋友坑蒙拐騙,什麼壞事都做,讓人恨之入骨。這些人與關羽相比,簡直是反面典型,讓人唾棄。

我們都要學習關羽的忠心,對朋友要忠,不能見異思遷,見利忘義,要始終象關羽那樣堅守自己的立場,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媽媽的話:孩子很喜歡《三國演義》,看過了童話版的電視劇後,我們親子共同讀了一遍浙江少兒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最近孩子又自己讀了起來,感受比較深的地方就寫下讀後感,這一篇是孩子昨天的讀後感,今天修改之後傳到博客上,請博友們點評!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14

近日,我讀完了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書中描寫的英雄人物個個有聲有色。故事始於東漢末年的黃黃巾大起義,終於三國歸晉。這段歷史中涌現出無數的英雄豪傑,其中,我最欣賞的是曹操、關羽、趙雲、諸葛亮、典韋五人。

爲什麼我要把曹操放在第一位呢?雖然他被世人稱爲“奸雄”,但是他有勇有謀,在刺殺董卓時,不幸被董卓發現,這是呂布也正好回來,曹操爲了保全性命,急中生智,稱自己手中握着的是口寶刀,前來獻給董卓的,從而躲過了一劫。並且他把關羽困在芒碭山上時,不像普通將士一樣只知道殺敵,而是看出關羽是一個少有的人才,列出了“死有三罪,生有三便”,是關羽歸降,從而得到了一名虎將。當然,曹操也能文能武,還是一名傑出的詩人呢!

至於關羽,我的第一個理由當然就是忠誠了,他爲了找到劉備,過五關,斬六將,當然,他的武力也是不可小瞧的,再討罰董卓時,衆多將士都敵不過的華雄,關羽一會兒就將他給斬了,袁紹的兩員虎將,顏良和文丑,關羽也很利索的將他們倆給殺了。當然,他還有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特點,那就是他的機智,再歸降曹操前,他還提出了“三約”,着三條約都是十分精練的,也是缺一不可的。由此可以看出關羽的機智。

對了,事實上,趙雲和關羽是旗鼓相當、不分上下的。他是勇猛和忠誠集於一身的人,他的神勇,在《大戰長阪坡》這一章中做了特寫,趙雲先爲了找到劉備,與曹軍拼殺了一夜,得知劉備已經脫險時,又轉身去尋找劉備的兩位夫人,並再殺曹並數十餘人,由此戰鬥時間以及殺死人數足以看出趙雲有多麼地勇猛。同時,他也是爲了劉備的安全而戰,同時也可以看出趙雲的赤膽忠心。

下面我說的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諸葛亮了,他總是以理服人,設下的圈套沒有一個人能躲得過去,而且他對機械也很在行,他發明的“木牛”、“流馬”不是很厲害的嗎?

最後一位英雄就是典韋了。他的武藝十分地高強。在與郭汜的戰鬥中打敗他,戰功顯赫。只可惜曹操在一段時間裏只知道吃喝玩樂,張繡看見了,便想謀反,把典韋的武器也偷了,典韋爲了保護曹操,搶了一把刀來拼殺,殺四了好多人,最後被別人從背後一槍刺死。

聽了我的介紹,你心裏癢了吧,快來看看《三國演義》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