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淮中晚泊犢頭古詩譯文及賞析

本文已影響 3.92W人 

《淮中晚泊犢頭》是宋代蘇舜欽的詩。公元1042年(宋仁宗慶曆二年),作者到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一帶旅行,在旅途中寫下這首詩。

淮中晚泊犢頭古詩譯文及賞析

淮中晚泊犢頭

(宋)蘇舜欽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註釋:

① 淮(huái):淮河。

② 犢(dú)頭:淮河邊的一個地名。犢頭鎮,在今江蘇淮陰縣境內。

③ 春陰:春天的陰雲。

④ 垂野:籠罩原野。

⑤ 幽花:幽靜偏暗之處的花。

⑥ 古祠(cí):古舊的祠堂。

⑦ 滿川:滿河。

  翻譯:

春天的陰雲,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

時而可見在那幽靜的地方,有一樹春花正在開得鮮豔耀眼,

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廟下面,

這時候只見淮河上面風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漸漸升高。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小詩,作者借春日晚景的描繪,抒發了自己孤獨寂寞的情感。

如果把這首小詩比作一幅暮春鄉村的風景畫,那麼詩的一二句首先潑墨鋪寫了這幅畫的底色和背景。這是一個春草青青的季節,但沒有一點春天的生氣和溫馨,而是陰雲低垂,籠蓋四野,偶爾看到一樹鮮明的春花在暮色中也顯得十分的幽暗。春天的草和花應該說是最美好的,卻爲晦暗和陰雲垂蓋,實在讓人感到可惜和不公平。在迷濛的底色中我們看到懷才不遇的作者本人和腐敗黑暗的社會現實。因此我們說這令人喘不過氣來的天氣裏,這讓人煩躁不安的暮色中飽含了詩人無限的愁情和憂思。

在這樣的.背景上,一條孤獨無伴的小船停泊在古老恐怖的古廟旁,悽風苦雨,滿川迷濛,詩人夜不成寐,在黑暗中呆望着春潮暗漲。這裏“孤舟”無疑就是詩人自比,而“滿川風雨”則是坎坷人生的象徵。虛實結合,字裏行間滿溢作者的孤獨寂寞之情。

欣賞這首絕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間動靜關係的變化。日間船行水上,人在動態之中,岸邊的野草幽花是靜止的;夜裏船泊牧犢頭,人是靜止的了,風雨潮水卻是動盪不息的。這種動中觀靜,靜中觀動的藝術構思,使詩人與外界景物始終保持相當的距離,從而顯示了一種悠閒、從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風度。

全詩四句,無一句不寫景,無一句不寄情,雖然色調有點晦暗低沉,但情真意切,語言精當,清新可誦,所以後人皆視之爲寫景小詩的代表作。

  賞析二:

這首小詩題爲“晚泊犢頭”,內容卻從日間行船寫起,後兩句纔是停滯不前船過夜的情景。

詩人敘述中所見的景象說:春雲佈滿天空,灰濛濛地籠罩着淮河兩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與空中陰雲上下相映。這樣陰暗的天氣、單調的景色,是會叫遠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邊不時有一樹野花閃現出來,紅的,黃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鮮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陰雲,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說是船行所見,何以見得呢?這就是“時有幽花一樹明”那個“時”字的作用了。時有,就是時時有,不時地有。野花不是飛鳥,不是走獸,怎麼能夠一會兒一樹,一會兒又一樹,不時地來到眼前供人欣賞呢?這不就是所謂“移步換形”的現象,表明詩人在乘船看花嗎?

天陰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風,眼看就會下雨,要趕到前方的碼頭是不可能的了,詩人決定將船靠岸,在一座古廟下拋錨過夜。果然不出所料,這一夜風大雨也大,呼呼的風挾着瀟瀟的雨,飄灑在河面上,有聲有勢;河裏的水眼見在船底迅猛上上漲,上游的春潮正龍吟虎嘯,奔涌而來。詩人呢?詩人早已係舟登岸,穩坐在古廟之中了。這樣安安閒閒,靜觀外面風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豈不是很快意的嗎?

欣賞這首絕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間動靜關係的變化。日間船行水上,人在動態之中,岸邊的野草幽花是靜止的;夜裏船泊牧犢頭,人是靜止的了,風雨潮水卻是動盪不息的。這種動中觀靜,靜中觀動的藝術構思,使詩人與外界景物始終保持相當的距離,從而顯示了一種悠閒、從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風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