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詩人

詩人王昌齡簡介

本文已影響 3.35W人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爲“七絕聖手”。以下僅供參考!

詩人王昌齡簡介

人物介紹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漢族,山西太原。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爲“七絕聖手”。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爲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爲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爲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而《新唐書 文苑傳》稱其爲江寧人,或爲誤會。殷璠《河嶽英靈集》又稱"太原王昌齡"。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爲洛陽、長安爲當時文化中心,多遊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爲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爲京城人。《河嶽英靈集》爲唐人殷璠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爲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爲王昌齡爲太原人。

文學成就

成就綜述

王昌齡存詩181首,體裁以五古、七絕爲主,題材則主要爲離別、邊塞、宮怨。就數量之多,體制之備,題材之廣說,王昌齡的詩實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但他的詩質量很高。邊塞詩可並高適、岑參而三,四傑以後,詩壇幾乎沒有邊塞詩作。唐玄宗改府兵制爲募兵制後,文人掀起了從軍熱以求邊功。開元十三年,王昌齡漫遊西北邊地,有了較深的邊塞生活體驗,創作了大量的邊塞詩,此時岑參11歲,高適還沒有開始邊塞生活,後人依次考證稱王昌齡爲邊塞詩的創始和先驅。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於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表現力。既反映了盛唐時代的主旋律,又對邊塞風光及邊關戰場場景進行細緻描寫,同時能夠捕捉到將士細膩的內心世界。其詩歌意境開闊,語言圓潤蘊藉,音調婉轉和諧,耐人尋味,在發情、造景、寫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而王昌齡的宮怨詩可與李白爭勝,且其詩用意之深、寫景之妙、比興之切、造語之奇,都有獨道之處。王昌齡閨怨詩以悲天憫人的精神書寫那些久閉深宮的妃殯宮人的悲情哀怨,以細膩的筆觸多方面地展現她們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們在殘酷的宮殯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慘命運,客觀上批判了封建社會摧殘婦女的罪惡。這種思想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調,洗盡六朝宮廷詩浮豔色情之污穢,有力地扭轉了齊樑歌詠的不良文風另一方面,就藝術表現而言,王昌齡又發揚了六朝華美豔麗、精雕細琢的表現手法,繼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齡被譽爲是成功地用七言絕句寫宮詞的第一人。

詩歌形式

五古之嚴

王昌齡的五古,基本上都寫得嚴正肅然,高古勁健,頗有風骨。在他有生之時,就正是以這樣的詩歌風格馳譽於盛唐詩壇。王昌齡的五言古詩中也卻不難看出:特點鮮明、風格多樣,呈現出不同的美學風貌:其一,勁健奔放,雄渾豪邁。其二,清麗幽秀,超逸曠放。胡應麟《詩藪》曾將唐初至盛唐的五古發展劃分爲兩大流派,即所謂“古雅之源”和“清澹之派”,並把王昌齡等歸入前者。其三,悲愴慘惻,深沉蒼鬱。雄渾豪邁的圖景漸次而爲清幽超逸以致沉鬱蒼涼的畫面所代替,這與王昌齡的人生經歷、身世遭際是密切相連的。而這深沉悲愴的風格特點也正突出體現於詩人所描寫的目睹邊幕的蒼涼、黑暗和仕途的蹭蹬、坎坷的詩歌之中。其四,清新活潑,自然明朗。難能可貴的.是,王昌齡雖所謂“謗議沸騰,兩竄遐荒”,因而抑鬱憂傷。但是,詩人也並未時時陷於痛苦,永遠沉於鬱悶,而是不時脫略事務、擺落蒼涼,從而也創作出一些頗具清新自然、活潑爽朗風格的五古詩篇。

七絕於美

初唐七絕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齡七十四首,幾乎佔了六分之一。王昌齡在盛唐詩人中年輩較長,寫作七絕時間也早,是唐朝詩人中較早大量寫作七絕並獲得優異成就的“七絕聖手”,獨以七絕成爲名家。七絕因爲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漸地成爲唐代流行的體裁,因此在七絕方面他與李白齊名。中唐、晚唐七絕數量之多,僅僅次於五律。吳喬《圍爐詩話》卷二指出:“王昌齡七絕,如八股之王濟之也。起承轉合之法,自此而定,是爲唐體,後人無不宗之。”由此可見,七絕至王昌齡而體制大定,表現手法完全成熟,給後人以很大影響。

詩歌內容

王昌齡的七言絕句在內容上可分三類,這三類都自有特色。而其中以邊塞詩第一、閨怨詩第二。

第一類是沿用樂府舊題的邊塞詩。盛唐邊塞詩人歷來以高適、岑參爲首。兩人又都擅長歌行長篇,高作昂揚奮激,岑作瑰麗雄奇。王昌齡卻另闢蹊徑,以短小的絕句形式,抒寫徵人的種種情思,既有“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七首》之四)的壯志和“已報生擒吐谷渾”(《從軍行七首》之五)的勝利喜悅,也有沙漠風前、長城月下懷念親人的離愁,都寫得含蓄深沉、情景交融,配以格調的舒緩自然、音節的宛轉瀏亮,成爲傳唱不衰的名作。

第二類是抒寫宮女思婦怨情的閨怨詩和宮詞。王昌齡在《宮詞》、《閨怨》諸作中從另一方面表現了他刻畫封建制度下婦女內心情感的高度藝術才能。從外表上看,宮廷生活是那麼靜謐迷人:“西宮夜靜百花香”(《西宮春怨》)、“芙蓉不及美人妝”(《西宮秋怨》),但在綺麗的情景中,詩人卻細膩入微地摹寫了她們深刻的內心痛苦,她們對幸福的憧憬,她們的失望,在失望之中仍交織着希望的複雜心理。這些作品文筆之龍麗,語言之凝鍊,情韻之深刻,都使後來作者難於爭勝。

第三類是送別詩。王昌齡的一生交遊很廣,和許多文人、官吏、隱士和僧道都有來往,特別是在他兩次遭貶、長年謫居的情況下,他多麼需要親友的慰藉和友情的溫暖。他也把自己忠貞深沉的友情,獻給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他一生寫了四十多首送別詩,不落窠臼,不同凡響,他的送別詩,在表現手法上可分爲以下四種類型:一、用不同的藝術構思,表現誠摯而深厚的友情。二、打破送別詩常規,不重在寫當前的離別,卻着意在寫別後的情景。三、不寫傷離,而以慰別爲“主意”四、無恭維、無應酬,以抒情、寫人見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