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2.89W人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15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1

有時候就應當爲了過去寫寫褪色了的回憶。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不僅讓他重溫了那段歲月。也讓我們這羣晚輩瞭解到那個陳舊的年代。

作品的前幾章就是追憶那段喜鼠恨貓的往事。童年時期的他也許就已經有愛小護短的良好品質吧。其實這也恰恰反應了他對敵人的恨鐵不成鋼。仇貓啊。原因甚多。東野奎吾的《惡意》中也流露出了對貓的憤怒。可隨着年齡的增長。漸漸地他對貓的惡意也消失了。

他於是從“老鼠成親”的趣味中掙脫了出來。他認爲也許能從書中得到別的有趣的事情。《山海經》中的“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二十四孝圖》中所謂的“人之初。性本善”。

有時候讀着《朝花夕拾》。我就隱隱感覺自己在那年代裏顛沛流離地活過一回。陳舊的思想觀。腐敗的封建社會。沒有一種小孩子應該有的快樂。那時候。不被認可的應該有很多吧。他們也許都像魯迅那樣借筆消愁。他們雖說是寫給那些渾渾噩噩的人看的。實質是爲了安撫自己。對魯迅我有着那樣的一份敬意。他的一字一句我都感覺他是經歷完千千萬萬的磨難後。用簡短的語言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

他做事明瞭。不扭捏。對人和藹。一個有着正確的.思想觀的中國人。沒有誰能像他一樣說得那麼豪爽。“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裏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他的一些話切切實實地反應了一個很真實的中國。而他是站在中國文學史上看得很高很遠的人。對他。只能仰慕。被他薰陶。那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讀過許多人的作品。而我偏偏就喜歡魯迅寫作的風格——高雅地諷刺着。他一點一滴的想法都藉着筆流入每一段文字中。匯聚到產生共鳴的那羣人的心裏。

爲這樣來之不易的往事感慨。更爲站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高人敬仰!

朝花夕拾讀後感2

村莊的小道上,幾棵歪脖子樹上沒有一片樹葉,而是落滿了皚皚白雪;屋頂的邊邊角角、門前的石階和窗戶的木棱上灑滿了層層雪白;牆壁的縫隙和路邊的廢石中塞滿了潔白的“棉花團”。遠處隱約可見的羣山萬壑彷彿一峯峯落雪的駝峯一般。

淒涼中帶着一絲絲悽美的封面引起我的遐想;難道這就代表了魯迅先生的童年嗎?並不是這樣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給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這是魯迅先生快樂的源泉,但也是埋葬他快樂的墳墓。沒錯,魯迅先生快樂的.回憶彷彿都發生在這裏,同時也在這裏戛然而止。

我彷彿看見幼年的魯迅奔跑在百草園中,追捕着蝴蝶、偷看着小蟲、機靈的爬樹、努力的大笑……但這一切的美好被瞬間打破——正如魯迅先生自己所講的,被不幸的送到了三味書屋。那個私人學校好像剝奪了孩子快樂的權利。

可是誰能想到呢,這並不是最悲哀的。後來,魯迅先生的父親病故了。也就是說,家中的頂樑柱倒塌了。這在幼年的魯迅眼中,一直都是不可磨滅的沉重的痛;是一段辛酸的不堪回首的往事。況且父親是被江湖庸醫所誤。但文章中,並沒有用過多筆墨描寫魯迅先生對父親病故之事的難過與悲哀,而是一再諷刺了江湖庸醫的荒誕;他們巫醫不分,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簡直是強盜。他們的行爲作風屢次遭到魯迅先生的批評,也應當遭到全社會的唾棄。封建主義孝道並不可取,人道主義才應該是真理。我們一定要爲父母的生命和健康負責,向他們爲我們一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葛湘湘)

朝花夕拾讀後感3

掩卷三思,唏噓不已讀完魯迅的《朝花夕拾》,不禁讓我撫書輕嘆,魯迅不愧爲一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筆鋒如刀,言語幽默而辛辣,分析精闢;一針見血,他對當時社會不公現象的批判讓當政者如“骨鯁在喉”既吐不出也咽不下。在《狗、貓、鼠》中的一段讓我歎服“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爲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它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 、“正義”的旗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爲止,還是一味佩服讚歎它們。”結合現實世界,這段話難道還不值得人們深思嗎?充滿童真又讓人身同感受的《五猖會》中,最後一句話,讓我沉思和玩味。書中寫到“我至今,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有學者說魯迅用最後一句話作爲文章的.畫龍點睛,表現出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但這種不合理,不是依然發生在我們當代學生身上嗎?那我們應不應該像魯迅那樣對這些不合理,發出我們內心不滿的吶喊呢?但我不會,這是得益於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句簡單的“虎毒不吃兒”可證明一切。也許我們會像魯迅一樣對父親的嚴厲和冷漠不理解,但幾千年以來“學而優士”是中國的傳統思想。

如果不是父親的嚴厲,也許魯迅不會成爲一代文學家,也許只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富家子弟,或像祥子一樣是隻賣力氣的人。和魯迅童年相比也許我們更不幸,在日新月異的高分數下,在提倡贏在起跑線上的口號下,又有誰不把好的成績,好的文憑作爲踏入社會的王牌呢?在先進科技信息高速發展的年代,又有誰願意去想沒有好文憑的後果呢?也許父親的冷漠和嚴厲正是他們僅爲人之父的責任。魯迅的《朝花夕拾》的確有着許多讓我們借鑑、學習和深思的地方。

朝花夕拾讀後感4

“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一次幻燈片事件,使他毅然決定棄醫從文,重拾兒時的記憶,講述求學之路。

他,是魯迅,這本聞名的書,是《朝花夕拾》。

與別的文章不同,《朝花夕拾》沒有太多的修飾與誇張,讀作者的書,就像面對面說話一樣,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想,只是在字裏行間難免有幾個耐人尋味的字眼,藏着別樣的含義。

在《狗·貓·鼠》這篇散文中,魯迅先生描寫了他清算貓的罪行,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魯迅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

文中還時不時插入一些“雜文手法”,即對社會現實的議論,顯示了魯迅先生真實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尖銳而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讓魯迅先生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日本留學的老師藤野先生――個子黑瘦,八字須,帶着眼鏡。

他對學生的關懷無微不至,幫魯迅先生修訂講義,教學嚴謹,誨人不倦,一絲不苟,不允許有一點差錯。

在作者的眼裏和心裏,藤野先生是偉大崇高的,在今後的道路上激勵着作者前進。

是的,回頭望去,我們的成長道路中也有一位或幾位你印象深刻的老師,他(她)或許教你做人的道理,或許使你鼓起勇氣戰勝困難,在我們心裏,他(她)一樣偉大。

從每篇作品中,我得到一種精神的激勵,這種精神不會泯滅,它隱藏在黑夜裏,卻發射出溫暖的光,照在我們這些閱讀者的心裏。

我最佩服的是魯迅先生對於文學的熱愛,這種精神讓我體會到了文學的魅力。

魯迅對舊社會的厭惡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讓我感受到在黑暗中並不是只有黑暗,仍然有一絲光亮在暗暗地照着,而魯迅先生就像這一絲光亮,他用對文學的熱愛來照亮社會的黑暗。

朝花夕拾讀後感5

我最喜歡的書叫《朝花夕拾》,它是魯迅先生的雜文集。

當我懷着好奇的心情打開這本書時,裏面的故事就深深的震撼了我:

曾經美麗、文靜、惹人喜歡的“豆腐西施”楊二嫂被一個幫會折騰的半死不活,唯有眼睛上的那一輪,能證明她還活着。

曾經那可愛的、淘氣的捕猹小英雄閏土,在十幾年後回到家鄉,卻變成了另一副模樣:又黑又瘦,那粗糙的手,上面還有一層厚厚的繭。見到“我”呀管叫少爺,再不像以前那樣稱兄道弟了。“我”和閏土之間似乎隔着一道無形的厚重的牆。

李偉森、柔石、胡也頻、馮鏗和殷夫,他們是幾個有才華的年輕作家,他們領悟到了社會的黑暗,投身革命事業,卻在幾年內,全被滿清政府逼死......

我體會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敗,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一個接一個地倒下,踩着那些人屍體的是貪污的官員、地主以及殘忍的清兵......那些爲振興中華而站起來的人在無情的刀槍面前倒下;那些爲私利而存在的人卻能活得很好,爲什麼?因爲民衆還未意識到:只有推翻滿清政府的統治,才能讓中國不再被外國欺負,才能讓中國邁進美好的明天!

魯迅先生是先知先覺的,他敏銳地察覺到中國落後的.根源:在列強的強大,更在於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的奴性。這種奴性,是臣民對皇帝的奴性,長此以往形成了軟弱可欺的劣性。近代史上多次割地賠款、多次一敗塗地,正是這個沉睡民族軟弱性的體現。魯迅選擇了“棄醫從文”,選擇了與黑暗的社會鬥爭,除了叫板滿清政府,還要喚醒麻木的數萬萬國民。

我要像魯迅先生一樣用知識、智慧去守護祖國,保衛祖國,振興祖國。所以,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讀書,爲自己,爲家人,爲祖國!

朝花夕拾讀後感6

“朝花夕拾”,顧名思義就是早晨的花兒傍晚拾起。對於魯迅來說,就是少年時候發生的事情老年去回憶,去拾起那片歲月,拾起那段歡樂的時光。

這本書,是“民族魂”魯迅寫的最著名的一部散文集。書中共有十篇散文,《狗.貓.鼠》中魯迅先生描寫了他生活那個年代的三個階層。魯迅特別討厭貓,甚至是仇視與厭惡。因爲貓一旦捕食到弱小的獵物,不會讓它一命嗚呼,而是慢慢地,慢慢地折磨它,讓它生不如死,直到玩厭了,貓才大餐一頓。魯迅通過對貓的.描寫,借物喻人,諷刺了社會上折磨弱小者,欺凌弱小者,剝削弱小者的人。而鼠則是百姓,無辜的被反動派玩弄於手掌間,讓人惶恐、不安。魯迅通過這篇文章也表達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施暴者的憎恨。

《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散文描述了一位中國普通勞動婦女的形象。本文的主人公長媽媽是一位迷信、愛嘮叨的人。作者起先是感到極度的厭惡,但後來卻對長媽媽感激不盡。我覺得長媽媽是個樸實、善解人意的人,她聽聞魯迅要《山海經》,就在第一時間給他買了,讓魯迅驚訝不已,對她充滿了敬意,別人做不到的,她卻做到了!記得有一次去西湖玩,我因爲幼稚的心靈向大人們提出買泡泡槍,爸爸做出無奈的表情,只說:“都這麼大了還玩那個?”外公說:“這好像是幼兒園小朋友玩的。”只有媽媽默不作聲地帶我來到了小店,買了泡泡槍,讓我驚喜的不知如何是好。這件事情會讓我永遠難忘。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我們從這本書中,看清了清末民不聊生的畫面,聯想了歡聲笑語的童年,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讀後感7

寒假中,我有幸讀了大文豪魯迅的著作—《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魯迅1926年所作的敘事文集,共10篇,它真實地記錄了魯迅青少年年代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變化的進步。

《朝花夕拾》這本書在選材上擅長以小見大,通過日常的小事,展示出宏大的社會風貌,表達深刻的主題。既寫出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又寫出了作者對新文化運動和民主革命的支持;既寫出了作者對精神麻木的民衆的悲哀與憤怒,又寫出了作者對童年、對大自然的美好回憶嚮往與對壓抑兒童天性的封建教育的不滿。

作者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成功地塑造了具備鮮明點性格特徵點的人物。如勤勞樸實,熱愛生活的長母親。長母親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她常給“我”講故事,讓我感覺“她”有“偉大的神力”。她知曉“我”喜歡《山海經》,不識字的她不辭辛勞地幫我買了回來。還有嚴謹認真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對工作及其認真,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改過了,連講義上畫的血管移了一點也要指出。魯迅筆下的人物形象不只具備鮮明的'性格特徵,還具備人性的複雜性與矛盾性。如長母親由於社會的影響,保留了不少迂腐的社會風俗。如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等,這部分描寫使魯迅筆下的人物愈加生動,愈加有血有肉。

在《朝花夕拾》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從《百草園到三

味書屋》。它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裏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唸書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兒童廣泛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將康活潑成長的合理需要。

讀完了《朝花夕拾》,我不只對魯迅的文采有了更多的認知,也獲得了一些對生活的思索。

朝花夕拾讀後感8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從字裏行間透露出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每句話都正中關鍵,都好像是有血有肉一般。多一個字,多了;少一個字,少了。

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讚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豪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其中《阿長與山海經》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討厭她,特別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這也讓我不耐煩。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她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後,在我極度渴望者《山海經》時,阿長爲我買來了。我又一次對她敬佩。最後,她辭了人世,我默默爲她祈禱。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着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爲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爲伍,彷彿這樣的童年纔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他是大文學家,和他小時候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在書中,可以知道,雖然當時的社會風氣差,但魯迅仍然保持了一份童真。這份童真,又被他帶入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讀後感9

魯迅一個生活在封建社會裏的人,在那個被黑暗籠罩的社會裏他並沒有同流合污,在那個正人君子爲數不多的社會裏成爲了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朝花夕拾的字裏行間是對社會的諷刺,對於封建制度更是深惡痛疾。

朝花夕拾,早晨落下的'花,晚上才撿拾起來。老年時回憶過去如同昨日重現,定會別有一番景象。

在朝花夕拾裏,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無常》和《二十四孝圖》。

《無常》講述的是鄰居家的兒子突發惡疾死了,閻王派了一個無常將那病死的人帶回地府。那無常見他媽媽哭得可憐於是緩了半刻鐘纔回到地府,而閻王卻認爲他是收了別人的錢,於是就賞了他一頓板子。

在一個充滿慾望的社會裏,在金錢的前提下,真情流露成了虛情假意,一切憐憫更是可笑,一切信任頃刻間蕩然無存,在這個封建的社會裏,情感在一點點流失,虛情假意的表情深處是一顆顆冰冷的人心。

百善孝爲先,古往今來,孝是評判一個人的重要標準。但孝裏也不缺乏封建與愚昧。如臥冰求鯉,在寒冷的冬天,母親想吃鯉魚,兒子來到冰冷的河面上,脫下上衣用自己的體溫融化那層厚厚的冰。稍有不慎,就是性命之憂。在丟失性命的前提下爲母親求得鯉魚,那真的是孝嗎?

《二十四孝圖》裏講過一個故事,有個人在父親死後和兄弟分了家,獨自承擔起撫養母親的責任,家裏漸漸地貧窮起來,兒子出生後,擔心兒子會佔有母親的糧食,於是打算活埋兒子。

身爲旁觀者看着這些文字,不禁想到這究竟是真孝還是愚孝。那些爲人稱道的孝是否也充滿封建與愚昧。

手裏的書漸漸被翻完了,那書給我一種沉重的感覺。那是批判社會的勇氣,那是污濁社會的一股清流,在那漫長的歷史裏,它一直在流淌,從來不曾停息。

朝花夕拾讀後感10

在老師的建議下,我拜讀了《朝花夕拾》這部鉅著,感受頗深。

《朝花夕拾》這本書將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改革的巨大熱情。魯迅幼年的事情到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與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更使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其中我最喜歡《二十四孝圖》這篇故事。它主要講了魯迅小時候,長輩送了他一本《二十四孝圖》,他認爲“子路負米”“黃香溫枕”“陸績杯橘”勉強可以仿效,但“哭竹生筍”“臥冰求鯉”是不大可能的,而反感於“老萊娛親”與“郭巨埋兒”。

《二十四孝圖》以兒童的眼光來寫,富有童真童趣。他雖寫的是《二十四孝圖》,但實際是對恪守封建舊社會制度的人們的一種批判與強烈的諷刺,以及對反對白話文,堅持古文的學者們以嘲諷。

時代在前進,世界也在不斷髮展,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學習古人的一些事情。如“老萊娛親”:七十多歲的老萊子在父母面前扮作嬰兒,穿着紅肚兜,假裝摔倒在地上嚶嚶地哭,這顯然是不正常的。我們要建立新思想,在歷史事件裏敢於創新,敢於挑戰,同樣要敢於諷刺與批判舊思想與舊勢力。

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太平盛世,未曾體驗過社火的黑暗,人民痛苦與掙扎的社會,在無比慶幸的同時又深深地意識到了如今生活的來之不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儒子牛”,這是魯迅先生的真實寫照。我要緊隨他的足跡,奮發圖強,力爭棟樑!

朝花夕拾讀後感11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裏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裏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則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裏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憶。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複述出來。在他童年裏過的'不是很好。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則是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改爲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裏。在“朝花夕拾”中,給我最深的一篇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記敘寫魯迅童年時期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面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纔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那些瑣碎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以下那個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夢,體驗一下那時魯迅的美好童年。

朝花夕拾讀後感12

《朝花夕拾》是初二必讀的一本書,也是魯迅先生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上個暑假把這本書看完了,頗有些感受。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回憶的是魯迅先生的往事。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我們讀者。他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般,他把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有機地融合爲一體,充滿詩情畫意。在對往事深情地回憶時,他無法忘卻現實,時不時插入一些對現實的議論,顯示了魯迅先生真實而豐富的內心世界。魯迅先生在描寫人的外貌特徵和習性時運用特別的手法,既能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他不管是對他人的'讚揚或是批評,都毫不掩飾地寫出來。就像《朝花夕拾》裏的一篇文章——《阿長與山海經》,魯迅先生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先寫阿長的缺點,後寫阿長的優點,從起先很討厭她到最後很敬佩她,感情經歷了複雜的變化過程。這篇文章由一次次魯迅先生幼時對阿長的態度轉變,突出了阿長的善良樸實和魯迅先生對阿長的懷念。

《朝花夕拾》的每一篇文章都很清晰地表達出魯迅先生對所寫的事情的感情,例如:《五猖會》——描繪出封建家長對兒童的壓制和摧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生活的回憶,表達了他對百草園的喜愛以及對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熱愛;《藤野先生》——寫的是最使魯迅先生難忘的一位日本老師,表達對他的感激之情。

總體看,《朝花夕拾》寫的是魯迅先生年少時代以至於到日本前後的若干生活片段,展現當時的世態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魯迅先生對社會的深刻觀察和對家人師友的真摯感情。敘述情切感人,又有機的融進了大量的描寫、抒情和議論,文筆優美清新,堪稱現代文學史上最高水平的回憶性散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13

《朝花夕拾》一書是魯迅所寫的一部散文集,記錄了他所回憶青年時期的往事感想,並用文字對社會進行有力的抨擊。

魯迅先生是上世紀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時,他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等等各個領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終生奮戰投身於革命上,用文學從內心深處喚醒人們,醫治人們“受傷”,“錯誤”的心。

就在這一位偉人筆下的書中,我認爲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兩篇:

第二篇《阿長與<山海經>》講述的是“阿長”長媽媽與作者自己的平日瑣事。作者不太喜歡阿長,不僅是因爲夏天時晚上睡覺阿長在牀上擺成一個“大”字,不給自己翻身的餘地,還因爲她懂許多作者所不耐煩的規矩。後半段說到了作者渴慕着繪圖的《山海經》,阿長知道後,就把它買了回來,這讓作者對她產生了敬意。最後一節作者感嘆了對長媽媽的真誠懷念,用感嘆號結束了本文。我認爲長媽媽是個很善良,有時也有讓人討厭的“自私”的勞動婦女,她有時處處爲魯迅着想,有時卻毫不在意魯迅的感受。在魯迅的筆下,可以看出她樸實善良,嘮叨迷信的鮮明性格。

第七篇《父親的病》寫了幾件作者在父親生病,四處求醫的過程中發生的事情,同事穿插了幾位名醫在診斷病人時的表現。他們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最後用表達出作者不能讓父親死得沒有痛苦,用愧疚結束了全文。

讀完後,我深刻的理解了所謂“朝花夕拾”的真實含義。這不僅僅是對陳年往事的.一種回憶,更是一種需要“拾”起來,重新審視問題,並且真實的,有效的對目前社會亂象的改變。“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句魯迅的名言更是深刻的體現了他爲人民效忠出力,不求回報的革命品質。

朝花夕拾讀後感14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上,上頭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期望總是無所謂有的,無所謂無的。這如同地上的路,但其實好像根本就沒有路似的。但走的人多了,變成了路。

朝花夕拾,一本好書。帶我走過了初二下學期生活。它是魯迅先生所寫的一部唯一的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這些文章都是從魯迅兒時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謝於廈門。較完整的記錄了魯迅先生從幼年到青年生活的道路和經歷。生動地描述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將往事的畫面和現實的生活結合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音,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拚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這本書主要描述了四個人物,分別是作者的保姆、恩師、朋友和父親。保姆長媽媽雖然愚昧迷信,但她身上仍保存着樸實善良的'一面,經過對這個人物的刻畫。可反映出作者對底層勞苦人民的同情和伶愛。恩師,也就是藤野先生他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的偉大是人人所不及的。還有些簡介我就不再提了,大家自我去書本里,進行挖掘吧。

這篇文中我最讚歎的就是這寫作的手法實在的高啊。在文章中,作者把記敘、描述、抒情和議論融合在一齊,充分體現出這篇文的詩情畫意。

如果說《朝花夕拾》這篇文是魯迅先生散文集中的經典之作,那麼堪稱是五四運動時期社會人民的真實寫照的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之作的《吶喊》可謂是爲新文化運動的經典小說集了吧。真是一本值得看的好書啊。

在我們需要知識的這一年代,可必須要好好讀書,名人傳記——《朝花夕拾》值得一看!

朝花夕拾讀後感15

這段時間細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魯迅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他的《朝花夕拾》也是其中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童年,這是每個人都擁有的。雖然在童年裏有苦有笑,但是童年會在自己的心裏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回憶。魯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是叫做《舊事重提》,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襲來;鬱悶不樂的時候,我感到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一切,確實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在這本書中,魯迅將自己在童年中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真實、天真、有趣的話語表達出來。魯迅的童年並不是美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怨恨這些不認同他的長輩,而是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改爲動力,寫入這本書裏。他在這書中,把童年的無奈和寂寞釋放出來。讀過它後,我能感受到在魯迅的童年雖然並不很開心和快樂,但也時時刻刻充滿着美好的回憶。魯迅的童年是五味俱全的。既有酸甜,也有苦辣,更少不了有鹹。而我們的童年也一樣的。即使過得不怎麼好,但童年永遠會在我們心靈的最深處,永遠埋藏在屬於它的地方,留下美好難忘的記憶。

《朝花夕拾》的取材,包含着深廣的社會歷史內容,具有豐富的思想意義,表現了魯迅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生活的深刻認識和他那反帝反封建徹底的革命精神。他寫人物,帶有強烈的時代感;記事件,則透過現象提示其深刻的社會本質;發言論、抒感情,則無不閃射着思想的火花!

真是一本好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