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弟子規作文

本文已影響 3.82W人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弟子規作文

弟子規作文1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而構成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古代聖賢所創造的啓蒙經典。自從讀了《弟子規》後,我深有感觸。

“弟子規,聖人訓,守孝弟,次謹信”,這幾句話的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自己的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在《弟子規》衆多經典名句當中,這幾句是我最喜歡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雖然做到了孝敬父母,尊重長輩,但是,卻沒有做到友愛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次,媽媽買了一些零食回來,妹妹正在做作業,並不知道有吃的,於是,我自個兒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頓。結果,妹妹做完作業後看到一包包空零食袋,號啕大哭,我還不以爲然,昂着頭,興高采烈地玩電腦去了。還有一次,我和表弟在旱冰場滑旱冰,表弟不小心摔倒了,手脫了臼,大哭大嚷着要回去。我無可奈何,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旱冰場。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責罵表弟,說他是懦夫、毛毛蟲等弱不禁風、經受不了風雨的事物。現在想起這些事來,我真是覺得無地自容、羞愧不已。

“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我們中華民族就有許多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的人,就拿孔融來說吧:孔融在四歲時,家人買梨給他治瘡,可孔融覺得自己應該關愛關心自己的人,便將大梨讓給了別人,自己只吃最小的梨。以後我也要像孔融學習,更加關愛自己的兄弟姐妹,處處想到他們,有好的東西時與他們共同分享,而他們有困難時,我也要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當他們煩惱時,也要爲他們排憂解難,和他們共同開心,共同憂傷,團結互助。

今後,我一定會做到“首孝弟,次謹信”,與親人共處一片藍天,互相關愛幫助。而《弟子規》也將陪伴我走過以後的人生!

弟子規作文2

記得我第一次見《子弟規》的時候,就被它那古樸典雅而精緻的表面而吸引。在上六年級時,我爸爸給我買了本《子弟規》是一本兒童讀物。而且都加了解釋和圖畫,非常漂亮親切。

我記得看見《子弟規》上面的第一段話是:“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句話使我感慨萬千,像一個古聖賢師在教誨我一樣;清澈的小溪湍湍流入我的心田。

一本《弟子規》能指導我們如何正確的做人、待人、處事、待物,是教導我們生活、學習應有的禮儀與道德的老師。如果我們能嚴格遵守《子弟規》的話,堅持一年;我相信我們身上的壞毛病,一定會改掉一些,甚至全部改掉;如果學會了《子弟規》我相信你一定成爲一個文學雅士。

《弟子規》篇幅不長,總共1080個字,分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和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要親近有仁德的人,並向他學習,這些都是我們必做的事,如果還有多餘的時間,不要浪費光陰,要抓緊時間精力去學習技藝等其他有益的知識學問。

讀《弟子規》要用我們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規》的每一句都是我們每個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應勿緩”雖然只是對父母一個恭敬的行爲,但是心中要時時刻刻對父母保持孝敬!

我認爲《弟子規》確實是指導我們日常生活、學習的一本好書,時常能把自己的言行舉止用《弟子規》進行觀照,反省自己的過失並能改正,假以時日,相信自己會有很大的進步!

弟子規作文3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這兩句是弟子規的總序,說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如果做了還有餘遐,更應努力的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其實要做到又談何容易,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好多人長大後都賺錢了,很少有人關心在家的父母。講信用,更是難上加難,好朋友借錢,等到期限時,朋友早已音訊全無。平等仁和,現在我們還不能接受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這個事實,我還能看見一些富貴人家在唾棄乞丐。學習他人對一些人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那些驕傲的人一點也不會低下頭虛心學習。

好習慣是一點一滴養出來的。我現在還屬於這種養習慣的階段,我有許多地方還不足:每天回家,爸爸總要提醒我開窗戶;吃飯時,父母提醒我不要講話;做作業時,媽媽叮囑我不要拖拖拉拉……看來我還得加油啊!

雖然要做到孝敬、講信用、平等仁和、向他人學習不容易,但我們可以在生活中一點一點地一一做到,做到了這幾點,可算是“正人君子”了,讓我們一起朝着這個“正人君子”的目標前進吧!

弟子規作文4

《弟子規》是古人用來約束自己言行的工具,也是能夠糾正我們現在行爲錯誤的工具,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幾句話告訴我們父母招呼我們的時候,要快點答應,不可以拖泥帶水。父母讓你去幹一件事,你一定要快點辦完。別小看這短短十二個字,這些字裏面可有大道理呢!而且這句話還告訴我們要尊敬長輩。

奶奶家有一位九十多歲的太姥姥,每次去了我都會跟太姥姥說說話,聊聊天,這也就是《弟子規》中的“孝”部分吧!我已經把這一部分運用到了生活中去,我感覺我家中的老人一定很開心。我還經常早起爲爸爸媽媽做豆漿,弟子規對我的行爲也起了作用。

“持虛器,如持盈,入虛室,如有人。”這句話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拿東西要拿好。拿着空的容器,一定要想拿着裏面有東西的容器一樣。我現在已經認識到這樣做的重要性了。以前我拿東西的時候總是東張西望,總是把拿着的東西弄壞了。學習了弟子規後我認識到了這一點的重要性,現在正在改正。進入沒有人的房間,也應該像進入有人的房間裏一樣,不可以亂翻東西,不可以亂塗亂畫。這句話讓我認識到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不可以三心二意,否則就算是空的容器也會被你打碎。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爲偷。”如果你真的想用別人的東西,就找到這件物品的主人問一下。如果不問,那麼你這所謂的“借”就變成了“偷”。其實有些人,他(她)不知道辦這種事情的後果,就盲目地去做了,可沒想到卻會因小失大。

“借人物,及時還,人借物,有勿慳。”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借別人的的東西,要儘快還給人家。這樣再借東西的時候也就能很容易借出來了。

弟子規作文5

上學開始,媽媽就要我背誦《弟子規》,當然,媽媽也和我一起背誦,所以那段時間我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和媽媽一起背誦《弟子規》,隨着背誦的增多,我的生活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弟子規》中有“凡出言,信爲先”的句子,媽媽說這就是說做人應該信守承諾,要做個言出必行的人。有一年夏天,媽媽帶我去爬長城,那是我還小,因爲擔心我堅持不下去,一路上,媽媽不斷地鼓勵我。快到“好漢坡”的時候,我看到有賣玩具的,其中有一柄木刀我非常喜歡,就要媽媽給我買。媽媽說:“要是停下來買玩具的話,我們一定會掉隊的,讓整個團的人等我們倆多不好。這樣吧,如果你能爬上好漢坡的話,我一定給你買一柄刀。”就這樣,我們咬緊牙一口氣登上了好漢坡。可惜的是,我們卻沒有再看到賣木刀的。我也因此總是說媽媽是個不守承諾的人,媽媽呢,卻總是說:“放心,這是媽媽答應你的,一定會記得。”果然,在第二年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去天柱山旅遊,一進景區,媽媽就奔賣玩具的地方跑去,因爲她看到賣木刀的了。媽媽果然做到了“凡出言,信爲先。”

媽媽要求我每次出門都必須和家人交代去向,回來也要告知,說這樣可以免去家人的擔心。背誦《弟子規》以後,每次出門,媽媽都要提醒我“出必告,反必面”,並說這也是對人尊重的一種體現。從《弟子規》中我學會了許許多多的做人禮儀。

經典是不朽的精神傳承,學習經典能使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厚重。今後我會學習更多的經典,相信我的`人生也會更精彩。

弟子規作文6

在“謹而信”中告訴我們要講禮貌,要誠信,不要飲酒,要講衛生,衣服要穿得整潔,不要挑食,暴飲暴食等,在生活中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在“泛愛衆”中寫道:我們要平等待人,不要驕傲自大,不要自私,不要喜新厭故,不要揭人短,不要把他人的惡行公佈,要報恩,不報仇,要慈善待人,以理服人。在親仁中教會我們不要與小人處得太近,要多與仁者在一起,這是一個人必須具有的品質。《弟子規》告訴我們一個的品行應該如何的,不要輕視自己的品行,這裏有小故事告訴我們品行的重要性:某一天一個大公司招聘員工,很多大學生和研究生都去了,招員工面試的地方十分乾淨,可是地上卻有幾張廢紙,沒有誰注意到,那裏有許多人都在等待面試,然而老闆卻遲遲沒有露面,就在這時,一位高中生撿起了地上的廢紙,正巧老闆這時進來,剛巧看見了高中生撿廢紙的一幕,於是,老闆二話不說,直接走到那位高中生面前,說道:“恭喜你,你被公司錄取了。”

後來其它人一個都沒有面試成功。這個故事中,去面試的人有大學生和研究生,學歷都比高中生高,然而高中生被錄取了,他們卻沒錄取,這說明了什麼呢?高中生隨手撿起垃圾的這樣一個行爲,就可以看出此人雖學歷不高,而品行之高尚,非一般人所能及,此行爲君子之行爲,而不做此行乃一般人也。因此,高中生纔會被錄取。讀《弟子規》,讓自己的品行如同一個君子,乃至聖賢之士。

弟子規作文7

《弟子規》裏教導我們“父母呼子道虧”。意思是∶父母有事讓我們做,就要好好行動。

父母在我們的學習方面教導我們,我們要認真仔細的去聽,將話聽到心裏去。如果我們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我們,我們千萬不能忤逆他們,令他們傷心。不管事情是大事小,我們都要坦白的對父母說,不能把事情藏在心裏。父母生病了,我們應該爲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爲父母端藥、端水……隨時隨刻在父母身邊照顧。如果父母心情不好,發脾氣。

我們應該理解父母。其實,這些事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出現。

記得有一次,我的媽媽從外面吃完飯回來,在沙發上坐了一會,就突然肚子不舒服,總是嘔吐。當時,我爸爸又不在,我只好趕快去端水,然後找藥給媽媽。可是吃了藥很久,媽媽都還在疼,我就只好牽着媽媽出去看病。可是,我們在小區門口一輛車都打不到,只有一邊走一邊打車,我看着媽媽很疼,就特別的着急,很是心疼,盼着快點打到車,快點到醫院。過了好一會兒,終於打到車了。到了醫院後,我像媽媽照顧我一樣,讓媽媽去坐着,然後去掛號,讓醫生給媽媽看病。接着,我又找了個牀位給媽媽,我又去拿藥拿針水給媽媽。那天晚上,我們幾乎是在醫院度過的。

《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很多,我以後一定要多讀讀這些經典,做一個更孝順的好女兒。

弟子規作文8

說起《弟子規》,我還跟它有一段淵源呢。

我與《弟子規》初識是因爲我的曾外祖父。我家世代都是文人,在舊時也是數一數二的大戶,曾外祖父只有一個兒子,也就是我的外公。因爲家裏孩子少,全家也只有我一根獨苗苗,所以曾外祖父對我十分嚴厲。

小時候我特別淘,第一次和曾外祖父吃飯時,就捱了訓。那天,菜剛上桌,我就如餓狼般躥上桌,跪趴在長凳上,伸手就往盤子裏抓菜。曾外祖父見着了,板着臉走過來,“一點規矩都沒有,《弟子規》曰:“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小小年紀,豈能這般沒教養。”於是這頓飯我就是站着吃的。下午,就被媽媽連拖帶拽地拉去了書店買了一大堆關於道德的書,其中就有《弟子規》。

曾外祖父整天拿着三尺戒尺,板着臉,捧着書。在我耳邊不是念《三字經》就是《弟子規》。我也一日盛比一日有禮貌,出言出行與往日判若兩人。一日,曾外祖父盤腿坐在牀上,我則坐在牀前小椅子上,他教我念了一句《弟子規》。曾外祖父忽然起身,我也跟着站起來。“你幹什麼站起來。”我一臉嚴肅地回答:出則悌中說“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他見我一臉認真便笑了,我平生第一次看見他笑,竟如此慈祥。“嗯,不錯,不枉我教你這麼久。”原來,這是一次考驗。曾外祖父撫摩着我的腦袋:“你記住了,出則悌是指我們在社會上與人相處要如家中兄弟姐妹般順從長上。這是我們在社會十分重要的護身符。”我聽得入了迷。

曾外祖父去世了。在他的葬禮上,我身穿白衣孝服,在那一天,我沒有坐。因爲,再也沒有長輩像曾外祖父一樣命我坐下,我謹遵曾外祖父訓誨,我累了,但是我不坐……

弟子規作文9

當我第一次翻開《弟子規》這本書時,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封面,是如此精美,飄着淡淡的書香;內容,是如此豐富,讓我深深地喜歡上了它。是它,讓我懂得了:人,原來是這樣做的!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首悅耳動聽的三字歌謠,就是《弟子規》。

“入則孝”這一部分,向我們講述了在家要孝敬父母、孝敬長輩,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出則悌”、“謹而信”敘述了日常生活和爲人處世的行爲規範;“泛愛衆”、“親仁”進一步講述瞭如何爲人處世;“餘力學文”敘述瞭如何讀書求學的道理。

讀了“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這一句的時候,我思緒萬千。現在,很多人都把錢看做第一位,甚至爲了錢,和朋友、兄弟反目成仇,想盡一切辦法,用盡一切手段來謀取財物。我感到這樣很可笑:錢算什麼?它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罷了。把錢過分地看重,自然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仇恨、誤會……

“要是聽到別人指出你的過錯就生氣,聽到別人的表揚就高興,那麼,對自己有害的人就會來到,對自己有益的人就會離去。”是啊!現實生活中,總是存在着一些愛聽別人讚美的人,他們往往不知道,這正是一個敗筆。對自己有害的人會逐漸加害你、利用你,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啊!但如果相反,你得到的益處會越來越多。

《弟子規》,教會了我諸多的人生道理還有禮儀規範,以及學習的技巧。擁有一本《弟子規》,就如同有了一顆熠熠生輝的鑽石,讓你在以後的人生路途中,受益無窮。

《弟子規》,你散發的那淡淡的書香,將會陪伴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暢行!

弟子規作文10

幼兒園的時候我就接觸過弟子規,那時候只是老師讓背一背,而沒有深刻的理解。近些天,我看了傳統教育,對弟子規又有了性的理解與體會。

《弟子規》具體列舉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承載了古人先賢對於人在社會中爲人處事的標準:孝順、友悌、嚴謹、誠信、愛心、仁義和好學。

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對弟子規的總述。

入則孝,這是弟子規對我們的第一個要求。百善孝爲先,行孝是爲人子的本分。聖賢教導我們,要從內心深愛、感恩我們的父母,讓我懂得了該如何孝敬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即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情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懶。出則悌,是聖賢教導我們,要友愛兄弟姐妹,多照顧幫助兄弟姐妹,對長輩要尊敬,其次出外要友愛朋友以及一切和我們身邊相處的人。泛愛衆,其實就是要與他人和睦相處,團結一致。在現實生活中處處以恭敬、謙卑爲原則,做到不自私自利。

通過這段時間學習《弟子規》,使我感觸很深,樹立了自己正確的人生觀,明確了做人的本份。在生活中孝敬友愛、慎言慎行、誠信仁愛,並身體力行,加強自己的道德素質修養。

弟子規作文11

我是一調皮搗蛋的小男孩,平時沒少讓爸媽操心。但是,自從讀了《弟子規》後,我改變了許多,不再像以前那麼調皮了。

“弟子規,聖人訓……”每天清晨,伴隨着明媚的陽光,同學們就都捧着《弟子規》,一本正經地跟着廣播誦讀經典《弟子規》。

在朗讀的過程,我會時不時看一眼一旁的譯文,捫心自問:“我做到了嗎?”又時而沉思,努力去理解智者這句諫言的意思。就這樣,一天、兩天、三天……反反覆覆地讀,弟子規裏的言行便出現在我的生活裏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理解了這句話,我照做了。爸爸媽媽如果有事吩咐我,不再像以往需要請神似的循循善誘,我纔會回答。現在,我一聽到爸爸媽媽的指令,會很快反應過來,不再半天才吭聲。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讀懂了這句話後,我拿空杯子、空盤子時,不再放輕警覺,又蹦又跳,而是宛如拿着盈滿的器皿那般小心翼翼,因而漸少了杯子“犧牲”的數量。我現在出入房間大多數時不管有沒有人在屋裏,我總是先敲門,後喊“報告”“有人嗎?”而不像以前,螃蟹似的橫衝直撞,一點也不斯文。

我和《弟子規》的故事還有很多,總之《弟子規》這部經典彷彿有了魔力一般,嵌在我的腦海裏,讓我警鐘長鳴。

高爾基曾經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而我的學校,就像幫我介紹了一個終生難忘的良師益友——《弟子規》。

弟子規作文12

段考即將到來,繁重的學習壓得我透不過氣來,人也變得煩躁易怒。一個週末,我揹着沉重的書包回到家中,母親親切的問候卻使我感到惱火,和母親吵了一架,一聲不響地回到房間裏去了。回到房間裏,從書架上隨意抽出了一本《弟子規》,在柔和的月光下靜靜閱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聲,柔吾聲|?”

書頁被緩緩地翻動着,腦海中母親瘦弱的身影,隨着閱讀一起涌現,深刻而又清晰:母親牽着我的手過馬路;除夕夜,母親一個人忙裏忙外地打掃房子;在勞累了一天之後,在牀榻前,輕輕搖着蒲扇,伴我入睡;在淡淡的月光下,微笑着向我講述她兒時的故事;在雨天,來到學校,爲我送來一把盛滿濃濃的母愛的雨傘;在我生病時,揹我奔向醫院;在寒冷的冬天,把一碗盛滿了熱乎乎的粥遞到我手上?十年如一日,母親爲我沒日沒夜地操勞着,歲月染白一頭青絲,在臉上刻下痕跡。古老的時鐘仍在不停地旋轉,轉來了我的青春年華卻轉走了母親的亭亭玉立。而我,竟在母親傷痕累累的心上又紮了一刀?不知不覺,我的淚水已溢滿眼眶,爲剛剛與母親吵架而後悔不已。

合上了書本,書中孝子們的孝行依舊閃現在眼前,心中更是難過,後悔。我走出了房間,緊握着母親的手,請求她原諒我無知的錯誤。沒想到母親卻說:“沒事兒,我也明白你最近學習壓力大,哪有媽媽會和女兒計較的呢?”我的淚又再一次不爭氣的掉下來,卻很甜?

《弟子規》不僅把我和母親之間的冰川融化,更使我明白我們的“寸草心”是難以回報母親們的“三春暉”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