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上下五千年

玄奘西行範例

本文已影響 1.79W人 

佛教發源於印度,在東漢初期傳入我國.我國不少高僧爲了探究佛學真諦,都想取得“真經”,爲此而作了艱苦的努力,客觀上加強了中外文化交流.唐代著名的和尚、佛經翻譯家玄奘,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玄奘俗稱唐僧,出家前名叫陳(huī),洛州(今河南偃師)人.

玄奘西行

他的高祖、曾祖和祖父輩都做過官,父親陳惠一度也做過官,後來辭職搞起儒學研究來. 玄奘小時候家道中落,生活貧寒,再加上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就隨二哥長捷法師住在洛陽淨土寺,開始拜佛唸經.十三歲那年,洛陽度僧,他因爲小小年紀就對佛學有了研究,從而被破格入選,做了沙彌(沒有成人的佛教出家人).他二十歲在成都受具足戒(出家人要取得正式僧尼資格必須受持的戒法規定),後來雲遊各地,到處拜訪名師,精通各家學說,被譽爲佛門千里馬.但他深深感到佛學的各家學說差別太大,決心到佛教發源地印度去求法,以搞清到底什麼是佛法的真諦. 他向朝廷打了西行求法的報告,但因西突厥把邊境局勢搞得很不穩定,他的報告沒被批准.

公元629年(貞觀三年),北方發生嚴重的災荒,朝廷准許百姓(包括僧人)自行謀生,玄奘乘機西行. 玄奘從長安出發,經過涼州(今甘肅武威)邊境時,被守關卡的士兵發現.涼州都督以朝廷禁止百姓出境爲由,打發他回長安.當地有位慧遠法師,被玄奘的求法精神所感動,派兩名弟子幫助他偷偷地越過邊防,混出了玉門關. 途中,他遇到一位熟悉西域地理的老人.老人爲他的堅毅精神所感動,送了他一匹曾十五次往返伊吾(今新疆哈密)國的老馬.

在穿越沙漠時,玄奘不小心將水袋打翻了.他本想往回走,但想到自己曾立下誓言,不到目的地,情願去死,又掉轉馬頭,繼續朝西而去. 他在沙漠裏走了四五天,沒有喝上一滴水,終於支持不住昏了過去.半夜時,一陣涼風把他吹醒,他又站起來朝前走.多虧老馬識途,在附近找到了水,這才擺脫困境,走出了沙漠.他經過伊吾,又到了高昌(在今新疆吐魯番東). 高昌王麴(qū)文泰是個虔誠的佛教徒,聽說大唐高僧玄奘到達,急忙把他迎到宮中,恭敬地請他講經說法,還懇切地要求他留下來.玄奘堅持要走,高昌王只得送給他黃金一百兩,白銀三萬兩,綾帛五百匹,好馬三十匹,騎手二十五人,爲他繼續西行提供了物質保證和人力配備.高昌王還與他約定,取經回來要先在高昌講經三年.

高昌王用重禮疏通突厥葉護可汗,同時寫信給沿途國王,一路給予玄奘方便. 玄奘帶着人馬,爬雪山,越冰河,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佛國勝地印度.當時印度在地理上分爲東、西、南、北、中五部,史稱“五天竺”.玄奘遊歷的順序是北、中、東、南、西,最後回到中天竺.他一面朝拜聖蹟,一面訪師參學.在莊嚴輝煌的那爛陀寺,他拜當時印度有名的高僧戒賢爲師,花了整整五年時間,攻讀佛經以及許多古印度的重要典籍,佛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他還在那爛陀寺開講佛經,撰寫了《會宗論》三千頌,溝通了佛教瑜伽、中觀兩大學派的隔閡,獲得了戒賢等佛學大師的讚許.

印度有個摩揭陀國,國王戒日王虔誠地信仰佛教.他聽說了玄奘的事蹟後,就在國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境內卡瑙季)開了一個不加任何阻止的.無遮大會,請了印度十八個國家的國王和三千多名高僧、學者到會,推選玄奘作爲大會的論主,請與會者參加辯論.大會開了十八天,大家對玄奘的精彩演講沒有一個不心悅誠服的.玄奘從此名震全印度,成爲最有影響的佛學大師,聲望和學問都超過了他的老師戒賢.

這時,玄奘向朝廷上表,陳述自己遊學求法的經過,表示要取了真經後返回祖國.唐太宗非常高興,讓他趕快東歸. 玄奘返回長安不久,前去洛陽謁見即將出徵遼東的唐太宗.唐太宗對他百折不撓的取經精神十分讚賞,勸他還俗從政.玄奘表示要繼續研究佛學,並要把帶回來的佛經翻譯出來.唐太宗對他的想法表示支持,還爲他創造了譯經的條件.玄奘不僅翻譯了大量佛經,還和弟子一起,寫了一部《大唐西域記》,把西行到過的一百十個國家和聽說過的二十八個國家的山川地形、城邑關防、交通道路、風土習俗、物產氣候、歷史傳聞等各方面情況記載下來,爲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提供了重要的文獻資料.後來民間流傳了許多關於唐僧取經的神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在此基礎上寫出了《西遊記》,成爲一部優秀的長篇神話小說.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