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3.94W人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朗讀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1

我們小學邀請了顧老師對我們進行了朗誦培訓,培訓的基本流程包括:互動環節、青年教師的朗讀、現場點評、專家範讀、專家講座等四個階段。

我從中最深有感受的是:在青年教師的朗讀、專家的聲情並茂的範讀與及時的指導、同事們認真專注的學習中,讓我十分感動,同時也讓我學到了許多東西。首先,通過專家所提出的觀念,讓我對朗讀課文教學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打開了我的思路;其次,青年教師的朗讀讓我看到了我們之間的差距,在深受啓發的同時,也讓我深感當前教學任務的艱鉅。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如何讓語文朗讀教學更加出色,是我必須深思熟慮的。我會針對自己的教學薄弱環節與不足之處,向名師學習其教學藝術與教學思想,並進行積極的反思,以取長補短,不斷提升我的語文教學朗讀水平。

在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以下三點:

一、要發揮想象力,配合肢體語言指導朗讀。每次朗讀之前,我們應該啓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把文字變成圖畫,在自己的腦海中展現出相應的情景。例如,當朗讀《所見》時,我們應該把自己變成文中所描寫的人物,在細緻地描繪各種情感和心情的同時,配合適當的肢體語言,使得閱讀更加生動有趣。這樣的方式讓我漸漸地認識到,想象力及身體語言對於朗讀的重要性,同時讓我非常愉快地看到我的`同事也能通過這種方式得到同樣的經歷。

二、老師的範讀,可以激發學生在朗讀方面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通常會利用投影儀播放錄製好的朗讀錄音來指導學生。但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刻體會到專家顧老師的範讀對我產生了很大的感受。她憑藉着激情四溢的演出,不僅激發了我對課文內容的感情,還使我受到了感染。每次她的範讀都能讓我感同身受,並且完全充滿一種如癡如醉的感覺。這就說明了老師的範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文章的情景中,從而激發學生在朗讀方面的興趣,並掌握感情朗讀的技巧。

三、劃分節奏,改變符號。在朗誦過程中,劃分好節奏並且合理地運用符號,能夠對閱讀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例如,在朗讀過程中,當我們想讓學生注意到文中的停頓以及需要頓號表示的語氣轉換時,我們可以合適地利用符號的變化,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文氣和情感色彩,這對於朗讀的技巧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這次的朗誦培訓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並且啓迪了我很多。對於在未來的語文朗讀教學中,我會認真思考我的教學薄弱環節並汲取他人的教學經驗,從而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2

通過參加朗讀培訓,我增長了不少見識,下面是我培訓後的收穫,和大家分享。

朗讀也稱頌讀,是把靜止的文字語言變成活的有聲語言,也是通過讀者的藝術加工的有聲語言活動。

做到把作品清晰地響亮地讀出來,繪聲繪色,入情入理,朗讀者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對於朗讀者本身也有很高的要求。

上午通過培訓讓我們瞭解到了音節,聲母,韻母,聲調等基礎知識以及讀音錯誤與缺陷的常見類型,比如:癖好,壓軸線等詞語的讀音。

下午馮亮老師給老師們做了精彩的朗讀師範,針對老師們的朗讀進行了點評,講解了如何做好朗讀。

朗讀時,應把握文章的體裁和和背景、語句特點,注重朗讀的感情色彩,注意朗讀語句時那些字應該重讀,那些應該輕讀,哪裏該停頓,哪裏該延長。

做到朗讀時句句讀得抑揚頓挫,或是振振有力。

在朗讀的過程中,不應當看一個字讀一個字,而是應當看一句話,通過瞬間的記憶或思維來讀這句話,做到“眼先到,腦思考,口讀好”。

我們的母語很優美,其原因在於漢語是聲調語言,可以有平仄規律,漢語也是單音節語素語言,可以有它的特殊的聲韻規律。

所以,朗讀各種文章時,要正確地表現各種不同的生活現象和人們各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就必須採取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朗讀速度。

不能自始自終採用一成不變的速度。

讀得快時,要特別注意吐字的清晰,不能爲了讀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字”;讀得慢時,要特別注意聲音的明朗實在,不能因爲讀得慢而顯得疲疲沓沓,鬆鬆垮垮。

總之,在掌握朗讀的速度時要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拖”。

在朗讀實踐的過程中領會朗讀的技巧——要“讀出韻腳,讀出音步,讀出意思,讀出言語關係,讀出意境”。

通過朗讀我們不僅能夠欣賞到語文抑揚頓挫的音韻美感,加深並促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而且朗讀本身又是一種創作,朗讀者加入了自己的體會,並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朗讀因而成爲一種極具個性色彩的創作行爲,而這正是朗讀的魅力所在。

而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調,如果能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調,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

朗讀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能讓有效的組織和實施教學,使課堂充滿生氣,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爲主動感知。

它還是一種既傳統又現代的學習方法。

語文學習講究涵詠,講究體悟。

語文學時不僅要掌握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人文情懷、人文精神,提升人的文化修養。

而朗讀正是一條通向人類寶貴文化遺產的路,是我們與古今聖賢精神對話的橋樑。

因而在工作中,我會不斷實踐,不斷提高,走進朗讀的天地,爲自己,也爲孩子們。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3

3月7日上午,經開區全體語文教師齊聚在85中學的報告廳,參加了由經開區教文體局組織的“語文教師朗讀素養提升培訓”,讓我受益匪淺。

培訓開始了,李莉老師首先爲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朗讀《我爲什麼當教師》。聽着老師的朗讀,感覺她的聲音是那麼的甜美,讓人如癡如醉。緊接着,她又引用了著名央視主持人董卿的一句話:“朗讀屬於每一個人。”從而突出了朗讀的重要性,並且再次強調,作爲語文教師,朗讀更爲重要,因爲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方式。聽了老師這樣說,在場的成員不約而同地點頭,表示對老師看法的認同。

接下來老師給大家明確了朗讀的具體要求:朗讀首先要做到準確、清晰;其次是要流暢、自然;接下來是要感情真摯;最後是要恰當的運用朗讀技巧。結合以上要求,老師用了大量的時間爲我們分享了朗讀的技巧。並從兩個方面展開,具體分爲:內部心理感受和外在表達技巧。內在心理感受包括形象感受和邏輯感受,形象感受是指調動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官綜合感知,使作品中的'情、景、物、人、事、理在內心“活”起來,“動”起來。講到這裏李老師還舉了朱自清的作品《春》爲例,帶領大家邊體會邊朗讀,弄明白什麼是形象感受。另外朗讀者對作品中事物間的邏輯關係的感受,把握好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係。外在表達技巧分爲內在語、語氣、停連、重音和節奏。李老師對語氣、重音講解尤爲具體,說道“語氣”她說“語”是通過聲音表現出來的“話語”,“氣”是支撐聲音表現出來的話語的“氣息狀態”,語氣運用的一般規律:喜則氣滿聲高,悲則氣沉聲緩,愛則氣緩聲柔,憎則氣足聲硬,急則氣短聲促,冷則氣少聲淡,懼則氣提聲抖,怒則氣粗聲重,疑則氣粗聲粘,靜則氣舒生平。且每講一處,老師都有示範。

整個培訓過程,有老師的講解有師生的練習體驗,課堂氣氛甚是熱烈。當然,任何一項技能的練就都不能一蹴而就,但相信,只要大家按照老師的指導用心練習,我們的朗讀水平一定會大有提高!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4

偉大的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這裏孕育着文明,傳承着經典,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經典文章猶如一顆顆晶瑩璀璨的明珠,光彩奪目、熠熠生輝,散發着彌久不散的幽香。從古至今那些文學經典被人們代代相傳,在書寫和吟誦中滋潤了無數心靈,使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得到昇華。

我,一名普通的小學生,在學校開展朗讀活動以來,我從一個懼怕語文課、作文能力爛得一塌糊塗的後進生逐漸成長爲一名喜歡語文,摯愛文學的優等生,而在朗讀學習過程中的經歷也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

在我上四年級的時候學校開展了朗讀活動,要求各個年級根據同學的不同年齡特點,選擇適合學習和誦讀的經典內容,利用早讀書和課外活動的時間進行學習誦讀。老師爲我們找來《論語》《三字經》《唐詩三百首》等經典書籍,從中節選通俗易懂的內容教我們誦讀。一開始同學們對這個活動還蠻有興趣,能夠認真跟着老師抑揚頓挫地朗誦,然而幾天下來後,整天都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開始整齊劃一的琅琅讀書聲變得稀稀瀝瀝、鬆鬆散散,誦讀時我們的思想開始遊離於經典之外了。

老師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那天特地組織大家召開了一個特別的班會,主題就叫“我愛朗讀”。在班會上,老師爲我們講述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史,讓我們懂得了誦讀經典的意義,併爲我們展示了全國各地小學生進行朗讀的優秀視頻,老師告訴我們:“這些經典著作都是古代的學者用盡畢生的精力完成的,裏面的一字一句都有很深的含意,只有認真閱讀,仔細領會纔會品味出它的意蘊,讀到妙處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即使背得滾瓜爛熟,卻並不理解其中含義,又有什麼意義?”通過這次班會,我們對朗讀有了更深的認識,知道只有用心去讀,認真揣摩,纔會領會經典中的.精髓。

從那開始,琅琅的誦讀聲又開始響徹教室,而這次我們不僅限於無意義地機械記憶,我們在老師的幫助下成立了“小小智囊團”,通過圖書查閱和網絡搜尋,專門負責幫助同學們查找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成立了“詩韻小舞臺”,由班裏的文藝骨幹帶領大家把古詩詞用演唱和舞蹈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樣大家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我們還成立了“新芽”文學小組,經常開展同題作文、作文互評、作文比賽等活動,讓大家把朗讀的感受寫出來,共同分享。從此朗讀不再是枯燥的功課,而是我們最喜愛的學習活動,我們在朝陽初升的清晨裏用清脆的聲音朗讀那悠長的韻律;我們在操場的樹蔭下共同分享那一本本圖文並茂的《詩詞賞析》,我們在課外活動的興趣小組裏自由交流與探討朗讀的精妙,我們在學校組織的朗讀展示舞臺上放聲吟誦,盡展班級魅力。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作文水平也越來越高,特別是我自從成爲“新芽”文學小組的組長後,每天負責收集同學們的上報稿件,組織同學開展作文比賽和作文評析,我們還把好的作品打印成電子稿上傳到博客裏和全國各地的同學進行交流,並試着向各種刊物投稿。也獲得了一些小小的榮譽:參加全國紀念《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頒佈實施十週年徵文評選,我的作品《美麗的語言,神奇的文字》榮獲二等獎,參加全市國防徵文比賽,我的徵文《心中那一抹生命之綠》榮獲一等獎,在學校組織的國防演講比賽中榮獲三等獎,班裏很多同學的作文也都陸續在各種報刊發表。朗讀活動開闊了我的視野,增長了我的學識,使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傳統美德、優秀文化的薰陶,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準則。現在我在班裏是老師眼裏的好學生,在家裏是人人稱讚的好孩子,這一切都來自於朗讀。

感謝朗讀讓我的少年時光如此豐盈,感謝朗讀讓我的生活如此多姿多彩,我愛朗讀!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5

朗讀注於目,出於口,聞於耳,記於心,是一種複雜的心智活動。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可見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學手段,朗讀訓練是否有效,是閱讀教學是否成功的主要標誌。目前,朗讀教學已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關注,但實際教學效果卻並不如人意。多數學生能把讀正確、讀流利,但能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的學生卻是極少數。那麼,如何強化朗讀訓練,有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呢?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朗讀示範作用。

哲學家黑格爾說:“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學生有很強的向師性,模仿能力極強。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學生,對朗讀的技巧掌握還不夠,教師在課堂上聲情並茂的範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而且使學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斷句,如何停頓,以及語氣的變化。高年級的學生儘管掌握了一些朗讀技巧,但教師的範讀仍很必要。好的範讀可以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直接領略文本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體會文本的思想內容和感情基調。教師該範讀時要範讀,且不可簡單使用錄音代替,失去範讀的直觀作用。實踐證明:教師的朗讀示範作用發揮得越好,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二、充分保證課堂上讀書的時間。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提高學生理解、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提高無不要求教師以教材爲根本,以課文爲依託。只有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與文本打交道,從中獲取信息,才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積累運用能力。語文課上,教師應留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多讀,充分地讀。然而,很多教師的語文課變成了一問一答的問答課。有的語文課上,教師一會兒讓學生聽錄音,一會兒又讓學生看影視,一會兒讓學生去表演,學生朗讀的時間少得可憐。還有的教師生怕學生對文本不理解,講不透,不厭其煩地講解,把學生朗讀的時間變成了教師的演講。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則自曉其義也。有效的朗讀勝過教師透徹的講解,所以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學生去讀,在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課堂上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朗讀,讓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朗讀。

三、精心設計朗讀的目標和要求。

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文質兼美,可讀性強,人文性強。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體裁、內容的不同,設計朗讀的目標和要求不同。說明文、科普小品文一般適用於介紹性的語氣讀,不宜進行朗讀訓練。而敘事寫人的作品,言辭優美,故事情節曲折,感情變化跌宕;描景抒情的語言華麗,感情色彩濃厚;古詩文和現代詩歌節奏感強,含義深遠。這些題材的都適合進行朗讀訓練。一般說來,體現中心的段落和語句,最能表現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教師把這些內容作爲朗讀訓練的重點,更能準確地把握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每段內容進行朗讀訓練的目標也要有所不同,例如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月光曲》最後三個自然段時,是爲了啓發想象,體會意境;指導朗讀《燕子》一文的第二段時,是爲了領會寫作技巧及表達方法。

四、積極創設朗讀情境,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要使學生越讀越好,越讀越美,教師就必須以情激情,以境生情。創設朗讀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師有效地範讀,多媒體的使用,背景音樂的播放,以及教師根據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提示語等。我在引導學生讀《荷花》一課第四自然段時,我先聲情並茂地範讀,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學生立刻被我的激情感染,想象自己也變成了一朵朵荷花,入情入境後,我再引導學生帶着自己的想象配樂表情朗讀課文,學生立刻就陶醉在荷花的美麗,對大自然的熱愛之中。

引導學生讀《兩小兒辯日》一課時,我採用煽情的“挑撥”提示語:“一兒不服曰”、“一兒扯着嗓門曰”、“一兒腳跺地曰”,讓兩組小兒的辯鬥愈讀愈激烈,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雖然學生也是在反覆地讀,但讀的效果與我們平時機械的讀截然不同。

五、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

朗讀的形式有很多:有齊讀、領讀、輪讀、輕聲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等。一般說來,低年級常運用輕聲讀、齊讀,分角色讀,以增強學生的讀書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年級宜採用個別讀,默讀,有利於靜思默想,潛心思考。一節課中,教師可採用幾種朗讀方式交叉使用,但要以某一種方式爲主。如故事性較強的課文,適合個人朗讀,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人物對話較多的課文或片段,則適合分角色朗讀,如《陶罐和鐵罐》;節奏感強,感情飽滿的課文,尤其是詩歌,則可進行集體朗讀;而詞句艱深,含義深刻的課文,則需要教師適時範讀或創設情境導讀,如朱自清的《匆匆》。

六、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

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提高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主陣地,教師作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加強對朗讀技巧的指導。訓練時引導學生要根據的內容和故事情節來設計重音、停頓、語氣和語速的變化。一般情況下,對於描寫突然發生變化、着急、遇到危險,心情激動的句子,讀的時候語速要加快,急促些;表現高興、喜悅、讚美的句子,讀時音調略高,聲音響亮;對於描寫優美景色的句子要讀得語氣舒緩、柔和一些;而表示悲痛,沮喪,傷心的語句可讀得低沉、緩慢一些;把最能體現句子意思的詞語讀得重一些。具體每段話,每一句怎麼讀,應結合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比如朗讀《翠鳥》的第一自然段,應讀得稍慢、輕柔些,讀出翠鳥外形的美麗,可愛。但朗讀翠鳥活動的特點時,應讀得適當快一些,而且把描寫翠鳥動作的詞語讀得重一些,讀出翠鳥動作的敏捷。

總之,朗讀有助於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朗讀是一項技能技巧,是一種藝術再創造活動。朗讀能力的形成,朗讀技巧的掌握和運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經過長期的實踐,不斷地反覆訓練才能提升。所以,語文教師要有耐心、恆心,採取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和途徑,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6

有人曾說:“讀經典猶如吃多種維生素片,雖每日一粒,亦可養身。”讓孩子在記憶的黃金時期,心靈最清澈的年齡階段誦讀經典美文唐詩宋詞,既能提高孩子的人文素養,又能讓孩子學會做人。古韻聲聲,飄來校園書香;美文句句,加厚校園底蘊。誦讀經典如同永不停歇的小溪,猶如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詠歎着人生的華彩,淨化着學生的靈魂,充實着思想的血脈,更支撐着師生人格的大山。國學朗讀讓傳統文化走進孩子的日常生活,走進他們的家庭,規範着他們的日常行爲,成爲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

我校作爲重慶兩江新區開發中學校,伴隨着城鎮化建設的發展,校園文化愈來愈成爲學校發展的靈魂和強大引擎,鮮明的文化性格,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可成爲學校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器。爲此,我校大力開展了“誦讀朗讀,滋養陽光人生”的校園文化建設。

一開發朗讀校本教材

20xx年6月,我校組織成立了一支由分管教學的校長任組長德育處主任任副組長年級組組長任組員的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的領導小組。各年級根據學校編寫的《朗讀》校本課程綱要,認真編寫了本年級校本教材的初稿,經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領導小組嚴格審稿後,我們編撰了一套“誦讀朗讀滋養陽光人生”的朗讀校本教材。該教材一共六本,一至六年級各一本。教材的內容分爲五個篇章:山河風光篇——江山多嬌美如畫;愛國情懷篇——赤誠之心耀中華;勤學惜時篇——書山有路勤爲徑;心靈悟語篇——大道無形明心智;品德行爲篇——德行優良創和諧。配有“小光老師教你讀”“我和陽陽誦經典”(裏邊又包括“教你讀”“我來讀”“我樂背”)“陽陽伴我行”“精彩對對碰”等不同板塊,這些板塊增加了誦讀的趣味性,特別是“陽陽伴我行”這個版塊,在學生學會一章節經典詩詞後,結合自己平時的言行給自己一個評價(笑臉或星星),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用所學指導自己的言行,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把經典轉化爲人文底蘊。20xx年,我校二年級校本教材《朗讀》在全國和諧德育實驗與研究成果評選中獲得一等獎。

二營造氛圍,創設環境

有了教材就有了教學的依據,但這還不夠,如何引導我們的廣大師生走進廣博的古詩天地,這還得在環境建設上下一番功夫。首先,我們打造了“百米文化牆”和“經典走廊”,將古詩文中的經典詩文書法作品學生誦讀經典的活動圖片等雋刻在牆上或掛在畫框中,在綠樹的掩映下顯示出獨特的魅力。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等名言警句琳琅滿目,浸潤學生心靈,從而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每天大課間和中午誦讀時間,全體師生在優美的古典音樂縈繞中大聲整齊誦讀,與經典對話,和聖賢交流,使學生的心情得以寧靜和舒暢。我們還提倡“讓班級的牆壁充滿書香”,讓班級詩意盎然,成爲學生的精神家園。各班都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朗讀樂園”,包括“精彩每一天,誦讀每一天”;“與經典同行”“我來讀經典”等。學生在詩化環境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親近經典。

其次,學校還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欄國旗下講話親子誦讀等展示師生誦讀成果,交流師生感受,共享誦讀帶來的心靈愉悅,使整個校園充滿濃郁的書香。

再則,號召家長也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我們要求學生把在學校學習的經典詩詞背誦給家長聽,家長評出等級(作爲學生評“誦讀之星”的條件之一),並教自己的家長讀經典,同時,利用寒暑假開展“我與父母讀經典”活動,要求家長與孩子一起讀經典。在學校舉辦的“童聲詩韻,做陽光少年”朗讀活動中,由學生和家長一起演出的親自誦讀節目受到師生的好評,不僅展示了父母與孩子誦讀的成果收穫,更在家長與孩子心與心的交融中體味生命本質的芬芳,感受共同成長的樂趣。有效促進了學校誦讀活動的開展和和諧家庭建設。

三開展活動整體推進

學校利用“紅領巾”廣播站,開闢經典詩文誦

讀欄目,時間在每天中午13點40分準時播出。或請學生帶領大家朗誦,或播放主持人的朗誦古詩磁帶,或介紹詩人的奇聞逸事,讓學生耳聞目睹古往今來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在欣賞中得到情感陶冶。每學期評選一次“誦讀之星”,人人蔘與,不限制名額,只要達到規定要求,均可以成爲朗讀之星,並根據掌握詩詞的篇數來確定“三誦讀之星”“四誦讀之星”“五誦讀之星”。同時評選“書香家庭”以此達到熟讀成誦和擴大誦讀範圍的效果。

一年多來,學校開展的豐富的大型朗讀活動:“童聲詩韻,做陽好少年”“中華頌書寫經典比賽”“朗讀主題班會”“朗讀pk賽”“朗讀詩畫展”組織學生參加區裏的朗讀精品節目展演等。學生們通過背唱演說畫等形式,從詩詞裏感悟到了中華詩詞的精粹,感悟到了許多做人的真諦。四誦讀經典,受益匪淺

(一)形成了學校的特色文化

如今,朗讀已經作爲學校一校一品特色項目來打造。在校園裏,每天總能聽到經典詩詞的誦讀聲,一朝一夕,課內課外,校園處處散發着濃郁的書香氣息,到處閃現着一個個天真活潑“滿腹經綸”的孩子,形成了以“朗讀”爲主題的特色校園文化,學校真正成爲了孕育儒雅少年的搖籃。

(二)豐盈了學生的精神世界

千百年來人們似乎已習慣於將讀書作爲一種成就未來幸福的手段,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裏有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理想憧憬;在應試教育背景下,讀書總是與考試聯在一起,這樣的讀書不僅機械乏味,甚至是痛苦不堪的。經驗告訴我們,讓讀書變成一種享受,才能真正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這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最重要途經。只有讓學生在誦讀中找到了樂趣,體驗到了快樂,讀書才能真正成爲學生的一種需要。

(三)提升了師生的人文素養

誦讀要成爲一種精神享受,要豐厚一個人的人文素養,就必須走出“一切爲了分數,一切服務於考試”的怪圈,重構校園誦讀生活。真正意義上的誦讀不僅僅是一個識記認知過程,而是融入了情感態度的全身心投入的過程,是一種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風聲雨聲誦讀聲,聲聲有情,讀出詩情畫意讀出人文情懷,從而真正培育孩子的誦讀興趣,讓孩子和教師喜歡古詩,讓誦讀成爲師生的一種生活方式。難怪六年級的楊曉莉同學在誦讀經典心得中這樣說:“自從開始朗讀以來,我再也不怕朗讀了,以前每次老師請同學們朗讀,我總是乾着急,不敢讀,即使讀了聲音也像蚊子叫。現在不同了,因爲古詩詞簡短有味道有節奏,我很喜歡讀,常常會情不自禁地大聲朗誦。雙休日回家後,我經常召集小區裏的小夥伴背給他們聽,讒死他們了。現在有幾個小夥伴居然也在悄悄地背誦呢,還說約定時間要向我挑戰,我可得加油啦!要是輸了,那可倒八輩子黴了。”

“孩子的心,就像春天的泥土,播什麼種,就發什麼芽。”“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學生的人生之塔不是一磚一瓦構建的,需要從現在起日積月累,奠基豐厚的智力背景和人生底蘊。“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誦讀中華經典之路上,我們相信,一批彬彬有禮,團結友愛尊老愛幼自信自強的“陽光少年”在蔡家場小學這個充滿朝氣的陽光校園中將會不斷涌現!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7

通過參加學校的朗讀培訓。使我增長了不少見識,也瞭解了一些朗讀的技巧,下面是我培訓後所學到的知識,和大家分享。

一、朗誦的語速

語速是指朗讀時在一定的時間裏,容納一定數量的詞語。世間一切事物的運動狀態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總是有千差萬別的。朗讀各種文章時,要正確地表現各種不同的生活現象和人們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須採取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朗讀速度。

二、決定語速不同的各種因素

*不同的場面急劇變化發展的場面宜用快讀;平靜、嚴肅的場面宜用慢讀。

*不同的心情緊張、焦急、慌亂、熱烈、歡暢的心情宜用快讀;沉重、悲痛、緬懷、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讀。

*不同的敘述方式作者的抨擊、斥責、控訴、雄辯,宜用快讀;一般的記敘、說明、追憶,宜用慢讀。

*不同的人物性格年青、機警、潑辣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有快讀;年老、穩重、遲鈍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用慢讀。

三、朗讀速度的轉換

朗讀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自始自終採用一成不變的速度。朗讀者要根據作者的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朗讀速度。這種在朗讀過程中實現朗讀速度的轉換是取得朗讀成功的重要一環。

四、注意問題

讀得快時,要特別注意吐字的清晰,不能爲了讀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字”;讀得慢時,要特別注意聲音的明朗實在,不能因爲讀得慢而顯得疲疲沓沓,鬆鬆垮垮。總之,在掌握朗讀的速度時要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拖”。

五、教師朗誦技巧培訓總結

作爲一名新教師,一段時間的培訓活動快要結束了,但是這段時間的培訓活動帶給我的收穫卻是無限的。

整個培訓過程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各級專家的專題報告,有優秀教師的教學展示,有名師與新教師的同備、同課、同研。也有學員的互動討論,更有專家的指導、引領。通過理論的培訓學習,現場的教學觀摩。因此,這段時間的學習,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而且促進我教學上不斷成長

教師培訓的開設與參與學習是我能更穩健地踏上神聖的三尺講臺的起始點。通過培訓,我們慢慢的適應了環境、適應了工作。因此,我們也由初來時的`浮躁,在經過領導的教導和同事的溝通交流,慢慢變的求實、務實起來。我們的品質在這樣的人文環境中亦得到步步提升,我們的教學業務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加強。

在培訓中,有經驗的前輩的精彩講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各位前輩老師的講座給了我很多啓示,讓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我在這次培訓中的一些體會:

一、多聽課,多學習

有位師兄在一年裏聽了400多節課,這是多麼的不容易,做任何事難在堅持。他告訴我們要多去觀察、聆聽優秀老師他們是怎麼去上課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聽的同時還要去學會思考,思是最關鍵的一步。

二、學會反思

1.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

傳統意義上的課堂,就是教師講,學生聽,老師很少審視自己的教學是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不夠關注學生的參與度是否與自己有關。當學生出現與課堂教學不一致的行爲時,只是一味怨學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是否適應了學生心理特點,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其特點之一,就是每節課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改進教學,以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達到及時調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2.堅持每節課寫反思小結

給我們指點經驗的學長告訴我們,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案和課堂,這樣進步會很快。鄒老師也提到堅持每天寫反思小結,無意中你的教學水平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聽課後的體會

1、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學生獲取知識的結果,遠遠比不上他獲取結果的過程重要。讓學生在學習上有所發現,有所體驗,重要的前提是給予他在學習和研究知識的過程中主動思考與積極探究的時間與空間,這樣,他的體驗纔是幸福而自信的。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

2、要學會欣賞學生

教師要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爲本的現代教育觀念,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做到這一點,教師要學會欣賞每一位學生,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學生在老師的關注中,不僅會喜歡老師,喜歡上課,產生融洽和諧的師生情感,還會在課堂上積極表現,快樂愉快地去學習。

3、教師要有好口才,口齒清晰,說話抑揚頓挫。

其實好教師也是一個出色的演講家,他能夠把他的聽衆深深地吸引,讓聽衆隨着你而高興,傷心。好口才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靠平時鍛鍊的,正如肖老師說的,每天到池塘邊朗誦課文半小時。幽默也是日積月累的結晶,所以每天得去留心聽聽其他老師上課哪些地方使學生哈哈大笑了。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8

在學習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學好普通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家經常爲練習一個發音卻怎麼也發不準而苦惱,但最終在程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收穫了成功後的喜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程老師通過現身說法,讓我明白了要想學好普通話,首先必須樹立起自信心,然後勤學苦練,持之以恆。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做到“四多”:

一、多聽

學習普通話,首先要懂得聽,多聽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的節目,因爲他們的語音相對來講是比較準確的。多聽身邊普通話說得好的人的語音,有意與他們多交流。在聽的過程中,不要閉眼睛,一定也要觀察講話者的嘴脣或者是口腔的變化,注意他們的發音方法、語言速度、聲調處理,同時還要注意那些自己經常搞混的音,例如:un、ui、ei、en、in、gin,等。尤其是前後之音的區分,要聽仔細,聽出它們的細微變化。

二、多查

誠如程老師所說,有時候說着說着,讀着讀着就會迷惑,產生疑問。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去查詢。查詢的方式有很多種:

第一種是向有經驗的教師或者普通話講的好的同學請教,瞭解正確發音的關鍵在哪裏,及時解決說普通話過程中遇到的難點。

第二種是藉助網絡。網絡上有專門的糾正發音的.軟件,查找之後,點一下發音,電腦會發出正確的音,我們跟着讀就可以了。

第三種就是查字典。字典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讀書看報時,我們要將字典放在手邊。遇到不認識或對讀音沒把握的的字就要趕快查字典,切忌不懂裝懂,再出現“秀才讀字讀半邊”的尷尬場面。這樣日積月累,自然而然就不會念錯了。

三、多練

學習普通話,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一定要多加練習。

1、跟着讀。聽了別人的普通話後,尤其是電視或者是廣播後,一定要記得跟讀,這是練習講普通話的一種感覺。聽到對方的話一句,就跟讀一句。聽的時候,尤其注意,語調,前後音,鼻音等,把那些易讀錯的字和音,特別關注。下次遇到的時候,就會刻意去留意,避免錯誤。

2、大聲念。念是培養普通話語感以及及時糾正發音的最快捷方式。平時沒有人的時候,可以找一些材料,大聲念。在大聲唸的時候,你會與印象中的廣播中的發音有所對比,用心找出自己的語音和模仿對象的差距,自己的發音方法和咬字器官的協調性還存在那些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

我對普通話起初不太重視,用普通話說話是在大學裏才完全放開的。從小在家鄉說方言已成爲了習慣,就是上高中,也是一口流利的地區方言和老師同學交談。除非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問問題時,被要求用普通話回答。因此,這一切的語言環境,給學習普通話帶來了很大的干擾。

我的鄉音很濃很重,普通話摸底測試成績不佳,在第一回的普通話測試中我沒有報名。不是我沒自信,而是我需要留更多的時間來爲自己緩衝練習。

爲了提高普通話,我在基於事實的清楚認識後,下定了決心要學好它。我早早購買了普通話的練習書,下了音頻文件有事沒事進行跟讀練習。記得每回晨跑、晚餐後散步我都要邊聽邊練習,每回睡覺前,就會靜下心來,仔細地用心傾聽別人富於感情的閱讀,我把它形成一種習慣,聽別人朗讀就是一種欣賞。

這學期要考普通話了,我就開始進行衝刺練習。我告訴自己,每天無論多忙多累都要抽時間去練習。每天中午,吃完中餐,只要不下雨我都會拿着一本書,到樹底下到草坪上進行邊看邊聽邊讀練習,給自己糾音。在糾音的過程中,我尤其注意到了自己的平舌翹舌區分不明顯。於是在平時說話的過程中,我會刻意地對那些忽視的細節發音加以改進。在口語聯繫過程中,偶爾也會在宿舍裏鬧出些笑話來,這更增添了學習普通話的興致。

生活中的很多道理是和學習普通話一樣,學習的收穫遠遠不止奮鬥的過程及本身的提高,更是一種精神演練和提升。我學習普通話,學到的就是這點精神,用許三多的話說,就是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9

在教學實踐中,我總是掌握不了讀與不讀的尺度,究竟該怎樣指導學生去讀?怎樣範讀出最佳的效果?今天經過楊修寶老師的培訓和指導後,開始對朗讀及朗讀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培訓時楊老師就朗讀的方法和朗讀教學十二種策略進行詳細地講解和指導。朗讀時首先要調整好氣息,這樣才能做到字正腔圓;朗讀時還要處理好重音,而處理重音的方法有加強音量;增加音高;增加音長;重音輕讀。沒提到一種策略時,楊老師都舉出恰當的例子,引導我們去試讀體會。

說句實話,在如此專業的老師面前,一向還自詡朗讀不錯的我,竟然多了幾分怯意。每次朗讀例句總是小聲的嘗試着。等聽過楊老師的示範朗讀後才知道了自己在朗讀上有多麼大的差距。雖然很多理論的東西需要不斷地實踐去檢驗,不過通過這一下午的培訓到使我對朗讀產生了極濃的興趣。

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環節,課上要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教師就要善於以“趣”引路,以“情”導航。低年級的課文多以童話故事爲主,情節生動,人物的對話內容較多,最適合分角色進行朗讀,讓學生選定自己喜歡的角色,配之以自己的理解進行朗讀,這其中最能體現出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人物感情的把握,因爲他們真正地做到了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去參與,這時的孩子已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文章中的人物。這樣讀出來的語句必然趣味橫生。

要做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朗讀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指名讀,分角色讀,上臺表演讀、誦讀,美讀等。不同的形式也給學生提供了朗讀的機會。配上樂曲來朗讀,又可以營造情境,能使學生儘快進入角色,活躍課堂氣氛,愉悅學生的心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

總之,朗讀作爲一種有聲有色的語言藝術,是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化爲訴諸聽覺的活動。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朗讀在學習和教學中的運用,象白居易則是讀書以至“口舌成瘡”方有大成;韓愈是“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始成大家。願借這一次的培訓,提高自己對朗讀的認識。

關於朗讀培訓心得體會5

我們xx小學請來顧老師對我們進行了朗誦培訓,培訓模式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把互動提到首位,青年教師讀文、現場點評、專家範讀、專家講座四個階段。

我最深感觸的是:通過青年教師的朗讀、專家聲情並茂的範讀與適時的指導、同事們學習的專注,令我感動,同時使我學到了不少東西。首先是打開了思路,專家提出的觀念讓我對朗讀課文教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青年教師的朗讀讓我對比到了我們之間的差距,在深受啓迪的同時,也有所反思,深感當前教學任務的艱鉅。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如何使語文朗讀教學工作煥發新的光彩,是我要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後的語文朗讀教學中,針對自己的教學的薄弱環節與不足之處,以名師爲榜樣,研究他們的教學藝術與教學思想,爲我所用,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學更趨完美,努力提升語文教學朗讀水平。

這次學習我體會最深的的有以下三點:

一、發揮想象,配以肢體語言指導朗讀。

每次朗讀,都要啓發學生想象,要變文字爲圖畫,要眼睛看文字,腦海中要展現出相應的畫面來,從而入情入境。例如讀《所見》時要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是你在喜、在憂,有了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像演員一樣扮演好各種角色,再配以相應的神態、動作就能讀得有味而傳神。不多我的年紀大了,做起來覺得彆扭,看同事做覺得開心,賞心悅目。

二、老師的範讀,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平時裏,我喜歡從投影機裏放出朗讀,我以爲只要他們能讀準音就行了,而今天顧老師站在我們中間精彩的範讀,以聲傳情,形神兼備,則更能使我感到貼近也更能打動我,不僅使我對課文內容產生感情,還使我受到感染。

因此她每次範讀我幾乎都能把我帶到文章的情境中,使我聽得如癡如醉,情感也隨之跌宕起伏,這時的階梯室異常安靜,隨着顧老師的朗讀情感,我們的心和作者的心碰撞在了一起……很多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跟顧老師一起讀起來。同時讓我明白在耳濡目染中,範讀不但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可以觸及學生的內心,使學生及時把握住了文章的感情基調,基本掌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師的範讀很重要,可以把學生帶入文章情境,激發學生朗讀興趣。相比之下投影裏傳出的聲音聽起來很遙遠。

三、劃分節奏,改變符號。

劃分節奏,由我以前總認爲單一的,一成不變的。聽了顧老師的講解,讓我知道原來劃分節奏可以根據意境與理解詩意來劃分。但我有點質疑(不敢提出)因爲我沒做好準備。如果劃分的節奏與參考書不一樣,考試的時候批改試卷時,批改老師會改變答案嗎?還有標點符號,可以在讀書時這句的符號省去,那句的符號也可以省去。聽起來美感是有了。可是我還是質疑,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是閱讀和作文的教學,而標點符號的掌握又是其中的一個難點,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在初步接觸和學習標點符號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如果在平時中告訴他們這種朗讀方法,會不會對他日後閱讀與寫作造成影響,這也值得深思。蘇聯著名高級編輯布拉果曾指出:“標點符號就是標出思想,擺正詞和詞之間的相互關係,使句子易懂,聲調準確。標點符號好比音符,它們牢固地縛住文章,不讓它撒落。”被選入教材的課文每一篇都是文質兼美的。它們不僅思想內容積極向上、語言文字準確生動,而且標點符號的使用也極其講究。標點符號的學習也離不開朗讀。以前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朗讀課文,也要讀出標點符號的語氣和情感、逗號停頓時間短,句號停頓長些。如教師能充分利用課文引導學生像推敲語言文字一樣去琢磨標點,感受標點之意蘊,體會標點之精妙,並創設情境使其學以致用,相信學生濫用標點符號的情況一定能得到改善。但今天顧老師這一招又是否創新呢?該值得借鑑嗎?我個人認爲標點符號是——無聲英雄,朗讀指導時該怎樣使用真是見仁見智了。

此次培訓使我們全體語文教師受益匪淺,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讓教師們清醒地認識到自身是專業成長的主體,只有教師自身具有不斷學習的動機和需求,並且不斷地付諸於行動,不斷地自我學習,主動積極地參加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並能在實踐中進行反思、分析、總結,這樣才能使自身的專業素養得到提高。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10

通過參與學校的朗讀培訓。使我增長了不少見識,也瞭解了一些朗讀的技巧,下面是我培訓後所學到的學問,和大家共享。

一、朗讀的語速

語速是指朗讀時在肯定的時間裏,容納肯定數量的詞語。世間一切事物的運動狀態和一切人在不憐憫境下的思想感情總是有千差萬別的。朗讀各種文章時,要正確地表現各種不同的生活現象和人們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需實行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朗讀速度。

二、打算語速不同的各種因素

不同的場面急劇變化進展的場面宜用快讀;安靜、嚴厲的場面宜用慢讀。

不同的心情緊急、着急、慌亂、熱鬧、歡暢的心情宜用快讀;沉重、哀思、緬懷、悼念、絕望的心情宜用慢讀。

不同的表達方式的抨擊、斥責、控訴、雄辯,宜用快讀;一般的記敘、說明、追憶,宜用慢讀。

不同的人物性格年青、機敏、潑辣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有快讀;年老、穩重、遲鈍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用慢讀。

三、朗讀速度的轉換

朗讀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自始自終採納一成不變的速度。朗讀者要依據的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進展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朗讀速度。這種在朗讀過程中實現朗讀速度的轉換是取得朗讀勝利的重要一環。

四、留意問題

讀得快時,要特殊留意吐字的清楚,不能爲了讀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字”;讀得慢時,要特殊留意聲音的明朗實在,不能由於讀得慢而顯得疲疲沓沓,鬆鬆垮垮。總之,在把握朗讀的速度時要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拖”。

五、教師朗讀技巧培訓總結

作爲一名新教師,一段時間的培訓活動快要完畢了,但是這段時間的培訓活動帶給我的收穫卻是無限的。

整個培訓過程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各級專家的專題報告,有優秀教師的教學展現,出名師與新教師的同備、同課、同研。也有學員的互動爭論,更有專家的指導、引領。通過理論的培訓學習,現場的教學觀摩。因此,這段時間的學習,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學問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而且促進我教學上不斷成長

教師培訓的開設與參加學習是我能更穩健地踏上神聖的三尺講臺的起始點。通過培訓,我們漸漸的適應了環境、適應了工作。因此,我們也由初來時的急躁,在經過領導的教育和同事的溝通溝通,漸漸變的求實、務實起來。我們的品質在這樣的人文環境中亦得到步步提升,我們的教學業務力量也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加強。

在培訓中,有閱歷的前輩的精彩講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各位前輩教師的講座給了我許多啓發,讓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我在這次培訓中的一些體會:

一、多聽課,多學習

有位師兄在一年裏聽了400多節課,這是多麼的不簡單,做任何事難在堅持。他告知我們要多去觀看、傾聽優秀教師他們是怎麼去上課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聽的同時還要去學會思索,思是最關鍵的一步。

二、學會反思

1。要準時反思自己的教學

傳統意義上的課堂,就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很少端詳自己的教學是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不夠關注學生的參加度是否與自己有關。當學生消失與課堂教學不全都的行爲時,只是一味怨學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是否適應了學生心理特點,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其特點之一,就是每節課後準時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改良教學,以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到達準時調控學生的心情,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教學的目的,使學生獲得更好的進展。

2。堅持每節課寫反思小結

給我們教導閱歷的學長告知我們,要準時反思自己的教案和課堂,這樣進步會很快。鄒教師也提到堅持每天寫反思小結,無意中你的教學水平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聽課後的體會

1、要留給學生思索的空間和時間

學生獵取學問的結果,遠遠比不上他獵取結果的過程重要。讓學生在學習上有所發覺,有所體驗,重要的前提是賜予他在學習和討論學問的過程中主動思索與積極探究的時間與空間,這樣,他的體驗纔是幸福而自信的。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

2、要學會觀賞學生

教師要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爲本的現代教育觀念,給每個學生供應思索、製造、表現及獲得勝利體驗的時機。做到這一點,教師要學會觀賞每一位學生,發覺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學生在教師的關注中,不僅會喜愛教師,喜愛上課,產生融洽和諧的師生情感,還會在課堂上積極表現,歡樂開心地去學習。

3、教師要有好口才,口齒清楚,說話抑揚頓挫。

其實好教師也是一個精彩的演講家,他能夠把他的聽衆深深地吸引,讓聽衆隨着你而快樂,難過。好口才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靠平常熬煉的,正如肖教師說的,每天到池塘邊朗讀課文半小時。幽默也是日積月累的結晶,所以每天得去留心聽聽其他教師上課哪些地方使學生哈哈大笑了。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11

我有幸參加了xx小學舉行的全市新經典誦教學觀摩課,聽了呂老師教學的《觀滄海》,我感受頗深。

在這次活動中,聽了呂敏老師執教的一節古詩誦讀課,讓我真正的明白了小學語文選入適量的古詩文的意義所在。同時也懂得了學古詩文,重在吟誦。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反覆朗誦,體會古詩文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通過聽課學習,我總結出學習古詩文的最基本的方法:首先,要結合圖體會“意境”。其次能夠有感情朗讀詩文理解古詩文的含義。

聽了呂敏老師經驗交流,我明白了:今天,我們爲什麼要誦讀經典,知道了學習朗讀的最佳年齡。國學大師南懷瑾說過:“在心靈純淨的童年時期記誦下來的東西,如同每天的飲食,會變成營養成爲生命的一部分,長大之後學習、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運用出來。至於成年後再來讀這些書,因爲有了先入爲主的觀念,猶如脾胃不健康的人,即便面對川盛的美食,也難以吸收其營養了”。因此,學習朗讀的最佳年齡是4—12歲的孩子。這個時段的孩子,直感能力強,記憶力也強,若以唱歌和遊戲及說故事的方法教孩子們學古詩,他們不僅很快就可以熟記成誦,而且會產生很大興趣。若老師善加引導,他們還可以在學古詩文的同時,學到很多有關歷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類知識,可以使他們終身受益無窮。

其實,古詩文中所表現的既是詩人對宇宙萬物關懷的感情,也表現了詩人的品格、修養和抱負。如果老師能把詩歌中感人的力量傳述出來,對於孩子們的品格素質一定有着重大意義。讓孩子背誦古詩文不是要讓他們學習很多知識,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民族性格的'薰陶。

經典古詩文不但是漢語言文字的典範和精華,而且更蘊含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髮的深厚土壤,對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總之,小學階段是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在小學階段進行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是學生品德形成和智力發展的有效載體。由此可見,小學階段誦讀詩文一定能爲孩子營造快樂的童年、詩意般的人生。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12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幾乎每篇課文後面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充分說明了讀的重要性。而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是以老師講解、分析爲主。因爲怕學生的朗讀課文佔用時間,把該講的重點內容講不完,所以忽略讓學生去朗讀、自己去理解,而是老師一味地講、去灌輸、去講解,讓學生機械的來聽,來接受。這樣老師講得口乾舌燥,而學生聽得枯燥無味。雖然該講的都講了,但效果甚微。9月份有幸又一次聆聽了趙介平院長一行的.朗讀培訓後我想:如果讓學生自己多讀幾遍課文,學生不但自己可以把一些內容簡單的地方理解清楚,還可以把整篇文章內容聯繫起來,作系統的瞭解。然後老師把重點內容加以強化,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更加深了影響,這樣教師教得輕鬆的,學生學的也容易。

對於小學生來講,朗讀課文既是讀的訓練,又是說的訓練,多讀可以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初讀的要求概括講就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在初讀課文時要求一定要讀正確,讀準確文章當中的生字、新詞的發音,再讀正確的基礎上多讀幾遍,達到熟練流利的程度。這樣就能瞭解課文中的主要內容。當了解主要內容後,老師在加以指導、點撥,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的心理活動、感情色彩加深了理解,這樣讀起來就會有感情,學習起來就會有興趣。

如果忽視朗讀,強化字、詞與課文分析的話,就會使我們的學生永遠禁錮在字、詞、句階段,學生整體的語文能力,組詞、造句能力的提高就會受到影響,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難以提高。從當前的現狀來看,學生讀書的時間少,而多數時間是老師分析、學生聽,這樣講的內容肯定不是很全面,學生在理解上也就不是很完全,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多讀,是很有必要的。

在朗讀時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如範讀、領讀、分角色讀等給學生提供較多讀的機會,訓練其朗讀能力,從而提高讀的質量。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13

我們xx小學請來顧教師對我們進展了朗讀培訓,培訓模式的根本程序是:首先把互動提到首位,青年教師讀文、現場點評、專家範讀、專家講座四個階段。

我最深感受的是:通過青年教師的朗讀、專家聲情並茂的範讀與適時的指導、同事們學習的專注,令我感動,同時使我學到了不少東西。首先是翻開了思路,專家提出的觀念讓我對朗讀課文教學有了一個新的熟悉;青年教師的朗讀讓我比照到了我們之間的差距,在深受啓迪的同時,也有所反思,深感當前教學任務的艱難。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如何使語文朗讀教學工作煥發新的光榮,是我要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後的語文朗讀教學中,針對自己的教學的薄弱環節與缺乏之處,以名師爲典範,討論他們的教學藝術與教學思想,爲我所用,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學更趨完善,努力提升語文教學朗讀水平。

這次學習我體會最深的的有以下三點:

每次朗讀,都要啓發學生想象,要變文字爲圖畫,要眼睛看文字,腦海中要呈現出相應的畫面來,從而入情入境。例如讀《所見》時要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是你在喜、在憂,有了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像演員一樣扮演好各種角色,再配以相應的神態、動作就能讀得有味而傳神。不多我的'年紀大了,做起來覺得彆扭,看同事做覺得快樂,賞心悅目。

在平常裏,我喜愛從投影機裏放出朗讀,我以爲只要他們能讀準音就行了,而今日顧教師站在我們中間精彩的範讀,以聲傳情,形神兼備,則更能使我感到貼近也更能打動我,不僅使我對課文內容產生感情,還使我受到感染。

因此她每次範讀我幾乎都能把我帶到文章的情境中,使我聽得如癡如醉,情感也隨之跌宕起伏,這時的階梯室特別寧靜,隨着顧教師的朗讀情感,我們的心和的心碰撞在了一起……許多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跟顧教師一起讀起來。同時讓我明白在耳濡目染中,範讀不但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可以觸及學生的內心,使學生準時把握住了文章的感情基調,根本把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師的範讀很重要,可以把學生帶入文章情境,激發學生朗讀興趣。相比之下投影裏傳出的聲音聽起來很遙遠。

劃分節奏,由我以前總認爲單一的,一成不變的。聽了顧教師的講解,讓我知道原來劃分節奏可以依據意境與理解詩意來劃分。但我有點質疑(不敢提出)由於我沒做好預備。假如劃分的節奏與參考書不一樣,考試的時候批改試卷時,批改教師會轉變答案嗎?還有標點符號,可以在讀書時這句的符號省去,那句的符號也可以省去。聽起來美感是有了。可是我還是質疑,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是閱讀和作文的教學,而標點符號的把握又是其中的一個難點,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在初步接觸和學習標點符號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我們假如在平常中告知他們這種朗讀方法,會不會對他日後閱讀與寫作造成影響,這也值得深思。蘇聯聞名高級編輯布拉果曾指出:“標點符號就是標出思想,擺正詞和詞之間的相互關係,使句子易懂,聲調精確。標點符號好比音符,它們堅固地縛住文章,不讓它撒落。”被選入教材的課文每一篇都是文質兼美的。它們不僅思想內容積極向上、語言文字精確生動,而且標點符號的使用也極其講究。標點符號的學習也離不開朗讀。以前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朗讀課文,也要讀出標點符號的語氣和情感、逗號停立刻間短,句號停頓長些。如教師能充分利用課文引導學生像推敲語言文字一樣去琢磨標點,感受標點之意蘊,體會標點之精妙,並創設情境使其學以致用,信任學生濫用標點符號的狀況肯定能得到改善。但今日顧教師這一招又是否創新呢?該值得借鑑嗎?我個人認爲標點符號是——無聲英雄,朗讀指導時該怎樣使用真是見仁見智了。

此次培訓使我們全體語文教師受益匪淺,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讓教師們糊塗地熟悉到自身是專業成長的主體,只有教師自身具有不斷學習的動機和需求,並且不斷地付諸於行動,不斷地自我學習,主動積極地參與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並能在實踐中進展反思、分析、總結,這樣才能使自身的專業素養得到提高。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14

在教學實踐中,我總是把握不了讀與不讀的尺度,畢竟該怎樣指導學生去讀?怎樣範讀出最正確的效果?今日經過楊修寶教師的培訓和指導後,開頭對朗讀及朗讀教學有了一些新的熟悉。

培訓時楊教師就朗讀的方法和朗讀教學十二種策略進展具體地講解和指導。朗讀時首先要調整好氣息,這樣才能做到字正腔圓;朗讀時還要處理好重音,而處理重音的方法有加強音量;增加音高;增加音長;重音輕讀。沒提到一種策略時,楊教師都舉出恰當的例子,引導我們去試讀體會。

說句實話,在如此專業的教師面前,一向還自詡朗讀不錯的我,竟然多了幾分怯意。每次朗讀例句總是小聲的嘗試着。等聽過楊教師的示範朗讀後才知道了自己在朗讀上有多麼大的差距。雖然許多理論的東西需要不斷地實踐去檢驗,不過通過這一下午的.培訓到使我對朗讀產生了極濃的興趣。

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環節,課上要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教師就要擅長以“趣”引路,以“情”導航。低年級的課文多以童話故事爲主,情節生動,人物的對話內容較多,最適合分角色進展朗讀,讓學生選定自己喜愛的角色,配之以自己的理解進展朗讀,這其中最能表達出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人物感情的把握,由於他們真正地做到了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去參加,這時的孩子已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文章中的人物。這樣讀出來的語句必定趣味橫生。

要做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朗讀教學中應充分敬重學生的共性,指名讀,分角色讀,上臺表演讀、誦讀,美讀等。不同的形式也給學生供應了朗讀的時機。配上樂曲來朗讀,又可以營造情境,能使學生儘快進入角色,活潑課堂氣氛,愉悅學生的心情,提高學生的留意力,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

總之,朗讀作爲一種有聲有色的語言藝術,是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化爲訴諸聽覺的活動。自古以來,人們都特別重視朗讀在學習和教學中的運用,象白居易則是讀書以至“口舌成瘡”方有大成;韓愈是“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始成大家。願借這一次的培訓,提高自己對朗讀的熟悉。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15

這次有幸參加國學朗讀培訓學習,聽了華農的教授上了一節精彩國學朗讀課,使我受益匪淺,讀一本好書,能改造一個人的一生。一本寫有古人智慧的書,有古人精神的書,我讀完之後,感受頗深。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讓人學習的古人的精神的書!

國學朗讀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名言,古詩詞,經典故事,我覺得這本書特別適合我們小學生閱讀,因爲每首古詩都有註釋,文章還配有插圖,所以它不僅使繁冗的文句變得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更能讓我們深刻的讀懂文章的內涵,這不正是我們所喜歡的愉快閱讀嗎?在這本書中,有孔子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教給我學習的`方法;有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教育我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這本書蘊含了太多太多,一篇篇文章,一首首古詩向我描繪出一幅幅古老的圖畫,這本書中有很多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閱讀時,我還積累了不少的名言、成語,這些對我們拓寬知識,提高寫作都有很大幫助。

在讀誦中,強化記憶力,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期,爲他們補充大量有益的讓他們受益終生的東西。最爲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汲取千年文化中的營養,讓他們在今後的成長中不斷體會、反芻,用正確的思想指引他們的生活,帶他們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諦!

總之,我要與孩子們一道走近朗讀,和孩子們一起體會和感悟!用經典指導自己的言行舉止,在與孩子們一起學習的過程中一同快樂收穫與成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