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徵文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三年級優秀徵文

本文已影響 3.69W人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徵文的身影吧,寫徵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麼樣的徵文才能稱之爲優秀徵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好生活勞動創造三年級優秀徵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三年級優秀徵文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三年級優秀徵文1

看到這個題目,你可能有點兒好奇,勞動最美?勞動不就是做做家務,髒兮兮的,還有點累,能美嗎?可是,你是否知道,就是這平平凡凡的勞動,創造了人類。

“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一切靠勞動,生活才美好。”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爺爺對勞動的生動解說。是啊,從社會分工到職業分類,從結繩記事到漢字“六書”,從生活需要到勞動文化,哪一樣離得開勞動?

還記得那件事嗎?郭亮村是太行山中的一個小村莊,唯一的對外通道是一條絕壁上的古道,又陡又險,人們把它叫做天梯。天梯最要命的就是沒法運大或重的東西,甚至村中有人生病,也根本無法到外邊去看病。20世紀70年代以前,郭亮村村名幾乎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1972年,在支部書記申明信得帶領下,村民們決心打出一條通道。全村人賣掉山羊,山藥等,集資買器材,選出十三壯士作爲開路主力。十三壯士一日三餐都是玉米粥,玉米餅。全村的老老少少,無論男女都利用農閒外出打工,炸出的巖渣全村人來清理,上至70歲老人,下至8歲娃娃,人人上工地。在整個開鑿過程中,共打壞了4000多個鐵錘,消耗了12噸鋼釺,在絕壁中硬是鑿出了一條高5米,寬4米,全長1200餘米的石洞。這不正是勞動創造的現代傳奇嗎?

也許有人要說,這離我們的生活太遠了!可就在我們的身邊,也不難見到這樣的人和事。那是一個寒冷的下午,春節剛剛過,小區裏洋溢着喜悅。破碎的爆竹灑了滿地,有的還像淘氣的小精靈一樣在天空中飄來飄去。清潔工王爺爺像往常一樣帶着好心情到樓下打掃衛生。當看到滿院子碎爆竹時大吃一驚,要是以往的清潔工早就大發雷霆了,可老爺爺卻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他不急不氣,和藹地走到樓裏,像變戲法似的拿出了掃帚和撮子,不慌不忙的將一個個碎爆竹掃進撮子裏。他一絲不苟的掃着,一個小時過去了不知倒了多少撮子垃圾,小區裏乾淨多了,只剩下車子下面的了,老爺爺向樓上問:“誰家的車?請移一下。”可沒人答應,他喊了好幾聲,還是無人回答。老爺爺見無人回答便半跪着掃了起來,灰塵已經撲到了老爺爺的臉上,可老爺爺並不放棄只是默默地掃着,當掃完時臉上已掛滿了黑黑的塵土,可小區裏卻是煥然一新,這不正是勞動創造出來的美嗎? “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熱愛勞動是做人,立身,安家,興邦的根本。正是依靠着勞動,人們生產和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支撐起個人,家庭和國家的發展成長。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雖然歷經艱難曲折,但是始終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首先靠的就是熱愛勞動這個傳家寶。

在今天,當中國人民已經站立起來,昂首挺胸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實現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時,勞動依然是解決一切困難,取得一切成績的基本點。所以,請讓我們大聲喊出:“中國夢,勞動美!中國夢,勞動最美!”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三年級優秀徵文2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讀完《美好生活,勞動來創造》,我想到了20xx年7月1日上海作爲全國標杆城市率先實施的垃圾分類,並且列入了《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中,生活中所產生的各種垃圾和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在家裏,學校裏,商場裏……處處都會產生垃圾,垃圾對環境的污染促使我們刻不容緩,愛勞動從垃圾分類開始。

有一次,媽媽又買了一杯經常愛喝的珍珠奶茶,但又是隻喝一半怕長胖不喝了,這可麻煩啦,不能像原來一樣直接扔進垃圾桶,剩下來的杯子裏還有珍珠和奶茶,怎麼辦呢?!這可難不倒我,我靈機一動,把液體順着吸管倒入廁所洗水池,然後把珍珠倒入溼垃圾,最後把紙杯和吸管一併投入了可回收垃圾,媽媽在一旁目睹了全過程,很是感嘆我的細心和執行力,給我一個大大的.贊,實在太開心啦!又有一次,我和弟弟下樓丟垃圾,我負責比較重的溼垃圾,弟弟拎幹垃圾,由於弟弟一邊走一邊甩來甩去,走到一半意外發生了——垃圾袋竟然被甩破了,垃圾散落了一地。我以爲弟弟會哭,結果很出乎我的意外。弟弟用手開始撿散落一地的垃圾,一點兒也不嫌髒,於是我也趕緊幫忙起來,直到將地上撿得乾乾淨淨。路過的爺爺奶奶都在誇我們懂事呢!

看我們周圍,也有很多同學只重視學習,忽視了勞動的重要性。

其實勞動本身就是一種知識,是一種生存的技能。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爲了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爺爺說過”人生兩件寶,雙手和大腦,一切靠勞動,生活才美好。”就是告訴我們,人不但要有智慧,更要靠雙手去創造。在家裏要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學校要主動搞好班級衛生和形象,這都是對我們很好的鍛鍊。

當我一遍又一遍地讀着《美好生活,勞動創造》的時候,更明白了勞動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愛生活,愛勞動,愛創造,讓我們從垃圾分類開始吧!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三年級優秀徵文3

勞動創造了房屋,勞動創造了武器,勞動創造了奇蹟!從前,我們的祖先用勞動創造了長矛和彈弓,它們都是用作射殺獵物的。在古代,我們的祖先生活得非常艱苦!夏天的時候,他們沒有現代的電風扇,只能用雙手搖動着芭蕉葉來散熱;冬天的時候,他們沒有現代的蠶絲被,只能用稻草蓋住自己的身體來取暖;雨天的時候,他們沒有現代的雨傘,只能用香蕉樹的葉子來遮擋雨水。

後來啊!我們的時代變得越來越發展,出現了漂亮的房子、智能的.電風扇、溫暖輕薄的被子,顏色亮麗的雨傘……我們國家的武器也跟隨時代的步伐在前進,出現了插入雲霄的飛機、全速前進的火車、威力無比的大炮……有了它們,我們國家就不怕捱打了!就不會再受欺負了!我們的底氣也十足了!

同學們,你們看見過“海”剛“出生”的模樣嗎?我從電視上看見過。一望無際,清澈見底,多麼讓人嚮往啊!但是,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海水卻是髒兮兮的顏色,傳來的氣味甚至讓人想作嘔。這是爲什麼呢?我跑去問媽媽,媽媽告訴我那是因爲有些不道德的人愛往水裏倒垃圾,排污水,所以導致這樣的局面。哎!真不應該啊!本來那麼美麗的大自然就這樣被我們人類破壞了!後來,媽媽還教育我不要學那些不道德的人一樣。對的!我們不應該到處亂扔垃圾,應該愛護大自然,做到人人有責!

現在,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只要肯勞動,就沒有做不出來的東西。讓我們一起動起來,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吧!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三年級優秀徵文4

每天早上去上早自習的時候,總會碰到她,與她擦肩而過——啓德樓的那位清潔工阿姨。

阿姨三十來歲,衣着樸素,中等身材,微胖,頭上扎着馬尾辮,臉上透着健康的紅暈。無論風和日麗,還是颳風下雨,每天她都準時來到學校。只見她手握掃帚,佝僂着身體,先把走廊打掃乾淨,地上的口香糖渣也不放過,用小鏟子鏟細細剷掉,然後把窗臺擦得一塵不染,再用一個寬大的拖把,從這頭拖到那頭,來來回回,直到把走廊拖得纖塵不染,最後角落裏的蛛網除掉,把門窗和不鏽鋼欄杆抹得透亮。

搞完了走廊,趁着上課沒人的時候,阿姨開始打掃廁所衛生。廁所裏氣味難聞,更髒,衛生更難搞。洗臉盆、尿便池、大便槽,每一處的.污垢都不放過,最後撒上消毒液,燃上檀香纔算大功告成。每當我們上廁所的時候,不但聞不到很重的異味,反而有股淡淡的香味。這個阿姨很友善可親的,每當我們經過她身邊的時候,她總是停下來手裏的活,側身讓我們自在無礙地通過。啓德樓有五層,都由這個阿姨負責。偌大的一棟教學樓,要把衛生搞好,想來得花多少工夫、多少精力啊!

勞動者敬業精神能淨化人的心靈。記得有一次,那是大課間休息的時候,天下着小雨,我像往常一樣,準備把杯子裏的剩菊花水從三樓倒下去,突然眼前的這一幕讓我怔住了。這位阿姨正在我下方,在打掃教學樓前的花壇。只見她穿着雨衣,蹲在地一顆茶花樹旁,掃帚和撮箕放在一邊,正用鉗子把廢紙屑、樹葉和其它髒物一片片細心撿起來,放進撮箕。足足過了十分鐘,她才慢慢站起來了,一隻手輕輕地捶了幾下腰。看到這一幕我心裏很不是滋味,我爲我平時的做法感到羞愧,我感到我平時的做法太不尊重她的勞動成果了,以後我再不能亂倒、亂扔了。

她,一個普通的清潔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她默默無聞,盡職盡責,勤勤懇懇,總是幹着又髒又累的活,用她勤勞的雙手爲我們創造出一個乾淨美麗的校園;沒有清潔他們,我們的環境將變得多麼糟糕!哪怕身處塵埃,心中也有一片潔淨的天地。我們沒有理由不敬佩她!勞動猶如咖啡裏的方糖,讓我們的生活由苦變甜。在乾淨舒適美麗的校園生活的我們不要忘記這麼一羣人,這一切都是她們用汗水換來的!聽老師說,雖然她們的工作不輕鬆,但是工資待遇並不高,兩千多塊錢一個月。她們和千千萬萬個普通勞動者一樣,是幸福生活的創造者。她們是可敬的!每一個勞動者都是可敬的!幸福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生活不只有浪漫溫馨,還有汗水和付出。有人說得好,哪裏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三年級優秀徵文5

那是去年,學校組織春遊去湖南紫鵲界梯田體驗勞動生活。出發前一天我們歡呼雀躍,興致勃勃。

早上出發,我們乘坐四個小時的大巴來到目的地,提着行李,跟着老師們走進一所本地的高中宿舍裏。一進門,簡直“歎爲觀止”:一間房裏有八個牀位,牆上有撕毀的報紙海報,甚至在洗漱臺角長着幾根雜草,牀鋪上的被子散發着怪怪的味道。學委站在門口皺着眉頭不想進去,班長推推她,她纔不情願地收拾了東西,磨蹭半天才睡。

第二天清晨,“起牀了,起牀了!”班主任的聲音如霹靂一般把我們吵醒。我把頭蒙進被窩裏,不願起來。沒過一會兒,耳邊又傳來班長的聲音:“還不起牀,月亮都曬屁股了!”寢室裏大笑起來,我不樂意地坐在牀上發起了牢騷:“太陽都沒出來,還不讓我晚點起來啦!”學委邊擦臉邊對我說:“我們要和村民們一起去種田呢,他們比我們起的還早些。”

早餐是村民們自己做的饅頭和豆漿,還有一些特色的家鄉菜,有幾個同學吃了幾口,又扔回了盤子裏,玩起了手機。班長見了便說:“不多吃點等會沒力氣幹活!”他們看了看,撇撇嘴,又搖頭,似乎不合他們胃口。過了一會兒,我們便拿着捆好的秧苗,跟他們一起去插秧。

順着一道道曲折的小路,又走過泥濘的田岸,終於來到目的地。穿好長靴,便準備跟村民們下田。一個男生躍躍欲試,先一隻腳下去試探,待站穩了,又伸出另一隻腳,似乎很有趣。他艱難地跟在一位叔叔後面,只見那個叔叔先是用手把泥土挖成一個個小洞,再插入禾苗,爲了使它牢固,又用手拍緊了泥土,他邊走邊插,一點也不吃力的樣子。不一會兒,一排整齊的禾苗就在田裏挺立了。我們一眼望去,好像禾苗間的間隔都是一樣的,向正在早操的學生,排練得十分美觀。

我們也相互攙扶着進了田,生怕摔了,笑着鬧着,學着農民伯伯插起了秧。只有學委還在田岸邊不肯下來,我朝她喊道,“快下來,可好玩啦!”我拄着一根棍子,朝她艱難地走去。“不行,聽說田裏什麼細菌都有,太恐怖了!”她畏縮着手,始終不敢邁腳。“這有什麼的,你是不知道這其中的樂趣呢。”我見班長在遠處揮着手,招呼我們快點,她這才試着一隻腳踩進泥裏,我扶着她,她還是害怕,在發抖。我知道像她這種成績優異、家庭寬裕的好學生,以前絕對沒幹過這種體力活,我開玩笑道:“這輩子你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下田插秧了,可得好好玩。”她哭笑不得,緊緊拽着我,我們跟上了班級腳步,照着村民們熟練的動作開始動工。

然而十幾分鍾後,我們就消減了熱情:有的坐在了田岸邊,累的氣喘吁吁;有的玩起了泥巴,把禾苗丟在了一邊。我喊起累來,腰是又酸又痛。看見伯伯叔叔們還在趕忙着種苗,汗水掛滿了臉上卻空不出手去擦,不禁心生敬佩。剛跟學委偷了會兒懶,就被班長髮現了:“趕緊的,種完這片田才能去吃晚飯!”聽完這話,我差點沒暈過去。

直到黃昏,我們才收工。禾苗東倒西歪地全部立在了田裏,和村民們種的形成鮮明對比:我們的禾苗像弱不禁風的小孩,彷彿一陣風就會把它吹倒;而他們種的.卻像堅韌挺立的軍人,昂首整齊地挺立着。

再看看對方,滿身全是泥巴,鞋裏倒出來幾顆石子,苦笑了幾聲,但我們早已顧不上這些,只想快點回到宿舍。

爭先恐後地洗完澡換好衣服後,我們拖着沉重的雙腿準備去吃飯。望着老師與村民備好的晚餐,有同學還流下淚來,“我再也不浪費糧食了,種田真的太辛苦了!”

那時夜還沒深,天上只有依稀幾顆星星發着微弱的光,而我們早已進入沉沉的酣夢中。

經歷那次“種田之旅”後,我才深深地明白勞動的重要,勞動的辛苦。我想說,我們青少年不僅要腦力勞動,也要體力勞動,而每一位勞動者都值得我們高度讚美和敬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