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詩詞名句

清明詩及意思

本文已影響 1.42W人 

《清明》這首詩描寫清明時節的天氣特徵,抒發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緒和希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詩及意思,歡迎閱讀。

清明詩及意思

原文:

清明

作者: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註釋

①清明――我國傳統的掃墓節日,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

②欲斷魂――形容愁苦極深,好像神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

③借部――請問。

賞析

要弄清楚這首詩,就要先弄清楚清明、寒食節、掃墓的關係。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就是說“清明”一開始只是一個節氣,而並非是節日。

掃墓成爲正式禮儀是唐朝的事情。唐明皇在開元二十年下令:“寒食上墳,禮經無文,近世相傳,已成習俗,應該允許,使之永爲常式。”也就是說在古代掃墓的“法定日期”是寒食節,而不是“清明節”。需要明確的是把“清明”作爲“清明節” 應該是唐朝以後的事了。

由於寒食節大多是在清明的前一天,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就“稀裏糊塗”地把寒食、清明合二爲一了。至於爲什麼到現在真正的“掃墓節”——寒食節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清明節凸顯出來,就連專門研究民俗的專家也無從考證了。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這在我國衆多的傳統節日中是獨一無二的。

這首詩所描寫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齊全,婉如一篇小小說。整首詩處在一個動態的情景之中,體現在詩句中的“雨紛紛”、“行人”、“借問”、“遙指”以及對話部分,每個詩句都是一個活動的場景,貫穿起來就是一個情景劇。“紛紛”交待的是春雨的意境,然而這一天恰恰是清明,是人們按照習俗上墳掃墓的清明節,因此就有了那位雨中行路者“欲斷魂”的心情,接下來便是一問一答,全詩可謂是“有聲有色”。

“清明時節雨紛紛”交待的時間和場景,“路上行人慾斷魂”直點“行人”當時的心境。天氣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澆愁,當然是很自然的事。“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問一答的簡單對話,情景十分生動,增加了詩歌的跳躍性和動感

這首詩語言通俗直白,沒有難懂的地方,音節和諧自然,情景清新生動,境界優美,富有詩情畫意。第一句是“開”,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是“承”,交待了人物及其心境;第三句是“轉”,引出了對話,並且想“借酒消愁”;第四句是“合”,是第三句回答,讀到這兒,讓人有一種意猶未盡之感,覺得後邊應該還有故事要發生。

作者介紹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祖居長安南郊樊川,又稱杜樊川。大和二年 (828)年進士,爲弘文館校書郎。 歷參沈傅師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及牛僧孺淮南節度使幕府。入爲監察御史。 武宗時,出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宣宗時,爲司勳員外郎,終中書舍人。

世稱杜司勳。工詩、賦、古文。詩學杜甫而有獨創,骨氣豪宕,風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絕,爲晚唐大家。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詩》存詩八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