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翱至零口北,有畜雞二十二者》原文及翻譯

本文已影響 3.4W人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爲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翱至零口北,有畜雞二十二者》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翱至零口北,有畜雞二十二者》原文及翻譯

 《翱至零口北,有畜雞二十二者》原文:

翱至零口北,有畜雞二十二者,七雄,十五雌,且啄且飲,而又狎乎人。翱甚樂之,遂掬粟投於地而呼之。有一雄雞,人截其冠,貌若營羣,望我而先來,見粟而長鳴,如命其衆雞。衆雞聞而曹奔於粟,既來而皆惡截冠雄雞,而擊之,而曳之,而逐出之。已而競還啄其粟。日之暮,二十一羣棲於楹之樑。截冠雞又來,如慕侶,將登於樑且棲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鳴焉,而大鳴焉,而延頸喔咿,其聲甚悲焉,而遂去焉。去於庭中,直上有木三十餘尺,鼓翅哀鳴,飛而棲其樹顛。

翱異之曰:“雞,禽於家者也,備五德者也。其一曰見食命侶,義也,截冠雄雞是也,彼衆雞得非幸其所呼而來耶?又奚爲既來而共惡所呼者而迫之耶?豈不食其利背其惠耶?豈不畏喪其見食命侶之一德耶?且何衆棲而不使偶其羣耶?”或告曰:“截冠雄雞,客雞也,予裏東鄙夫曰陳氏之雞焉,死其雌,而陳氏寓之於我羣焉。勇且善鬥,家之六雄雞勿敢獨校焉,是以曹惡之而不與同其食及棲焉。夫雖善鬥且勇,亦不勝其衆而常孤遊焉。然見食未嘗先啄,而必長鳴命侶焉。彼衆雞雖賴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猶是焉。截冠雄雞雖不見答,然而其跡未曾變移焉。”

翱既聞之,惘然感而遂傷曰:“禽鳥,微物也,其中亦有獨稟精氣,義而介焉者。客雞義勇超於羣,羣皆妒焉,尚不與儔焉,況在人乎哉?況在朋友乎哉?況在親戚乎哉?況在鄉黨乎哉?況在朝廷乎哉?由是觀天地間鬼神、禽獸、萬物變動情狀,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傷之,遂志之,將用警予,且可以作鑑於世之人。

(取材於李翱《李文公集》)

 《翱至零口北,有畜雞二十二者》譯文:

我來到零口的北面,看到有人養了二十二隻雞,七隻公雞,十五隻母雞,有的在啄食有的在飲水,又與人很親近。我覺得很有趣,便捧出粟米扔到地上叫x雞羣(來吃食)。有一隻公雞,被人截去了雞冠,看起來好像是統領這羣雞的,(它)向着我跑過來,看到粟米就發出長長的啼叫,好像在招呼其他的雞。雞羣聽到叫聲一起朝粟米跑過來,來了以後(它們)卻都討厭(那隻)被截去雞冠的公雞,雞羣向它發動攻擊,拖拉着它,將它趕走。趕走(它)之後(再)爭着回來啄食那些粟米。天色已晚,二十一隻雞一起棲息在廳堂前的樑上。被截去雞冠的公雞又來了,好像依戀着伴侶一般,想要飛上樑(和雞羣)一起棲息。(它)擡起頭看了看,迴轉身望了望,低聲叫了叫,又高聲的鳴叫,然後伸長脖子發出喔咿的叫聲,它的聲音(聽起來)非常悲哀,然後就離開了。(它)來到庭院之中,院中有高三十餘尺的大樹,(它)張開翅膀悲傷地鳴叫着,飛上樹頂棲息。

我覺得非常奇怪,問道:“雞,本來是養於家中的一種禽鳥。具有五種德性。其中一種是看見食物就呼喚同伴來吃,這就是義,被截去雞冠的公雞就是這樣,其他的雞不都是聽到它的呼喚纔來的嗎?爲什麼來了以後又都厭惡召喚它們的雞而要將它趕走呢?這難道不是得到它的`好處卻背叛它的恩惠嗎?這不怕喪失了見到食物就呼喚同伴的德性嗎?而且爲什麼其他雞在一起棲息卻又不讓它一起做伴呢?”有個人告訴我說:“那隻被截取雞冠的公雞是一隻外來的雞,是我們東邊一個姓陳的村夫家裏養的雞,與它一起的母雞死了,姓陳的人就將他寄養在我養的這一羣雞中。(它)很勇猛而且很會打架,我家裏的六隻公雞沒有敢和它較量的,因此這一羣雞都討厭它不願與它同吃同睡。(它)雖然勇敢善鬥,(但)也打不過那麼多雞,因而常常獨來獨往。但是(它)發現食物從來不自己先吃,一定要呼喚其他的雞來。那一羣雞雖然依靠它的呼喚,(但)來了之後,反而將它趕走,以前也是這樣的。這隻被截取雞冠的公雞雖然沒有得到回報,但他的行爲未曾改變過。”

我聽了這番話,感到很迷惘心中又很感傷說:“禽鳥是微小的動物,其中也有單獨承受天地精氣,重義而與衆不同的。這隻外來的雞義氣和勇氣超過其他的雞,羣雞嫉妒它,尚且不願與它做伴,何況人呢?何況朋友呢?何況親戚呢?何況同鄉呢?何況同事呢?由此看來,天地之間鬼神、禽獸、以及萬物變化的狀況,難道可以躲避(這種遭遇)嗎?”

我對這件事感到悲哀,於是記下這件事,用來提醒我自己,也可以作爲世人的借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