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中心七年級課件

初一散步的語文課件(通用12篇)

本文已影響 3.73W人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課件,課件的基本模式有練習型、指導型、諮詢型、模擬型、遊戲型、問題求解型、發現學習型等。寫課件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一散步的語文課件,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散步的語文課件(通用12篇)

初一散步的語文課件 1

○教學目標

①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②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

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① 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②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着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着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爲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感知課文內容

① 檢查生字詞。

② 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④ 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於形式。

[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爲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 a、母親爲什麼偏偏要走大路?

b、“我”爲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

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爲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爲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爲一切都取決於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於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於“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爲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裏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

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爲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b、作者爲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爲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着承前啓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着,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啓發。儘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後,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

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後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① 這篇短文寫了什麼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

學生讀後,小組交流,教師鼓勵,並因勢引導:編者爲何把《散步》作爲本文的範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裏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②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着豐富的思想內涵。

③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鑑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薰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初一散步的語文課件 2

一、知識目標:

依偎 嫵媚 粗獷 小心翼翼 瀟灑 漣漪

二、能力目標:

1.學習《散步》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細節描寫,展示人物感情。

2.正確、清楚、連貫地朗讀課文,要讀出感情來。

三、情感目標:

在閱讀中體會《散步》這篇散文表現的親情和溫暖。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散步》一文寫了祖孫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思路結構:

《散步》全文共8個自然段,可分爲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①):總起,交代了散步的地點和有關的人物。

第二部分(② ~⑧):重點寫散步的過程。

這一部分又可根據內容分爲三層。

第一層(②)交代母親對這次散步的態度的轉變。

第二層(③ ~⑤)寫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散步的樂趣。

第三層(⑥~⑧)寫產生散步路線的分歧以及解決辦法。

三)、寫作特點:

本文注重語言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情趣盎然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係,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傢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2.含義豐富

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寫出我爲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含義深刻。它以輕襯重,突出了尊老愛幼的重大意義,還寫出了中年人已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正在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3.意在言外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4.細節動人

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摸這個細小動作,注入了母親對孫兒的理解、厚愛和期望。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這是一幅溫馨、明麗的風景畫,這個背母親的細微動作,不只有尊老的含義,也體現出了我具有對生命的一種使命感。

四、朗誦教學建議

朗讀課文,至少讓學生讀兩遍,要求:

1.將不認識的生字、詞畫出來,通過查字典注音、解釋。

可訓練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將自己所畫的生字詞寫在黑板上,查字典後爲大家講解。

2.注意句中、句間的停頓,注意掌握好語速、重音,讀出感情。

提醒學生,朗讀時要注意語調的輕重和語速的快慢,要做到清楚連貫,對多音多義字要注意結合上下文的語言環境確認其讀音。注意句中的停頓和重複,語氣要連貫,一般不讀破句。語速處理與文章內容的推進要相互協調。《散步》一文以中速爲宜,第四段應快些,結尾慢些。朗讀時,需要強調的詞句一般要加重語氣。恰當的處理重音,能增強朗讀的感染力量。重音:重要適度,不等於一定要重重地讀。怎樣讀,要靠慢慢體會。

3.以朗讀的形式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五、課文整體感知教學建議

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應當起到理解內容,明確主旨的作用。

在初次訓練學生整體感知的時候,可用提問法引導思考。文章講述了一件什麼事?讚揚了什麼?(或者批判了什麼?)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文章裏哪些句子比較重要?將揭示主旨或有深刻含義的句子勾畫下來。這樣帶領學生逐層回答,便可順利地把握文章基本要點。

通過初讀《散步》,進行整體感知,明確以下要點:① 本文通過散步,寫美好的家庭生活,寫一家人的互敬互愛。② 我是個中年人,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如何③ 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祖孫三代的感情。

六、比較閱讀教學建議

比較閱讀 ,就是在一定的參照系中進行閱讀,比較閱讀有多種方式,如橫比、縱比、類比、對比等通過比較,可使閱讀中已知和未知、舊知和新知建立聯繫。藉助比較,可以發現不同的觀點和同一材料的各種加工方式以及表達上的差異,給學生創造性閱讀提供廣闊的空間。在教學中,採用比較閱讀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遷移思維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系統化、條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學生閱讀速度,這對以後課外閱讀中如何很快地處理衆多繁雜的信息是很有幫助的。

本課書後練習題中要求將《散步》與《送小龜回家》進行比較閱讀,學生第一次接觸比較閱讀的方法,可以不侷限於練習題目中的要求,除了分析所蘊含的道理有什麼不同,還可以讓學生分析哪些方面是相同的,除了蘊含的道理,還有沒有其它的不同點等。總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初步學習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分析文章。新課標明確指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教師應當利用一切機會實踐這一要求。

初一散步的語文課件 3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文章生機蓬勃的意境美。。

3、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重點、難點:

1、重點:(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語言美。

2、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吉祥三寶》,導入新課:

聽着這溫馨甜美的音樂,我想同學們一定會想到溫暖的家。我想問問大家,你們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

看來一家人在一起真是其樂融融的。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作家莫懷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二、讀文生情、整體感知

輕聲朗讀,思考:

(1)文中寫了一件什麼事?

(2)從文中的字裏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三、品讀課文、探究主旨

1、朗讀課文1-4段:

(1)、問題探究:“我”決定出來散步的'原因是什麼?

(2)、情景設想:第2自然段說“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假設你是文中的“我”,你準備怎樣勸說呢?(要求以兒子的口吻,結合課文內容來說。)

2、輕聲朗讀5-7段,思考下列問題:

A、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B、“我”是怎麼解決的?

C、結果又是如何?

D、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給文中的哪一個?爲什麼?

3、讀第8自然段,說說你的理解。

A、深情朗讀

B、問題探究:

(1)、課文最後一句說:“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爲何要慢慢地,穩穩地,走得那麼仔細?

(2)、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結合,品味意境)

(這是一篇短玲瓏剔透、短小精悍的敘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幾個段落有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樹、魚塘(“粼、鱗”、)

2、思考:①從中你感悟到了什麼樣的意境和哲理?

意境:蓬勃的生機、春天的召喚——哲理:珍愛生命、熱愛生活

五、賞讀入心拓展運用

抒寫親情:發短信給至親

看到這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的場面,想必同學們心中也撥起了感情

弦,心中也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傾訴。請寫一段50字左右的溫馨短語,把它發給你的親人。

六、小結。

七、佈置作業:

親情無處不在,它在我們每個人的家中,更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請你從生活中的小事着手,以“親情”爲話題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文章。

板書設計:

人物:母親、我、妻子、兒子

“我”委屈兒子——孝順(尊老)

人到中年

事件:散步——分歧——解決

承前啓後

母親依從孫子——滋愛(愛幼)

初一散步的語文課件 4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題:尊老愛幼。

2、體會語句的對稱美。

3、理解課文中一些重點句子的含意。

4、學習課文由小見大的寫法。

教學重點:

課文是如何體現尊老愛幼主題的。

教學難點:

理解一些句子意思。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教程:

一、由《思想品德》書上的與人交往應注意的禮儀談,到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的時候你怎麼辦,引出課文《散步》。

板書課題。

二、抽學生讀課文,讓學生注意一下課後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並寫出思考題:

我在文中做了些什麼?表達出我的什麼感情?

母親做了什麼?表達出母親的什麼感情?

妻子又做了什麼?表現出她什麼樣的性格?

學生讀課文後,講解一下讀一讀寫一寫中詞語,特別講下各得其所的含意。 生齊讀生字詞。

三、解決讀課文時提出的思考題,抽學生回答。

並概括出文章主題:

尊老愛幼

家庭幸福

四、讓學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

抽學生回答後,體會景物描寫對錶達人物感情的作用,並用之於作文。

五、學生自讀課文,勾畫自己喜愛的句子,並思考爲什麼喜歡它。

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句式對稱的'句子,體會對稱美的作用。

抽學生談談自己喜愛的原因。

當有學生找出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就是整一個世界。時指導學生討論其蘊含的含義:中青年人責任重大。

六、小結全課內容。餘下的時間讓學生結合課後作業第三題進行比較閱讀。

附板書設計:

我 勸說母親 委屈兒子 背母親 孝順 尊老愛幼

母親 依從孫子 疼愛

妻子 尊重丈夫 賢惠 家庭幸福

景物描寫 南方初春美景 暗含希望母親身體好起來 尊老

母親眼中美景 暗含母親對孫子走小路的理解 愛幼

對稱美 富有情趣

末句:中青年人責任重大 贍養老人 撫養孩子

初一散步的語文課件 5

[教學目的]

1、在閱讀中體會祖孫三代之間互敬到互愛的思想感情。

2、抓住用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轉變。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及內容]

一、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孫子發現爺爺總是用木頭碗吃飯,便問爸爸:“爸爸,媽媽爲什麼給爺爺用木頭碗?”爸爸說:“木頭碗摔不碎呀!”小孩子一聽高興的說:“等我長大了也給你們用木頭碗。”這一家祖孫三代是什麼關係?而《散步》一文中祖孫三代又是什麼關係?閱讀是要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這裏運用對比的方法,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之有正確的愛憎感,同時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學會從整體上領悟文章,避免了問題過多,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掃除障礙

1標出自然段

2解決字詞的音形義

訓練方法

1、 輕聲朗讀課文,勾畫出不熟悉的字詞。

2、 投影出生字詞:分歧 粼粼 熬 拆散 嫩芽

3、 找一箇中等的學生朗讀課文,學生評點,老師矯正錯誤。

三、 閱讀理解

“讀”

1、 跟着錄音讀

2、 自由大聲朗讀

3、 學生動手動腦,抓住自己認爲重要精彩的段落默讀、點評、質疑。

4、 信息反饋,矯正錯誤。

①抓住“我”這一點領會語氣、語調(年齡 家中的地位 我的責任心)

②利用語言描寫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⑴小傢伙的語言:活潑、可愛

⑵“我”的語言:沉穩、溫和

⑶奶奶的語言:和藹、親切

“理解”(提出質疑、各抒己見)

1、本篇文章寫了什麼中心思想?(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怎麼寫的`?

提示:

第一部分(1)開篇點題寫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第二部分(2—7)寫散步環境情趣、表現美滿、化解分歧,體現我的使命感。

第三部分(8)寫合理解決分歧,散步愉快進行。

3、 得怎樣?

細節描寫

舉例:

①我說:“走大路”(敬老)

②(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愛幼)

③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尊老愛幼)

結構特色

提問:

①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把我去掉行不行?

②2、3、4段和第六段是什麼關係?

提示:

①“我”不能去掉,表明我對這一家人的責任感和處於中心位置。

②2、3段寫母親年老爲下文寫“走大路”埋下伏筆。第4段爲下文寫“走小路”埋下伏筆。

四、 擴展聯想

選擇下列的一個題目討論回答。

1、 由《散步》想到的。

2、 我的家庭。

3、 兩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

初一散步的語文課件 6

教學目標:

1.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2.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1.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具有象徵意義的文章最後一句話。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你們一家人經常一起散步嗎?散步過程中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請兩位同學講述經歷,與大家共享。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泛讀,初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2.輕聲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內容。

3.檢查閱讀效果:(屏幕顯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節呢?

C.散步的地點?

D.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E.結果如何?

三、研讀課文探究主旨:

1.你說說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誰有真正的決定權?

——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討論

(1)“我”聽母親的:

(2)母親聽孫兒的:

(3)妻子聽“我”的:

(4)兒子聽“我”的:

2.那麼究竟聽誰的呢?

——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3.文章最後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是不是也太誇張了呢?爲什麼把背母親、背兒子寫得那麼鄭重其事?

——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揹負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啓後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優美,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們採用鑑賞法來仔細品味一下。

1.同學們讀課文,採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爲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裏?可能有的句子:

(1)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正因爲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五、朗讀課文,加深體會:

通過剛纔的分析,我們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語言美的文章,這麼優美的文章,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朗讀一下?

(大屏幕顯示朗讀要求:朗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語氣、語調、語速幾方面)

1.引導學生分析本文的朗讀基調: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應該怎樣把握?

提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我”是個中年男子。

(2)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處處表現“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語氣:溫和,親切中含着莊重;語調:平穩,聲音不宜過高或過低)

3.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六、拓展昇華,擁抱親情:

1.通過剛纔的朗讀,我們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悅的旅行。那麼,我們每個同學你在十幾年的生活經歷中,一定也親身感受過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意,請回憶一下,然後與同學進行交流。注意要求(1)圍繞“親情”這一主題(2)談出自己的親身感受。

七、課堂小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

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八、課後作業:

1.把圍繞“親情”的說話練習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課外閱讀中,你讀過類似課文這樣感人的文章嗎?請向大家推薦一篇讓我們同學來共同感受一下。

初一散步的語文課件 7

一、教材分析:

莫懷戚的《散步》是蘇教版八年紀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片自讀課文,它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小事“散步”體現了一家人之間的濃濃親情,唱出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讚歌,讓人體驗到“人生之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運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揣摩詞句的含義。

(2)指導朗讀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繼承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揣摩詞句含義,品味語言之美

四、教學難點:

理解具有象徵意義的文章最後一句話。

五、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六、教具:

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1、導入

2、瞭解作者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找出散步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針對散步時發生的分歧作者解決的方式等,來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

4、研讀課文,探究主旨

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運用探究、交流、合作的方法,思考一些問題,如通過散步這件事,頌揚一種怎樣的美德,從文章的字裏行間讀出一種什麼情感。挖掘出文章的主旨,並體會文章的親情美、人性美。

5、課堂小結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定幸福。同時將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與家人共建美好的家園,最後我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情感——親情.

6、拓展昇華,擁抱親情

聯繫實際,讓學生描述在家庭生活中體驗到的“濃濃親情”和“生活之美”,把文章中體現出的濃濃親情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延伸到現實生活當中去,從而達到與情感的共鳴。

下載全文

初一散步的語文課件 8

【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2、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爲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難點】

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爲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自制),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教學過程】

一、導入(5)

1、多媒體,歌曲《讓愛住我家》,展現親情圖片和歌詞。

聽了這首歌,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2、親情是甘泉,給我們枯乾的心靈以滋潤,;幸福的家是港灣,讓我們遮蔽一生的風雨。家因爲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爲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家濃濃的親情。

二、品讀課文,感悟親情(20)

1、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如果學生髮現課文朗讀與課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題,留給學生。)勾畫文中最能表現濃濃親情的細節、詞語、句子。

2、自由閱讀全文: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以輕聲品讀,也可以默讀。把文中表現出濃濃親情的地方多讀幾遍。

3、小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讓你最感動的有哪些細節、詞語、句子。這些地方應該怎樣讀才能表現這份深情。

4、全班交流、親情共賞。

⑴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爲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引導:母親爲什麼不願意出來?而“我”爲什麼又堅持要母親出來?母親爲什麼又答應了兒子,試想如果“我”依從母親,把母親一個人放在家裏,老人會怎樣?

分析:這句話說明了“我”關心母親,對母親的身體健康提出積極的建議,而不是順水推舟。母親因爲相信兒子,尊重兒子的意見,所以順從。我如果只帶着妻子、兒子出來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丟在家裏,會讓老人很孤獨、寂寞。最後一句說明“我”和母親關係和諧,表現了母子之間親暱的感情。而且這種和諧的母子之情是在幾十年以前就開始了。

⑵他兒子說的話很可愛。他說:“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他覺得這是他一個很大的發現,這句話寫出了孩子的天真可愛。分析:兒子這句看似無關緊要的話極富童趣。孩子這一天真的新發現洋溢着一家人充滿溫馨的天倫之樂。聽了孩子的話,我們都笑了,爲散步增添了很多快樂。

⑶“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他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引導:爲什麼一家人都會聽“我”的?這裏麪包含着哪幾種親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個講原則的人,家人都信任他。這裏麪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⑷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爲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引導: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說明我很照顧母親,很孝順。母親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興趣,說明母親對孫子很理解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藹。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表現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愛的動人情感,有一種濃濃的人情美。

⑸“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

引導:一個“背”字體現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之間關係十分融洽,多麼幸福、溫馨的親情。

⑹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引導:爲什麼母親和兒子並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爲什麼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同學暢所欲言:

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別摔着。特別是母親年老體弱經不起摔,非得穩穩當當的不可。

B、爲了讓母親和兒子多呼吸一些新鮮空氣,所以走得慢慢的。

C、爲了讓母親和兒子盡情的欣賞春天的美景。

D、表現“我”對母親的孝心和旗子對兒子的愛心。如果走得很快,顯得不耐煩。不能體現濃濃親情。

E、如果全社會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樣具有孝心和愛心,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

老師小結:一邊是風燭殘年的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所以從表面上看,這表現了中年人肩負着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裏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親”代表着過去,“兒子”代表着未來,所以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徵着中年人肩負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徵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把親情推及得更廣泛的境界。

(注:每一處學生分析以後都進行朗讀的簡要指導,通過學生試讀、老師範讀、集體齊讀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文中的親情美。)

總結: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選擇道路時有了分歧,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可作者卻有一雙慧眼,從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諧美好的感情,並由此推及尊老愛幼的中華美德,文中處處流露着濃濃的親情:它是一幅溫馨的親情圖,是一首歡快的親情曲,是一篇美妙的親情詩。

讓我再一次深情並貌的朗讀全文,細細的來體會這份熱鬧感人感動的親情。

三、聯繫生活,談論親情(8)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親情無處不在,他不僅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只是時光的流水把許都寶貴的記憶帶走了,我們匆匆的步履把我們曾經擁有的瞬間感動沖淡了,淡如水,淡如煙,淡得我們都懷疑自己是否還擁有那份愛,懷疑我們自己是否還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濃濃的親情。可是,這份是永恆的。我們要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用善良的心去體會。

學生準備1分鐘。

全班交流。

(儘可能啓發學生把發生在身邊的`感人故事講出來,要像這幾位作者一樣,敢於披露真情實感。儘可能引導學生領會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儘可能讓學生明白要珍惜親情,懂得關愛家庭。)

老師也有故事要講。(2)

四、動情落筆,抒寫親情(10)

我們對親情有說不完的故事,講不完的細節。生活本就是這樣美好、溫馨。情到濃時轉成文,請同學們把自己對親情的感受寫下來。

你可以以“親情”爲話題,寫一組排比句來讚美親情或者一組比喻句來歌頌親情。

你也可以寫一首反映親情的小詩。你也可以寫一段話來呼喚親情。

學生動筆3分鐘。交流展示5分鐘。

教師準備一首小詩《父親的叮嚀》

五、真誠行動,建設親情(2)

1、親情不單單是寒冷時父親爲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單調那是深夜裏母親親手爲你衝的一杯牛奶;親情應該是孩子柔嫩的小手爲父親擦去額上的汗珠,它應該是母親疲憊時孩子遞上椅子時的體貼。親情不單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也是媽媽的嘮叨爸爸的責備。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的片刻時間來領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僅僅是聲情並茂的述說,它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親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應是兒女無言的回報。家的溫馨與和睦靠大家,家的親情建設我們也應盡一份義務。回家以後,請同學們爲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真實反映寫下來,以後的語文課大家交流。

六、結束語

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着愛,永遠洋溢着濃濃的親情!

初一散步的語文課件 9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領會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增強朗讀表達中的語感。

3、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感知內容,品味語言。

2、教學難點:對課文最後一句話的理解。

【教學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由全班背誦孟郊的《遊子吟》導入新課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這些來到山立學校求學的“遊子”該怎樣“報春暉”、報答母親的深恩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莫懷戚筆下的這一家人是怎樣做的?它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啓示?

二、檢查學生語詞積累情況

1、聽寫詞語:

分歧霎時委屈

2、根據詞語意思寫詞語。

⑴形容水的明淨。

⑵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三、朗讀課文

1、教師範讀一遍課文,學生給各自然段標上序號。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讀出語氣、語調、重音、感情。

明確本文朗讀的感情基調:歡愉而深沉。

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爲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3、選一個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點評。

四、默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默讀課文,以“《散步》這篇課文寫了這麼一件事:”開頭寫一段話。要求:

⑴交待完整時間、地點、人物。

⑵用上“分歧、霎時、委屈”三個詞語。

⑶字數在150字左右。

2、學生交流、評價,整體感知故事內容。

(示例:《散步》這篇課文寫了這麼一件事:“我”帶着妻子和兒子在一個初春的季節裏到田野去散步。後來發生了母親、兒子走大路和小路的分歧。霎時,我深感到責任重大。我決定委屈兒子,選擇走大路照顧母親,母親卻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我感覺到我和妻子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五、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品味語言

1、學生再次默讀課文,要求用圈點法畫出自己認爲精美的句子,並想一想這些句子好在哪裏?

2、以“我喜歡第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句子,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說話。

示例:

⑴我喜歡第(4)段“這南方……起着水泡。”這個句子,因爲這個句子透露出春天的氣息,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喚。

⑵我喜歡第(5)段“我和母親……走在後面。”這個句子,因爲這個句子具有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⑶我喜歡第(2)段“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一樣。”因爲這個句子寫出出了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

寫景的句子:還有第(7)段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

表現互敬互愛的句子: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母親老了,尊重我的選擇;兒子還小,習慣聽我的話;妻子呢?往往聽從我的意見。體現了一家人互敬互愛,非常和諧。)

對稱的句式: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和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競幼小,自然也輕。

(它們具有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六、全班朗讀、重點研讀最後一段

全班朗讀最後一段話,說說你對“我蹲下來……就是整個世界”這一段話的理解。

提示:可分三步進行,先理解其字面意義,接着引導學生明確這個句子是個比喻句,弄清本體和喻體,最後自然引入對深層意義的理解。

──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非穩當不可。從更深一層看,“整個世界”有意誇大了身上背的重量,意思是說我們中年人的責任重大。既要老一代,又要扶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的,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是如此。只要我們人人盡到這個責任,社會就能不斷延續和發展。因此這段話體現了作者強烈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七、談談你讀了本文之後有什麼感想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讓我們一起珍愛親情,珍愛生命!

八、課堂練習

比較閱讀《散步》與課後“研討與練習”所附《三代》,談談你認爲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勵學生的個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參考:兩篇文章主題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散步》說的是孝順第一,通過“我”的成功地處理散步過程中走哪條路的分歧,來表現中年人敬老愛幼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三代》說的是一位陌生的先生寧可自己受傷,也要保護一老一小的事。

九、小結

1、從本文內容上小結: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纔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願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自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麼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同時要知道我們現階段的責任那就是勤奮學習,這就是對“三春暉”──母愛的最好的報答。

2、從學習重點上小結:

我們主要感知內容和品味語言兩個方面來學習《散步》這篇課文。

十一、作業

1、課後研討與練習一。

2、閱讀課文,根據課文擬三道題目,並加以解答。

初一散步的語文課件 10

學習目標:

1、朗讀,較準確地評價作品人物,體味人性美;

3、合作、探究學習,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特別能品味美文的語言。

4、寫作短信,表述並感受濃濃的親情。

學習方式:

朗讀、品味、討論、質疑。

學習步驟:

一、導入:

家,一個多麼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的港灣,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親情和關愛的空間。今天,讓我們步入一個家庭,去感受這個四口之家濃濃的親情。

二、朗讀課文

三、課文講述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來敘述的,誰能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給同學們講述這個故事?

四、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以小男孩的身份說說我有一個什麼樣的'奶奶、爸爸、媽媽。爸爸孝順、有責任心奶奶仁慈和善良、愛孫子媽媽溫順明理,也孝順我乖巧、懂事

五、請談談這個家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印象?和睦,溫馨。互相體諒、關愛家人。這是個互敬互愛,充滿着骨肉之情的家庭。這個家庭是非常團結幸福的,他們都能顧全大局,爲他人着想。

六、下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把你認爲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以小組爲單位進行交流,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進行討論(提示:從關鍵句、關鍵詞入手,注意語言的品味)(學生讀書,圈點、勾畫,討論。每個小組可由一人記錄通過討論所形成的問題)。

七、學生把有關問題提交上來,老師歸納組合,討論發言,共同探究。

八、請同學們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九、遷移拓展,抒寫親情,發短信給至親。請同學們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親情爲主題,發一條短信,寫一段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把它發給你的親人……

十一、結課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啊!

十二、佈置作業

1、以“親情”爲話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2、讀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初一散步的語文課件 11

教學目標

1、學習《散步》一文,感受這篇散文在語言、構思與立意等方面的好處;培養學生學生善於發現(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寫作的素材;

2、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3、提高散文的閱讀能力和對寫作的興趣,進一步堅定寫好作文的信心。

教學重點

品味細節,感受課文的人性美;

教學難點

在學習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講解)“小”“大”其實是一體的東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蘊含在“小”(故事、細節、情節)裏面的東西,二者是不可分離的。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談話:發現家庭生活中的寫作素材

教師儘可能不着痕跡地同學生交談,以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家庭題材作文的寫作。在談話中,教師可以從以下等方面設問:

你們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幾個人?都喜歡些什麼?有沒有你們都喜歡的事?

看電視——幾臺電視機?不爭不搶嗎?服從誰?意見真的統一嗎?哪一部片子給你們的印象較深?大家對劇中的人物評價完全一致嗎?

飯後散步——一般都誰去?喜歡去什麼地方?意見一致嗎?記憶中爭執最激烈的一次是怎樣有]的?結果呢?

【設計理念:閱讀爲寫作服務。既然是寫作指導課,那麼這堂課的重點與中心就不應該是《散步》一文,因爲課文無非是用以指導寫作的“例子”而已,課堂的重點與中心就應該是“寫作”的指導,而“寫什麼”,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最好的寫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課的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教師先“隱藏”意圖,與學生 “聊天”,既減輕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又有意無意間讓學生髮現許多自己身上身邊的寫作題材。因爲關於選題,我學到的最好的一點是設法讓每個學生都發現他自己身上的有意義的話題。 前幾年,當我說“你們來寫什麼”時,我並沒有意識到我已經向學生傳遞了錯誤的信息,現在我知道應該說:“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什麼?有那些值得細細品味的小事呢?” 所有的學生都有好的話題,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去發掘這些話題。而家庭生活是寫作最重要的一個話題庫,因爲所有的學生都帶各自豐富的家庭故事來到學校。 因此這一步的目的是:爲了幫助學生認識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豐富性。】

二、轉入範文的學習:導入範文《散步》

教師作轉語:一家人有分歧,到底怎樣解決?有一位莫老師也遇到這類似的事,而且他還拿出了一篇文章,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看看他是如何解決的?我們又能得到什麼樣的啓示? [板書課題]

三、整體感知範文——朗讀指導

1、要學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讀,這既是一種對好文章的品嚐,也是一種理解得對不對的證明。而要朗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它的感情基調:是歡愉還是悲哀,是輕快還是沉重等等。這篇課文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生:(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該怎樣把握?提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①“我”是個中年男子。③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③散步中,處處表現“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設計理念:閱讀感知是最必要的一步,能體現學生的個體對文章的理解。這種理解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客觀標準,如果能讀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學目的也就基本達到了。“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以讀代講或多讀精講的效果絕不應低估,“熟讀成誦”“背熟記牢”應該大力提倡。

如果說真有什麼最優化的語文教學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練地閱讀文本,達到心與言謀,神與文通。所以,拿到課文的第一步,是朗讀。】

四、以問解文,分析範文的語言、結構和內涵

問題一:要你說說,你看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誰有真正的決定權?

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結合多媒體進行推進。

(1)“我”聽母親的:

(2)母親聽孫兒的:

(3)妻子聽“我“的:

(4)兒子聽“我”的:

那麼究竟聽誰的呢?——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問題二:文中說“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這是不是小題大作了呢?

參考——我是一家之主,在母親和兒子發生爭執時必須處理得當,否則就會影響家庭成員的感情,這是一種使命。作爲一箇中年人,肩負着承前啓後的重任,既要愛幼,更要尊老,生活的沉重使命使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問題三:文章最後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是不是也太誇張了呢?

參考——“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揹負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啓後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在處理以上大問題時,有可能隨意地出現以下小問題:

①文章一開頭就開門見山,寫我們在田野散步,第二段筆頭一轉,卻寫母親本不願出來,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交代散步的原因。 )

②母親爲什麼不願出來?(老了,走遠了會累 )爲什麼又出來了呢?(兒子勸她該出來走走 )從中可以看出兒子對母親怎樣?(兒子孝順關心母親)母親對兒子怎樣?(母親也很聽話)

母親聽話和兒子聽話有什麼不同? (小時侯我聽話出於依賴和尊敬,母親聽話出於信任和尊重。 )

③“我決定委屈兒子”是不是我不在乎孩子的意見?

“我決定委屈兒子”並非不愛兒子。只是拿母親和兒子比較來看,母親年事已高,在世時日已短,今後像這樣的“散步”很難說還有幾回了。“我”十分孝敬母親,想盡最大的努力滿足母親的願望,這種孝心是難能可貴的。

④最後,我打算怎麼辦?(委屈兒子。)

爲什麼?(大路方便老人,爲了照顧母親,我打算走大路。)

"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隱含了一層什麼意思?(母親年老體弱,我陪她的日子不多了)

最後走大路了嗎?爲什麼?(沒有母親改變了主意。走小路小孩子感興趣,母親愛孫子,想讓孫子高興 )

這反映了母親什麼樣的`情感?(對晚輩關心愛護,對孫子真心喜愛 )

哪一個動作表現了母親的這種感情?(摸摸 )

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二人背得吃力嗎?(不,因爲母親兒子都很輕。)

⑤那麼,爲什麼我們要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呢?

(中年人肩負承前啓後的責任,母親和兒子是生命中最重的砝碼,在每位兒子眼中,母親便是全部,在每位父親眼中,兒子同樣是生命中最重的)

⑥另:散步前,文章還有一段對初春的描寫。找出來,看看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第4段是對初春的描寫。新綠、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覺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喚。正是因爲感受到冬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調由深沉變得歡愉起來。)

【設計理念:問題是思維的發動機,要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必須既要教師用問題加以引導,又要學生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所以這裏雖然設計了一些框架性的問題,卻沒有具體的一步一步的推進程式,因爲過程不應該是完全被設計、被預料的。】

五、寫作方法的指導:以“小”見“大”

教師提示:這篇散文寫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作者有沒有面面俱到,把生活中各種事情都拿來寫呢?作者是怎樣做的?

[或者:教師設問: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呢?(初春全家人散步的事。)本文正是通過散步這樣的小事,表現了祖孫三代人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進而讚美了敬老愛幼這種人類高尚的道德情感。這用的是以小見大的手法。]

結論:“以小見大”的寫作技巧

什麼是“小”?請指出反映一家人互敬互愛的細節?

s: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思考後決定走大路(對母親的尊敬);母親改變主意,(母親喜愛孫子)這些細節描寫,細緻而傳神,表現了一家人互相理解體諒的情感

全篇只寫了“散步”一事,但讀來饒有興味,除了真情動人外,再一個原因就是敘事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入題寫“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予和兒子走在後面”, “散步”已經起步,本該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在這裏起了一個波瀾:“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於愛母之心決定走大路時,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決定發展,母親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這兩處波瀾不僅使記敘擺脫了平鋪直敘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對母親的摯愛,母親對孫子的親情。

什麼是“大”?(課文短短八百字,卻是一曲溫馨雋永的親情之歌、倫理之歌、生命之歌。其思想內涵的三個層面清晰可辨,耐人尋味。)

故事層面:親情。

文章的基本線條是:“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人一塊散步走大路與走小路的分歧“我”母親依從了“我”兒子的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從而寫出了一家人之間的互相愛護、尊重、體貼和理解。

寓意層面:使命感。

《散步》以第一人稱敘述,與其說爲了真實親切,不如說爲了強化主體意識,實現使命感。文中的“我”,一箇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肩負着承前啓後的責任。當 “我”揹着母親,妻子揹着兒子,“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時,覺得“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裏通過特寫鏡頭的定格描寫,強化了中間一代人的主體意識,強化了使命感。

哲理層面:生生不息。

當我們從生命與時空的意義上來審視三代人的“散步”時,卻應該說,這裏還隱含着“生生不息”的哲學道理。尤其是兒子的一個“偉大”發現:散步的三代四口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是生命的延續與發展,具有哲學的色彩。

【設計理念: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是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它的基礎是對文本的學習,因此,它放在對文章的閱讀賞析之後。而且由於在課堂之始已着力於“小”(故事、細節、情節)的指導,此處就着力於對“大”的理解。】

六、讀寫結合,進行仿寫練習

[這一步未必進行,有必要則行之;無必要則刪之。]

仿寫練習一:

依照句子“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我想找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爲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不多了。”寫一段在家庭成員產生意見分歧或矛盾時,“我”的心理活動(請注意,你可能不是決定者,所以不能簡單地模仿)。

仿寫練習二:

我說:“走大路。”(揣摩此時作孫兒的心理,來一段心理描寫)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裏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是水波粼粼的魚塘。(試揣摩此時作奶奶的心理,來一段心理描寫)

七、由一到多,從“多篇”中悟得“一法”

[這一步也是機動,有時間行之,時間不足放到下一課時進行。]

閱讀學生習作《散步》,體會換一角度對家庭生活題材的把握方法,進一步體會“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並且體會文章詳略的處理方法。

教師指導:

1、莫懷戚的《散步》是從一箇中年人的角度來寫的,沈愚的《散步》是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寫的,由於角度的不同,兩篇文章在敘述語氣上有什麼不同?

2、由於“我”的角色由一家之主轉換成需要教育幫助的“孩子”,沈愚的《散步》在詳略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它詳寫了什麼?略寫了什麼?

八、小結:

1、大家要相信一點:好作文就是從平常的生活中來;許多細小的事,只要你能用真情去體味,用匠心去構思,就能寫成非常感人的文章(結合適應性考試的近滿分作文)。

2、對初中生而言,尤其是寫記敘文,“以小見大”不失爲一種有效的好方法。小處要能見細,即要有細節;大處要落實,即不能刻意誇大。

3、這樣的好文章很難得,大家要爭取把它背出來。這是語言材料的積累,如果說作文的技法是建築的設計和建築技術,那麼好文章的朗讀背誦就雖對材料的積累——沒有大理石、花崗岩、好的木材鋼筋,我們怎麼能建造出美麗的高摟呢?

九、作業:

1、完成仿寫的片段;

2、觀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許多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

【設計意圖:真正的作文寫作是第二課時的重點任務,所以,這時的作業主要是爲下一堂課作鋪墊。】

附《散步》板書設計:

母親

散步 “我” 妻子

莫懷戚

兒子

設計理念:板書是一篇文章內容的概括,是直觀感知課文內容的捷徑,更是文章主旨的點睛之筆。所以精心設計板書不僅有利於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更利於對文章主旨的領悟。此板書設計爲“平行四邊形”中間的十字標示出文中的“分歧”,各箭頭既可表示人物關係還可以將文中透露出來的故事層面的親情;寓意層面的使命感;哲理層面的生生不息的意義完全顯示出來。啓發學生深思:一個家庭、一個社會的穩定、和諧來自於哪裏?

初一散步的語文課件 12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朗讀表達中的語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着濃濃的親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孫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讓我們看到他們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心裏頓生出許多感慨。

二、初讀課文

1、快速默讀:

⑴掃除字詞障礙。

⑵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⑶齊聲朗讀課文

2、理清一條線索(談整體感受,可展開,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⑴ “我”勸母親散步;

⑵全家一起散步;

⑶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

⑷ “我”決定委屈兒子;

⑸母親卻依從了孫子;

⑹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親和兒子。

三、再讀探究

1、賞讀一些美句(要求用圈點法圈出自己認爲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裏?)

⑴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⑵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正因爲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

⑶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2、品讀一組奇字(體會它們的巧妙、精練)

──“分歧”、“決定”(大詞小用,透露作者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這件事講一個道理。)

──“挺”、“熬”(流露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3、品讀一個精段(最後一段)

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非穩當不可。象徵着中年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4、感悟一種親情:

兩個假設:第一,如果把老母親冷落在家裏,就帶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會怎樣?第二,母親在走大路,獨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順從了獨生子那會怎樣?

──體味:只有人類纔不但保護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這個人怎麼樣?

──妻子的性情怎麼樣?

──母親的性情怎麼樣?

──兒子的性情怎麼樣?

從中也可看出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多麼幸福。

5、學習一種妙思

⑴ 本文寓理於事,一滴水見太陽,有情節,強調可讀性。

⑵這篇文章以《散步》爲題好不好?請你換一個角度爲本文擬一個標題,並說說你的理由。(小組爲單位討論;標題擬好後,小組互相交流、評判,不求統一,鼓勵創新)

四、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散步》與課後“研討與練習”所附《三代》,你認爲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勵學生的個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參考:兩篇文章主題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散步》是孝順第一,《三代》是寧可自己受傷,也要保護一老一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