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演講稿

弟子規的演講稿

本文已影響 1.5W人 

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爲了讓您在寫演講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弟子規的演講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弟子規的演講稿

弟子規的演講稿1

今日,我收看了一則公益廣告視頻。在一輛公交車上,有一個老人汽車上往返行走,老人在問誰讓位置。但是沒有人回覆。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給老人讓了坐位。看了後。我體會頗豐,要我由不得的想起《弟子規》中:但凡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我想象着怎樣才能到古時候看一看這好人好事事蹟呢?她們到底會像弟子規中講道那般去關愛他人嗎?突然從遠處飄過來一張小紙條。我一看上邊豁然寫着;想要去古時候度假旅遊嗎?我想也是哪一個人搞的捉弄吧!能夠像事後真能到一趟古時候呢?因此,就在哪張紙上將信將疑寫到了是。果真,我竟趕到了古時候熱鬧的街道社區啦!忽聽一處學館傳來了《弟子規》的:但凡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我想:古時候大家,也將《弟子規》來做啓蒙教育讀本,教會她們爲人處事。我伴隨着人頭攢動的羣體,走來到正中間市集。我看到了那樣一幕:有一家飯店將一些小籠包給了一些逃荒的人。對啊,終究它是兵慌馬亂的古時候啊!我便隨着着一陣打動返回了課室。

我想《弟子規》中的但凡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要我深深地感受來到在其中刻骨銘心的含意。大家同日常生活在一片同一片藍天,繁殖在一片農田上。又都是人,大家都務必相互之間關愛,僅有那樣,社會發展纔會越來越更強。

大家都日常生活在塵世間,相互之間都必須協助。例如:在客運車一個小小的行爲,給一個老人讓位,儘管這件事情無足輕重,但最少給大家一些溫暖。如同,天同覆,地同載的大家,應相互之間關愛。如同《弟子規》中:但凡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覆那般去關愛他人。

我一定要關愛他人,協助大家。《弟子規》中:但凡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我能始終牢記。

弟子規的演講稿2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踐行《弟子規》,做文明嶺南人

爲了弘揚傳統美德,建設傳統文化濃郁的特色校園,學校號召我們學習《弟子規》,老師每週都會帶領我們學習這本書。我感受很深,《弟子規》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我們有許多同學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連吃飯都非常挑剔。爸爸媽媽每天變着花樣給我們做好吃的,可我們卻挑三揀四,甚至當飯菜不合口味時,還亂髮脾氣。聽我爺爺奶奶說,在他們那個年代,每天吃的就是窩頭鹹菜,一年到頭也吃不了幾斤肉,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大米和白麪。與爺爺奶奶們相比,我們是多麼幸福啊!我們難道不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嗎?不應該牢記《弟子規》裏“對飲食,勿揀擇”那句話嗎?

學了“衣貴潔,不貴華”這句話以後,我非常羞愧。我想到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有一次,媽媽帶我去買鞋,我一眼就看中了一雙耐克的名牌鞋,標價三百多元,我吵鬧着要買,可是媽媽要給我買一雙普通的運動鞋,我死活不同意,在商場和媽媽大吵大鬧,最後媽媽沒辦法只好向我屈服了。其實我心裏很清楚,兩款鞋的樣式差不多,我只不過是想在同學們面前炫耀,滿足一下我的虛榮心罷了。

同學們,你們是不是也有過同樣的經歷呢?現在想想,我們實在是太幼稚、太不懂事了。“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我們應當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激勵奮發圖強,“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外表穿着、飲食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

同學們,我們是幸福的,在家裏有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在學校,有老師諄諄的教誨,可是當我們站在這鮮豔的五星紅旗下,看着她冉冉升起時,我們難道不應該想起革命先輩們爬雪山、過草地時所經歷的苦難嗎?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爲我們創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難道不應該繼承他們那種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精神嗎?

同學們,《弟子規》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道理,有教育我們孝敬父母的“父母呼,應勿緩”,有規範我們行爲的“鬥鬧場,絕勿近”,有告訴我們誠實守信的“凡出言,信爲先”,這都是我們作爲學生應該牢記的道理,同學們,學“弟子規”,做“文明人嶺南人”,大家一起努力吧!

弟子規的演講稿3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誠實的語言需要信任的耳朵來傾聽,更需要善良的心靈來領會;高尚的人格需要公正的眼睛來發現,更需要道德的大夏來支撐。

而弟子規就是教我們要保持高尚的人格,教我們爲人子弟,在家裏要孝順父母;離開父母要像敬愛兄長那樣與人相處;處事謹慎誠實,對大家友愛相處,親近有仁德的人。這些都要到以後,還有剩餘精力就去學習文化。同學們,雖然我們沒有先人那麼好的道德修養,沒有闡明完美、光明的德情,沒有使人民受到感化,成爲新人,沒有達到道德上完美無的理想境界。但是我們可以以古爲鏡,以古爲師,從身邊的點點滴滴開始。這也應了《弟子規》裏的一句話:“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跟躋。”

百善孝爲先。星期六晚上,我做完作業後,覺得沒事,就想幫勞累了一天的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的事。我走進屋子裏,看到地上有一塊髒兮兮的手帕,我連忙拿起手帕向水池走去。我先打了一盤乾淨的水,再加上一些開水,照媽媽洗衣服的樣子,把手帕放在水裏浸泡幾分鐘,再在水裏倒上一點洗衣粉,用手使勁的搓,水裏立即起了許多小泡泡。我搓了幾遍,又用清水洗了幾遍,然後才晾在衣架上。我心裏非常高興。

同學們,我們要多讀《弟子規》,多學古文化,爲祖國報效,爲班級爭光,爲自已,爲老師,爲家長增光。

附:《感恩一切》歌詞

感恩每一滴水珠,她把我來滋養;感恩每一隻花朵,她帶給我芬芳。

感恩每一朵白雲,編織我的夢想;感恩每一縷陽光,托起我的希望。

感恩啊感恩,感恩的心兒多麼虔誠;感恩啊感恩,感恩的歌兒用心吟唱。

感恩親愛的父母,給與了我生命;感恩敬愛的老師,教會了我成長。

感恩幫助過我的人,使我感受善良;感恩傷害過我的人,讓我學會堅強。

感恩啊感恩,感恩的心兒多麼虔誠;感恩啊感恩,感恩的歌兒用心吟唱。

弟子規的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學〈弟子規〉 做文明人》。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邊傳來琅琅的讀書聲:“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聽着這親切的聲音,我不禁停下腳步,輕聲跟着讀起來。這是《弟子規》的總敘。它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禮儀略成了24個字,雖然短短24字,卻也已經樹立了我文明的態度,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文明。

它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禮儀精髓,是文明的靈魂,是學生文化的瑰寶。它如茫茫大海上的航標燈,給我們指明瞭人生的航向。它是我們學習的典範,不說是字字珠璣,也稱得上句句精闢。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孝——首孝弟。

百善孝爲先。孝是一切善德仁愛的本源,孝道是做人的根本之道。“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我雖不能效仿古時花木蘭替父從軍,不能效仿小鐵梅替爹擔的八百斤。但這3年多來我用心照顧病重的父親和公公,用弱肩擔起了兩個家庭的重擔。那是20xx年9月的一天我的父親出車禍了,腦細胞受損。當時感覺天旋地轉了,家裏的頂樑柱倒了,弟弟遠在南京服兵役,妹妹又有十個月的身孕,母親悲痛的血壓高到暈倒,生活讓我不知所措。但是,作爲長女,我必須堅強起來,我們還要生活,我們還是那幸福的一家。週轉幾家醫院,治療無望,父親被斷定爲植物人,從此不再說一句話。悲痛欲絕也無能爲力,只好從醫院回家,每天晚上兩個小時一次鬧鈴,起來翻身拍背,多少次在父親耳邊呼喚,看似堅強的背後,滿滿兩本日記已經盛不下我對父親的思念,再多的淚水也改變不了現實,相信有奇蹟,但要堅持去做。每天早上5點半便起牀,開始了一天忙碌而辛苦的生活。做早飯,收拾房間,幫父親洗手擦臉、抽痰、喂藥、擦屎端尿,然後去上課。怕父親得褥瘡,便每天兩次一早一晚爲父親擦拭身體,給父親做按摩,幫助他活動筋骨。 兩年後,病牀上的父親永遠走了。還沒等我從悲痛中走出來,八十歲的公公又因腦出血住院了。在昏迷了半個月之後,公公終於醒來了,但是半身癱瘓不能說話。這年的春節,我在醫院爲公公端屎端尿,盡心照顧老人。同室的病友都以爲我是老人的閨女,羨慕得不得了。這時候我公公啊啊的會對我伸出大拇指,不管怎麼樣,這都是應該做的。現在,老人的病情有所好轉便轉院到醫專養護中心。每個週末我都要接公公回家給他洗臉擦身、喂湯喂藥、端屎端尿。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爲人子女最痛苦的事。 恩格斯爲了不讓生病的母親煩心,把本應屬於自己的鉅額資產轉讓給弟弟們,他說:“我會有成百上千個企業,但我只有一個母親。”只有我們盡心盡力了,才能不辜負對自己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的父母,這就是孝,就是文明。

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信——次謹信。

誠信是三月的春風,是五月的花海,是一切美德的基石;商人說誠信是寶貴的信譽,是無價的財富;長輩說誠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記,是一張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約;我說誠信是兩根小指拉鉤後的百年不變,千年不悔。

漢人季布,誠實守信的化身,被人稱作“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一諾千金呀。即使在心裏的承諾他也一定做到,因此他先後得到項羽,劉邦的重用;東匈奴不失信於大唐,兩國交好,澤被百姓;同仁堂歷經三百多年不衰的祕訣是以誠信爲宗旨,對顧客,對職員,對股東,對中華民族的藥業的誠信開創了同仁堂的輝煌成就。

也許有同學會安慰自己說,誠信是大人的事,我們還沒有長大呢!如果是這樣,那麼你就錯了,大錯特錯了!當你把果皮紙屑扔到乾淨的校園時,你誠信了嗎?當你不認真訓練,不完成作業,做值日偷懶,在同學面前吹牛時,你誠信了嗎?當你對同學的承諾,對父母老師的保證,對他人的應允沒有做到時,你誠信了嗎?當你爲了一時的虛榮心,考試舞弊時,你誠信了嗎?當你看見老人上車而假裝閉目養神時,你誠信了嗎我們真的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有太多的不誠信! 這就是不文明!

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諧——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學了《弟子規》我明白了和諧者,爲德行高尚者,自然爲人們所敬仰。人類以互助合作爲目的,不管你是哪個種族的,都是同類,因此該和睦相處,互相合作,我爲人人,人人爲我,這纔是文明人;學了《弟子規》我明白了今天你微笑了嗎?就是教我們做一個能和諧人際關係的文明人;學了《弟子規》我明白了在校園愛集體愛所有人,不以大欺小,關心幫助呵護小同學,這就是文明人;學了《弟子規》我明白了有餘力,便應珍惜時間多訓練多學習,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見賢思齊,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着一天比一天減少。就會變得更有德行,就會成爲一個文明人。 仁、智、禮、義、信,只要人人能做到了,我們就擁有和諧家庭、和諧社會!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讓我們一起誦讀並牢記“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吧!這是我們學生的傳統,學生的文明。我深信,有了它,我們一定會置身於《弟子規》的文明世界裏!我深信,有它了,我們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弟子規的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謹慎做事,從小事開始!》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這便是《弟子規》的第四部分《謹》。它三字一句,文字淺顯,朗朗上口,好讀易記。從中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爲人處世的道理。

那麼,作爲一名七年級新生,有那些事情是需要謹記於心的呢?弟子規中說:“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是呀,時光匆匆,爲人子,早上就要儘量早起,晚上就要晚點睡覺,因爲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因此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寶貴時光。趁現在精力旺盛,要一鼓作氣,多讀書,多瞭解中國的文化傳統,將來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才。

西漢時期的匡衡就是這樣一個珍惜時間的人。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鑿壁借光的故事吧!匡衡是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小的時候家境貧寒,但它爲了讀書。就鑿通了鄰居家的牆,藉着射過來的一縷微弱的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後來不負重望,在大馬司史高的推薦下,被漢元帝封爲郎中,遷博士。這是一件多麼光榮的事情呀!由此可見,珍惜時間是多麼地重要。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說的真對,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齊清潔,不在衣服的昂貴華麗,而且我們都是學生,穿衣不用太過花俏,要依着自己的身份穿。學校要求全天日地穿校服,那麼每天早晨出門前,我們是否應該檢查一下:紅領巾是否帶歪?校徽是否扣上?清清爽爽地出門,每天才會擁有一個愉悅的好心情。

將《弟子規》的要求熟記於心,我們就從身邊的點滴小事開始做起!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弟子規的演講稿6

《弟子規》,它是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不僅可以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爲人處事……學習《弟子規》,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希望我們每位人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弟子規的演講稿7

學會用《弟子規》宣揚真善美。

我喜歡《弟子規》裏的一句話:“有自己的能力就不要自私,有自己的能力就不要掉以輕心。”

意思是:如果你有能力,不要自私,應該用來幫助世界;別人有本事就不要故意說他壞話。

這句話教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無私,把自己的才華奉獻給社會,培養不說別人壞話的好品格

我也喜歡《弟子規》裏的這句話:“不要拍有錢人的馬屁,不要傲慢窮,不要討厭舊的,不要喜歡新的。”不討好富人,不看不起窮人,不喜新厭舊。這些都是不道德的。

三國時期,有一個人叫全聰。父親是官員,家裏有錢。有一次,他父親讓他帶幾千歡迎米去江浙賺錢,他卻在那裏扶貧。中原大亂期間,他拿出所有財產幫助無家可歸者。而且,無論貧富,他都是以禮相待,同甘共苦。從那以後,成千上萬的人加入了他,他的好名聲傳遍了世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受歡迎的人應該既有才華,又有美德。我國仍有許多貧困家庭。我們應該像古人一樣用自己的才華和愛心去幫助他們。

弟子規的演講稿8

“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次謹信……”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誦《弟子規》。那時,我並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我就拍着小手、晃着小腦袋,很快就背熟了一字一句。一有空,媽媽總是用淺顯話一句一句解釋給我聽。

“父母呼,應勿緩”這是我最熟悉的一句了。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書,突然,從廚房傳來媽媽的聲音“知驍,快來吃飯!”我隨口說:“哦!過一會兒。”媽媽說:“不行,菜都涼了,快點!”在媽媽的話語中,我聽出了她的着急。我想:“父母呼,應勿緩”這不正是告訴我們父母叫的時候,不能慢吞吞。難道我連這也做不到?想到這,我連忙放下手中的書,飛奔到廚房。

還有“對飲食,勿揀擇”這句我也記得很清楚。今天吃飯時,我又挑食了,“我不吃!我不喜歡吃菜!”我說。媽媽說“菜單營養可豐富了,快吃!”“不!我不喜歡吃菜,一點兒味道也沒有,真難吃!”我依然不吃菜。“你想想,吃菜對身體有好處。對飲食,勿揀擇,就是告訴我們,吃飯的時候,不要挑食,要不然會營養不良。”我低下頭,慚愧地說:“媽媽,讀書真有用,我以後再也不挑食了。”

《弟子規》還幫過我一回呢!那一次,外婆來我家做客,到了吃晚飯的時候,我想起了《弟子規》中的一句,“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我對外婆說:“外婆,您先坐。”外婆坐下來說:“乖寶貝,你也坐吧!”“謝謝外婆!”我說着也坐下來,外婆說:“真懂事!”我聽了心裏樂滋滋的。讀書真有用啊!

讀了《弟子規》我還懂了:“親所好,力爲具;親所惡,謹爲去。”父母所喜愛的,儘可能去滿足,而父母所討厭的,要謹慎地去除。“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和長輩交談時,聲音要放低,可如果聽不見,也不合適……

如今我已經上四年級了,書架上的“好夥伴”也多了,那本《弟子規》已不是我的“學話本”了,它成了我的良師益友,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學好課堂知識的同時,多讀一些經典作品,對我們是非常有益的,難道不是嗎?

弟子規的演講稿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第一次拜讀《弟子規》一書,是在單位工作時間,當時現場給每人都發了這本金色的小書,當時拿到手上,我先看到的卻是書上寫着的“新課標小學語文閱讀叢書”,我和同事談笑道:“小學生讀本,是要帶回家給孩子看的麼?……”直到一個休息日,出於無聊,我隨手拿起這本小書看了起來。但漸漸才發現它——《弟子規》的內容是如此精彩。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弟子規中的第一篇便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一篇,按弟子規所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短短的幾句話,以三字韻文形成,卻讓我慚愧萬分。原以爲爲父母買幾件衣服,做幾件家務就是對父母是“孝”,現在才發現什麼是“孝”我一點也不懂。反而想想父母對自己纔是百依百順,言聽計從。平時在家裏,父母爲了喊自己吃飯的時候,都是在“嗯嗯、啊啊……”的應付中,讓父母喊了一遍又一遍,而自己只是爲了多看一眼手中的手機或者精彩的電視節目中。每次犯了錯誤的時候也不但沒有聽從父母的教誨,總有自己說不完的委屈,道不盡的藉口,和父母強詞奪理,談何做到“父母教,須敬聽”…………

其次就是第二篇“出則弟”也是告訴我們在外面的時候要尊師重長,要學禮、懂禮。還有“謹”、“信”、“泛衆愛”、“親仁”、餘力學文“一共八篇,每一篇都有它詮釋的意義,組成了這本小小的金色小書,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讀完這《弟子規》我不再笑它是小學生讀本,它將是我做人的準則,也是我們當代人都應該細細品讀的一本好書,通過它,你會發現自己習以爲常或者自己認爲都是對的言行,原來都是這樣或那樣的存在着。

在古時,《弟子規》是蒙學的課本,也許讓我們現代人也讀《弟子規》並不難,但是需要我們努力的是,能將《弟子規》實踐到我們的當代現實生活中,一直傳承下去!

關於弟子規演講稿範文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踐行《弟子規》!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

弟子規的演講稿10

這學期,我們班開展了從小學到課堂的學習活動。每天語文課開始前的幾分鐘,老師都帶領我們讀,背《弟子規》。經過幾個月的學習,我瞭解到閱讀《弟子規》對我們來說主要有以下功能:

弟子講話的作用

一、培養我們良好的行爲規範。

美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爲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才能收穫命運。”我們應該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但是我們在日常學習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小問題:比如坐姿不合適,站立不正,動作有些慢,長時間寫一點作業,邊寫邊玩,還有一些不規則的字跡,不利於我們的成長。《弟子規》,先從基本的“冠須對,新結須系,襪須重複,皆須緊”說起。

二、教育我們學會做人。

《弟子規》把學習做人放在第一位,提倡不遺餘力的學習其他知識。它還規範了我們的思想和行爲,對我們價值觀的形成和人格的建立起了關鍵作用。

1、事情雖小,但不要擅長

老師在指導我們背誦《弟子規》的時候,強調一個人不一定能成功,但一定要學會做人。老師經常鼓勵我們要樂觀,告訴我們好學生的標準就是要有高尚的品質。此外,還應關注愛他人、樂於助人、不無知地斂財的良好品德。

我們班有同學看到別人的橡皮有意思,想要,但是沒有讓家長買,而是讓好朋友帶錢給自己買。雖然事件小,但在班裏造成了不良影響。看了《弟子規》,我知道不正確的事是做不到的,哪怕是小事,因爲《弟子規》說:“事雖小,不可爲善,做好事,虧本。”

2、父母教導,你必須傾聽

《弟子規》也強調做人首先要“孝順”。一個對父母不孝順的人,如果能做大事,可能是巧合;一個不懂禮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最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尤其是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來自外界的誘惑越來越多。許多學生過着伸手吃飯、對父母頤指氣使的生活,失去了傳統的仁義、禮貌和孝順,變得以自我爲中心,超越了他們的尊重,缺乏感激。父母稍微不聽話,就會發脾氣,指責父母。他們真的希望父母成爲他們的奴隸。父母應該爲他們這樣做。我父母忘了把他裝在書包裏。從閱讀《弟子規》開始,我們學會了感恩和回報。每天回家給爸媽倒杯水,打我的背,幫他們做家務,成了我們作業之外的必修課。

3、愛學習,勤思考

《弟子規》中的《餘力學文》篇文章是如何教會我們從小熱愛學習,勤于思考的?比如:“讀書法有三隻眼。”

“一切的信仰都是必須的”告訴我們,讀書有三個要領,這三個要領同時必須是充分的,即“心眼口”。但當我們看這三點時,眼睛在看,嘴巴在讀,但如果我們的心不集中在功課上,我們就白讀了。所以,即使“心口”那麼重要,最重要的還是在你的心裏。如果你不注意,你會想到你心中的其他事情,這會阻礙我們閱讀的效果。“不要暴力

不要自暴自棄。“教育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如果他們不能對自己沒有信心,就必須加強自己的能力。不要說我不能輕易,你不能對自己沒有信心。

《弟子規》,一本小書,離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良好的品德越來越近了。我們通過學習和實踐《弟子規》,努力健康快樂的成長,進而擁有良好的品德。《弟子規》也讓我們越來越喜歡中國經典,成爲我們的行爲準則。

我演講完了,謝謝!

弟子規的演講稿1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巍巍章山腳下,悠悠石亭江畔,矗立一所有着百年辦學歷史的名校—————什邡市實驗小學,她是我的母校。五年前,我讀一年級,一踏入校園,最醒目的就是學校教學樓的根根石柱,上面刻滿的字,我好奇的瞅着,只認識其中的幾個字。從那時起,每天沐浴着清晨縷縷的陽光,我們就開始咿咿呀呀的吟誦那些柱子上三字一頓的《弟子規》了。

一晃五年過去了,那些柱子上的句子早已倒背如流,銘刻於心。我爺爺是個喜歡讀書的老人,鶴髮童顏,髯白且長。他常常讓我和他背誦接龍《弟子規》。我們背得那樣順暢,背完後,爺爺總會和我說很久的話。有的話至今我才慢慢明白其中的意思。爺爺說:"《弟子規》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其中的含義,將會使你受益匪淺。"

閒暇之餘,我喜歡一遍又一遍地細讀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句子,體味那也許需要一生去體味的意蘊。漸漸地,我發現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卻是我們最無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訓誡做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關懷朋友,都因爲心懷感恩。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這些足以讓我心悅誠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予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予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予我們

衣食的人、感恩給予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於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百善孝爲先。行孝是爲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才。

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爲常或自己認爲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着不足。我知道,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不僅是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思想昇華的過程。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在當代仍然影響着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纔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我在細細品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有人曾這樣說過:

播下思想的種子,便收穫文字;

播下文字的種子,便收穫行爲;

播下行爲的種子,便收穫習慣;

播下習慣的種子,便收穫人格;

播下人格的種子,便收穫命運。

《弟子規》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纔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纔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

弟子規的演講稿1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踐行《弟子規》!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

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弟子規》中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意思是說:在家中,父母叫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許久才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就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地將話聽到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弟子規》中又講到: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也就是說: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這三點要實實在在的做到。

《弟子規》中還講到:事雖小,勿擅爲;物雖小,勿私藏。

意思是說:事情雖然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告訴父母和老師;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揹着大人偷偷地藏起來,

《弟子規》這些規矩看起來很簡單,看似平常無奇,但是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們做到了嗎?

從這個月開始,我校將開展《踐行〈弟子規〉,好習慣養成教育》活動,希望同學們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節能環保的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熱愛集體的好習慣、愛護公物的好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校將對優秀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

同學們,播種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認真去踐行《弟子規》,修養自己的品行,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弟子規的演講稿13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我每天都詳細的看《弟子規》,但是發現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有很多不足。

《弟子規》說:“羅列經典,有固定的地方,讀與讀,還原。”

“雖然有緊迫性,但量工整,有缺陷,補上。”但是我一定是反對書的。我的桌子上有練習本、練習本、漫畫書。所有與學習有關的和學習無關的書都放在我的桌子上,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有時候找一本加急的書比去天堂還難。現在要清理乾淨,保持一個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還說:“出去了你會說,但你會面對。”但是我出去玩的時候經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出去玩,沒告訴媽媽。當我回到家時,我媽媽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演講。看了《弟子規》,我就知道我做錯了。出門要跟媽媽打招呼,回家要跟媽媽說。所以媽媽不用擔心。

看了《弟子規》,瞭解了自己的不足。在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自己的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規的演講稿14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爲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僞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

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摺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說:“你摺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摺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裏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後悔,她說:“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着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爲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最後,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有關

《弟子規》共由1080個字組成,它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蘊含着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大智慧。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身爲子女就應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弟子規》的“入則孝”中說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生育我們,整天爲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着,回到家自然是累了。作爲子女,父母叫我們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容遲緩;父母讓我們做的事,要馬上做好,不容拖延。我們應該多體諒父母,幫忙分擔家務,多爲父母着想。“入則孝”的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盡到做子女的責任。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所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這與《弟子規》的“泛愛衆”中說到的“到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是同一個意思。羅斯福當海軍助理部長時,有一天一位好友來訪。談話間朋友問及海軍在加勒比海某島建立軍事基地的事。他的朋友說:“我只要你告訴我,我所聽到的有關基地的傳聞是否確有此事。“這位朋友要打聽的事在當時是不便公開的。只見羅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後壓低嗓子向朋友問道:“你能對不便外傳的事情保密嗎?“好友急切的回答道:“能。“羅斯福微笑着說:“那麼,我也能。“這說明一個道理:自己不想承受的言行,也不要強加給別人,要學會尊重別人。“泛愛衆”的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在生活中,總會看到這樣一類人:每天學習到很晚,可是成績卻不理想。原因就是不懂得讀書的要領。讀書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心,如果眼睛在看,口也在讀,但是心沒有專注在課業上,想着其他的事情,也是白看白讀。平時我讀書時便是如此不專心,雖然眼睛在看,口也在讀,但心卻不知在何處,所以無論我怎樣努力,成績一直上不去。“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學習。

《弟子規》的道理,正是聖人的訓誨。我們應深入內心地反覆朗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並把它當成個人反省的鏡子和行爲的指南。《弟子規》彙集了中國至聖先賢的大智慧,作爲華夏子孫的我們,應該把聖人訓傳承千秋萬代。

有關弟子規演講稿

這學期,我們班開展了蒙學進課堂活動,每天語文課開始前的幾分鐘,老師都帶領我們讀、背《弟子規》,通過幾個月的學習,我懂得了讀《弟子規》對我們主要有以下幾點作用:

弟子規演講稿的作用

一、培養我們良好行爲習慣的規範。

美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爲,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我們應該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但平時的學習中我們經常會有些小問題出現:比如:坐不端,立不正,有的動作磨蹭,一點作業寫半天,邊寫邊玩,有的字寫得很不規範,這些都不利於我們的成長,《弟子規》讓我們從最基本的“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屢、俱緊切”做起,告訴我們首先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結合學校的要求:戴乾淨整潔的紅領巾,行標準的隊禮,有學習的目標,也以此來規範我們的學習行爲。

二、教育我們學會做人。

《弟子規》將學會做人放在了第一位,主張有餘力再去學習其他的學問。還規範了我們的思想,行爲,對我們價值觀念的形成、人格的確立起着關鍵的作用。

1、事雖小,勿擅爲

老師在指導我們背誦《弟子規》時強調,一個人可以不成材,但是必須學會做人。老師經常鼓勵我們樂觀向上,向我們講好學生的標準首先就是有高尚的品質。另外要有關愛他人,樂於助人,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我們班有的同學看到別人的橡皮很有趣,也想要,但他不是讓家長買,而是讓自己的好朋友帶錢給自己買,事情雖然小,卻在班內造成了不良影響。讀了《弟子規》,我知道了不正確的事不能做,哪怕是件小事,因爲《弟子規》中講:“事雖小,勿擅爲,苟善爲,子道虧。”

2、父母教,須靜聽

《弟子規》中也特別強調做人首先要“孝”,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如果說他能夠幹成大事業,那也許是一種巧合;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後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特別是現在的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外界的誘惑越來越多,好多同學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對父母頤指氣使,丟失了傳統的仁義、禮孝,變得以自我爲中心,目無尊長,缺乏感恩之心,若父母稍有不從,便大發脾氣,指責父母,好想父母成了他們的奴僕,父母應該爲他們幹這幹那,就連作業忘帶也是說,父母忘了給他裝書包裏了,自從讀了《弟子規》我們懂得了知恩、感恩、報恩,每天回家給父母倒一杯水,爲爸媽捶捶背,幫他們做做家務,成了我們作業以外的必修課。

3、愛學習 勤思考

《弟子規》中的《餘力學文》篇是如何教育我們從小要愛學習,勤思考的。例如: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告訴我們,讀書有三個要領,這三個要領都要同時具足,就是‘心眼口’。但是我們看這三點,眼睛在看,口也在讀,但是心如果沒有專注在課業上,也是白看白讀。所以即使“心眼口”這麼重要,最主要的還是在你的心。心如果沒有專注,心裏頭想着其他的事情,這些都會妨礙我們讀書的效果。“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教育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不能夠對自己沒有信心,一定要堅定自己有能力。不要輕易地說我不行,不能對自己沒有信心。

小小的一本《弟子規》,讓我們距離形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良好的品德越來越近了,我們爭取通過學習和力行《弟子規》,能健康快樂成長,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繼而有良好的品行,《弟子規》也讓我們對國學經典越來越喜歡,它已經成爲我們的行爲規範。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弟子規的演講稿1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踐行弟子規》。

“寬爲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這是《弟子規》中的一句,一句看似普通的句子,卻引起我不同尋常的遐想。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制定讀書計劃的時候,不妨寬鬆一些,實際執行時,就要加緊用功,嚴格執行,不可以懈怠偷懶,日積月累的功夫深了。原來窒礙不通,困頓疑惑的地方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

草草而看,這段文字好像在講述關於制定讀書計劃的方法及後果的事情,但如果細細品味下去,這句話說得是不是應該在讀書的時候抓緊時間,不要胡思亂想,要專心致志?答案很明確:是。但又如何抓緊時間呢?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書非借不能讀也”。它的意思是“如果書不是借來的,就不會認真地讀,不會抓緊時間去讀,而反之,如果這本書是借來的,你的心理暗示就會告訴你:這是借來的,是要還的,要抓緊讀,自然而然就會提高閱讀效率。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把自己買來的書束之高閣,上面佈滿灰塵,這難道是正確的嗎?

還有許多同學遇到困難就“不假思索”地去問別人,這也是不好的習慣,應該“遇惑而思,不得則問”

文學是要靠聚沙成塔般積累的,如果你想一步登天,那只是沙上建塔,徒勞無功。 讓我們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