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玄奘之路》觀後感3篇

本文已影響 2.87W人 

紀錄片《玄奘之路》以玄奘的“取經歷程”爲基本結構,講述玄奘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取經成就。那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玄奘之路》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玄奘之路》觀後感3篇

  《玄奘之路》觀後感(一)

一座座寺院奏起一聲聲梵音,一點點翰墨回城一部部佛經。煙雨浩渺,佛號經聲,法像蓮座,寶相莊嚴。在這萬千寶剎,無盡伽藍間,似有一位虔誠的僧人,邁着小而堅定的步伐,向璀璨的西方緩緩行去。他,就是玄奘。

當他第一次肅穆莊嚴地走向淨土寺時,心中一定早已明瞭他一生的道路。稚氣未脫的臉上卻鑲着一雙堅定不移的眼睛。當他第一次向着宏大精妙的佛像行禮時,冥冥之中一定有着一盞明燈,引領着他一步又一步行在佛法的大道上。他十分清楚自己將走向哪裏,追尋什麼。他知道自己將在一座又一座寶剎伽藍間穿梭往返,將佛法弘揚遠大。

他一遍又一遍深究鑽研,確實感理論不精,翻譯不確。他決心獨自踏上去往那爛陀寺的路,爲大唐的佛教做出貢獻。他帶着行囊,牽一匹瘦小的棗紅馬,獨自一人行至神祕的西域。他曾受到熱情款待,被敬爲上賓,奉爲聖師;他曾受盡捉捕打劫,終逃過一劫,死裏逃生。他曾在炙熱荒涼的沙漠中迷失方向;他曾在冰封千里的雪山上受盡嚴寒。他曾費盡心思從國王的領域脫身,他曾虔誠唸佛自野人的地盤出逃。萬般艱險,幾次誘惑,都沒能使這位虔誠的僧人停下西行的腳步。西行路上,遠眺西方,他看到的是光輝閃爍下的佛法真言,是風沙掩映下的西行大道。他心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佛理,如一盞熠熠生輝的明燈照亮西行之路。

在那爛陀寺,他受到了極爲熱烈的歡迎。他師從名門,刻苦學習。他漫步過一座座高大的佛像,他遊行至一處處絕美的佛地。他與高手切磋辯經,爲弟子談佛講學。他的博學爲他贏得了無上的榮譽。他常常眺望東土大唐的方向。他知道這裏遠不是他的終點。取得真經,弘揚佛法,造福大唐,纔是他最初的心願。

又一次輾轉,他回到了故土。帝王與他以權力,金錢,勸他還俗。但他一次又一次拒絕。他心中只有最純粹的佛法。在弘福寺,他組織譯經。在晨光熹微的黎明,在薄霧初開的上午,在日上三竿的午後,在月下梢頭的傍晚,他都安定祥和的端坐桌前,就着一盞熒熒的燈,小心翼翼地閱覽着一片片貝葉經。他用翰墨書下千古最深的佛法,他用明燈照亮未來長遠的大道。他像一顆明亮的星星照亮佛法之路。一個個深夜,他揮毫譜下佛法最美的華章。

無數次面對着明滅燈光下古奧閃爍的梵文符號,他的精力終於耗盡。那是他最後一次禮佛。他向面容端莊的佛深深一拜。他心境沉靜,平靜如一,一如當初第一次禮佛的虔誠少年。那一刻,他心中一定有了些什麼,卻又在轉頭的一瞬間嘆息一聲,盡皆放下。在青燈古佛間行走了一生的他,最終在奇妙美麗的夢境中去往西方。在生命的最後,玄奘相信,他能夠成佛。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玄奘,走在自己的玄奘之路上。雖然成功的目標似乎十分遙遠,只要心志堅毅,一定能完成自己的目標。有些人,可能在淨土寺安於現狀;有些人,可能在西行路畏難而退;有些人,可能在那爛陀洋洋自得;有些人,可能在爲官場上勾心鬥角……萬般艱險誘惑,只有守住本真,方能成佛。

下一座寶剎,下一頂伽藍,在遠方等着我們。

  《玄奘之路》觀後感(二)

十一長假裏,我看了紀錄片《玄奘之路》,讓我知道了一個不同以往的唐僧,也深深地爲之所感動,所震撼!

玄奘法師,爲千百年來的人們所稱道,所讚歎,被魯迅先生稱作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梁啓超先生稱作是“千古一人”,被唐高宗稱爲“國寶”,後人說是探險家,旅行家,哲學家,翻譯家,宗教家,這都不爲過,在我的心中更是佛菩薩的示現,更是一名僧人,一名佛子。

作爲一名佛子,讓我感嘆的是玄奘法師身上所折射出的一種信仰的力量,也就是他出家之初的“遠紹如來,近光遺法”的初衷,正是他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使得他取經路上“寧可就西而死,豈能東歸而生”。面對“禁邊令”,他毫不猶豫,偷渡瓜州,穿越大漠,他不畏艱難;面對高昌王的挽留,他絕食明志;歷經凌山,草原,雪山他九死一生;面對聲譽和厚待,他毅然離開天竺,義無反顧······這就是玄奘法師,不畏困苦,不爲名利,心中只有信仰。他爲取經歷經磨難,他爲譯經,殫精竭慮。

看《玄奘之路》的過程中,我幾次落淚,是感嘆於先人西行求法的諸多磨難,是感嘆於那種爲法忘軀的精神力量。我想,這一切都源於對佛法的信心,更是一種擔當,並由此而生的願望——爲究探佛法本源,解決所疑,不顧生命安危,誓願西行。這就是由於對佛法的信仰而生起的不惜生命來捍衛的力量,就是要“遠紹如來,近光遺法”,這不恰恰就是以“弘法爲家務,利生爲事業”的生動寫照嗎?

對照法師,我們呢?如今不必爲佛經的難得而惆悵,打開網頁就有,去寺廟、書店就可以請,是如此的輕而易得。我的信心呢?不用說爲了信仰獻出生命,就是讓我去守持五戒都很難,還想再吃幾年肉,等老了再去不吃肉;想再信口忽悠幾年,可以做生意多掙點錢;可以在仕途上再奮鬥一番,過幾年再學佛!如此等等,對於皈依佛門已久的我來說,信仰對我是什麼?有多重?

在佛法東傳的歲月裏,又有多少先哲們爲法忘軀啊!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能看到的三藏十二部經典,而這期間又飽含着多少人的心血!在唐朝義淨法師的《西域取經詩》中說道:“晉宋齊樑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遠路碧天唯冷結,砂河遮日力疲殫。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這彷彿就是一幅畫面,生動地再現了先人取經求法的歷程,這在我看法顯法師的《佛國記》的時候,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呢?對這些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經典,珍愛了嗎?恭敬了嗎?

如今,經典很容易獲得,我們也不必遠渉千里去尋師問法,法師大開方便門,以三級修學接引衆生,而我等入的門來又有幾分珍惜和精進呢?

在觀看《玄奘之路》的時候,讓我對先人生起了深深的感恩,更爲期間信仰的力量所震撼!“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我會安住於此,“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處!”

  《玄奘之路》觀後感(三)

對於每年寒暑假都是看着《西遊記》長大的我來說,故事的主角是有着七十二般變化的孫悟空,而唐僧只不過是那個磨磨叨叨、遇到困難只會尋求徒弟幫助的師父,他的輪廓也不是很清晰。今年寒假,《玄奘之路》讓神話回到了歷史,讓傳奇回到了真實,顛覆了我的認知。演員沒有任何臺詞,通過平實的講述,一次又一次震撼着我的內心。

受《西遊記》的影響,加上我是個歷史盲,一直以爲是唐太宗派玄奘法師去西天取經的,而玄奘法師只是遵從唐太宗的旨意完成任務而已。當知道玄奘法師是爲了自己心中的信念,而違背唐太宗的旨意,在西行開始就要面對官方的追捕,冒着生命危險去實現一生心願時,我羞愧難當。不僅因爲自己對歷史的無知,更是因爲我曲解了玄奘法師。看着他孤獨的身影在異鄉徘徊等待時,他該何去何從也深深牽動着我的心。

身處三級修學中的我,是何等的幸福。這是一個有愛的大家庭,是一個有方法,有次第,有氛圍,適合當今學人修學的地方,我當加倍珍惜。對於我來說,沒有三級修學的支持,寸步難行。

當玄奘法師進入浩瀚的沙漠中,不久打翻了維持生命的水源時,絕望的心情無人知曉,爲了踐行“寧可西行死,決不東歸活”的諾言,他毅然走入了無邊無際的沙漠。凡夫的我在想,爲什麼不能先回去取點水再繼續西行呢?好過白白丟了性命。後來好像想明白了,也許一次的妥協,就會導致一次次的妥協,以及妥協之後所帶來的變數,都有可能導致西行願望的擱淺,甚至夭折。所以,哪怕爲了自己一生所願而死,也不願苟且而活。這是怎樣的精神境界?怎樣的信仰?它能夠戰勝對死亡的恐懼,超越對生命的執著。

我需要做到的:堅持每天定課,堅持每天背誦“真誠認真老實”的定義和八步驟,誦讀健康生活五大信念,一天不落。每天相對固定的時間聞思法義,堅持做下去,不給自己一次妥協的機會!

玄奘法師能在一夜之間讓信奉拜火教的國王改變自己的信仰,讓印度公主從小乘改信大乘,玄奘法師的智慧、辯才,以及感染力一定是非同一般的。他的目標明確,方法正確,我只能望其項背。我所認識的不再是容貌十分俊美的唐僧,而是博學多識的智者玄奘法師。

我需要調整的:安住在三級修學中,努力學習佛法智慧,不斷提升自己,在尊重緣起的基礎上,因上努力,去幫助更多的人走上覺醒之路,包括最讓我頭疼的家人。

西行求佛19年,翻譯經文19年,他放棄一切榮耀,只爲弘揚佛法。而19年的西行求法只是爲後面的翻譯工作做的準備。已經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的震撼了,原來19年的磨礪,只是開始!他生命的最後19年纔是他實現心願的過程。但是沒有前面的種種磨練和學習,他也不可能完成這樣的心願。原來生命中的種種經歷,沒有一刻是白費的,過去的種種就是爲了求得這最終的圓滿。

我的心願:我想起了電影《擺渡人》中的一句臺詞,一輩子太短,也許一件事也做不完!三級修學的八年時間也只是個開始,一生做一事,一事做一生。有導師的指引,有師兄們的陪伴和鼓勵,菩提路上無所畏懼!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