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動物故事

動植物的分化大綱

本文已影響 3.03W人 

動物和植物差別很大,植物是固定生長,而動物是可四處活動的;植物可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料,而動物不能製造養料,只能耗費養料;兩者從細胞上分,植物細胞有壁,動物細胞沒有壁;動物出現要比植物晚,因爲動物是吃植物的,同時它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氣,而沒有植物,地球上就沒有氧氣,沒有食物,動物也就不會出現。但植物又是怎樣出現的呢?這要從32億年前談起。

動植物的分化

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原核生物--單細胞的細菌以周圍環境的有機質爲養料,是異養生物。但原始海洋中由化學反應產生的有機質有限,當消費與生產達到平衡時,異養生物缺乏養料,就很難發展下去。於是由於高度的變異潛能,原核生物演化出具有葉綠素的藍藻,它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把無機物合成有機的養料,生物學把它稱爲自養生物。自養的藍藻所合成的有機質,除供本身營養外,還能供應異養細菌;異養的細菌除從藍藻取得食物供應外,還把有機質分解爲無機物,爲藍藻提供原料。因此在生態學中稱藍藻爲合成者,細菌爲分解者。自養藍藻的出現使早期生物界具備了自養和異養、合成和分解兩個環節,形成了個菌藻生態體系,也叫兩極生態體系,解決了營養問題,突破環境限制,在原始海洋中獲得了更廣泛的發展。兩極生態體系形成之後,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在17億年前,隨着真核細胞生物的出現,生物界開始了動、植物的分化。動物的出現形成了一個三極生態體系,所謂“三極”指的是:

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料,自養並供給其他生物,稱爲自然界的生產者。

細菌和真菌以綠色植物合成的有機質爲養料,同時通過其生活活動分解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氮、硫、磷等元素,爲綠色植物生產養料提供原料,稱爲自然界的分解者。

動物以植物和其他動物爲食,是自然界的消耗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