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白居易古詩《鳥》賞析

本文已影響 3.95W人 

白居易的《鳥》這首詩借描寫動物,提醒人們要愛護它們,充分體現出了詩人對動物的憐憫之情,表現出詩人的善良、仁愛之心。接下來小編蒐集了白居易古詩《鳥》賞析,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白居易古詩《鳥》賞析

白居易

誰道羣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註釋

①道:說。

②莫:不要。

③子:小鳥。望:盼望。

譯文

誰說這一羣小鳥的生命微小,與和所有的生命一樣它們都是有血有肉。

勸你不要打枝頭的鳥,幼鳥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鳥回來。

賞析

詩人白居易在這一首詩中發出勸戒之聲,勸導人們愛惜鳥類,表現出詩人的善良、仁愛之心。

白居易深受儒、道、佛的影響,與儒者論理,與居士論道,與佛家論經。如果說李白是世間的精靈,隨性而爲;白居易就是入世的苦行僧,兼濟天下,仁義無邊,又在知足中尋求解脫。

據說洛陽紙貴,據說長安居不易,白詩人曾是高傲的才子,後來與得道高僧相交,長期感其心理其情,白居易逐漸明白世間的生靈都有同樣的生命,本沒有貴賤之分。一首簡單易懂的《鳥》,把鳥兒的生命看得與人的生命一樣,人不可以爲自己強,而任意決定小鳥的生死。

如果說自然界的定義是生靈皆平等,那麼人類社會的規則強化萬物爲三六九等。白詩人聽高僧說,惡雖小不可爲,善雖小必爲。他曾經以爲的生命不平等,終於轉化爲自然界的萬物平等。此詩說的是鳥,其實喻義着現實社會,皇家貴族性命高嗎?貧窮百姓生命微乎?都是一樣的皮肉,都有母子情深,詩人希望社會充滿愛和歡樂。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祕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爲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拓展:白居易作品的主題

題材集中是白居易諷喻詩的藝術特色之一。白居易他一般只選擇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個主題,“一吟悲一事”,主題非常明確。爲使主題更明確傳達給讀者,或詩題下加小序點明主題,或“卒章顯其志”突出主題。其次,白居易詩的藝術特色還表現在刻畫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徵,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但白居易詩的詩意並不淺顯,他常以淺白之句寄託諷喻之意,取得怵目驚心的藝術效果。《輕肥》一詩描寫了內臣、大夫、將軍們赴會的`氣概和席上酒食的豐盛,結句卻寫道:“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這是一幅多麼慘烈的情景。

閒適詩和諷喻詩是白居易特別看重的兩類詩作,二者都具有尚實、尚俗、務盡的特點,但是在內容和情調上卻很不相同。諷喻詩志在“兼濟”,與社會政治緊相關聯,多寫得意激氣烈;閒適詩則意在“獨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與元九書》),從而表現出淡泊平和、閒逸悠然的情調。

白居易的閒適詩在後代產生很大影響,其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閒的意緒情調,都曾屢屢爲人稱道,但相比之下,這些詩中所表現的那種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閒適”思想,以及歸趨佛老、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因與後世文人的心理較爲吻合,所以影響更爲深遠。如白居易有“相爭兩蝸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來飲酒七首》其七)、“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對酒五首》其二)的詩句,而“後之使蝸角事悉稽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號論,“醉翁、迂叟、東坡之名,皆出於白樂天詩云”(龔頤正《芥隱筆記》)。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蘇文忠公不輕許可,獨敬愛樂天,屢形詩篇。蓋其文章皆主辭達,而忠厚好施,剛直盡言,與人有情,於物無着,大略相似。謫居黃州,始號東坡,其原必起於樂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詩話》)凡此種種,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詩的影響軌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