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詩詞名句

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5篇

本文已影響 3.25W人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麼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5篇

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1

內容摘要:古詩詞教學是學生加強文學藝術修養,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古詩詞教學中應當強調美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主要方法有音韻美;體會情感,浸潤人性美。

關鍵詞:創設情境 意境美 音韻美 人性美

古詩詞以其精煉的語言,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愫傳唱千年不衰,成爲中國文化史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其感情真摯動人,其詞藻耐人琢磨。因此,學習古詩詞是學生加強文學藝術修養,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那麼,對於古詩詞的教學,哪些是有效的策略?我認爲應當強調美育在古詩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如能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欣賞古詩詞的語言美、聲韻美去認識從中表達的意境美,進而體驗、感悟詩人的心靈美,這不僅對於陶冶性情,發展觀察力和想象力,豐富詞彙很有好處。

一、創設情景,激發品讀興趣

教師應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以誦讀爲主線,串聯感受、理解、領悟與擴展,始終把學生的吟誦能力、感悟能力、表達能力、鑑賞能力和創造能力放在首位;示範引導,創設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參與,互動合作,開放發散,拓展創新,讓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養和諧發展。不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而是通過學生自由的聯想與想像去感悟詩歌的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情趣,創設情景是現代教育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協助學生儘快掌握課文內容。但它也有一個缺陷,往往會造成學生對課文情景認知的單一性。實際上很多人同讀一首詩,其腦海中造成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比方《遊子吟》這首詩,有的學生想像的意境是兒子睡在牀上,母親在牀邊燈光下給兒子縫衣服;有的想像的意境是兒子在燈下看書,母親在燈光前縫衣服;還有的人想象到意境則是兒子到臨行時穿着衣服,母手拿針線在兒子身上縫補。因此,依照創設情景與自主感悟相結合的原則,兩個方面各取所長,以補其短,以此取得古詩詞教學的最佳效果。

二、情景交融,體味意境美

王之夫在《姜齋詩話》中所說的“情景名爲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所以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這些古詩詞時,就要特別注意這種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一體的特點,使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意境美。

首先,品析名句。寫作講究鍛字煉詞,作者將其萬千心緒凝於詩詞等作品中。抓住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當時迸現的情感,體會煉詞煉字之妙境。師生在研讀過程中,適當滲透“以詩解詩”的方法,學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鍛字、煉詞、用句等寫作能力,更能縱橫聯繫,加強古詩之間的相互理解。師可示範以其法賞詩: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一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這兩句寫當前所見,本是風狂花盡,一片淒涼,但卻避免了從正面描寫風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是用“風住塵香”四個字來表明這一場小小災難的後果,則狂風摧花,落紅滿地,均在其中,出筆極爲蘊藉。而且在風沒有停息之時,花片紛飛,落紅如雨,雖極不堪,尚有殘花可見;風住之後,花已沾泥,人踐馬踏,化爲塵土,所有餘痕,但有塵香,則春光竟一掃而空,更無所有,就更發爲不堪了。

此種開筆,最爲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神似,不僅擴大了詞的容量,而且情由千回萬轉後,驀地噴薄而出,具有震撼人心之力。當然,這不僅僅是一般的傷春,而是寓寄着詞人漂泊零落、紅顏遲暮的身世之慟。首句陡起,次句平接,由景而入:“日晚倦梳頭。”詞人面對花盡春去之景,心灰意懶,所以雖然日上三竿,仍無心梳洗打扮,來反映主人公的情意闌珊。

當學生聽至此處時,陶醉其間,被古人鍛字煉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這以詩解詩的方法更是讓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組各抒己見,高談闊論來試着體會、品味、解析其它優秀詩詞了。

其次,抓住詩中意象鑑賞詩歌。意象就是出現在作品中的主觀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個體形式存在,多個個體聯接起來的整體,便是我們常說的意境。閱讀時應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徵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後作整體理解,體會意境。

三、深入感受,再現音韻美

要理解古詩詞的思想感情,享受音韻美,培養朗誦技巧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所以應將朗讀貫穿於教學的始終,反覆吟誦。如“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要啓發學生用輕讀讀出月下的靜謐,用延長的拖音品味閒適、恬靜的氣氛。一開始可以有意識地讀得誇張一些,其中,可以教師範讀,可以自由練讀,可以互讀互評,可以配樂營造氣氛,可以配圖加強直觀等等,形式不拘,力求多樣。這一環節,應讓學生大膽地、興味盎然地去吟讀。在多遍初讀之後,讓學生閉目暝想,並把所讀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然後演演詩人當時的.神情舉止,說說詩中描繪的山川景物,談談腦中閃出的特寫鏡頭,教師要珍視學生在初讀中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初步感知,走近詩人,走近詩境。

教學的過程中,記憶力好的同學,背得要快些,記誦得數量要多一些;記憶力稍差一點的學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數量要少些。一部分語感好的同學,讀得就好些,語感差一點的同學,讀得就不會那麼好。對待讀得不理想同學,教師應該耐心指導,並且還要表揚他“讀得很認真”或“很有感情”等等。對這些情況,教師要正確對待,要承認差異,個別沒有完成任務的同學,教師也要予以表揚,予以鼓勵。

四、體會情感,浸潤人性美

古人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它對培養學生辨別真善美的能力和陶冶情操起着重作用。杜牧的《江南春》處處寫景:鶯歌燕舞,柳綠桃紅,山清水秀,酒旗春風……但詩人並未陶醉於大好的春光當中,結句通過一幅煙雨迷茫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感傷時事、憂國憂民的深情。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一個“更”字寫出了對老朋友分別後無限的牽掛和思念,收到了“一字千鈞”的效果。李賀的《雁門太守行》中的“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將士們爲保家衛國寧願獻出寶貴生命的高尚人格氣貫長虹。而《春望》和《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更讓我們感受到了杜甫憂國憂民的人性美,尤其《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詩人多次在詩裏展現過願爲拯救蒼生而犧牲自己的偉大情懷,而這首詩之所以感人,就是因爲‘各使蒼生有環堵’(《寄柏學士林居》)的願望來自他痛苦生活的體驗,他也曾在其他詩裏多次表現出推己及人的可貴精神,而這裏表露的卻不是爲了一己的安定和幸福。爲了窮苦人的幸福,他可以獻出自己的一切,哪怕‘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其高尚的人格美能夠讓學生刻骨銘心。

新課程標準對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師應遵循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濃厚興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習慣,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閱讀和鑑賞古詩詞的水平,提升學生的文學品位,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古詩詞的無窮魅力。

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2

首先,我們應該弄清楚“初步鑑賞淺易的古代詩詞”這一要求的具體內涵:“初步”意味着難度不會太大;“鑑賞”意味着不同於一般的閱讀,即:要在理解古詩詞內容的基礎上,能從詩詞鑑賞的角度,對主題、形象、情感、語言等進行賞析;“淺易的”意味着所選篇目會比較短小、易懂,如五絕、七絕等。基於這樣理解,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和複習階段可重點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掌握課本內容,打實基礎

要培養起自己的古詩詞鑑賞能力,首先必須學好課內的古詩詞。與過去的古詩詞學習相比,我們不僅要能多讀成誦,準確無誤地理解作品內容,還要能有意識的用鑑賞的眼光去品賞作品,並把有關鑑賞的知識在課本中點劃圈鉤,以便日後複習。

學好課內的古詩詞,絕對是形成鑑賞能力的基礎,特別是對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定要做到重點把握。比方類似下面的這些古詩詞,就很值得我們在學習時細細地品讀,並認真記錄、積累相關鑑賞古詩詞的方法和文化。

古詩分類:

古體詩(古風):古詩、楚辭體、樂府詩、歌行體。《長歌行》

詩絕句《江南春》《泊秦淮》

近體詩(格律詩)起承轉合

(五言、七言)律詩(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黃鶴樓》

1、按音律形式分婉約派:代表李清照《醉花陰》

詞:有單雙調之分,都有詞牌。

豪放派:代表蘇軾《江城子》“蘇辛”

曲:《天淨沙秋思》(小令)

敘事詩《石壕吏》

2、按表達方式分抒情詩《春望》《月夜》《泊秦淮》《江城子》

哲理詩《長歌行》《論詩》

山水田園詩《過故人莊》《滁洲西澗》

戰爭邊塞詩《使至塞上》《涼州詞》

懷古詠史詩《赤壁》

3、按題材內容分寫景抒情詩《浣溪沙山下蘭牙短浸溪》

詠物言志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即事感懷詩《泊秦淮》

贈友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

它們的特點分別是:

①山水田園詩: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②戰爭邊塞詩: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宏渾,筆勢豪放。

③懷古詠史詩:懷古詠史詩往往以歷史典故爲題材,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④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於不滿現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後描寫的景物之中,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其風格清新自然。

⑤詠物言志詩:以某一物爲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徵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託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⑥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⑦贈友送別詩: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藉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例如:七年級上冊

過鬆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過一山攔。

(1)末句的“放過”和“攔”用得精彩,爲什麼?請簡要分析。

(2)本詩表達了怎樣的人生哲理?概括回答。

(3)整首詩是怎樣來表現這個深刻哲理的?請做具體分析。

這是一首哲理詩,寫得通俗易懂,很有特色。圍繞詩後的三個習題,我們可以瞭解這一類詩歌的鑑賞特點。第一題是品味特別有表現力的字詞——“放過”和“攔”,這兩個詞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寫出了山山相連的特點,寫得生動,富有情趣。第二題側重對全詩內容的把握,即人生哲理——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問題解決了,又一個問題出現在眼前,周而復始,永無止境。第三題則從整首詩的表現特點來設問,即用“行山路”這個意象來隱喻“人生充滿矛盾”的這一哲理,這是哲理詩常用的表現手法。

再如,八年級上冊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戌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詩中“僵”與“孤”,寫出了詩人當時怎樣的處境?它們在詩中有什麼作用?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願望?簡要回答。

(3)作者的這個願望可以從哪些字詞見出?又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表現的?

以上第一、二題跟前一首詩類似,側重語言的品味和主題理解。第一題“僵”、“孤”意爲臥病在牀,孤苦無助,其作用是以“僵臥孤村”來反襯“不自哀”,更顯其志堅定不移,

第二題,本詩表達了作者要爲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願望。

第三題則涉及古詩詞鑑賞的其他一些特點。前一問需要我們平時有意識地積累一些古詩詞中,常被用來暗示、象徵某種含義的有代表性的詞語,如詩中的“戌”“輪臺”“鐵馬”“冰河”就往往被用來暗示邊塞、戰爭等含義,這些典型詞語的積累很益於我們去把握這一類詩詞的內涵。第二問則涉及古詩詞寫作中另一種常用的方法,即作者通過夢境曲折地來表達自己的願望。

再如八年級下冊

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

1.對這首詩內容及意境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A.詩人起筆不落俗套,從相見之難落筆來襯托別離時的痛苦。

B.詩人借窗外百花凋零的景象抒發相思的悽惻之情。

C.詩中尾聯運用了典故,這是詩人藉以安慰自己,表達希望能夠再與親人相見的情感。

D.作者寫此詩其實不在寫情,而是爲表達被貶謫的痛苦與鬱悶。

2.詩中第二聯用了比喻的手法,其中有一字還運用了諧音,是哪一字?諧什麼音?結合全詩可以看出作者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李商隱的《無題》是一首詠歎忠貞愛情的經典之作。結合提問,我們也能從本詩中瞭解許多詩歌鑑賞的角度、技巧及應注意的問題。如,第一題的A項中就涉及到古詩詞中襯托手法,B項中的借景抒情的手法,C項的典故運用和第二題中諧音使用,無不是古詩詞寫作時經常使用的方法、技巧。D項則體現爲對詩歌內容的整體把握,其中的“表達被貶謫……”還需要欣賞者對作者的生平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因爲李商隱雖然終身潦倒,但無被貶謫的經歷。這就告訴我們瞭解作者的生平情況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我們在鑑賞古詩詞時應引起重視的一個問題。

以上三首詩叢不同角度給了我們鑑賞古詩詞的啓示,所以,我們確實只有先學好課本中的古詩詞,並在學習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纔能有助於我們打下一個古詩詞鑑賞的堅實的基礎。

二、整理積累規律,學會方法

除了學習階段打下良好基礎外,複習階段的整理提煉也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整理提煉,有意識地重溫並積累一些古詩詞鑑賞方面規律,乃是培養古詩詞鑑賞能力的關鍵。

7----9年級全六冊課本中共有古詩詞89首,1----6冊中分別有15、10、17、20、15、12首。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分類整理。如:

三、主題歸納

內容/情感題目作者朝代

送別詩,表達依依不捨之情,或勸勉友人樂觀開朗的感情。《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離別之詩,抒發對家鄉的思念。《渡荊門送別》李白唐

《次北固山下》王灣唐

別後對家人,對朋友的思念。《夜雨寄北》李商隱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唐

《水調歌頭》蘇軾宋

《武陵春》李清照宋

《望江南》溫庭筠宋

《蒹葭》《詩經》春秋

《無題》李商隱唐

表達思歸之心,羈旅之愁。《天淨沙秋思》馬致遠元

表達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抒發歷史興亡之感。《赤壁》杜牧唐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元

表達對戰爭的厭惡,對和平生活的嚮往。《石壕吏》杜甫唐

《春望》

對統治者的批判,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觀刈麥》白居易唐

《泊秦淮》杜牧唐

對田園生活的嚮往,表達閒適恬淡的心情。《歸園田居(其三)》陶淵明東晉

《飲酒(其五)》

《遊山西村》陸游宋

《西江月》辛棄疾宋

表達憂國之思、報國之志、憂民之心。《過零丁洋》文天祥宋

《已亥雜詩》龔自珍清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杜甫唐

《漁家傲》范仲淹宋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宋

《雁門太守行》李賀唐

《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宋

即景抒情/言志《登飛來峯》王安石宋

《望嶽》杜甫唐

《使至塞上》王維唐

《觀滄海》曹操三國

抒發對自身遭遇的感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唐

《行路難》李白唐

《相見歡》李煜唐

抒發對春天等美好景物的喜愛之情。《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唐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表現對年華已逝,好景不長的感傷。《浣溪沙》晏殊宋

對國事的關心,代父從軍的敘事詩《木蘭詩》《樂府民歌》南北朝

表達對愛情、理想的追求。《關雎》《詩經》春秋

四、典故歸納

古詩詞很講究用典,因爲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詩詞的容量增大,表達更生動、更典雅、更含蓄,收到言簡意豐的效果。古詩詞中的典故和所要表達的思想常常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熟記典故是我們理解古詩詞的重要途徑之一。現將七――九年級含典故的詩句歸納如下:

1、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典故:聞笛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司馬氏集團而被殺,向秀經過嵇康故居時,聽見有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於是作《思舊賦》。爛柯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裏,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了。在詩中的意思和作用:詩人是借這兩個典故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後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迴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2、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後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詞中意思和作用:詞人在這裏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徵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爲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詞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鄉與憂國、報國之情交織在一起。

3、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親射虎,看孫郎——孫郎即孫權,《三國志》記載孫權在一次出行中,坐騎爲虎所傷,他鎮定地在馬前擊斃了老虎。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詞人的意思是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挽弓馬前射虎,這突出地展現了作者雖年紀已經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氣。

4、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遣馮唐——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爲雲中太守,抵禦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後來,文帝採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雲中去赦免魏尚。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這裏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達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

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射天狼——天狼星,據《晉書天文志》說是“主侵略”的。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這裏用以代指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詞人在這句中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抵禦入侵者,建功立業的決心。

6、八百里分麾下炙,……馬作的盧飛快(《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典故:八百里——指牛。《世說新語汰侈》載:晉王愷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後世詩詞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盧——良馬名。據《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載,劉備在荊州遇險,他所騎的的盧馬“一踊三丈”馱他脫險。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形象的描寫了軍旅的生活和表現了抗金將士的英雄氣概。

五、意象歸納

意象是詩歌藝術的精靈。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寄託了詩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獨特的藝術形象)。

意象情感/思想例句及出處

飲酒多表達豪情、悲愁、苦悶和鬱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2、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醉花陰》李清照)

3、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李白)

4、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漁家傲》范仲淹)

5、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6、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浣溪沙》晏殊)

羌笛多傳達離別之苦、相思之情和內心的孤寂。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

1.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2.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漁家傲》范仲淹)

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王之渙)

折柳“柳”與“留”諧音,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殘月、明月、新月、玉盤在許多詩人筆下都是思鄉、念親的標誌,多傳達離愁別恨、寂寞思歸之情。

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2、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楓橋夜泊》張繼)

4、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渡荊門送別》李白)

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無題》李商隱)

流水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

1、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短歌行》曹操)

斜陽、夕陽、落日多傳達淒涼失落、蒼茫沉鬱、懷古幽情。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王維)

2.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漁家傲》范仲淹)

3.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望江南》溫庭筠)

4.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浮雲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風、霜、煙多傳達哀怨、惆悵、悽苦、蒼涼等情思。

1.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崔顥)

2.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雁門太守行》李賀)

3.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武陵春》李清照)

4.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落花

落紅殘紅多傳達青春易逝、人生無常的深沉喟嘆和哀愁。

1.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武陵春》李清照)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晏殊)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龔自珍)

鬆堅貞高潔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贈從弟》劉楨)

梅傲霜鬥雪,不怕打擊挫折,純淨潔白。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陸游)

菊堅貞高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陶淵明)

萍多傳達惆悵和哀愁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過零丁洋》文天祥)

梧桐淒涼悲傷的象徵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相見歡》李煜)

草木多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2、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觀滄海》曹操)

杜鵑

子規淒涼哀傷的象徵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鴻雁青鳥多傳達相思相愛、離愁、孤寂的情思。

1、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無題》李商隱)

2、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次北固山下》王灣)

舟表達離情別緒、思鄉、愁苦之情。

1.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2.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渡荊門送別》李白)

3.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次北固山下》王灣)

五、蘊含人生哲理的詩句歸納

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王灣《次北固山下》

2)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說明站得高望得遠的道理。說明要有藐視和壓倒一切困難的雄心和氣概,纔能有所作爲的人生哲理。杜甫《望嶽》陸游《遊山西村》

3)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用來形容進入一個別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絕處逢生的情景。

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表達了任何腐朽勢力都不可逆轉歷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將茁壯成長的思想。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錯綜複雜,不易辨清真相。《木蘭詩》

(6)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抒發歷史興亡之感,蘊含機遇造人的哲理。杜牧《赤壁》

(7)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蘇軾《水調歌頭》

(8)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站得高看得遠。王安石《登飛來峯》

三、適當課外操練,強化能力

當以上兩方面都完成了,我們可以通過做一定量的課外古詩詞練習來檢驗和強化能力。做這些練習時還要注意幾點:

1、知人論世。人:作者。瞭解作者的經歷、境遇、創作風格、文學素養等。世: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包括整個社會大背景,以及詩人當時的個人處境(境遇)。注意作者的不同風格:李白:清新飄逸;杜甫:沉鬱頓挫。

2、分析主題,把握主旨——內容美、情感美

3、整體把握詩歌的意境——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和諧統一的結果(情景交融)。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描繪出一種清新自然安逸美好的農村生活圖景,使讀者感受到詩人超脫塵世、淡泊寧靜的心境。

4、品味語言、注意錘鍊字句——語言美注意詩歌的語言特點,分析修辭手法的運用,欣賞用得精練的字。

5、理解詩歌的表現手法。託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諷今,直抒胸臆,烘托,對比,比興,象徵,以靜寫動,虛實想映,修辭手法的運用等。

以上對中考古詩文複習的一點初淺看法,僅供各位同仁參考,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3

內容預覽:

38首古詩鑑賞

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⑵醉⑶春煙。

兒童散學⑷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⑸。

【註釋】

⑴ 村居:住在農村。

⑵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學:放學。

⑸ 紙鳶yuān : 鳶:老鷹。紙鳶:風箏。

【題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詩人高鼎。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學後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方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裏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讚美。

【賞析】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讀了這首詩,我們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的美麗春景,分享着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第一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着,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着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裏醉得直搖晃。

第二句寫的是人物活動。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着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爲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註釋】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盪。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陰的樹。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鳴:叫。

【參考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作者簡介】

袁枚(1719~1798),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詩人,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爲“乾隆三大家”。

【賞析】

野外林陰道上,一位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也不知有什麼開心事兒,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響,整個樹木全給他驚動了。

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着高高的樹梢。“知了,知了,知了……”樹上,一隻蟬兒也在扯開嗓門,自鳴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將蟬兒捉一手呢!

這情景,全被詩人看在眼裏,寫進詩中。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後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麼專注啊!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至於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自己去想象吧。

遊園不值 葉紹翁

應 憐 屐 齒 印 蒼 苔 ,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開 。

春 色 滿 園 關 不 住 ,

一 枝 紅 杏 出 牆 來 。

古詩詞作者背景

葉紹翁(生卒年不詳),南宋詩人。長期隱居錢塘西湖,《遊園不值》廣爲傳誦。

【註釋】

不值:沒有遇到主人。

屐:一種木頭鞋,底下有齒,可以防滑。

小扣:輕敲。

柴扉:用樹條編扎的簡陋的門。

古詩詞今譯

園主人該是怕木屐齒踩壞了蒼苔,爲什麼客人輕敲柴門久久地不開。那滿園的美麗春色怎能關閉得住,一枝紅色杏花已經早早探出牆來。

古詩詞名句賞析--“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以“遊園不值”爲題,本是說自己遊園的目的沒有達到。可是詩人卻由此生髮感想。他想,這可能是因爲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怕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因此纔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短短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也寫出了他那一片憐春惜春的情懷!但這首詩更爲膾炙人口的還是後兩句。柴門雖然不開,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你看一枝紅杏探出牆頭,不正在向人們炫耀着春天的美麗嗎?“關不住”、“出牆來”,簡單的幾個字,寫出的並不僅僅是園中美麗的春色,還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寫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儘管主人沒有訪到,但作者的心靈已經被這動人的早春景色完全佔滿了!。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詩意:

到底還是六月的西湖最美,風光與其他時候大不相同。蓮葉接天一望無際的碧綠,荷 花映日呈現出異樣嬌紅。

作者簡介:

楊萬里,南宋江西吉水人。著名詩人,與陸游、范成大等齊名。一生作詩二萬多首,流傳下來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的詩構思新巧,風格清新活潑 ,平易自然。語言通俗曉暢,自成一家。 曉出 : 早晨走出。

註釋:

淨慈寺 : 西湖邊上得一個著名佛寺。

林子方 : 作者的朋友。

畢竟 : 到底。

西湖 : 在浙江省杭州市區西。

四時 : 四季。

別樣 : 特別,異常

賞析: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讚歎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衝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作者: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作者】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大文學家、大藝術家,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對後世影響很深。他的詩詞,揮灑自如,明快豪放,善於運用新鮮的比喻描寫山水景物,善於從常見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注詞釋義】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樓:又名“看經樓”。五代時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邊昭慶寺前。

醉書:喝醉酒時所寫。

翻墨:指黑雲籠罩,翻滾如墨。

遮:遮蔽,遮蓋。

白雨:雨很大,看過去白花花的。

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濺起的雨滴像亂蹦亂跳的珠子。

卷地:大風翻卷着從地上吹來。

水如天:遠遠望去,水天一色,連成一片。

【古詩今譯】

烏雲翻滾像潑灑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點似珍珠亂蹦亂跳竄上船。卷地而來一陣大風忽然間把雨吹散,風雨後望湖樓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名句賞析--“白雨跳珠亂入船。”

這首詩歌,作者描寫了自己在望湖樓上飲酒時所見到的西湖山雨欲來和雨過天晴後的景色。作者先從暴雨臨前寫起,其景象是天上黑雲翻滾,就像濃濃的墨汁在天邊翻轉,遠處的山巔在翻騰的烏雲中依稀可辨,這個時候,如注的驟雨就已經來到。大雨裹挾着白色的雨點砸在船上,水花四濺,彷彿千萬顆珍珠,從天上傾倒而下。正在人們感受暴雨的壯觀場面的時候,一陣狂風席地捲來,一下子吹散了烏雲和大雨。雲開日出,望湖樓下水面平靜如鏡,空氣清新,遠遠望去,水天一色。詩人善於渲染氣氛,從陰雲壓近湖面、急雨驟降的壯闊,寫到煙消雲散,雨過天晴,用筆跌宕起伏,而又從容不迫,描寫天氣變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頗有戲劇性場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亂入船”一句,最爲傳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賞這首詩,他50歲時再到杭州,特意又寫詩說:“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足見他對這首詩的喜愛。

【賞析】

①望湖樓--在杭州塘門外西湖邊。

夏天的西湖,忽而陰,忽而晴,忽而風,忽而雨,千姿百態,分外迷人。這首小詩就是描寫乍雨還晴、風雲變幻的西湖景象的。

前兩句寫雲、雨:墨汁一般的濃雲黑壓壓洶涌翻騰而來,還沒來得及遮住湖邊的山巒,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腳敲打着湖面,水花飛濺,宛如無數顆晶瑩的珍珠,亂紛紛跳進遊入的船艙。“黑雲翻墨”和“白雨跳珠”,兩個形象的比喻,既寫出天氣驟然變化時的緊張氣氛,也烘托了詩人舟中賞雨的喜悅心情。

第三句寫風:猛然間,狂風席捲大地,吹得湖面上剎時雨散雲飛。“忽”字用得十分輕巧,卻突出天色變化之快,顯示了風的巨大威力。最後一句寫天和水:雨過天晴,風平浪息,詩人舍船登樓,憑欄而望,只見湖面上無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樣的明淨,一色的蔚藍。風呢?雲呢?統統不知哪兒去了,方纔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發生似的。

詩人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瀉、風捲、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讀起來,你會油然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自己也在湖心經歷了一場突然來去的陣雨,又來到望湖樓頭觀賞那水天一色的美麗風光。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註釋]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現在江蘇省長江北岸,揚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長江南岸,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市。

4. 鐘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數重:幾層。

6. 綠:吹綠了。

7. 還: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裏。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詩以“泊船瓜洲”爲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麼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層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爲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爲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裏行間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

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4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①,邀我至②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③。

開軒④面場圃,把⑤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註釋】①雞黍:指燒雞和黃米飯。②至:到。③斜:迤邐遠去,連綿不絕。④軒:有窗戶的長廊或小屋。⑤把:端着,拿起。

1.給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雞黍( ) 郭外斜( ) 面場圃( ) 重陽日( )

2.解釋下面的字、詞。

故人:__________ 邀:__________ 且:__________

3.孟浩然,_____代著名詩人。以寫山水田園詩爲主,與另一位田園派詩人__________合稱爲“王孟”。

4.關於這首詩所表達的主客間深厚的情誼和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有人認爲是最後兩句詩集中表達出來的',有人認爲是貫穿全詩,說說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shǔ xiá pǔ chóng

2.老朋友。 準備。 邀請。

3.唐 王維

4.我認爲是貫穿全詩的。本詩先寫老朋友的邀請,再寫優美的環境,使朋友聚會心情暢快,充分地表達了兩人的情誼以及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意思對即可)

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5

1《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眺望蒼茫的大海。水波多麼洶涌澎湃,山島高高的聳立在水中。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木,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的很茂盛。水面上吹起蕭瑟的秋風,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雄偉的太陽和皎潔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燦爛的銀河,好像出自大海里。(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悅高興到了極點,用這首詩歌來抒發自己的心願志向。

賞析: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表達詩人博大的胸懷和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互文的手法,虛景,詩人借豐富的想象,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最能表達詩人博大的胸懷和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

2《次北固山下》王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譯文:漫漫的旅途遠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綠的江水中前行。潮水漲滿之時,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一帆高掛。夜將盡未盡的時候,一輪紅日從海上升起,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家信已傳達到哪裏呢?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陽。

賞析:詩人即景抒情,抒發了旅途中的思鄉之情。

①“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最能表達思鄉之情。

②“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將“生”和“入”擬人化,“日”和“春”作爲新生的美好事物。蘊含着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哲理。表現時光匆匆身在他鄉的遊子的思鄉之情。③“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對偶,是以小景來襯托大景的波平寬闊。

3《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譯文: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春天來了,湖面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處早出的黃鶯爭着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着春泥在築巢。繁茂而多彩繽紛的春花隨意分散着,自然清新,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遊覽不夠,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賞析: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對早春的熱愛和喜悅之情。

①“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早和新從動物的角度寫出了早春的特點。爭和啄寫出了春光的寶貴和鳥兒們忙碌的動態。鶯歌燕舞的場景富有活力和生機。詩人對早春的熱愛和喜悅之情。

②“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漸和沒從植物角度寫出了早春的花草繁茂的景象。詩人對早春的熱愛和喜悅之情。

③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直抒胸臆,最能表達詩人對早春的熱愛和喜悅之情。

4《天淨沙秋思》馬致遠[元]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遠望黃昏時的烏鴉,正在尋覓枯藤老樹棲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橋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馬馱着漂泊的遊子,在秋風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陽的餘暉已經昏螟西下,羈旅在外漂泊的斷腸人浪跡天涯。

賞析:這是一幅羈旅荒郊圖,表達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遊子的孤寂愁苦的'思鄉之情。

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一個對比鮮明的畫面,前者是淒涼的,後者是溫馨的田園生活,襯托了遊子的孤寂愁苦的思鄉之情。

②“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孤寂愁苦的氣氛,表達長期漂泊他鄉的遊子的思鄉之情。

5《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譯文: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讓我把爲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賞析:楊花落盡寫出了暮春時節春光消逝時的蕭條與淒涼景況,顯出李白對友人被貶的關心與同情、思念。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寄情於景,這首詩中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不僅表現出李白王昌齡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還在,他們二人的友誼就會象皓月一樣永遠長久。對被貶並不嘆息,而表現出李白對友誼真誠、飄逸豪放的情懷。

6《夜雨寄北》【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漲滿秋池。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徹夜長談;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賞析:抒發了身在異鄉的孤寂情懷和對親人的思念和渴望相逢的急切心情。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和對親人的思念和渴望相逢的急切心情。

7《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譯文:秦淮河上的秋水盪漾,暮靄象輕紗般的舒捲飛翔。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煙霧,兩岸金沙隨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靜靜眺望,對岸酒家的燈火一片輝煌。歌女如春,“遊客”顛狂,《後庭花》的歌聲瀰漫江上,可有誰想到了國破家亡?

賞析:情景交融,表面上寫歌女,其實對不顧國家艱難,只顧自己享樂的統治階級的批判。

①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寫了朦朧冷清的月色夜景

②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議論,情景交融,表面上寫歌女,其實對不顧國家艱難,只顧自己享樂的統治階級的批判。

8《浣溪沙》晏殊北宋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喝着一杯杯美酒,聽着一首首歌詞翻新的曲子。又想起去年同樣的季節,還是這種樓臺和亭子。天邊西下的夕陽啊,你什麼時候才又轉回這裏?美麗的花兒總要凋落,這是讓人無可奈何的事。那翩翩歸來的燕子好生眼熟,就像舊時的相識。在瀰漫花香的園中小路上,我獨自地走來走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